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
作者 周东美 邓昌芬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5-508,共4页
就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的行为机制、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土壤电动修复是指在污染土壤上施加直流电压导致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在电场作用下进行电迁移、电渗流、电泳等过程通过电场,并在电极附近由溶液导出并进行适当的物... 就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的行为机制、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土壤电动修复是指在污染土壤上施加直流电压导致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在电场作用下进行电迁移、电渗流、电泳等过程通过电场,并在电极附近由溶液导出并进行适当的物理或化学处理,实现污染土壤的清洁。该技术具有所用化学试剂少、能耗低、修复彻底等优点,是一门具有较好发展前途的绿色修复技术,目前已引起环境科学家们广泛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土壤 电动修复技术 行为机制 直流电压 电场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栽培土壤氧化亚氮释放及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光亚 陈美慈 +1 位作者 闵航 柴卫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研究表明 ,设施栽培土壤N2 O释放通量比露地栽培土壤高 1 39倍 ;灌水处理N2 O释放较未灌水处理高 1 17倍。随着氮肥的增加 ,N2 O释放量急剧上升 ,其回归方程 y =2 5 6 96 +1 4 7x ,r=0 995 1 。 2种肥料施入土壤的5d内 ,施有机肥 (... 研究表明 ,设施栽培土壤N2 O释放通量比露地栽培土壤高 1 39倍 ;灌水处理N2 O释放较未灌水处理高 1 17倍。随着氮肥的增加 ,N2 O释放量急剧上升 ,其回归方程 y =2 5 6 96 +1 4 7x ,r=0 995 1 。 2种肥料施入土壤的5d内 ,施有机肥 (酵素菌肥 )的土壤N2 O的释放量高于施化肥的处理。通过检测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变化发现 ,施尿素处理的硝化和反硝化细菌数量比对照低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反硝化细菌数量又有上升的趋势 ;施用有机肥 (酵素菌肥 )处理的硝化细菌数量低于施用尿素处理 ,但反硝化细菌数量则明显高于尿素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氧化亚氮 反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温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与养分元素交互作用 被引量:44
3
作者 涂从 郑春荣 陈怀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26-529,共4页
重金属与养分元素交互作用属重金属污染生态研究的前沿。土壤中重金属与阳离子养分间的交互作用多为拮抗,而与阴离子间则有时协同有时拮抗,因土壤而异;植物体中重金属与养分间的交互作用较为复杂,表现为时而协同时而又拮抗。土壤与... 重金属与养分元素交互作用属重金属污染生态研究的前沿。土壤中重金属与阳离子养分间的交互作用多为拮抗,而与阴离子间则有时协同有时拮抗,因土壤而异;植物体中重金属与养分间的交互作用较为复杂,表现为时而协同时而又拮抗。土壤与植物两者并非一致。因此,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与养分元素交互作用是很复杂的,今后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交互作用 养分元素 土壤监测 植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非点源氮污染对水质影响的定量化研究 被引量:61
4
作者 郭红岩 王晓蓉 +1 位作者 朱建国 李国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0-153,共4页
采用田间实验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太湖一级保护区武进市雪堰镇水稻季节各种类型非点源氮污染的负荷分配情况。结果表明,雪堰镇各种类型农业非点源污染中,农田氮排放总量为24166kg,占排放总量的72.7%;农村居民氮排放总量为6272... 采用田间实验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太湖一级保护区武进市雪堰镇水稻季节各种类型非点源氮污染的负荷分配情况。结果表明,雪堰镇各种类型农业非点源污染中,农田氮排放总量为24166kg,占排放总量的72.7%;农村居民氮排放总量为6272kg,占排放总量的18.9%;城镇居民氮排放总量为2400kg,占排放总量的7.2%;养殖业氮排放总量为392kg,占排放总量的1.2%。在当前的非点源氮污染治理中,除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农田养分外,农村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和人粪尿的排放也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非点源污染 氮污染 水质 定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及红壤提取液中镧的生物毒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褚海燕 李振高 +2 位作者 谢祖彬 朱建国 曹志洪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9-70,共2页
利用发光细菌法研究了水溶液及红壤提取液中镧的生物毒性。水溶液中镧有较高的生物毒性并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EC50 值为21.1mg·L-1。土壤提取液中的镧有一定的生物毒性 ,并随镧浓度的升高不断增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土壤提取... 利用发光细菌法研究了水溶液及红壤提取液中镧的生物毒性。水溶液中镧有较高的生物毒性并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EC50 值为21.1mg·L-1。土壤提取液中的镧有一定的生物毒性 ,并随镧浓度的升高不断增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土壤提取液中镧的生物毒性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红壤 发光细菌法 生物毒性 土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提取修复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71
6
作者 蒋先军 骆永明 赵其国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2000年第3期179-183,共5页
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恢复重建角度 ,参考了1995年—1998年间国外的相关研究 ,介绍了植物提取修复技术的机理,提出了可能的化学、生物及农艺调控途径并展望了植物提取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恢复重建中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重金属污染 植物提取修复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土壤溶液取样器——介绍一种新型原位土壤溶液采集装置 被引量:18
7
作者 吴龙华 骆永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4-56,27,共4页
介绍一种新式微型原位土壤溶液取样器的结构、特性、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及局限性,以期推动这一近来发展的根际与非根际原位土壤溶液取样技术在国内的应用。
关键词 根际 土壤溶液 取样器 原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被引量:243
8
作者 骆永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61-265,280,共6页
本文就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吸取、植物稳定、植物挥发这三种植物修复技术国际研究与发展的态势作一描述。
关键词 植物修复 金属污染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外源镧的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褚海燕 曹志洪 +3 位作者 朱建国 谢祖彬 卜元卿 张华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8,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黄潮土、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对外源镧的反应。外源镧对两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均表现为抑制的影响并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镧对黄潮土微生物生物量的抑制作用要高于水稻土,这可能与黄潮土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黄潮土、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对外源镧的反应。外源镧对两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均表现为抑制的影响并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镧对黄潮土微生物生物量的抑制作用要高于水稻土,这可能与黄潮土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较低有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对外源镧的反应较生物量碳更为敏感。外源镧使土壤微生物群落向C/N比高的微生物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镧 黄潮土 水稻土 微生物生物量 碳/氮比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溶液中Cu^(2+)离子活度的测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莉英 邢光熹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0-163,共4页
比较研究表明,在无干扰因素存在的条件下,铜离子选择电极可用于测定土壤或多成分水体系中的Cu^(2+)离子活度。
关键词 土壤溶液 Cu^2+离子 活度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亚澄 孙国庆 李若嵋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21-230,共10页
本文采用磷酸法分析土壤中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对分析方法和制样装置作了叙述,比较了经不同预处理土壤的碳、氧同位素值,指出土壤有机碳的存在不影响碳酸盐同位素组成的精密测定,有氧灼烧预处理土壤样品对分析结果有明显影响,使δ... 本文采用磷酸法分析土壤中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对分析方法和制样装置作了叙述,比较了经不同预处理土壤的碳、氧同位素值,指出土壤有机碳的存在不影响碳酸盐同位素组成的精密测定,有氧灼烧预处理土壤样品对分析结果有明显影响,使δ~13C和δ~18O值降低。测定多种标准样品表明,此方法准确、可靠,重复制样测定的标准偏差在0.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法 同位素 比值 土壤 碳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泽湿地剖面水原位采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维新 蔡祖聪 李小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3-475,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沼泽湿地剖面不同层次水分的原位采集装置和采样方法。此方法采集水样时既不扰动沼泽剖面和沼泽水,又可保证所采集的水样始终处于全封闭状态,不与空气接触,确保所采水样具有原位性和原始性。
关键词 水分采集装置 沼泽湿地 原位采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活性镍变化的动力学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涂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9-54,共6页
研究了镍在6种不同性质土壤中活性变化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土壤活性镍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用双常数速率方程(y=ky0t(1/m))很好地加以描述。参数k反映了变化过程的速率,即大值愈大者,其变化的速率愈小。k值与土壤pH、CEC呈极显著负... 研究了镍在6种不同性质土壤中活性变化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土壤活性镍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用双常数速率方程(y=ky0t(1/m))很好地加以描述。参数k反映了变化过程的速率,即大值愈大者,其变化的速率愈小。k值与土壤pH、CEC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镍向植物体的迁移能力呈正相关。此外,探讨了该方程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镍 动力学 土壤 模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XAD系列高聚物吸附剂分离和纯化土壤富里酸溶液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莉英 邢光熹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78-280,共3页
土壤化学家们常用Al_2O_3和活性碳分离和纯化分离了胡敏酸后的酸性腐殖溶液中的富里酸。用活性碳分离腐殖酸溶液中的富里酸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彭福泉,1984)。早在40年代,Forsyth(1947)用活性碳吸附柱,研究了富里酸的分级问题。活性碳对... 土壤化学家们常用Al_2O_3和活性碳分离和纯化分离了胡敏酸后的酸性腐殖溶液中的富里酸。用活性碳分离腐殖酸溶液中的富里酸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彭福泉,1984)。早在40年代,Forsyth(1947)用活性碳吸附柱,研究了富里酸的分级问题。活性碳对富里酸的吸附率虽然很高,但解析率很低。80年代以来,有人用XAD系列对水体系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回收试验(Mc Creary和Snoeyink, 1980)。Kumada(1987)用国际腐殖物质学会(IH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腐殖酸 富里酸 XAD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对红壤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褚海燕 朱建国 +2 位作者 谢祖彬 李振高 曹志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80,共4页
通过室内培养和盆栽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镧对红壤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镧对土壤转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活性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对土壤脱氢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当镧浓度为30mg/kg时,抑制作用... 通过室内培养和盆栽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镧对红壤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镧对土壤转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活性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对土壤脱氢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当镧浓度为30mg/kg时,抑制作用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浓度的升高,镧对土壤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镧对土壤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有降低的趋势.土壤脱氢酶活性是评价稀土元素污染土壤环境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红壤 酶活性 敏感指标 转化酶 过氧化氢酶 脱氢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积累对红壤有效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褚海燕 朱建国 +3 位作者 谢祖彬 曹志洪 李振高 曾青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4期33-35,共3页
通过室内培养和盆栽试验 ,研究了镧积累对红壤有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镧积累降低了土壤有效氮、有效磷含量 ,有效氮、有效磷含量与镧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镧对土壤有效钾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积累 红壤 有效养分 土壤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镧对红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褚海燕 朱建国 +2 位作者 谢祖彬 李振高 曹志洪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2000年第4期193-195,共3页
通过室内培养和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镧对红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培养试验中 ,镧对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刺激作用并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在300mg/kg时 ,刺激作用达到显著水平 ,镧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作用不... 通过室内培养和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镧对红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培养试验中 ,镧对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刺激作用并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在300mg/kg时 ,刺激作用达到显著水平 ,镧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作用不明显 ;在盆栽试验中 ,镧对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均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 ,在30mg/kg时 ,刺激作用达到显著水平 ;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是评价稀土农用效应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镧 红壤 脲酶 酸性磷酸酶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雨滴击溅规律及其对溅蚀土粒的分选作用 被引量:29
18
作者 赵晓光 吴发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5,49,共4页
首先论述了击溅的物理基础 ,然后通过不同直径雨滴对黄 土善土的击溅实验 ,研究了不同雨滴动能、坡度、土壤含水量、土壤颗粒粒径对土壤起溅时间及溅蚀量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了单雨滴击溅对溅蚀土粒的分选规律。
关键词 击溅侵蚀 单雨滴 溅蚀土粒 分选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