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径流小区实测数据的江苏省土壤可蚀性因子变异特征
1
作者
武逸杭
田芷源
+3 位作者
周璐
郭红丽
吴芳
梁音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目的]揭示土壤可蚀性(K值)在江苏省不同监测站点的变化特征,为提升土壤侵蚀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江苏省7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裸地径流小区2022—2023年监测资料,得到实测K值,分析了K值在不同站点间及同一站点内的变化规...
[目的]揭示土壤可蚀性(K值)在江苏省不同监测站点的变化特征,为提升土壤侵蚀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江苏省7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裸地径流小区2022—2023年监测资料,得到实测K值,分析了K值在不同站点间及同一站点内的变化规律,并识别驱动其变异的主要因素。[结果](1)江苏省各监测站点年均K值介于0.0012~0.0261 t·hm^(2)·h/(hm^(2)·MJ·mm)之间,其变异与土壤砂粒、粉粒含量显著相关;(2)以降雨侵蚀力变化为主导的站点年土壤可蚀性(Ky)表现为K2022>K2023,以土壤流失量变化为主导的站点表现为K2022<K2023,降雨侵蚀力和土壤流失量同步变化的站点Ky变化不大,K2022≈K2023;(3)绝大部分监测站点的月土壤可蚀性(Km)呈现出雨季高、干季低的现象,但泰州高港站出现相反的现象,这与雨季降雨侵蚀力高但土壤流失量低、干季降雨侵蚀力低但土壤流失量高有关。[结论]K值在不同站点间的变异与土壤砂粒、粉粒含量显著相关,降雨侵蚀力与土壤流失量的变化关系导致K值在年际及年内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变异特征
径流小区
降雨侵蚀力
土壤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北滨海滩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时空变异研究
被引量:
19
2
作者
姚荣江
杨劲松
+4 位作者
谢文萍
伍丹华
柏彦超
余世鹏
张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10-1820,共11页
以苏北沿海某滩涂区为研究区,采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2009年和2014年表层土壤Pb、Cr、Cd、As四种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对重金属含量影响以及重金属空间分布与时空变异.结果表明:滩涂区土壤4种元素含量基本都...
以苏北沿海某滩涂区为研究区,采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2009年和2014年表层土壤Pb、Cr、Cd、As四种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对重金属含量影响以及重金属空间分布与时空变异.结果表明:滩涂区土壤4种元素含量基本都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2009~2014年的5a间,研究区土壤Cd含量发生显著累积,居民区土壤Pb含量显著增加,工业园区土壤Pb、Cd亦显著累积,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r、As含量变化不显著;受大尺度的潮汐沉积作用与小尺度的人为活动共同控制,两个时期Pb、Cr含量分布具有空间相似性,而Cd、As含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具有变异性和明显的趋势效应,大气沉降是除了土地利用方式以外影响重金属时空变异格局的重要途径.该沿海滩涂区正面临土壤重金属不断累积的问题,应加强监控与源头减量,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过程阻断与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
沿海
滩涂区
重金属
时空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分配
被引量:
37
3
作者
晏娟
沈其荣
+1 位作者
尹斌
万新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7-491,496,共6页
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对肥料氮的吸收和分配。结果表明:15N分别标记基肥(N1)、分蘖肥(N2)和拔节孕穗肥(N3)处理中,水稻吸收的氮素在分蘖盛期、拔节孕穗期和开花期分别有23.1%、8.3%和19.9%来自肥料;从开花期到成熟期,...
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对肥料氮的吸收和分配。结果表明:15N分别标记基肥(N1)、分蘖肥(N2)和拔节孕穗肥(N3)处理中,水稻吸收的氮素在分蘖盛期、拔节孕穗期和开花期分别有23.1%、8.3%和19.9%来自肥料;从开花期到成熟期,不同时期标记的15N转运量大小为:拔节孕穗期追肥(N3)>基肥(N1)>分蘖期追肥(N2),但基肥的氮素转运效率最高,其他两次追肥氮素转运效率相当;在成熟期,N1、N2、N3处理残留在稻草中的15N分配比例分别为24.3%、26.7%和30.4%。无论是氮肥基施,还是分蘖期或拔节孕穗期追肥,水稻开花期之前所吸收的15N主要分配在叶片中,其次是鞘,再次是茎,开花期后,随着15N从营养器官向籽粒中的转移,叶片、茎秆和鞘中的15N分配百分比逐渐下降,籽粒15N的分配百分比逐渐上升。试验结果还显示,基肥15N标记时,分蘖盛期所吸收的氮来自肥料最高,为23.1%,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下降,到成熟期仅为10.6%,成熟期吸收的氮来自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追施的氮肥分别为5.9%和12.4%。表明(1)当土壤氮素含量不高时,基肥对水稻整个生育期生长很重要,基肥适量增加可显著增加水稻茎蘖数,对水稻群体质量建成有决定作用;(2)拔节孕穗肥可显著促进水稻生育后期的籽粒灌浆和充实,增加拔节孕穗期的氮素供应,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氮素收获指数;(3)分蘖期追肥氮素损失较大,水稻吸收较少,可以适量增加水稻基肥而不施分蘖肥,或在水稻分蘖后期水稻生物量较大时适量施肥以促进水稻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示踪技术
水稻
肥料氮
吸收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分根技术研究小麦铝磷交互作用
被引量:
2
4
作者
邵继锋
陈荣府
+1 位作者
董晓英
沈仁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3,共6页
为更好地阐明植物中铝-磷之间的关系,以小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小麦植株内部转移的磷与铝毒害的关系。在水培条件下,利用分根技术(植株根系一分为二,分置A、B两个根室),排除铝、磷在溶液中的直接交互作用,通过磷素的转移研究植株内部转...
为更好地阐明植物中铝-磷之间的关系,以小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小麦植株内部转移的磷与铝毒害的关系。在水培条件下,利用分根技术(植株根系一分为二,分置A、B两个根室),排除铝、磷在溶液中的直接交互作用,通过磷素的转移研究植株内部转移的磷对铝毒害的作用以及响应。结果显示:通过比较生物量发现,处理1(A室无磷B室无磷)、处理2(A室低磷B室无磷)、处理3(A室高磷B室无磷)、处理7(A室无磷B室无磷)、处理8(A室低磷B室低磷)、处理9(A室高磷B室高磷)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都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一侧加铝处理的处理5(A室低磷B室加铝)、处理6(A室高磷B室加铝)生物量则降低。比较根尖数、根直径、根长、根体积、光合速率等指标,发现在铝胁迫下处理4(A室无磷B室加铝)、处理5、处理6的B室根系生长指标、植株光合作用等并没有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见,在分根处理15 d条件下一侧根系供磷(A室)不能有效缓解另一侧根系(B室)的铝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毒害
磷
小麦
分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
107
5
作者
晏娟
尹斌
+2 位作者
张绍林
沈其荣
朱兆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5-839,共5页
运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两个品种水稻(4007和武运粳15)干物质积累量与其对^15N吸收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超过N 150 kg/hm^2时,两个品种水稻子粒产量均不再显著增加。4007在4个施氮量下(N 100,150,200和250 kg/h...
运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两个品种水稻(4007和武运粳15)干物质积累量与其对^15N吸收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超过N 150 kg/hm^2时,两个品种水稻子粒产量均不再显著增加。4007在4个施氮量下(N 100,150,200和250 kg/hm^2)分别比无氮区增产22.3%,36.9%,43.2%和38.1%;武运粳15分别增产10.6%,18.8%,27.1%和21.5%。同一施氮量下,4007子粒中15N累积量显著高于武运粳15,但茎叶和根中没有差异。增加施氮量降低了^15N在水稻子粒中的分配比例,但提高了茎叶中^15N的分配比例。^15N在根中的分配比例不受施氮量和品种的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同一施氮量下,4007对肥料氮的总体利用率要比武运粳15高3-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15N示踪技术
施氮量
吸收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径流小区实测数据的江苏省土壤可蚀性因子变异特征
1
作者
武逸杭
田芷源
周璐
郭红丽
吴芳
梁音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南京
土壤
研究所
土壤与
农业
可持续发展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南京
水利
科学
研究
院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基金
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江苏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土壤可蚀性因子研究”(2022045)。
文摘
[目的]揭示土壤可蚀性(K值)在江苏省不同监测站点的变化特征,为提升土壤侵蚀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江苏省7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裸地径流小区2022—2023年监测资料,得到实测K值,分析了K值在不同站点间及同一站点内的变化规律,并识别驱动其变异的主要因素。[结果](1)江苏省各监测站点年均K值介于0.0012~0.0261 t·hm^(2)·h/(hm^(2)·MJ·mm)之间,其变异与土壤砂粒、粉粒含量显著相关;(2)以降雨侵蚀力变化为主导的站点年土壤可蚀性(Ky)表现为K2022>K2023,以土壤流失量变化为主导的站点表现为K2022<K2023,降雨侵蚀力和土壤流失量同步变化的站点Ky变化不大,K2022≈K2023;(3)绝大部分监测站点的月土壤可蚀性(Km)呈现出雨季高、干季低的现象,但泰州高港站出现相反的现象,这与雨季降雨侵蚀力高但土壤流失量低、干季降雨侵蚀力低但土壤流失量高有关。[结论]K值在不同站点间的变异与土壤砂粒、粉粒含量显著相关,降雨侵蚀力与土壤流失量的变化关系导致K值在年际及年内发生变化。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变异特征
径流小区
降雨侵蚀力
土壤流失量
Keywords
soil erodibilit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runoff plot
rainfall erosivity
soil loss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北滨海滩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时空变异研究
被引量:
19
2
作者
姚荣江
杨劲松
谢文萍
伍丹华
柏彦超
余世鹏
张新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南京
土壤
研究所
土壤与
农业
可持续发展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南京
分院东台滩涂
研究
院
扬州大学环境
科学
与工程
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10-1820,共11页
基金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BE201467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223)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任务(KFJ-SW-STS-14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141266)
文摘
以苏北沿海某滩涂区为研究区,采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2009年和2014年表层土壤Pb、Cr、Cd、As四种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对重金属含量影响以及重金属空间分布与时空变异.结果表明:滩涂区土壤4种元素含量基本都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2009~2014年的5a间,研究区土壤Cd含量发生显著累积,居民区土壤Pb含量显著增加,工业园区土壤Pb、Cd亦显著累积,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r、As含量变化不显著;受大尺度的潮汐沉积作用与小尺度的人为活动共同控制,两个时期Pb、Cr含量分布具有空间相似性,而Cd、As含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具有变异性和明显的趋势效应,大气沉降是除了土地利用方式以外影响重金属时空变异格局的重要途径.该沿海滩涂区正面临土壤重金属不断累积的问题,应加强监控与源头减量,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过程阻断与生态修复.
关键词
苏北
沿海
滩涂区
重金属
时空变异
Keywords
north Jiangsu Province
coastal
tidal zone
heavy metal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分配
被引量:
37
3
作者
晏娟
沈其荣
尹斌
万新军
机构
南京
农业
大学资源与环境
科学
学院
巢湖
学院
化学与材料
科学
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室
出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7-491,49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234)
文摘
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对肥料氮的吸收和分配。结果表明:15N分别标记基肥(N1)、分蘖肥(N2)和拔节孕穗肥(N3)处理中,水稻吸收的氮素在分蘖盛期、拔节孕穗期和开花期分别有23.1%、8.3%和19.9%来自肥料;从开花期到成熟期,不同时期标记的15N转运量大小为:拔节孕穗期追肥(N3)>基肥(N1)>分蘖期追肥(N2),但基肥的氮素转运效率最高,其他两次追肥氮素转运效率相当;在成熟期,N1、N2、N3处理残留在稻草中的15N分配比例分别为24.3%、26.7%和30.4%。无论是氮肥基施,还是分蘖期或拔节孕穗期追肥,水稻开花期之前所吸收的15N主要分配在叶片中,其次是鞘,再次是茎,开花期后,随着15N从营养器官向籽粒中的转移,叶片、茎秆和鞘中的15N分配百分比逐渐下降,籽粒15N的分配百分比逐渐上升。试验结果还显示,基肥15N标记时,分蘖盛期所吸收的氮来自肥料最高,为23.1%,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下降,到成熟期仅为10.6%,成熟期吸收的氮来自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追施的氮肥分别为5.9%和12.4%。表明(1)当土壤氮素含量不高时,基肥对水稻整个生育期生长很重要,基肥适量增加可显著增加水稻茎蘖数,对水稻群体质量建成有决定作用;(2)拔节孕穗肥可显著促进水稻生育后期的籽粒灌浆和充实,增加拔节孕穗期的氮素供应,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氮素收获指数;(3)分蘖期追肥氮素损失较大,水稻吸收较少,可以适量增加水稻基肥而不施分蘖肥,或在水稻分蘖后期水稻生物量较大时适量施肥以促进水稻吸收。
关键词
^15N示踪技术
水稻
肥料氮
吸收与分配
Keywords
^ 15 N tracer technique
rice
fertilizer-N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分根技术研究小麦铝磷交互作用
被引量:
2
4
作者
邵继锋
陈荣府
董晓英
沈仁芳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南京
土壤
研究所
土壤与
农业
可持续发展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出处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3,共6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025005)
国家"973"计划项目(2014CB441000)
文摘
为更好地阐明植物中铝-磷之间的关系,以小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小麦植株内部转移的磷与铝毒害的关系。在水培条件下,利用分根技术(植株根系一分为二,分置A、B两个根室),排除铝、磷在溶液中的直接交互作用,通过磷素的转移研究植株内部转移的磷对铝毒害的作用以及响应。结果显示:通过比较生物量发现,处理1(A室无磷B室无磷)、处理2(A室低磷B室无磷)、处理3(A室高磷B室无磷)、处理7(A室无磷B室无磷)、处理8(A室低磷B室低磷)、处理9(A室高磷B室高磷)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都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一侧加铝处理的处理5(A室低磷B室加铝)、处理6(A室高磷B室加铝)生物量则降低。比较根尖数、根直径、根长、根体积、光合速率等指标,发现在铝胁迫下处理4(A室无磷B室加铝)、处理5、处理6的B室根系生长指标、植株光合作用等并没有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见,在分根处理15 d条件下一侧根系供磷(A室)不能有效缓解另一侧根系(B室)的铝毒害。
关键词
铝毒害
磷
小麦
分根试验
Keywords
aluminum toxicity
phosphorus
wheat
split-root experiment
分类号
S153.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
107
5
作者
晏娟
尹斌
张绍林
沈其荣
朱兆良
机构
南京
农业
大学资源与环境
科学
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室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5-83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No.30390080)资助
文摘
运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两个品种水稻(4007和武运粳15)干物质积累量与其对^15N吸收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超过N 150 kg/hm^2时,两个品种水稻子粒产量均不再显著增加。4007在4个施氮量下(N 100,150,200和250 kg/hm^2)分别比无氮区增产22.3%,36.9%,43.2%和38.1%;武运粳15分别增产10.6%,18.8%,27.1%和21.5%。同一施氮量下,4007子粒中15N累积量显著高于武运粳15,但茎叶和根中没有差异。增加施氮量降低了^15N在水稻子粒中的分配比例,但提高了茎叶中^15N的分配比例。^15N在根中的分配比例不受施氮量和品种的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同一施氮量下,4007对肥料氮的总体利用率要比武运粳15高3-6个百分点。
关键词
水稻
^15N示踪技术
施氮量
吸收分配
Keywords
rice
^15N labeled technique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分类号
S511.06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径流小区实测数据的江苏省土壤可蚀性因子变异特征
武逸杭
田芷源
周璐
郭红丽
吴芳
梁音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苏北滨海滩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时空变异研究
姚荣江
杨劲松
谢文萍
伍丹华
柏彦超
余世鹏
张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分配
晏娟
沈其荣
尹斌
万新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利用分根技术研究小麦铝磷交互作用
邵继锋
陈荣府
董晓英
沈仁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晏娟
尹斌
张绍林
沈其荣
朱兆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0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