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给土壤研究的启示——祝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60周年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鸿昭 高以信 +3 位作者 王浩清 杨苑璋 张甘霖 龚子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4-779,共6页
本文以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的土壤专业考察为例,展现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几批土壤工作者为揭开青藏高原高山土壤奥秘的艰辛历程、科研成果和对推动土壤科学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文章最后从青藏高原综考实践中引出一些启示。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综合考察 土壤研究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记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标本馆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冬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88,共3页
关键词 科学研究 科普教育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标本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艰苦创业,催人奋进的五十年——庆祝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7-181,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发展史 学术交流 学术研究 土壤学家 土壤圈层概念 “土壤与环境质量” 土壤肥力 土壤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溶之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创建与发展——纪念马溶之教授诞辰100周年
4
作者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1-684,共4页
马溶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也是我国第一代杰出的土壤地理学家,他毕生的研究与成就,对我国土壤科学特别是对土壤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科学实践活动和著述,不仅对我国土壤学界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而且在国... 马溶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也是我国第一代杰出的土壤地理学家,他毕生的研究与成就,对我国土壤科学特别是对土壤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科学实践活动和著述,不仅对我国土壤学界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而且在国际土壤学界也享有盛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学家 土壤地理学 地理学家 土壤科学 实践活动 第一代 感染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参加工作60年——纪念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建所60周年有感
5
作者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7-963,共7页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是我国土壤科学研究的中心,也是培育土壤科学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值此纪念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60周年之际,笔者回顾了自己在土壤研究所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学研究、科研业绩、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是我国土壤科学研究的中心,也是培育土壤科学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值此纪念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60周年之际,笔者回顾了自己在土壤研究所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学研究、科研业绩、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研究所管理等工作情况,系统地总结了自己为我国土壤科学事业发展及国家与国际社会经济建设所作过的贡献。同时,从工作经历中,提出了自己60年科研生涯最深的四条人生感悟,以激励大家能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树立理想、创新信念,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为创建现代土壤科学和土壤所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而努力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研究所 发展阶段 工作回顾 人生感悟 60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艰苦创业,改革发展,开拓创新,催人奋进的六十年——庆祝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建所60周年
6
作者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7-773,共7页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60周年,土壤所的建设事业得到了很大的推进与发展,并在我国土壤学科建设及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回顾了土壤研究所分别在建所开创期(1953—1965年)、奠基推动期(1965—198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60周年,土壤所的建设事业得到了很大的推进与发展,并在我国土壤学科建设及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回顾了土壤研究所分别在建所开创期(1953—1965年)、奠基推动期(1965—1983年)、改革发展期(1983—2000年)、开拓创新期(2001至今)4个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此基础上,高度总结出土壤研究所发展的核心、重要战略、根本动力、支撑保障、根本保证及存在问题。同时,深切缅怀了先辈们为中国土壤科学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前辈们艰苦创业、淡泊名利、潜心钻研、勇于创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和严谨的学术作风。最后,希望全所同志瞄准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时刻把握研究所的发展机遇,认真实现土壤所"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和"一三五"规划的目标,为我国土壤科学事业的发展彰显新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研究所 发展历程 缅怀先辈 60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15年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监测样地表层土壤养分数据集 被引量:6
7
作者 郝翔翔 王守宇 +2 位作者 韩晓增 郭志英 李禄军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1期99-112,共14页
黑土地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简称“海伦站”)位于松嫩平原腹地,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中唯一从事黑土农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研究与示范的国... 黑土地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简称“海伦站”)位于松嫩平原腹地,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中唯一从事黑土农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研究与示范的国家级野外台站。按照CERN的统一规范,海伦站开展了土壤长期监测工作。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海伦站2004–2015年3种不同施肥措施下表层(0–20 cm)土壤养分数据,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pH值、交换性阳离子(钙、镁、钾和钠)和阳离子交换量等14项指标,并附有完整的监测样地背景信息、样地管理记录、采样和分析方法记录以及质控信息。本数据集中10种土壤养分指标测定的相对误差平均为2.37%,重复测定的相对偏差为2.08%。本数据集可为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东北地区农田土壤肥力演变以及区域农业生态研究等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监测 土壤养分 黑土 不同施肥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长期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晓利 孙波 +3 位作者 梁音 周静 宗海宏 陈玲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8-282,共5页
针对红壤地区面临的一系列土壤问题,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围绕典型红壤地区水、土、气、生4个方面的各项指标参数进行了长期监测。每年共采集和分析整理各类数据约30 Mb。大量的监测数据信息为红壤生态系统的长期研究以及区域农业... 针对红壤地区面临的一系列土壤问题,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围绕典型红壤地区水、土、气、生4个方面的各项指标参数进行了长期监测。每年共采集和分析整理各类数据约30 Mb。大量的监测数据信息为红壤生态系统的长期研究以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服务。通过多年的监测研究,发现红壤地区土壤p H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等养分含量不同程度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增长速度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 长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资源优势,创新研发潜力,为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纪念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30周年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7-203,共7页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红壤的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研发潜力,分三阶段阐述了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30年来在科研、示范和推广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取得的重要成果,在此基础上,对红壤生态实验站的研究和规划进行了思考与定位,对我国红...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红壤的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研发潜力,分三阶段阐述了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30年来在科研、示范和推广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取得的重要成果,在此基础上,对红壤生态实验站的研究和规划进行了思考与定位,对我国红壤当前及未来开发创新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资源 退化 技术 模式 研究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五十年: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10
作者 马瑾 骆永明 +30 位作者 胡清 林玉锁 马义兵 马奇英 姜林 李发生 仇荣亮 赵方杰 杨忠芳 李芳柏 吴龙华 赵晓丽 刘承帅 侯德义 王玉军 龙涛 侯红 林春野 程红光 胡献刚 陈世宝 汪鹏 苏婧 宋静 师华定 郭观林 颜增光 姜锦林 袁勇 王贝贝 吴丰昌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9-1667,共19页
土壤环境基准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在土壤环境管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本文系统梳理回顾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50年来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萌芽起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步应用(20世纪90年代)、先行... 土壤环境基准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在土壤环境管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本文系统梳理回顾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50年来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萌芽起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步应用(20世纪90年代)、先行先试(2000-2010年)、系统研究(2011-2019年)和规范发展(2020年至今)五个发展阶段,详细阐述了各阶段的历史背景及国家需求、重要事件及其影响、代表性学者及其学术贡献、重要科研项目及标志性成果、存在问题与不足以及相关成果对国家土壤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等。基于上述分析,形成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最后,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战略需求,特别是针对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净土保卫战,从顶层设计、技术体系、数据平台、暴露场景和暴露参数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未来中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土壤环境基准体系,更好地支撑我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国家土壤环境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基准 发展历程 理论方法 研究体系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设施种植土壤可持续利用的难点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9
11
作者 董金龙 徐烨红 +8 位作者 全智 尹义蕾 赵云云 徐乔 田康 黄斌 蔡祖聪 马艳 段增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7-1480,共14页
中国设施种植大多采用中低端装备土壤栽培模式,具有高投入、高产出和高强度利用的特点。截至2021年,设施播种面积在267万hm2左右,占全球设施总面积80%以上。但长期设施种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诱发面源污染加剧、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农产... 中国设施种植大多采用中低端装备土壤栽培模式,具有高投入、高产出和高强度利用的特点。截至2021年,设施播种面积在267万hm2左右,占全球设施总面积80%以上。但长期设施种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诱发面源污染加剧、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本文聚焦设施种植土壤,总结分析了中国设施土壤可持续利用的难点,主要表现为:土壤养分失衡、环境质量下降、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设施农用地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设施种植可持续利用难题主要归因于:装备水平落后导致设施微环境和土壤养分供应调控不精准、施肥不合理和作物种类单一诱发土壤连作障碍、设施农用地管理制度革新动力不足导致土壤管理技术集成创新缓慢等。本文围绕设施土壤可持续利用提出了7项应对策略:建设期耕作层构建、休闲期土壤改良、设施微环境调控、投入品管控、轮作模式构建、作物抗逆调控以及设施农用地管理制度优化,旨在为小农中低端装备条件下设施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大棚 设施土壤 土壤连作障碍 土壤质量 设施农用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优控多环芳烃土壤污染特征及国内外生物可给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梦舫 周源 +4 位作者 韩璐 李义连 陈雪艳 侯少林 李婧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2-915,共24页
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累积并且毒性显著,但PAHs在土壤固相上的吸附性较强,基于土壤污染总量暴露会导致高估人群健康风险。本研究基于2000―2020年间发表的123篇文献,总结... 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累积并且毒性显著,但PAHs在土壤固相上的吸附性较强,基于土壤污染总量暴露会导致高估人群健康风险。本研究基于2000―2020年间发表的123篇文献,总结了我国土壤中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_(16)PAHs)的污染浓度分布和组成特征,介绍了11种常见的模拟PAHs生物可给性测试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总结了PAHs的生物可给性系数范围。调研表明土壤∑_(16)PAHs最高与平均浓度分别为23250和1314.7μg·kg^(–1),污染较为严重;近年来PAHs生物可给性测试方法主要基于生理原理提取法(PBET),在模拟消化过程和吸附剂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改进,并且消化条件、土壤性质等因素对生物可给性结果影响较大。16种PAHs的生物可给性平均值范围为13.2%~72.4%,其中■和苯并[b]荧蒽的生物可给性较高,对∑_(16)PAHs暴露产生贡献较高。本调研结果为开展土壤PAHs污染精细化风险评估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PAHS 生物有效性 生物可给性 体外胃肠模拟法 精细化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酸性土壤利用的科学问题与策略 被引量:66
13
作者 赵学强 潘贤章 +6 位作者 马海艺 董晓英 车景 王超 时玉 柳开楼 沈仁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8-1263,共16页
中国土壤酸化呈现出全国普遍发生的趋势,对作物产量、农产品品质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在酸性土壤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因我国酸性土壤分布详情不明、土壤酸化机制存在争议、耐逆作物品种缺... 中国土壤酸化呈现出全国普遍发生的趋势,对作物产量、农产品品质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在酸性土壤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因我国酸性土壤分布详情不明、土壤酸化机制存在争议、耐逆作物品种缺乏、作物酸害阈值不清、改良产品及技术落地性差等问题,酸性土壤利用仍受到极大限制。针对上述问题,绘制了新的中国土壤酸碱度图,明确了我国酸性土壤的分布详情,讨论了土壤酸化机制特别是氮肥与土壤酸化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土壤酸化的危害,解析了植物和微生物对酸性土壤的响应和适应机制,提出了分区分级分类改良、酸度改良和肥力提高并重、有机无机肥配施、发展特色农业等酸性土壤改良和利用策略,建议进一步加强酸性土壤新型改良剂、作物酸害阈值、氮肥高效利用、中微量元素、耐逆作物育种和土壤酸化模型等方面研究,以期为酸性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碱度图 酸化机制 酸化危害 植物适应机制 微生物响应 酸性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土壤科学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 被引量:42
14
作者 沈仁芳 颜晓元 +1 位作者 张甘霖 滕应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1-1059,共9页
土壤科学在保障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学科战略地位。本文全面扼要分析了国内外土壤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结合未来土壤科学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与关键科学问题,梳理了未来5~10年我国土壤科学拟重点发展地球关... 土壤科学在保障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学科战略地位。本文全面扼要分析了国内外土壤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结合未来土壤科学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与关键科学问题,梳理了未来5~10年我国土壤科学拟重点发展地球关键带过程与土壤功能演变、农田土壤健康与质量提升理论与技术、区域土壤复合污染过程与绿色修复、土壤生物过程与功能等优先领域和重要方向,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土壤科学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土壤科学 研究发展 战略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壤科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8
15
作者 赵其国 万红友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从土壤作为资源与环境共同载体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土壤科学发展的特点、土壤科学研究的特性和方向,提出了土壤“3P”、土壤“3S”和土壤“3R”的未来创新研究内容。认为应牢牢把握“土壤圈”这一现代土壤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丰富和发... 从土壤作为资源与环境共同载体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土壤科学发展的特点、土壤科学研究的特性和方向,提出了土壤“3P”、土壤“3S”和土壤“3R”的未来创新研究内容。认为应牢牢把握“土壤圈”这一现代土壤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现代土壤科学,不断推进土壤科学发展与创新的实践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科学 土壤圈 空间过程 时空转变 气圈 土壤资源 现代农业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壤科学战略发展研究的新思路——土壤学战略发展研究的顶层设计与路线图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其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39-1646,共8页
土壤科学在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论述了当前新形势下,土壤科学战略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目标,从科学目标和国家需求方面阐述了未来土壤科学战略发展的新方向,构建了土壤科学战略发展的顶层设计图,提... 土壤科学在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论述了当前新形势下,土壤科学战略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目标,从科学目标和国家需求方面阐述了未来土壤科学战略发展的新方向,构建了土壤科学战略发展的顶层设计图,提出了我国2020—2050年土壤科学战略发展总思路,并对此进行了综合提示与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科学 发展战略 新思路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碱性农田土壤镉污染修复: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力浩 白姣杰 +11 位作者 田瑞云 王国昌 游来勇 梁家妮 慈凯东 刘梦丽 寇乐勇 周伶俐 周俊 吴大付 孙斌 周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8-360,共13页
中国土壤镉污染面积广、程度深,但针对于我国北方碱性农田土壤镉污染治理的理论研究及技术研发却较为薄弱。基于VOSviewer软件,分析了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碱性土壤镉防控领域的研究方向、主推技术与国际研究格局。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 中国土壤镉污染面积广、程度深,但针对于我国北方碱性农田土壤镉污染治理的理论研究及技术研发却较为薄弱。基于VOSviewer软件,分析了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碱性土壤镉防控领域的研究方向、主推技术与国际研究格局。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碱性土壤中镉的转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结合原位化学钝化技术、植物修复和农艺调控措施,进一步总结了碱性土壤镉治理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我国碱性农田镉污染治理面临关注度不高、技术研发滞后以及转化困难、土壤-作物(小麦)镉吸收机制不清晰等诸多问题。因此,亟需提高碱性农田土壤镉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研发、试点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推广模式,构建土壤-作物(小麦)镉精准防控体系,以推动碱性土壤镉污染修复技术与理论的发展及粮食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农田土壤 文献计量学 修复策略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空间土壤推测与土壤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18
作者 解宪丽 夏成业 +3 位作者 殷彪 李安波 李开丽 潘贤章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8,共15页
土壤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复合体。早期的数字土壤制图研究主要关注水平方向的土壤空间变异和制图,对垂直方向空间变异和土壤三维制图考虑较少。近年来,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和对地观测与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土壤三维空间数据获... 土壤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复合体。早期的数字土壤制图研究主要关注水平方向的土壤空间变异和制图,对垂直方向空间变异和土壤三维制图考虑较少。近年来,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和对地观测与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土壤三维空间数据获取、三维空间推测、三维数据模型、三维模型构建和可视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对三维空间土壤推测与土壤模型构建的已有方法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为三维数字土壤制图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建议。以三维土壤制图、三维GIS、三维数据模型、三维地质建模、三维可视化、土壤空间变异、空间推测、克里格插值、土壤-景观分析、深度函数、机器学习、地统计学、随机模拟等为关键词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基于相关度、引用率和文献来源等因素进一步筛选出重点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了土壤空间变异性、三维空间土壤推测、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和三维模型构建等关键技术的现有研究体系,对各种三维推测和建模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作出评价。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垂直方向土壤数据稀少、土壤三维推测精度低、三维模型质量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空间 土壤空间变异性 土壤空间推测 三维数据模型 三维模型构建 数字土壤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土壤学文献图形数值抽取技术框架初步构建
19
作者 刘杰 马海艺 +3 位作者 郭志英 郏梦思 王昌昆 潘贤章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51,共7页
针对土壤学文献中图形数值抽取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形数值抽取技术框架。首先,对土壤学文献图形中常见要素及其表示符号进行梳理,并收集相关图形进行标注,形成训练数据集;然后,利用基于全局图像信息的YOLOv8模型,... 针对土壤学文献中图形数值抽取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形数值抽取技术框架。首先,对土壤学文献图形中常见要素及其表示符号进行梳理,并收集相关图形进行标注,形成训练数据集;然后,利用基于全局图像信息的YOLOv8模型,通过多轮迭代优化训练适合于土壤学文献图形要素的识别模型;最后,研发图像坐标到数值坐标的转换算法,实现二维散点和柱状图数值的自动提取。经独立样本检验,所训练的模型可有效识别文献中的图形要素,且解算的数值与手工提取结果高度吻合(线性回归决定系数R^(2)大于0.99)。据此,本文构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形数值抽取技术框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为土壤学文献中图形数据进一步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土壤学文献 图形要素识别 数值提取 YOLO v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有机酸影响土壤中活性氧自由基生成机制及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怡 方国东 +2 位作者 陈文涛 陈宁 刘翠英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64,共7页
小分子有机酸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对土壤结构、土壤养分循环、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乃至土壤生态功能等都具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自由基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参与有机质分解和元素平衡调节,影响土壤肥力和生态平衡。近年来,小分子有机酸对自由基... 小分子有机酸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对土壤结构、土壤养分循环、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乃至土壤生态功能等都具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自由基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参与有机质分解和元素平衡调节,影响土壤肥力和生态平衡。近年来,小分子有机酸对自由基生成机制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小分子有机酸和土壤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来源、种类及在土壤中的作用,围绕小分子有机酸对土壤活性氧自由基的影响展开论述,进一步探究了此过程对污染物转化、元素循环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对小分子有机酸调控土壤自由基过程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小分子有机酸 自由基 污染物降解 络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