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菊科入侵植物的生长与化学防御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倪广艳 朱丽薇 +3 位作者 牛俊峰 赵秀华 张振振 赵培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生活史理论"认为,植物可利用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在植物的不同功能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入侵植物的生长和化学防御一般优于本地植物,那么其生长与化学防御之间是否存在权衡及其权衡关系怎样,目前尚不清楚。以广东... "生活史理论"认为,植物可利用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在植物的不同功能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入侵植物的生长和化学防御一般优于本地植物,那么其生长与化学防御之间是否存在权衡及其权衡关系怎样,目前尚不清楚。以广东省3种菊科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Hitchc.)、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和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以近缘或伴生的本地植物[蟛蜞菊(Wedelia chinenses)、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和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为对照,研究入侵植物的生长特性(相对生长率和比叶面积)与化学防御物质(缩合单宁和总酚)含量,并基于这2种光合碳分配的主要形式,探讨入侵植物生长与化学防御之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3种入侵植物的相对生长率均高于本地对照种;薇甘菊的比叶面积大于对照种,而其他2种无明显优势。薇甘菊和三裂叶蟛蜞菊的缩合单宁显著高于对照种,飞机草的总酚含量高于对照种。我们的结果显示,入侵植物的生长和化学防御均优于本地植物,但它们的碳同化能力相近;因此,入侵植物特殊的内在资源分配与利用机制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入侵植物 相对生长率 比叶面积 总酚 缩合单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对南美蟛蜞菊、蟛蜞菊及其自然杂交种叶片显微结构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易立 胡晓颖 +3 位作者 韦霄 叶万辉 曹洪麟 沈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6,3,共9页
利用JSM-6360LV型扫描电镜和JEM-1010型透射电镜,观察了南美蟛蜞菊、蟛蜞菊及其自然杂交种新近成熟和老熟叶片的解剖结构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遮荫后该杂交种与其亲本新近成熟叶片均表现为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叶片总厚度及上下表... 利用JSM-6360LV型扫描电镜和JEM-1010型透射电镜,观察了南美蟛蜞菊、蟛蜞菊及其自然杂交种新近成熟和老熟叶片的解剖结构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遮荫后该杂交种与其亲本新近成熟叶片均表现为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叶片总厚度及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减小,叶绿体肿胀变形,基粒片层垛叠程度增加,淀粉粒增多变大;遮荫后杂交种老熟叶片总厚度及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增加,入侵种的下表皮厚度及本地种的上表皮厚度增加,叶绿体超微结构在遮荫后均出现严重损伤,基粒片层类囊体结构边缘溶解等。说明三种蟛蜞菊属物种及各物种不同叶龄叶片对弱光条件的响应存在差异;杂交种叶片显微及超微结构在不同光照下的变化介于亲本之间,对遮荫环境能较好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蟛蜞菊属 自然杂交种 遮荫 叶片解剖结构 叶绿体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