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群落下闽楠的生长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富强 程欣欣 +5 位作者 洪维 李仕裕 徐蕾 叶秋慧 邢福武 王发国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2期55-61,共7页
应用植被调查样地法研究广州市龙眼洞林场筲箕窝工区内不同群落(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闽楠Phoebe bournei群落、山乌桕-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闽楠群落、闽楠-楝叶吴茱萸Tetradium glabrifolium群落)中闽楠的生长情况以... 应用植被调查样地法研究广州市龙眼洞林场筲箕窝工区内不同群落(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闽楠Phoebe bournei群落、山乌桕-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闽楠群落、闽楠-楝叶吴茱萸Tetradium glabrifolium群落)中闽楠的生长情况以及物种组成与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2a的闽楠在闽楠-楝叶吴茱萸群落中生长最好,重要值最高,平均树高达6.42 m,平均胸径达5.67 cm。对于各群落物种组成分析:山乌桕-闽楠群落有48科81属97种;山乌桕-樟树-闽楠群落有46科75属85种;闽楠-楝叶吴茱萸群落有29科38属40种,物种组成表现出山乌桕-闽楠群落>山乌桕-樟树-闽楠群落>闽楠-楝叶吴茱萸群落。多样性分析:物种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P均匀度指数在3个群落类型中均表现出灌草层>乔木层,表明灌草层的物种数较多,并且较为复杂,更具有生态优势度,且在群落分布中更均匀;乔木层中的物种数较少,复杂程度较低,分布最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群落 物种多样性 广东省龙眼洞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洞林场红锥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洪维 廖宇杰 +5 位作者 陈富强 李仕裕 张干荣 魏雪莹 邢福武 王发国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6期63-70,共8页
研究以广东省龙眼洞林场平均年龄12 a生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林为调查研究对象,在野外实地调查及查阅标本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红锥人工林的林下植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更进一步了解林场的林分经营和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 研究以广东省龙眼洞林场平均年龄12 a生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林为调查研究对象,在野外实地调查及查阅标本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红锥人工林的林下植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更进一步了解林场的林分经营和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样地中共出现44科54属62种(变种、亚种)植物,其中草本和灌木数量比例较大,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明显优势的物种有九节Psychotria asiatica、散穗弓果黍Cyrtococcum patens var.latifolium、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等,木本植物中红锥为明显优势种。将红锥人工林与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人工林、桉树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半自然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半自然林林下物种组成最为丰富,其次为桉树人工林、米槠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红锥人工林林下物种组成比杉木人工林组成丰富,少于其他三者,这与主要造林树种、林分郁闭度、营林措施等方面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人工林 林下植物 物种组成 广东省龙眼洞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主要栽培类型的分类及其起源和演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盛鸥 林美富 +6 位作者 何维弟 窦同心 李耀耀 刘灿灿 邓贵明 曾少华 易干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4-25,共12页
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的草本果树,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同时也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栽培香蕉品种可简单分为鲜食蕉和主食蕉,大多为三倍体,其遗传背景十分复杂。研究栽培香蕉品种的起源和演化,对加快香蕉育... 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的草本果树,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同时也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栽培香蕉品种可简单分为鲜食蕉和主食蕉,大多为三倍体,其遗传背景十分复杂。研究栽培香蕉品种的起源和演化,对加快香蕉育种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香蕉种质资源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为开展育种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用的遗传信息。该文更新了与栽培香蕉关系密切的芭蕉属内各野生种质的分类,对全球常见的栽培类型及其品种特点进行了归纳整理,包含7个基因组类型在内的18个栽培类群。同时,对常见栽培类群(AAA、AAB、ABB、AB)的起源及演化,特别是近期A基因组的祖先种溯源等方面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研究展望。该文系统性地总结香蕉栽培品种的起源及演化等方面的科研进展,可为挖掘优异种质和基因资源,指导香蕉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栽培类型 起源 演化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小绿叶蝉侵害对茶鲜叶持嫩性及其制成乌龙茶品质相关代谢物浸出速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淑华 毛凯权 +5 位作者 陈家铭 黎健龙 薛璟花 曾兰亭 羊玉花 辜大川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6-822,共17页
茶小绿叶蝉广泛分布于各地茶园,是茶园的主要害虫,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茶小绿叶蝉侵害对茶鲜叶持嫩性及其制成乌龙茶品质代谢物浸出速率的影响。通过剪切力测定、碎茶率分析、乌龙茶冲泡、代谢物分析和相关... 茶小绿叶蝉广泛分布于各地茶园,是茶园的主要害虫,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茶小绿叶蝉侵害对茶鲜叶持嫩性及其制成乌龙茶品质代谢物浸出速率的影响。通过剪切力测定、碎茶率分析、乌龙茶冲泡、代谢物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发现茶小绿叶蝉侵害显著增加木质素、纤维素和果胶等细胞壁物质的含量,降低茶鲜叶嫩度和成品茶碎茶率,影响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和茶氨酸的浸出率。并且,除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外,这些滋味物质的浸出和茶鲜叶的嫩度均与细胞壁物质的含量显著相关。本研究探索了茶小绿叶蝉侵害后茶叶滋味品质代谢物的浸出规律,从茶叶采摘、加工和冲泡饮用3个方面探索了茶小绿叶蝉侵害对于品质性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小绿叶蝉 细胞壁物质 嫩度 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