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7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植物园新时期科学普及工作的思考——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忠超 陈红锋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9-193,共5页
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例,在对我国科普教育思想观念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新时期植物园科学研究同科普教育结合的新动向,并提出了专类园、展览温室、教育径、科普期刊、科普旅游等具体的方法措施及有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 植物园 科学普及 科学研究 科普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维管植物标本数据统计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仁赞 李世晋 张奠湘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4-641,共8页
为充分利用植物标本信息,从植物标本与物种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维管植物标本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馆馆藏标本统计时已录入696298号、716469份腊叶标本,分别隶属于354科5813属48707种(包含亚种、... 为充分利用植物标本信息,从植物标本与物种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维管植物标本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馆馆藏标本统计时已录入696298号、716469份腊叶标本,分别隶属于354科5813属48707种(包含亚种、变种及变型),其中包括蕨类植物59科253属2105种(包含亚种、变种及变型)、裸子植物11科64属557种(包含亚种、变种及变型)、被子植物284科5496属46045种(包含亚种、变种及变型)。标本分别采自中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以及其它107个国家或地区(98个国家,9个地区或岛屿);国内标本采自广东省的最多,国外标本采自美国的最多。其中模式标本6351号,隶属于194科938属4373种。还对标本馆今后的采集工作提出了建议。这些数据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植物园标本馆 植物标本 物种多样性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园庆征稿启事
3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4-224,共1页
关键词 科学院 华南植物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 稿件 陈焕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植物园的理论与技术思考—以华南植物园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任海 简曙光 +8 位作者 张征 郑祥慈 张奠湘 王峥峰 郝刚 段俊 廖景平 魏孝义 傅德志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9-494,共6页
植物园是通过人工模拟区域自然环境和群落结构,实现物种多样性高度富集并进行相关科学研究的机构,也是生物多样性保育、科普教育、资源储存和开发利用的基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植物园中的应用,将产生数字化植物园。在研究数字... 植物园是通过人工模拟区域自然环境和群落结构,实现物种多样性高度富集并进行相关科学研究的机构,也是生物多样性保育、科普教育、资源储存和开发利用的基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植物园中的应用,将产生数字化植物园。在研究数字化植物园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提出广义和狭义的数字化植物园定义,并以华南植物园的数字化建设内容为例,探讨了数字化植物园的信息技术体系、虚拟植物和专类园智能化管理技术等理论与技术体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植物园 虚拟植物 智能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园林景观评价——以华南植物园龙洞琪林为例 被引量:49
5
作者 郑秋露 廖景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0-216,共7页
为了探讨影响园林风景质量的重要景观因素、园林风景景观质量与各景观评价因素之间的关系和景观效果的优化方法,在对华南植物园的龙洞琪林景区进行全面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确定的3个准则... 为了探讨影响园林风景质量的重要景观因素、园林风景景观质量与各景观评价因素之间的关系和景观效果的优化方法,在对华南植物园的龙洞琪林景区进行全面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确定的3个准则层因素中最重要的为美感因素,其权重为0.408;重要的指标层因素为景观的保存与延续和感官效果等,其权重分别为0.200和0.197;重要的分指标层因素为空气质量和植物群落的独特性等,其权重分别为0.073和0.071。龙洞琪林景区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说明龙洞琪林景区的景观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洞琪林 景观效果 层次分析法 综合得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檀香在华南植物园的引种栽培 被引量:17
6
作者 许明英 李跃林 +1 位作者 任海 高泽正 《经济林研究》 2006年第3期39-41,44,共4页
探讨了檀香在华南植物园引种栽培的技术与方法,阐述了檀香的分布区域、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措施以及园林应用,并提出檀香栽培和利用的建议和设想,期望能为檀香的更好引种栽培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檀香 生物学特性 引种 栽培 园林绿化 华南植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的自然教育 被引量:5
7
作者 任海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分别是开展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重要机构,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可以开展基于保护的科学研究、资源利用和自然教育,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的自然保护也可以促进保护、科学研究和资源利用工作。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 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分别是开展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重要机构,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可以开展基于保护的科学研究、资源利用和自然教育,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的自然保护也可以促进保护、科学研究和资源利用工作。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基于整合保护的自然教育,是公益性的体现,也为保护等其他功能的实现提供基础条件。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需要形成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的自然教育的知识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和科学探究体系,将植物文化与科学文化、民族文化、时代精神深度融合,探索高端保护和科研资源科普化的自然教育新模式,在自然教育中有效渗透科学教育,促进受众的价值观从“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整体主义”转变,为履行昆明-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利用以及自然教育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环境教育 整合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植物园藤本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雅慧 廖景平 +1 位作者 张容妹 宁祖林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2-97,共6页
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收集、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在植物园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藤本植物因其独特的观赏特征、生长习性及生态效应,近年已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造景材料。在分析华南植物园藤本植物专类园建设背景、园址概况... 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收集、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在植物园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藤本植物因其独特的观赏特征、生长习性及生态效应,近年已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造景材料。在分析华南植物园藤本植物专类园建设背景、园址概况的基础上,结合其功能定位,提出了科学性、功能性、地域性、艺术性及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确定了“一轴、三线、三点、五片区”的总体规划布局。在文化线的园林构图及造景上,重点阐述了三大主题景观节点——帷幄疏影、西关居、文昌亭的设计理念及其园林建筑风格,探讨了岭南传统建筑、小品及文化在构建地域特色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在植物线的园林造景上,简介了各景区的植物布置方式及组景模式;在科普旅游线的组织上,介绍了园区的园林小品造景意境及科普设施布置形式,以期为中国藤本植物专类园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藤本植物 专类园 规划设计 地域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对华南植物园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少聪 任海 +3 位作者 季申芒 陈少薇 廖利芳 陈新辉 《生态科学》 CSCD 2000年第3期37-40,共4页
华南植物园水体 80年代前水质较好。进入 80年代后 ,由于水源受污染、厕所排放和枯枝落叶进入水塘腐解等因素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 ,水体的透明度为 0 4m ,pH值为6 86,DO为 3 3mg/L ,BOD为 10 0mg/L ,电导率为 189 9μs/cm ,浮游生物... 华南植物园水体 80年代前水质较好。进入 80年代后 ,由于水源受污染、厕所排放和枯枝落叶进入水塘腐解等因素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 ,水体的透明度为 0 4m ,pH值为6 86,DO为 3 3mg/L ,BOD为 10 0mg/L ,电导率为 189 9μs/cm ,浮游生物为 2 50 0万个 /L ,总P的质量含量为 0 2 5mg/L ,总N的质量含量为 2 0mg/L ,叶绿素总质量含量为 0 33mg/L ,水体中高等植物的多样性及其生物量为 0。上述指标表明水体已由草型变为藻型 ,水体的结构与功能被严重破坏。可采取工程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水生生态系统 华南植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植物园与世界一流植物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祥慈 张吉 +2 位作者 房迈莼 苏国华 廖景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7-600,共14页
植物园在植物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公众教育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具有文化传承和历史延续性的功能。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和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为例,从物种保护、科... 植物园在植物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公众教育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具有文化传承和历史延续性的功能。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和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为例,从物种保护、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3个方面对植物园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分析,为华南植物园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为华南植物园乃至我国植物园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植物园 邱园 密苏里植物园 物种保护 科学研究 科学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国家植物园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祥慈 廖景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5-922,共8页
该文系统回顾了华南国家植物园近百年来几个关键时期的历史发展、主要成就和社会贡献,从国家、中国科学院、地方政府三个层面分析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率先设立的缘由,展望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 该文系统回顾了华南国家植物园近百年来几个关键时期的历史发展、主要成就和社会贡献,从国家、中国科学院、地方政府三个层面分析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率先设立的缘由,展望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植物园 国家植物园体系 回顾 展望 思考和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景观温室评价——以华南植物园温室群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秋露 廖景平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7-113,共7页
为探究景观温室评价因素与景观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数学法对其景观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可分为10个景观分区,从中可筛选出13个景观评价因素;其中,通用因素包含竖向设计... 为探究景观温室评价因素与景观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数学法对其景观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可分为10个景观分区,从中可筛选出13个景观评价因素;其中,通用因素包含竖向设计(A)、空间趣味性(B)、景观层次性(C)、水景(D)、植物配置方式(E)、置石(I)、视域开阔度(J)、温室工程设施(K)和堆山方式(M),特色因素包含植物奇异性(F)、生态奇特性(G)、人工构筑物(H)和路面铺装(L);根据不同景观分区的情况确认各评价因素的组成并制作网络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计算出各景观分区的隶属度,并利用徐罗曹李法获得不同评价因素的权重值。结果显示:10个景观分区的隶属度为0.816~0.685;其中,热带水生植物区、雨林奇观区和山地雨林区的隶属度较高,景观效果较好;沙漠植物温室和高山/极地室等分区的隶属度较低,景观效果有待改善。根据权重值可将13个评价因素对景观效果的影响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植物奇异性、人工构筑物、水景、竖向设计和路面铺装等评价因素对各景观分区景观效果影响较大,堆山方式和温室工程设施对景观效果影响微小。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采用模糊数学法进行景观评价时应制定具有参考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语赋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温室 景观效果 评价因素 模糊数学法 隶属度 权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花在华南植物园引种栽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许明英 李跃林 任海 《福建林业科技》 2004年第1期53-56,共4页
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引种的12种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杜鹃花在华南的引种栽培的技术与理论。在广州地区的气候条件下,引种杜鹃花要解决引种植物的耐热、耐光照的问题,并配套以适当栽培和管理措施。在介绍杜... 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引种的12种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杜鹃花在华南的引种栽培的技术与理论。在广州地区的气候条件下,引种杜鹃花要解决引种植物的耐热、耐光照的问题,并配套以适当栽培和管理措施。在介绍杜鹃花及其园林绿化功能的基础上,对华南植物园杜鹃花的引种栽培提出了构想,以期为指导广州地区利用杜鹃花资源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引种 栽培 华南植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的中草药认知度调查与分析——以华南地区植物园游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景佳 廖景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15627-15629,共3页
笔者以华南地区植物园游人为样本,开展了公众中草药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度调查,为进一步开展全国范围的调查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经过调查发现,受访者对中草药知识虽然了解不充分,但是却非常感兴趣,对中草药未来发展持有非常高的信心。
关键词 中草药 认知度 群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草之境——华南药用植物在主题花境中的应用
15
作者 范玲玲 刘伟娴 许炳强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7期149-152,202,共5页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康养保健愈发成为关注焦点。药用植物作为中药养生与保健的重要载体,其药用功效对身心健康有显著的疗愈功能,其“色、香、味”能将我们感官与自然环境建立密切联系。“本草之境”以药用植物的保健功效为切入点,...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康养保健愈发成为关注焦点。药用植物作为中药养生与保健的重要载体,其药用功效对身心健康有显著的疗愈功能,其“色、香、味”能将我们感官与自然环境建立密切联系。“本草之境”以药用植物的保健功效为切入点,筛选出约50种华南常见药用植物,利用花境造景,从视觉、嗅觉等多角度进行植物景观设计,融入科普教育功能,在花境景观的营建中从公众教育功能方面初步探索了华南药用植物的康养、保健等功效。同时“本草之境”也是对“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的积极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花境 景观布局 保健功效 科普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植物园中的蕨园 被引量:2
16
作者 严岳鸿 刘红梅 王发国 《园林》 2014年第3期16-21,共6页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檀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1959年在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创建,是目前中国最大和保存物种最多的植物园。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次的体制调整,西双版纳植物园于1996年从昆...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檀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1959年在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创建,是目前中国最大和保存物种最多的植物园。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次的体制调整,西双版纳植物园于1996年从昆明植物研究所划出、与原昆明生态研究所合并成为中科院的一个独立研究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 昆明植物研究所 西双版纳植物园 植物学家 研究机构 中科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园林元素在兰园景观营造上的应用--以华南植物园兰园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雅慧 温铁龙 +1 位作者 谢思明 张玲玲 《花卉》 2022年第5期29-32,共4页
兰园是华南植物园最具新岭南园林特色的专类园之一,其景观营建将岭南园林的造景手法和兰花的适宜生境的营造进行了有机结合,创建了颇具地域特色的岭南庭院式的专类园。本文对兰园的主要节点景观兰亭越韵,众为德熏,曲水流香,宁静致远,别... 兰园是华南植物园最具新岭南园林特色的专类园之一,其景观营建将岭南园林的造景手法和兰花的适宜生境的营造进行了有机结合,创建了颇具地域特色的岭南庭院式的专类园。本文对兰园的主要节点景观兰亭越韵,众为德熏,曲水流香,宁静致远,别有洞天,莲湖赏夏,雨打芭蕉和深谷幽兰进行了赏析,探讨了岭南园林元素的应用以及生境营造效果,为兰科植物专类园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岭南园林 专类园 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见种和偶见种植物性状网络及其适应策略
18
作者 王雪 李林 +3 位作者 魏识广 周景钢 胡妍 阴宇航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889-4899,共11页
植物功能性状表征了植物适应环境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关键特征,其与植物的生长、繁殖和生存紧密相关,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植物的功能。许多研究已经证实,植物性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相互协作来实现其功能。... 植物功能性状表征了植物适应环境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关键特征,其与植物的生长、繁殖和生存紧密相关,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植物的功能。许多研究已经证实,植物性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相互协作来实现其功能。植物叶片性状之间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植物通过调节网络中性状的相互作用能够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本研究以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种和偶见种的植物性状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性状网络框架,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选取112个物种,根据多度划分为84个常见种和28个偶见种,测定了20个植物性状并将其归类为经济性状、气孔性状和能量性状。同时通过计算性状的网络度、边密度、模块度指标,构建植物性状网络。研究表明:(1)在不同的植物性状网络中,模块的数量和组成具有差异性。常见种的性状边密度介于0.08—0.16之间,较偶见种低;模块化程度介于0.27—0.38之间,较偶见种高。(2)常见种的单位质量叶片磷含量(Pmass)是植物性状网络中最重要的因子,表现出较高的网络度;叶片比水导率(Kl)和单位面积气孔导度(gsa)的贡献最小,表现出较低的网络度。偶见种比叶面积(SLA)和叶片厚度(Thk)网络度最高,瞬时用水效率(WUEi)和单位质量叶片氮含量(Nmass)网络度较低。(3)常见种的经济性状最为重要;偶见种的能量性状最为重要;气孔性状在常见种的性状网络中重要性最低。常见种和偶见种的性状网络存在差异,反映出植物性状之间具有差异化协同运作机制。植物性状特征及其网络结构框架反映出常见种和偶见种不同的环境适应策略,常见种优先考虑经济性状之间的联系,而偶见种优先考虑能量性状间的协同作用以适应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状 网络参数 性状网络 适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植物园锥栗F-MSAP采样策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孟 欧阳学军 +3 位作者 陈洁 全慧敏 叶万辉 刘卫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1,8,共8页
基因组甲基化修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以甲基化为代表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如何减少保存环境对异地采后样品的影响,提高整个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目前尚未有系统的认知。该研究选取5种常用的采后样品保存方式(液氮冷冻、-20℃冷冻、变... 基因组甲基化修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以甲基化为代表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如何减少保存环境对异地采后样品的影响,提高整个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目前尚未有系统的认知。该研究选取5种常用的采后样品保存方式(液氮冷冻、-20℃冷冻、变色硅胶干燥、密封袋密封、75%酒精浸泡),分别用Wilcoxon signed ranks tests统计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方法,对华南植物园锥栗进行F-MSAP研究,以期找出最佳保存方式。同时,利用正交试验法对F-MSAP体系进行优化,筛选出9对引物(E3-H/M2;E5-H/M2;E6-H/M1;E6-H/M5;E8-H/M1;E8-H/M5;E9-H/M2;E11-H/M5;E14-H/M1),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锥栗甲基化水平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在锥栗F-MSAP的研究中,Willcoxon signed ranks tests统计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结论一致,密封袋保存效果最佳;成熟叶半甲基化率(27.83%)和总甲基化率(51.13%)高于幼叶(21.35%,45.90%),全甲基化率(23.30%)低于幼叶(24.55%),平均多态位点百分数39.60%,香农信息指数0.207±0.002,表现出较高的甲基化水平和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甲基化 F-MSAP 引物筛选 样品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带珊瑚岛优势木本植物抗风桐和草海桐的水分适应策略解析
20
作者 唐玮泽 李沁 +5 位作者 张浩萍 金益 李强 殷德意 叶清 刘慧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植物水力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不同水分条件的适应能力,研究热带珊瑚岛特殊生境下优势植物的水力功能特征对深入理解热带珊瑚岛植物的水分适应策略,从而选择热带珊瑚岛植被构建和恢复的适生物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中国热带珊瑚岛生境... 植物水力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不同水分条件的适应能力,研究热带珊瑚岛特殊生境下优势植物的水力功能特征对深入理解热带珊瑚岛植物的水分适应策略,从而选择热带珊瑚岛植被构建和恢复的适生物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中国热带珊瑚岛生境中2种优势适生木本植物:抗风桐(Pisonia grandis)和草海桐(Scaevola sericea)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其叶片和枝条的水力性状,并分析了其水分适应策略。结果表明,抗风桐的叶片栓塞抗性、枝条边材比导水率和叶片膨压丧失点显著高于草海桐,而枝条栓塞抗性、叶片导水率、边材密度和叶面积边材面积比均显著低于草海桐。抗风桐的叶片具有比枝条更强的抗栓塞能力,对水分胁迫敏感,但同时选择以高效的枝干水分运输来满足叶片高蒸腾需求的充足供水。草海桐枝条与叶片则存在水力脆弱性分区,在面临水分胁迫时叶片充当“安全阀”以保证枝干木质部的水力安全。抗风桐与草海桐能够通过协调叶片与枝条水力性状采取不同的水分适应策略,从而更好地适应热带珊瑚岛的特殊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水力性状 栓塞 水力脆弱性分区 水分运输 热带珊瑚岛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