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杂硫化锌摩擦电致发光薄膜研究进展
1
作者 聂君心 朱来攀 王中林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980,共20页
随着柔性可穿戴设备和自驱动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摩擦电致发光(Triboelectrification induced electroluminescence,TIEL)材料因其独特的力-光转换特性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掺杂硫化锌(Zinc sulfide,ZnS)材料因其高发光效率、长寿命及可... 随着柔性可穿戴设备和自驱动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摩擦电致发光(Triboelectrification induced electroluminescence,TIEL)材料因其独特的力-光转换特性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掺杂硫化锌(Zinc sulfide,ZnS)材料因其高发光效率、长寿命及可调控的发光特性,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掺杂ZnS摩擦电致发光薄膜机理研究、性能优化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阐释了掺杂ZnS的发光机制,以及基于掺杂ZnS的摩擦电致发光薄膜结构及工作原理;其次,梳理了提高发光强度的相关策略,并详细探讨了国内外近年来基于该体系的各种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掺杂ZnS摩擦电致发光薄膜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硫化锌 摩擦电致发光 柔性可穿戴设备 自驱动传感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LiCl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溶液除湿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籍静 王娇娜 +1 位作者 汪滨 李从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8-242,共5页
溶液除湿方式的空调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为开发用于此系统的一种新型填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了聚丙烯腈(PAN)/氯化锂(LiCl)(PAN/LiCl)纳米纤维膜,探讨了LiCl添加量以及辊筒转速对纳米纤维带微观形貌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浸泡的除湿盐溶... 溶液除湿方式的空调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为开发用于此系统的一种新型填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了聚丙烯腈(PAN)/氯化锂(LiCl)(PAN/LiCl)纳米纤维膜,探讨了LiCl添加量以及辊筒转速对纳米纤维带微观形貌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浸泡的除湿盐溶液种类和浓度对溶液除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纺丝液用量为12%(wt,质量分数),LiCl用量为5.5%(wt,质量分数),辊筒转速为140r/min条件下,PAN/LiCl纳米纤维膜的微观形貌较好,纤维带粗细较均匀,并且其浸泡46%(wt,质量分数)的溴化锂(LiBr)溶液进行溶液除湿条件下,纤维膜有较好的溶液除湿性能,除湿效率为96%。在PAN纺丝液中加入LiCl,LiCl能够附着在PAN纳米纤维上,呈现纳米纤维带结构,可使纤维膜的亲水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丙烯腈 氯化锂 纳米纤维 溶液除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流体能量俘获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申芳 王军雷 王中林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10-2927,共18页
环境中的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动能是十分丰富且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流体能量可通过不同的能量俘获技术(电磁发电技术、压电能量俘获技术)被转化为电能并供人们使用.自2012年王中林研究团队发明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 环境中的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动能是十分丰富且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流体能量可通过不同的能量俘获技术(电磁发电技术、压电能量俘获技术)被转化为电能并供人们使用.自2012年王中林研究团队发明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TENG)以来, TENG已成为了最重要的能量,俘获技术之一,并应用于流体能量俘获研究中.论文综述了当前用于流体能量俘获的摩擦纳米发电机(fluidic energy harvesting TENG,FEH-TENG)的研究现状.介绍了FEH-TENG中摩擦电材料之间的电荷转移原理以及基本的工作模式.在气流动能俘获方面,流致振动(如涡激振动、驰振、颤振和尾流驰振等)是一种有效的将流体动力转化为机械能的物理机制,基于该机制,总结了FEH-TENG在风能和流致振动能量俘获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各类能量俘获结构.液体动能俘获方面总结了FEH-TENG在波浪和雨滴能量俘获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FEH-TENG的混合能量俘获系统和摩擦电材料优化在提升FEH-TENG流体能量俘获效率方面的研究.接着介绍了FEH-TENG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目前FEH-TENG在流体能量俘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展望.论文工作有助于推动FEH-TENG在流体能量俘获领域的发展以及促进相关研究人员对该领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流体能量 混合能量俘获 摩擦电材料 自供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治疗神经系统损伤疾病: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2
4
作者 单义珠 封红青 李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5-75,共11页
神经系统损伤会扰乱神经系统内的通讯,导致基本神经功能丧失和瘫痪,这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极大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自20世纪40年代的研究人员发现外源电场(EF)可以诱... 神经系统损伤会扰乱神经系统内的通讯,导致基本神经功能丧失和瘫痪,这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极大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自20世纪40年代的研究人员发现外源电场(EF)可以诱导神经细胞产生更多的神经突以及引导轴突定向及加速生长之后,电刺激疗法即被纳入神经损伤的治疗研究中来,并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涌现出很多的优秀成果。本综述讨论了EFs对神经细胞的影响,以及应用EFs进行外周神经(PNS)和中枢神经(CNS)损伤的研究进展。在PNS中,EF能够刺激受损肢体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在CNS中,可以使用EF刺激实现轴突再生并恢复患者的行走能力。另外,近年来关于一种新型的电刺激源——纳米发电机的研究进展迅速。纳米发电机是可将机械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创新能源器件。将其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可以收集人体运动的机械能并直接输出电刺激,而不再需要外界的电能供应,这有望为电刺激治疗带来重大的创新和变革。本综述概述了近年来纳米发电机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神经系统损伤 神经电极 功能修复 纳米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个性化健康医疗的智能纺织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董凯 吕天梅 +1 位作者 盛非凡 彭晓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0-249,共10页
为推进智能纺织品在个性化健康医疗体系中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推动当前以医院或诊所为中心的集中、被动式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向未来以主动、预防、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健康管理模式转变,首先介绍了智能纺织品的概念特征和... 为推进智能纺织品在个性化健康医疗体系中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推动当前以医院或诊所为中心的集中、被动式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向未来以主动、预防、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健康管理模式转变,首先介绍了智能纺织品的概念特征和功能属性,然后针对主动传感机制,详述了常见智能纺织品的电响应原理及其制备方式和各自优缺点。其次,介绍了智能纺织品在个性化健康医疗系统中的潜在应用,主要涵盖了体征体态监测、智能化诊断、个性化治疗和辅助康复训练等健康管理方面。最后,针对个性化健康医疗智能纺织品迈向大规模应用道路中的关键性挑战,对其优先发展方向和潜在解决方案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纺织品 健康医疗 个性化应用 监测与评估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PA6/CTS/LiCl纳米纤维膜的制备研究
6
作者 潘思博 王娇娜 +3 位作者 方亦男 王其智 李凤飞 李从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96,101,共5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酰胺6(PA6)/壳聚糖(CTS)/氯化锂(LiCl)纳米纤维膜,考察了CTS、PA6及LiCl添加量对纳米纤维膜形貌、直径分布的影响。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纳米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及表面官能团进行分析...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酰胺6(PA6)/壳聚糖(CTS)/氯化锂(LiCl)纳米纤维膜,考察了CTS、PA6及LiCl添加量对纳米纤维膜形貌、直径分布的影响。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纳米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及表面官能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PA6添加量为1.8g、CTS添加量为0.3g、LiCl添加量为0.12g的条件下,纺丝效果最佳,纤维平均直径为103n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A6/CTS/LiCl纳米纤维膜具有PA6和CTS的特征吸收峰,PA6/CTS/LiCl纳米纤维膜有望作为滤膜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壳聚糖 氯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掺杂对弹性基摩擦纳米发电机输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晓波 郭锋 +3 位作者 陈宝东 邢方静 孙武亮 高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1,共11页
弹性摩擦纳米发电机可以将弹性形变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但是弹性材料在发生弹性变形时由于其接触面积减小等原因,导致电输出性能降低,而弹性摩擦纳米发电机被认为是弹性能量收集与输出装置的理想模式。文中采用常规自然发泡的方法制备... 弹性摩擦纳米发电机可以将弹性形变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但是弹性材料在发生弹性变形时由于其接触面积减小等原因,导致电输出性能降低,而弹性摩擦纳米发电机被认为是弹性能量收集与输出装置的理想模式。文中采用常规自然发泡的方法制备出弹性多孔聚氨酯摩擦电材料,并通过均匀和梯度掺杂的方式掺入介电材料聚四氟乙烯来提升电输出性能。聚醚多元醇和异氰酸酯比例为2:1且聚四氟乙烯掺杂含量为3%时,均匀掺杂弹性多孔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转移电荷量、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达到最大值52 nC,133.6 V和1.3μA;梯度比例为3:1时,在相同条件下,梯度掺杂弹性多孔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转移电荷量,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较均匀掺杂弹性多孔摩擦纳米发电机分别提升了32.65%,33.33%和9%。通过有限元电势分布模拟和相互作用电动力学理论推导,验证了梯度掺杂较均匀掺杂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电输出性能有较强的提升作用。为弹性多孔聚氨酯摩擦电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聚氨酯 摩擦纳米发电机 能量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摩擦伏特效应的柔性直流电源研究进展
8
作者 孟佳 蒲雄 王中林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共14页
摩擦起电(triboelectrification,TE)是几乎所有材料表面都存在的物理现象,而半导体材料的TE不同于起静电的介电材料。在半导体与半导体或金属的动态接触界面上,机械摩擦导致界面原子间化学键合的不断破坏和重建过程,释放能量量子(也称... 摩擦起电(triboelectrification,TE)是几乎所有材料表面都存在的物理现象,而半导体材料的TE不同于起静电的介电材料。在半导体与半导体或金属的动态接触界面上,机械摩擦导致界面原子间化学键合的不断破坏和重建过程,释放能量量子(也称键合子)来激发半导体界面的非平衡电子-空穴对,被激发的电子-空穴对在p-n结(或肖特基结、半导体异质结)的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分离,从而在外电路产生直流电,该现象被称为摩擦伏特效应。此过程类似于光伏效应,不同之处在于能量的来源。在摩擦伏特效应中,电子-空穴对是由界面处原子瞬时跃迁释放的能量或界面处形成新键时释放的能量来激发,而光伏效应则是由光能激发。本文综述了基于摩擦伏特效应的直流发电机的研究进展,包括机理研究、材料与器件设计、表面改性增强策略等多个方面,并讨论了摩擦伏特器件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作为柔性直流电源的设计开发、性能优化以及未来潜在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伏特效应 摩擦纳米发电机 直流发电机 柔性电源 摩擦伏特纳米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层对摩擦纳米发电机输出性能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宋治贤 韩俊鹏 蒋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19-2123,共5页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发明,是对传统通过机械能获取电能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为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能源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如何有效提升其输出性能,是目前该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通过选取亚克力、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凝胶和海绵4种柔软程度...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发明,是对传统通过机械能获取电能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为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能源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如何有效提升其输出性能,是目前该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通过选取亚克力、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凝胶和海绵4种柔软程度不同的材料作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缓冲层,借助6514静电计分别测试具有不同缓冲层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短路电流、转移电荷量和开路电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层柔软程度的提高,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短路电流明显提升。在压力较大的条件下,缓冲层柔软程度较高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性能更高一些。该研究为有效提升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性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缓冲层 输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体圆柱谐振腔法用于金刚石膜微波介电性能测试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静杰 杨梓 +3 位作者 李义锋 唐伟忠 安晓明 郭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1-756,共6页
针对金刚石膜微波介电损耗低、厚度薄带来的微波介电性能测试难点,研制了一台分体圆柱谐振腔式微波介电性能测试装置。利用不同直径的蓝宝石单晶样品,用上述装置对低损耗薄膜类样品微波介电性能的测试能力及样品直径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进... 针对金刚石膜微波介电损耗低、厚度薄带来的微波介电性能测试难点,研制了一台分体圆柱谐振腔式微波介电性能测试装置。利用不同直径的蓝宝石单晶样品,用上述装置对低损耗薄膜类样品微波介电性能的测试能力及样品直径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使用分体圆柱谐振腔式微波介电性能测试装置对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制备的高品质金刚石膜在Ka波段的微波介电性能进行了测试比较。测试结果表明,由Raman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证明品质较优的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金刚石膜具有更高的微波介电性能,其相对介电常数和微波介电损耗值均低于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制备的金刚石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介电性能 分体圆柱谐振腔 金刚石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nformer-LSTM模型的连续无创血压预测方法
11
作者 陈欣 刘立程 王小林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0-128,共9页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Conformer-LSTM模型的连续无创血压预测方法,模型包括卷积支路、Transformer支路、两个多尺度交叉注意力模块、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模块和两层LSTM。通过该方法,仅通过输入PPG信号即可预测对应的ABP波形,收缩压和舒...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Conformer-LSTM模型的连续无创血压预测方法,模型包括卷积支路、Transformer支路、两个多尺度交叉注意力模块、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模块和两层LSTM。通过该方法,仅通过输入PPG信号即可预测对应的ABP波形,收缩压和舒张压通过预测的ABP波形得出。此外,该方法在较大的数据集中取得较小的预测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在MIMIC数据集中预测的ABP波形与实际波形的拟合程度较好,SBP和DBP的预测误差分别为(3.68±5.60)mmHg和(2.16±3.72)mmHg,该方法符合美国医疗仪器促进协会(AAMI)标准,并在英国高血压协会(BHS)标准中获得A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预测 多尺度特征融合 CONFORMER PPG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接触起电效应的新型机电转化纤维性能提升策略
12
作者 陈枭 赵继忠 董凯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8,共8页
机电转化纤维(MECFs)是一类将新兴的接触或摩擦起电技术与传统的可穿戴纤维或纺织材料相结合,具有突出的自主式供电或自驱动传感功能的新型智能纤维材料。然而,MECFs的大面积制备和规模化应用受到其能量转化效率低和输出功率密度低等性... 机电转化纤维(MECFs)是一类将新兴的接触或摩擦起电技术与传统的可穿戴纤维或纺织材料相结合,具有突出的自主式供电或自驱动传感功能的新型智能纤维材料。然而,MECFs的大面积制备和规模化应用受到其能量转化效率低和输出功率密度低等性能瓶颈的限制。为充分挖掘MECFs的性能潜力并发挥其在面向人体可穿戴应用中的优势,详细探讨了MECFs的电输出性能提升策略,包括材料选择与改性、结构设计、能量管理与优化;其中,聚合物材料本征性质是主导MECFs机电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可以从化学、物理角度进行改性处理;MECFs的多维纤维或织物结构设计能够增加起电材料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升界面电荷转移量。同时,为满足人体表面长周期、可持续稳定供能需求,需对纤维进行低功耗、微型化能量管理,将MECFs的高压低流、高阻抗的交流输出形式转变为可穿戴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稳压稳流、阻抗匹配的直流需求形式。最后,简要总结MECFs在自供能可穿戴传感技术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MECFs的研究与应用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需结合材料改性、结构优化和能量管理等策略,推动其向高性能可穿戴供能或传感设备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起电 机电转化纤维 摩擦纳米发电机 能源管理 多维结构设计 智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IXON序列 3.0T MRA诊断中心静脉病变:与DSA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黎 朱嵬 +5 位作者 张晓宇 左子钰 刘传 杨柳 方维东 吴治峄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4-519,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水脂分离技术(mDIXON)对比增强3.0T MRA在诊断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病变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有上肢肿胀、胸壁静脉曲张、内瘘假性动脉瘤等临床症状的中心静脉病变患者在行DSA检查前采用mDIXON技术行CE-MRA检... 目的:探讨改良水脂分离技术(mDIXON)对比增强3.0T MRA在诊断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病变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有上肢肿胀、胸壁静脉曲张、内瘘假性动脉瘤等临床症状的中心静脉病变患者在行DSA检查前采用mDIXON技术行CE-MRA检查。由2位MRI医师根据4分法,分别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根据4级评分标准,对中心静脉的狭窄程度进行评估。采用Kappa检验分析2位MRI医师对图像质量评分、mDIXON CE-MRA和DSA对中心静脉狭窄程度的分级及判断闭塞与非闭塞性病变的一致性。以DSA为金标准,计算mDIXON CE-MRA诊断中心静脉闭塞和非闭塞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两位MRI医师对中心静脉图像质量评分、mDIXON CE-MRA与DSA对中心静脉狭窄程度的分级及诊断闭塞病变和非闭塞病变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为分别0.655、0.921和1.000(P值均<0.05)。mDIXON CE-MRA评估中心静脉狭窄程度的符合率为94.74%(36/38),对狭窄程度分级高估率为5.26%(2/38)。mDIXON CE-MRA诊断中心静脉闭塞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均为100%;诊断非闭塞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分别为100%、75%、93%和100%。结论:mDIXON CE-MRA能够清晰显示中心静脉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替代检查方法及术前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水脂分离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中心静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计步传感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岩 欧阳涵 +6 位作者 刘卓 邹洋 赵璐明 田静静 黎鸣 江文 李舟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0-794,共5页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原理,使用铜、铝、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酰亚胺等低成本易获取材料设计出一种自驱动计步传感器。无电源供应的情况下,该传感器在受测试者走动时可输出最高11 V的电压信号,跑动时输出超过40 V的电压信号。通过COMSOL软...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原理,使用铜、铝、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酰亚胺等低成本易获取材料设计出一种自驱动计步传感器。无电源供应的情况下,该传感器在受测试者走动时可输出最高11 V的电压信号,跑动时输出超过40 V的电压信号。通过COMSOL软件对该传感器进行有限元分析,所得结果与实测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所获取的信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通过频域分析可以准确得出步伐频率的分布情况。该传感器有望应用于下一代低耗电或完全自驱动计步器,从而在未来的移动大数据健康医疗领域和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步器 自驱动 传感器 摩擦纳米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潘晓君 鲍容容 潘曹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59-2373,共15页
可穿戴柔性触觉传感器是用来模仿人类触觉的器件,可以感知人体以及外界环境的运动、形变和压力等信息,在智慧医疗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大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究使其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 可穿戴柔性触觉传感器是用来模仿人类触觉的器件,可以感知人体以及外界环境的运动、形变和压力等信息,在智慧医疗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大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究使其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本文首先简述了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结构和基本性能;然后重点介绍了具有自愈合、自驱动以及可视化等新型高性能触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接下来讨论了柔性触觉传感器在可穿戴电子技术、医疗保健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柔性触觉传感器未来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应变传感器 可穿戴电子设备 人机交互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全编织摩擦纳米发电织物的制备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辉 王娇娜 +1 位作者 赵树宇 李从举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4-38,56,共6页
为使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更好地贴合人体,且方便制备,将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进行服饰化。通过锥形编织的方法将锦纶(PA6)与涤纶(PET)缝纫线分别缠绕在镀银的金属长丝表面,形成2种皮芯结构的复合导电纤维绳,其中皮层PA6与PET纤维缝纫线作... 为使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更好地贴合人体,且方便制备,将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进行服饰化。通过锥形编织的方法将锦纶(PA6)与涤纶(PET)缝纫线分别缠绕在镀银的金属长丝表面,形成2种皮芯结构的复合导电纤维绳,其中皮层PA6与PET纤维缝纫线作为摩擦层,芯层镀银金属长丝作为电极层,将2种复合导电纤维绳经机织制备成柔性自供能织物作为摩擦纳米发电机,收集人体运动机械能并转化为电能,进而为可穿戴设备供电;同时对该发电织物的表面形貌和输出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这种摩擦纳米发电织物的开路电压为20.0 V,短路电流为1.50μA,瞬时功率最大为1.6 m W/m2;该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由缝纫线编织而成,具有很好的柔性、透气性以及水洗性,材料廉价易得,且制备工艺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自供能 全编织 导电复合纤维绳 纳米发电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加权根多项式回归颜色校正算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付小康 刘梅 +3 位作者 刘怡俊 叶武剑 邱逸铭 王小林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5-50,共6页
针对多项式回归颜色校正方法中的不足,提出一种自适应加权的根多项式回归算法。多项式回归颜色校正过程中需要手动标定色卡色块位置,操作不便且易产生人为误差,本文自主设计了一种带QR码上3个定位标识符的色卡,可实现色卡色块的自动定位... 针对多项式回归颜色校正方法中的不足,提出一种自适应加权的根多项式回归算法。多项式回归颜色校正过程中需要手动标定色卡色块位置,操作不便且易产生人为误差,本文自主设计了一种带QR码上3个定位标识符的色卡,可实现色卡色块的自动定位;针对多项式回归法的高阶项会放大噪声且对噪声不具有健壮性的问题,本文算法将自适应地调整权重矩阵以减小样本奇异值对拟合性能的影响,再由色差值计算另一个增益系数矩阵,从而提高校正性能。经实验验证,本文算法在CIELab色差值、PSNR两项指标上相较于传统多项式回归方法都有较大提升。其中,传统多项式回归方法平均CIELab色差值高达6.5,且该数值受环境影响较大,而本文算法对不同环境下的图像校正后色差可稳定在3.2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颜色校正 自动定位色卡 多项式回归 自适应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富勒烯碳基薄膜与Al2O3对偶球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坤尧 宗彦旭 +2 位作者 赵更锐 王妍 丁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4-136,143,共4页
以甲烷(CH4)为前躯体,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单晶硅<n-100>基底表面制备类富勒烯纳米结构类金刚石薄膜(FL-C∶H)。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拉曼光谱仪(LABRAM)和多功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薄膜的... 以甲烷(CH4)为前躯体,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单晶硅<n-100>基底表面制备类富勒烯纳米结构类金刚石薄膜(FL-C∶H)。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拉曼光谱仪(LABRAM)和多功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薄膜的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摩擦磨损试验机、三维轮廓仪和奥林巴斯STM6光学显微镜分析比较薄膜在不同摩擦时间阶段的摩擦行为及磨痕处硬度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类金刚石薄膜具有类富勒烯纳米结构特征,在摩擦过程中并未发生石墨化,而是sp2键合结构减少,使得磨痕处的硬度随着摩擦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富勒烯薄膜 摩擦学性能 磨痕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半导体纳米材料在声动力疗法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田 赵运超 李琳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70-1180,共11页
随着纳米医学的发展,利用纳米材料在外源超声波的刺激下催化产生过量的活性氧物种(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被称为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SDT),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开发可用于SDT的高效声敏剂... 随着纳米医学的发展,利用纳米材料在外源超声波的刺激下催化产生过量的活性氧物种(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被称为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SDT),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开发可用于SDT的高效声敏剂用于提高ROS产率,仍然是当前研究和未来临床转化的最大挑战之一。近年来,得益于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的兴起,基于压电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新型声敏剂在SDT中崭露头角,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压电半导体的结构出发,介绍了压电半导体纳米材料应用于SDT的机理研究,以及利用压电半导体纳米材料作为声敏剂在声动力学癌症治疗及相关抗菌性能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最后,本文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半导体 压电效应 压电光电子学 声动力疗法 癌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污染PVA/PVDF电纺纳米纤维复合超滤膜的制备及过滤性能 被引量:14
20
作者 武凌辉 汪滨 +1 位作者 王娇娜 李从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06-2314,共9页
以聚对苯二甲酸二醇酯(PET)无纺布为基底,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为支撑层,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膜为分离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超滤膜,并用水/丙酮混合溶液对复合纳米纤维膜表面进行溶液处理,再加入戊二醛交联改性得到致密分离层.... 以聚对苯二甲酸二醇酯(PET)无纺布为基底,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为支撑层,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膜为分离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超滤膜,并用水/丙酮混合溶液对复合纳米纤维膜表面进行溶液处理,再加入戊二醛交联改性得到致密分离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复合超滤膜的表面,用水接触角(WCA)表征复合超滤膜的亲水性.在0.02 MPa恒压下死端过滤油/水乳液,测试复合超滤膜的过滤性能.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复合超滤膜死端过滤油/水乳液的通量为(42.50±4.78)L/(m^2·h),截留率达到(95.72±0.33)%;循环使用5次后,依然具有较好的过滤性能,常压下死端过滤复合超滤膜的纯水通量为(3469±28)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溶液处理 超滤 抗污染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