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湿地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
作者 李林锋 年跃刚 蒋高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16-620,共5页
人工湿地具有去除污染效果好、运行费用低和易维护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污水处理中。湿地植物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直接吸收氮、磷等污染物,通过根系输氧促进根区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好氧微生物活动及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等。... 人工湿地具有去除污染效果好、运行费用低和易维护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污水处理中。湿地植物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直接吸收氮、磷等污染物,通过根系输氧促进根区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好氧微生物活动及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等。综述了人工湿地植物的去污机理,阐述了湿地植物对生物可降解的有机物、营养性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净化的研究成果与应用,并展望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植物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桦木科植物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祁 陈三茂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5期175-181,共7页
湖南桦木科植物有5属22种7变种,分布于27个县,多生长在海拔800-1600m的山地阔叶林中.本文依据湖南桦本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结合地理分布和植物区系资料,经分析和推论得知:1.湖南桦木科植物种质资源比较丰富,以中国特有成份为... 湖南桦木科植物有5属22种7变种,分布于27个县,多生长在海拔800-1600m的山地阔叶林中.本文依据湖南桦本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结合地理分布和植物区系资料,经分析和推论得知:1.湖南桦木科植物种质资源比较丰富,以中国特有成份为主,它们与毗邻地区种类的关系密切.2.湖南桦水科植物区系表现为多种区系成份的过渡与汇集,即华中、滇黔桂、华南和华东四个区系成份的交汇、混杂和过渡.3.湖南桦本科的多数植物是从湘西北以外地区迁移扩散而来,一些植物是从湖南西部至西南部以外地区迁移扩散而来,极少数植物是在湘西北或湘西南地区分化形成.4.湘西北地区是湖南桦本科植物的第一现代分布中心和现代分化中心,湘西南地区是第二现代分布中心和现代分化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科 分类 地理分布 湖南 种质资源 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江红鱼腥藻吸附低浓度铀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小枝 罗上庚 +4 位作者 杨群 张怀礼 李金英 施定基 王文清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用蓝细菌满江红鱼腥藻为吸附材料,研究了时间、pH、阳离子、阴离子等对水相中低浓度U(Ⅵ)的吸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满江红鱼腥藻对浓度低于5.5mg/L铀吸附迅速,平衡时间不超过2min;富集铀酰离子的最佳pH范围在5... 用蓝细菌满江红鱼腥藻为吸附材料,研究了时间、pH、阳离子、阴离子等对水相中低浓度U(Ⅵ)的吸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满江红鱼腥藻对浓度低于5.5mg/L铀吸附迅速,平衡时间不超过2min;富集铀酰离子的最佳pH范围在5.0—8.5,铀酰离子可能以[UO2OH]+形式与藻细胞结合;Li+、Na+、K+、NH4+不与UO2+2竞争;Cu2+、Cd2+、Mn2+、Zn2+使满江红鱼腥藻的吸附容量下降;Cl-、SO2-4、NO-3不影响藻细胞对铀的吸附;经过简单串级,3.5‰—4.5‰鲜藻可将模拟废水中的铀从5.5mg/L降低至0.0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江红鱼腥藻 生物吸附 吸附 铀矿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周期诱导HPGMR叶蛋白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台 肖翊华 刘文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69-374,共6页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HPGMR农垦58S和常规晚粳品种农垦58在不同光周期下叶蛋白质的变化。双向凝胶电泳可分辨出270个左右的蛋白质(肽)点,集中分布在分子量为10-95KD的范围内。其中农垦58S有6个点(点1、2、3、4、6和7)受光周期影...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HPGMR农垦58S和常规晚粳品种农垦58在不同光周期下叶蛋白质的变化。双向凝胶电泳可分辨出270个左右的蛋白质(肽)点,集中分布在分子量为10-95KD的范围内。其中农垦58S有6个点(点1、2、3、4、6和7)受光周期影响而发生变化、点1和点2分子量23-35KD的变化可能与育性的转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育 叶蛋白质 光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变化及6-BA延缓衰老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宋纯鹏 梅慧生 储钟稀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00-706,共7页
观测了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进程中685nm光诱导荧光动力学的变化,发现曲线的第二峰首先消失,F_v(F_p-F_t)、F_p-F_t和F_v/F_o比值迅速下降,达最大荧光P点的时间缩短。推测衰老叶片中PQ分子数目的减少是光合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用6-BA处理叶... 观测了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进程中685nm光诱导荧光动力学的变化,发现曲线的第二峰首先消失,F_v(F_p-F_t)、F_p-F_t和F_v/F_o比值迅速下降,达最大荧光P点的时间缩短。推测衰老叶片中PQ分子数目的减少是光合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用6-BA处理叶片,阻止了F_v和F_v/F_o比值的下降,与对照相比,衰老第三天仍保持第二峰;此外,核黄素使第二峰消失,而核黄素+BA与BA效果相似;同时叶片衰老时SOD活性的下降和膜脂过氧化作用均被延缓,据此探讨了BA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延缓叶片衰老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衰老 叶绿素 荧光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植物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亚纳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的测量 被引量:5
6
作者 叶彤 崔岩 +6 位作者 侯建敏 陈耀东 于振宝 唐崇钦 王水才 匡廷云 侯洵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高等植物光系统Ⅱ是光合作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它是与裂解水放氧相关的功能结构,光系统Ⅱ反应中心是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场所,在其内部发生的光能的吸收、激发态的传递、电荷的分离重组以及迁移等等过程,都是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发... 高等植物光系统Ⅱ是光合作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它是与裂解水放氧相关的功能结构,光系统Ⅱ反应中心是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场所,在其内部发生的光能的吸收、激发态的传递、电荷的分离重组以及迁移等等过程,都是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发生的,其时间尺度在10 ̄(-15)~10 ̄(-7)s之间,本文建立了亚纳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测量装置,并对菠菜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蛋白复合体D1/D2/cytb─559,在不同波长激发下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进行了测量,经过解卷积和多指数数据拟合,获得4个寿命组分,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在不同的激发波长激发下的荧光衰减曲线的差异可能源于被激发的组分不同和能量传递路径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 光系统Ⅱ 反应中心 植物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头节肢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郭治友 张宪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3-516,共4页
采用原生境土、Knorp’s营养液和MS培养基的培养方法对龙头节肢蕨(Arthromeris lungtauensis Ching)的孢子进行对照培养,观察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孢子黄色,呈二面体型,赤道面观为肾形,极面观椭圆形,周壁瘤状,有... 采用原生境土、Knorp’s营养液和MS培养基的培养方法对龙头节肢蕨(Arthromeris lungtauensis Ching)的孢子进行对照培养,观察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孢子黄色,呈二面体型,赤道面观为肾形,极面观椭圆形,周壁瘤状,有刺,单裂缝;接种5d后孢子开始萌发,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原叶体的发育为槲蕨型(Drynaria—Type);接种7d后向丝状体发育,为5~8个细胞长;接种2周后向片状体发育,片状体呈长阔匙形,达6~8纵列细胞;接种6周后向原叶体发育,成熟的原叶体呈对称心形,毛状体二型(单细胞乳头状的毛状体和g~5个细胞分枝的毛状体)和假根分叉;接种9周后出现精子器,早于颈卵器1周出现和成熟;精子器具宽而短的柄,颈卵器的颈沟部较短而且通常弯曲。研究表明龙头节肢蕨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出现毛状体,假根分叉,颈卵器弯曲等进化特征,并对其分类学意义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节肢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分类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品种资源的保存与聚乙二醇处理效果研究
8
作者 张海旺 孟庆祥 +2 位作者 谢治隆 马魁武 徐本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8-10,共3页
品种资源的保存,在遗传研究和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种子活力的高低与保存条件、贮藏年限和种子本身的特性等具有直接关系。在种子成熟时,活力达到了遗传的潜在高峰。在收获后的贮藏期间,便经历活力降低的不可逆变化,即种子的老化,这是... 品种资源的保存,在遗传研究和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种子活力的高低与保存条件、贮藏年限和种子本身的特性等具有直接关系。在种子成熟时,活力达到了遗传的潜在高峰。在收获后的贮藏期间,便经历活力降低的不可逆变化,即种子的老化,这是自然规律。但如果保存方法适当,可延缓老化,并且不同的品种老化速度也不会一样。据近年来的报道,采取一定的播前处理,还可以提高种子活力。虽然提高种子活力的方法很多,但以对聚乙二醇即PEG处理种子的研究较多。PEG对洋葱、胡萝卜、大豆、小麦、玉米、高梁、油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资源 聚乙二醇 处理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花粉植株无性系选育高蛋白种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培 朱至清 《河北农业科学》 1998年第2期52-55,共4页
经继代的一株花粉植株幼穗无性系农艺性状稳定的后代,种子蛋白质含量变异类型多,频率高,并呈正态分布,从中选出5个种子蛋白质含量高的种质:526-3,21.33%~21.78%;510—6,19.71%;516—5,19.87%~20.24%;522—6,19.16%~20.77%;528... 经继代的一株花粉植株幼穗无性系农艺性状稳定的后代,种子蛋白质含量变异类型多,频率高,并呈正态分布,从中选出5个种子蛋白质含量高的种质:526-3,21.33%~21.78%;510—6,19.71%;516—5,19.87%~20.24%;522—6,19.16%~20.77%;528—2,19.08%~1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花粉植株 无性系 高蛋白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直接转化植物小孢子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山鸣 赖康 +1 位作者 郑学勤 刘公社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4年第S1期67-70,共4页
将带有gus报告基因的质粒DNA用电激法转入小白菜的小孢子中,培养两天后,检测gus基因的表达,观察到X—Glue反应。
关键词 GUS报告基因 电激法 小孢子 X—Glue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关于生态系统研究的概况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银晓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77年第1期27-31,共5页
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概念早在30年代已提出,到了50年代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和承认,60年代已发展成为综合性很强的一项研究。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基本单位,是指自然界一定空间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达到动态平衡,相... 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概念早在30年代已提出,到了50年代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和承认,60年代已发展成为综合性很强的一项研究。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基本单位,是指自然界一定空间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达到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特殊单位。60年代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研究 营养物循环 生态学问题 森林生态系统 吸收机制 陆地生态系统 非点源 水生生态系统 砷污染 污染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叶薯蓣组织培养及微块茎的离体诱导 被引量:34
12
作者 徐向丽 刘选明 +2 位作者 周朴华 易克 朱至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用 3种不同的繁殖技术进行盾叶薯蓣组织培养 ,其中以离体诱导微块茎的形成为最有效的方法 .BA与 KT质量浓度分别为 4.0~ 8.0 ,1 .0~ 2 .0 mg/ L时 ,最有利于盾叶薯蓣微块茎的形成 ,将之接种到含有
关键词 盾叶薯蓣 组织培养 微块茎 离体诱导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干洋葱种子抗老化作用及其自由基的清除(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诚 曾广文 +2 位作者 胡家恕 张明方 景新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研究了洋葱种子含水量降至 5%以下对其抗老化能力的影响及其与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关系 .结果表明 :(1)在一定的含水量范围内 ,降低种子含水量对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无影响 ,且能显著地提高种子的抗老化能力 ,其最适含水量为 3%左右 ;(2 )... 研究了洋葱种子含水量降至 5%以下对其抗老化能力的影响及其与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关系 .结果表明 :(1)在一定的含水量范围内 ,降低种子含水量对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无影响 ,且能显著地提高种子的抗老化能力 ,其最适含水量为 3%左右 ;(2 )在同等老化条件 (50℃ ,4 5d)下 ,超干种子仍保持较高的自由基清除系统的酶活性 (SOD、CA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 超干种子 自由基 过氧化氢酶 超氧物歧化酶 抗老化作用 清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trunculin B处理后青杄花粉管微丝骨架和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翠婷 郑茂钟 +2 位作者 罗茂春 林金星 吕洪飞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6-151,共6页
本文应用荧光探针标记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微丝抑制剂(latrunculin b,LATB)处理青杄花粉管后,对其微丝骨架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ATB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青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应用荧光探针FITC-鬼笔环肽标记花粉管中的微... 本文应用荧光探针标记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微丝抑制剂(latrunculin b,LATB)处理青杄花粉管后,对其微丝骨架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ATB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青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应用荧光探针FITC-鬼笔环肽标记花粉管中的微丝,发现用正常培养基培养的花粉管中,束状的F-actin以与花粉管长轴平行的方向排列,从花粉管基部一直延伸到花粉管亚顶端,而LATB处理导致微丝的解聚。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LATB处理使花粉管顶端的透明区消失,顶端区域被一些空泡、脂粒等占据,线粒体膜破裂,高尔基体片层断裂成泡状结构以至解体。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微丝抑制剂LATB通过破坏花粉管微丝的组装和超微结构影响青杄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因此微丝在青杄花粉萌发、花粉管极性生长模式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杆 花粉 花粉管 微丝 超微结构 微丝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PEG)渗透处理对老化油菜种子过氧化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15
作者 张海旺 芦翠乔 +1 位作者 吴丁 徐本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6-62,共7页
以老化油菜种子为材料,研究聚乙二醇(PEG)渗透处理对种子过氧化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在10—15℃下,老化油菜种子经20%PEG6000渗透处理后,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提高,种子的过氧化物含量及脂质过氧化水平降低,细胞膜透性下降,种子抗逆性明... 以老化油菜种子为材料,研究聚乙二醇(PEG)渗透处理对种子过氧化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在10—15℃下,老化油菜种子经20%PEG6000渗透处理后,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提高,种子的过氧化物含量及脂质过氧化水平降低,细胞膜透性下降,种子抗逆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子 聚乙二醇 种子处理'’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