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研究高分子链取向对形变液滴回缩法测定界面张力值的影响
1
作者 毛伟 孔滨 杨小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56-1060,共5页
在利用形变液滴回缩法(DDRM)测量了分子共混体系界面张力的过程中,要求椭球液滴内高分子链应力松弛速度远快于椭球的回缩速度.我们建立高分子链取向模型,用耗散粒子动力学研究高分子链的取向及应力松弛对界面张力测量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利用形变液滴回缩法(DDRM)测量了分子共混体系界面张力的过程中,要求椭球液滴内高分子链应力松弛速度远快于椭球的回缩速度.我们建立高分子链取向模型,用耗散粒子动力学研究高分子链的取向及应力松弛对界面张力测量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高分子链沿着流场方向取向时,应力是否完全松弛对界面张力测量值的影响较大,当高分子链取向方向垂直于流场方向时,应力是否松弛对测量值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粒子动力学 分子链取向 界面张力 形变液滴回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相分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6
2
作者 魏东山 李奕杰 +1 位作者 廖琦 金熹高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从分子层次研究两组分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在相分离初期,相区尺寸不随时间增加而变化;在相分离中期,相区尺寸与时间有很好的标度关系,标度指数(α=1/3)符合L ifsh iz-Slyozov提出的以扩... 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从分子层次研究两组分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在相分离初期,相区尺寸不随时间增加而变化;在相分离中期,相区尺寸与时间有很好的标度关系,标度指数(α=1/3)符合L ifsh iz-Slyozov提出的以扩散为主导的蒸发-凝聚机理的标度预测;在相分离后期,体系实现宏观相分离,相区尺寸不再随时间改变而变化.体积分数小的高分子链尺寸在相分离过程中先收缩再扩张,在实现宏观相分离后,高分子链尺寸又回到本体状态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相分离 结构因子 相区尺寸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增强化学蒸气沉积法在聚酰亚胺上沉积钯-铂合金薄层(英文) 被引量:8
3
作者 俞开潮 Yousef Hamadan +4 位作者 程银华 周锦兰 李正佳 于澍燕 焦庆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9-794,共6页
以N2,O2作载气,通过催化增强化学蒸气沉积(CECVD)分别制得在聚酰亚胺上的金属铂、钯及其合金薄层。铂、钯配合物的共同沉积可生成Pt-Pd合金薄膜。在Pd-Pt合金的沉积过程中,Pd/Pt的原子数比率随共同沉积的条件改变而变化。O2为载气、300... 以N2,O2作载气,通过催化增强化学蒸气沉积(CECVD)分别制得在聚酰亚胺上的金属铂、钯及其合金薄层。铂、钯配合物的共同沉积可生成Pt-Pd合金薄膜。在Pd-Pt合金的沉积过程中,Pd/Pt的原子数比率随共同沉积的条件改变而变化。O2为载气、300℃条件下,用Pd(η3-allyl)(hfac)和Pt(COD)Me2作前驱体共沉积制备Pd-Pt合金,得到含Pd37.2%,Pt62.8%且不含碳和氟的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增强化学蒸气沉积 聚酰亚胺 钯-铂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载药体系对兔骨质疏松模型骨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邹伟龙 于龙 +5 位作者 王亮 李大伟 罗展鹏 补亚忠 杨飞 马远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7-442,共6页
目的研发一种新型可注射、可降解及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的载药缓释体系,观察其理化性能及对兔骨质疏松模型的骨修复效果。方法载药缓释体系以磷酸钙为基体,将载有不同剂量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的聚左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 目的研发一种新型可注射、可降解及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的载药缓释体系,观察其理化性能及对兔骨质疏松模型的骨修复效果。方法载药缓释体系以磷酸钙为基体,将载有不同剂量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的聚左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微球与磷酸钙物理共混获得一种可注射、可降解及抗骨质疏松的载药体系,实验分为对照组、低剂量SIM-PLLA缓释组及高剂量SIM-PLLA缓释组,分别测定载药缓释体系的可注射性、凝固时间、力学强度、药物缓释规律及骨质疏松兔模型体内成骨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含SIM-PLLA缓释体系凝固时间有所延长(P>0.05)、可注射性提高(P<0.05)且具有合适的抗压强度(P>0.05),植入骨质疏松兔体内4周及12周后,三组材料随着材料的降解均有新生骨长入,但SIM-PLLA缓释组材料的降解率及新骨生成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高剂量SIM-PLLA缓释组最高。结论 SIM-PLLA缓释体系具有良好的注射性能及合适的力学强度,对兔骨质疏松模型有明显的成骨活性及抗骨质疏松效果,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不规则骨缺损的新型生物医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载药缓释体系 骨质疏松模型 成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富勒烯受体的溶液加工型全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何畅 侯剑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02-1210,共9页
有机太阳能电池(OPV),具有质量轻、可成本低制备等优势,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潜力的光伏技术。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可以由共轭聚合物或溶液可加工的小分子材料(给体与受体)共混组成。由于小分子材料具有明确的分子结构,纯度可控及无批次... 有机太阳能电池(OPV),具有质量轻、可成本低制备等优势,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潜力的光伏技术。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可以由共轭聚合物或溶液可加工的小分子材料(给体与受体)共混组成。由于小分子材料具有明确的分子结构,纯度可控及无批次差别影响的特点;并结合近年来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的快速发展,使得非富勒烯全小分子(NF-SM-OPV)电池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大部分A-D-A型非富勒烯受体分子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这使激子解离和电荷传输,很大程度上受分子间堆积方式的影响,导致非富勒烯全小分子电池活性层形貌调控更加复杂。虽然非富勒烯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具有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和小分子材料的双重优势,但高效率非富勒烯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仍具有很大挑战。因此,本文总结近年来高性能非富勒烯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的相关进展。着重介绍针对非富勒烯受体的给体小分子材料设计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近一步讨论非富勒烯小分子太阳能电池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溶液可加工 非富勒烯受体 宽带隙小分子 本体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水平上有机-无机杂化的聚有机硅倍半氧烷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戴珍 李燕芳 +3 位作者 刘海云 黎白玉 赵宁 徐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7,共7页
聚有机硅倍半氧烷作为分子级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与一般的硅树脂相比,具有更优异的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以及耐化学药品性等。综述了近期国内外聚有机硅倍半氧烷的合成方法与表征手段,重点介绍了水解法和非水解法各自的优势及特点... 聚有机硅倍半氧烷作为分子级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与一般的硅树脂相比,具有更优异的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以及耐化学药品性等。综述了近期国内外聚有机硅倍半氧烷的合成方法与表征手段,重点介绍了水解法和非水解法各自的优势及特点。同时将一维微纳米材料与有机硅材料两者的特点相结合,探索了聚有机硅倍半氧烷微纳米管及微球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有机硅倍半氧烷 有机-无机杂化 微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取代的新型聚醚醚酮及其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慧 周宏伟 +3 位作者 陈春海 吴忠文 张榕本 于澍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911-1914,共4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甲基侧基取代的可溶性聚芳醚酮均聚物 PETMDEK,同时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无规共聚物 PETMDEK-PEDEK,考察了共聚组成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随着共聚物中可溶性 PETMDEK组分的不断增加 ,其聚集态结构也发生变化 ,出现从结... 设计合成了一种甲基侧基取代的可溶性聚芳醚酮均聚物 PETMDEK,同时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无规共聚物 PETMDEK-PEDEK,考察了共聚组成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随着共聚物中可溶性 PETMDEK组分的不断增加 ,其聚集态结构也发生变化 ,出现从结晶→液晶→结晶→无定形固体的转变 ,同时溶解性也由可溶向不溶转变 .本文还侧重研究了 PETMDEK组分摩尔分数为 2 0 %的无规共聚物的热致液晶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取代 聚醚醚酮 夫规共聚物 合成 表征 性能 热致液晶 聚芳醚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镧与聚氨酯相互作用的FTIR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智 刘新海 +4 位作者 曹赤诚 孙贤育 翁诗甫 徐端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6-538,共3页
将LaCl3 掺入PU制得LaCl3 /PU复合体系。DSC的结果显示LaCl3 的加入使得PU体系的相转变行为发生了变化 ,位于 11 5 8℃的吸热峰消失。通过FTIR研究表明 :La3 + 与PU体系内的羰基发生了络合配位作用 ,使得PU的氢键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 ,... 将LaCl3 掺入PU制得LaCl3 /PU复合体系。DSC的结果显示LaCl3 的加入使得PU体系的相转变行为发生了变化 ,位于 11 5 8℃的吸热峰消失。通过FTIR研究表明 :La3 + 与PU体系内的羰基发生了络合配位作用 ,使得PU的氢键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 ,峰位分别由 16 33和 3311cm-1蓝移至 16 4 7和 335 5cm-1。远红外光谱的中 2 0 0cm-1峰的出现也进一步证明了La—O键的形成。这为PU与氯化镧的络合作用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镧 聚氨酯 相互作用 红外光谱 示差扫描量热仪 络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分析水对醚基聚氨酯分子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智 刘新海 +4 位作者 赵莹 孙贤育 翁诗甫 徐端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36,共4页
以线型醚基聚氨酯为研究对象,应用FTIR及减法光谱技术考察了水分子与聚氨酯体系中极性基团的作用,给出水分子与羰基结合的直接证据,并进一步指出了水分子的结合对醚键、酰胺结构以及碳氢链结构造成的影响。这一结果表明,FTIR光谱法可以... 以线型醚基聚氨酯为研究对象,应用FTIR及减法光谱技术考察了水分子与聚氨酯体系中极性基团的作用,给出水分子与羰基结合的直接证据,并进一步指出了水分子的结合对醚键、酰胺结构以及碳氢链结构造成的影响。这一结果表明,FTIR光谱法可以成为研究高分子体系的水化机理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水化作用 FFIR减法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型聚酯聚氨酯透明度变化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新海 刘智 +5 位作者 孙贤育 林杨 赵莹 翁诗甫 徐端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4,共5页
用半预聚体法合成了具有交联结构的聚氨酯耐磨材料。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物理性能测试表明,不同铸模温度显著影响聚氨酯的外观透明度和耐磨性能,而发生这些变化的结构本质是加工条件和化学反应使组... 用半预聚体法合成了具有交联结构的聚氨酯耐磨材料。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物理性能测试表明,不同铸模温度显著影响聚氨酯的外观透明度和耐磨性能,而发生这些变化的结构本质是加工条件和化学反应使组分不同的聚氨酯分子逐渐微相分离,形成亚微米级、微米级乃至十微米级的微区。这些微区彼此凝聚生成形状各异、结构复杂的颗粒。这些分散在透明聚氨酯介质中的组成不均匀颗粒数量增多、粒径增大是导致聚氨酯透明度变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透明度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组织与直肠正常组织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孟涛 徐端夫 +3 位作者 徐怡庄 赵莹 王笃金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56-1160,共5页
用荧光光谱仪对12例离体直肠癌组织和对应的直肠正常组织的荧光光谱(激发光的波长为320nm)进行了研究。并与相应的红外光谱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直肠正常组织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直肠癌组织的荧光强度。直肠组织在波长为492和544nm... 用荧光光谱仪对12例离体直肠癌组织和对应的直肠正常组织的荧光光谱(激发光的波长为320nm)进行了研究。并与相应的红外光谱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直肠正常组织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直肠癌组织的荧光强度。直肠组织在波长为492和544nm的荧光强度的差别可用于区分直肠正常和直肠癌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最佳激发波长 荧光光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离子菁染料J-聚集体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涛 徐端夫 +3 位作者 王笃金 康灵华 李晓苇 邹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40-1342,共3页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两种阴阳离子菁染料及对应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菁染料在溴碘化银立方体颗粒上形成的J-聚集体的荧光光谱特性,并与其在溴碘化银立方体上的光谱增感率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阴阳离子菁染料的荧光光谱峰值明显低...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两种阴阳离子菁染料及对应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菁染料在溴碘化银立方体颗粒上形成的J-聚集体的荧光光谱特性,并与其在溴碘化银立方体上的光谱增感率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阴阳离子菁染料的荧光光谱峰值明显低于阴离子、阳离子菁染料,说明其吸收光子后,大部分电子转移到溴碘化银表面。因此具有较高的光谱增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离子菁染料 荧光光谱 溴碘化银 光谱增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聚酰亚胺树脂热固化过程及热分解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俐研 史燚 +2 位作者 金熹高 杨士勇 胡爱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9,共6页
用高分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HR PyGC-MS)研究了以降冰片烯为端基的聚酰亚胺(PMRⅡ)的热固化过程和热分解行为. PMR-Ⅱ预聚体在330-390℃经不同时间(0-20h) 固化后, 根据其在315-590℃裂解产物的组成与分布, 讨论了聚酰亚胺树... 用高分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HR PyGC-MS)研究了以降冰片烯为端基的聚酰亚胺(PMRⅡ)的热固化过程和热分解行为. PMR-Ⅱ预聚体在330-390℃经不同时间(0-20h) 固化后, 根据其在315-590℃裂解产物的组成与分布, 讨论了聚酰亚胺树脂的热固化和热分解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树脂 热固化 热分解 高分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 反应机制 结构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与苯乙酮酸、1,10-罗啉及三苯基氧膦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荧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彦辉 孙波 +5 位作者 阎晓琦 裴娟 耿啸天 赵莹 王云友 颜剑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034-2038,共5页
以硝酸铕、苯乙酮酸(HL)、1,10-罗啉(phen)和三苯基氧膦(TPPO)合成了Eu-L,EuL3phen和EuL2 (TPPO)2NO3三种新型固态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 定了三元配合物的组成。IR表明,苯乙酮酸与Eu3... 以硝酸铕、苯乙酮酸(HL)、1,10-罗啉(phen)和三苯基氧膦(TPPO)合成了Eu-L,EuL3phen和EuL2 (TPPO)2NO3三种新型固态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 定了三元配合物的组成。IR表明,苯乙酮酸与Eu3+离子形成配合物后△v(vas(CO2-)-vs(CO2-))(△v(Eu-L) =391 cm-1;△v(EuL3phen)=389 cm-1;△v(EuL2(TPPO)2NO3)=402 cm-1)值均大于钠盐的△v(379 cm-1)值,配合物中羧酸根以单齿方式配位;配合物中苯乙酮酸的a-酮基参与配位,其红外吸收峰移向低波 数。在1H NMR中,苯乙酮酸苯环上5个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在形成配合物后移向高场。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 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激发光谱表明配合物Eu-L,EuL3phen和EuL2(TPPO)2NO3最佳激发波长分别 为374.0,358.2和383.4 nm。发射光谱显示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光谱。分别是5D0-7F0,5D0-7F1, 5D0-7F2,5D0-7F3,5D0-F4跃迁(Eu-L:577.8,590.2,614.0,648.4,695.4 nm;EuL3phen:578.0, 588.4,591.6,611.2,617.0,649.4,687.6,698.6 nm;EuL2(TPPO)2NO3:577.8,590.4,614.6,649.2, 697.6 nm)。荧光光谱表明TPPO对Eu3+离子的荧光发射有明显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酮酸 配合物 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小分子/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费鹏飞 西鹏 程博闻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18,共5页
采用真空负载技术,将有机小分子相变材料组装到结构稳定的膨胀石墨载体中,制得结构稳定、性能良好的复合相变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差式扫描量热计(DSC)、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对复合相... 采用真空负载技术,将有机小分子相变材料组装到结构稳定的膨胀石墨载体中,制得结构稳定、性能良好的复合相变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差式扫描量热计(DSC)、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对复合相变材料的结构、性能和负载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负载处理后的复合相变材料在膨胀石墨纳米级狭缝限域作用和异向成核作用下,有机小分子相变单元在相转变过程中不但保持了结构稳定性,而且晶胞结构更加规整,结晶度明显提高,整个复合相变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相变功能,相变过程的过冷现象也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膨胀石墨 过冷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菁染料J-聚集体的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涛 康灵华 +4 位作者 周惠 张翱 王笃金 李晓苇 邹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62-1366,共5页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阴阳离子菁染料及对应的阴离子菁染料和阳离子菁染料吸附在立方体(100)和八面体(111)溴碘化银乳剂颗粒表面形成的J-聚集体的微观结构,得到了3种不同排列的J-聚集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菁染料分子在溴碘化银颗粒表...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阴阳离子菁染料及对应的阴离子菁染料和阳离子菁染料吸附在立方体(100)和八面体(111)溴碘化银乳剂颗粒表面形成的J-聚集体的微观结构,得到了3种不同排列的J-聚集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菁染料分子在溴碘化银颗粒表面不是单层吸附,而是以一定的形状聚集在溴碘化银表面。阴阳离子菁染料形成的J-聚集体为"鱼骨"状;阴离子菁染料的J-聚集体以"卡片堆积"式排列;阳离子菁染料J-聚集体为"磁砖"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离子菁染料 J-聚体 溴碘化银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二氧化钛薄膜涂层的制备和双亲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牛忠伟 李丹 +2 位作者 马劲 杨正龙 杨振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390-2392,共3页
Wettability is a fundamental property of solids surface, which is governed by both their chemistry and surface morphology. Titania is an interesting semiconductor, whose surface can display supra-amphiphilicity after ... Wettability is a fundamental property of solids surface, which is governed by both their chemistry and surface morphology. Titania is an interesting semiconductor, whose surface can display supra-amphiphilicity after being irradiated by UV light. This property leads to many attracti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Howerer, this property gradually loses upon the cessation of the irradiation. It is urgently required to fabricate a titania surface with amphiphilic property, independent on UV light irradiation. Herein, we propose to achieve an amphiphilic titania coating with macropores by dip-coating titania/polymer capsule dispersion followed by the removal of the polymer cores. The porous coating is permanently amphiphilic independent on UV irradiation, which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bulk ones. The amphiphilicity of the porous coating is greatly enhanced up to supra-amphiphilicity by a proper dose of UV irradiation similar to the thin film. Since the size is less than 100 nm, visible light scattering is avoided and the porous coating is transparent. Anatase titania coating with the pores retained is achieved after being calcined at 450 ℃, meanwhile adhesion of the coating on the substrates becomes stronger. The features of the porous coating facilitate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二氧化钛 双亲性 超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盐/聚氨酯体系流变行为及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智 刘新海 +4 位作者 赵莹 孙贤育 翁诗甫 徐端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82-1785,共4页
研究发现钇盐/线型聚醚基聚氨酯系列反应液的粘度随着稀土盐含量的增多呈规律性上升,认为这与稀土离子同聚氨酯体系中的极性基团产生相互作用有关,由此造成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链排列曲向等结构形态的变化。红外光谱测定证明稀土离子与... 研究发现钇盐/线型聚醚基聚氨酯系列反应液的粘度随着稀土盐含量的增多呈规律性上升,认为这与稀土离子同聚氨酯体系中的极性基团产生相互作用有关,由此造成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链排列曲向等结构形态的变化。红外光谱测定证明稀土离子与聚氨酯中的部分羰基配合,产生了新的酰胺结构,其特征吸收谱带位于1 650 cm-1;对该体系的流变行为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稀土与聚氨酯间的相互作用的存在。流变学与分子光谱学相结合为高分子溶液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盐/聚氨酯 红外光谱法 流变学 变温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氯代苯甲酰基)苯甲酸配合物光致发光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照业 耿啸天 +5 位作者 王娟 赵莹 吴宏 颜剑波 王云友 孙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904-2908,共5页
以Eu3+,Tb3+为中心离子,2-(4-氯代苯甲酰基)苯甲酸(HCBBA)为第一配体,邻菲咯啉(Phen)、三苯基氧膦(TPPO)、二苯亚砜(DPSO)为第二配体,合成了多种铕铽的二元和三元配合物,并测试其荧光效能,以研究配体的加入对中心离子发光强度的影响。... 以Eu3+,Tb3+为中心离子,2-(4-氯代苯甲酰基)苯甲酸(HCBBA)为第一配体,邻菲咯啉(Phen)、三苯基氧膦(TPPO)、二苯亚砜(DPSO)为第二配体,合成了多种铕铽的二元和三元配合物,并测试其荧光效能,以研究配体的加入对中心离子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配合物均发出Eu(Ⅲ)和Tb(Ⅲ)的特征荧光,但相对强度明显不同。在铕与2-(4-氯代苯甲酰基)苯甲酸根(CBBA)形成的配合物体系中,Phen和DPSO显示了较强的敏化作用,且Phen敏化效果更强,而TPPO则对配合物荧光有猝灭作用。在Tb-CB-BA体系中,DPSO表现出很强的敏化作用,Phen和TPPO却对配合物荧光起猝灭作用,且TPPO猝灭效果更强。经红外推测,羧酸根均以双齿桥式与Eu3+和Tb3+配位;在3200~3600cm-1出现水的弱的羟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配合物中含有结晶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菲咯啉 三苯基氧膦 二苯亚砜 2-(4-氯代苯甲酰基)苯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分离技术处理油田污水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史春薇 陈健斌 +1 位作者 魏清泉 梁福鑫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9-791,795,共4页
针对目前我国油田含油污水乳化稳定性高的特点,综述了近几年磁法分离技术处理油田污水的应用研究进展。具体探讨了单一磁粉分离法、磁流体分离法和磁分离与其他技术联合等方法对于油田污水的处理方法和效果。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针对目前我国油田含油污水乳化稳定性高的特点,综述了近几年磁法分离技术处理油田污水的应用研究进展。具体探讨了单一磁粉分离法、磁流体分离法和磁分离与其他技术联合等方法对于油田污水的处理方法和效果。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最后展望了磁法分离技术处理油田污水的未来发展方向,即以亲水亲油纳米材料为基体,增加其磁响应性,从而解决油田采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油田污水的低成本、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水 磁分离 亲水 亲油 磁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