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性质定量关系方法用于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分子设计中亲水亲油平衡值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群 宋新民 +2 位作者 朱友益 马德胜 王毅琳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1-167,共7页
利用结构-性质定量关系方法研究了多种结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得到了相关性显著(R2=0.986 5,F=991.37,S2=2.499 1)的五参数线性模型。在构建的HLB值模型中,既有反映疏水烷烃链碳原子数目的局部结构描述符(l-NC)以及形状... 利用结构-性质定量关系方法研究了多种结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得到了相关性显著(R2=0.986 5,F=991.37,S2=2.499 1)的五参数线性模型。在构建的HLB值模型中,既有反映疏水烷烃链碳原子数目的局部结构描述符(l-NC)以及形状与尺寸的局部拓扑描述符(l-KSI3),还有反映亲水基团离子性质的静电描述符(MPCO)和分子极性本质的极化参数(PP),此外还引入了量子化学描述符(MVC),从本质上揭示了影响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的众多结构因素,提高了表面活性剂HLB值预测能力的准确性。结合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的要求,从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因素的调控出发,提出了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分子设计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结构-性质定量关系 亲水亲油平衡值 三次采油 描述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取代位置的萘衍生两亲分子在气/液界面组装膜中的螺旋结构与圆偏振发光
2
作者 孟妍 王秀凤 +1 位作者 张莉 刘鸣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3-1259,共7页
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可在二维气/液界面上精确地控制分子之间的排列及堆积方式,构建有序超薄膜及纳米组装体.同时,界面这一不对称环境也可有效放大组装体的手性信息,实现超分子体系中的手性传递和手性放大.本文研究了萘环取代位... 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可在二维气/液界面上精确地控制分子之间的排列及堆积方式,构建有序超薄膜及纳米组装体.同时,界面这一不对称环境也可有效放大组装体的手性信息,实现超分子体系中的手性传递和手性放大.本文研究了萘环取代位置不同的两种手性两亲分子——N,N′-双十八烷基-α-萘-L-氨基-谷氨酸二酰胺(1NLG)和N,N′-双十八烷基-β-萘-L-氨基-谷氨酸二酰胺(2NLG)在气/液界面的铺展及组装行为,发现同分异构效应影响了两亲分子在界面的排列,1NLG组装形成了均一的纳米带状结构,而2NLG则形成了左手螺旋结构,并且2NLG薄膜表现出圆偏振发光(CPL)性质,其不对称因子(glum)比三维体相组装体(超分子凝胶)大23倍,表明界面促进了超分子手性的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muir-Blodgett(LB)膜 螺旋结构 超分子手性 圆偏振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手性和异手性相互作用对超分子聚合物的调控作用
3
作者 张莉 樊华华 刘鸣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0-670,共11页
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手性分子是生命体的重要构造基元之一,对维系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独特作用,因此理解手性特别是超分子手性在超分子结构和功能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手性超分子聚合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助于理解DNA... 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手性分子是生命体的重要构造基元之一,对维系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独特作用,因此理解手性特别是超分子手性在超分子结构和功能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手性超分子聚合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助于理解DNA、蛋白质等生物功能分子的多级次手性结构组装行为。本文从手性构造基元自组装形成手性螺旋结构出发,介绍了对映体混合物中手性相互作用(同手性作用、异手性作用)对超分子聚合物的结构、生长的调控作用,及手性基元之间的选择性对超分子聚合物的生长和功能的影响,为理解超分子体系中的手性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 对映体 外消旋体 超分子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Gemini表面活性剂结构单元的新型两亲聚电解质的合成及聚集行为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荣强 徐承凤 +1 位作者 韦鲁滨 王金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24-2029,共6页
分别将Gemini型单体1,3-双(二甲基十四烷基溴化铵)-2-丙烯酰氧基丙烷(14G)或1,3-双(二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2-丙烯酰氧基丙烷(16G)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D)共聚合反应,合成了新型含Gemini表面活性剂结构单元的两亲性阳离子聚... 分别将Gemini型单体1,3-双(二甲基十四烷基溴化铵)-2-丙烯酰氧基丙烷(14G)或1,3-双(二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2-丙烯酰氧基丙烷(16G)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D)共聚合反应,合成了新型含Gemini表面活性剂结构单元的两亲性阳离子聚电解质(D14G和D16G).采用稳态荧光、电导、动态光散射及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这些聚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临界聚集浓度(CAC)随着Gemini型表面活性剂单元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随着Gemini型表面活性剂单元中疏水碳链长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些聚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同时存在分子内和分子间两种类型的聚集体,而且碳链越长,形成分子内聚集体的倾向越强.随着Gemini表面活性剂单元含量的增加,D14G溶液中聚集体的流体动力学半径(Rh)也有所增大,而D16G溶液中的聚集体的流体动力学半径(Rh)却略有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 两亲性 Gemini表面活性剂单体 聚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制备铜基催化剂及其对CO_(2)电还原的催化性能
5
作者 楚萌恩 陈春俊 +2 位作者 吴海虹 何鸣元 韩布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为了提高铜基催化剂电还原CO_(2)的催化性能,以氮三乙酸(nitrilotriacetic acid,NTA)为添加剂,通过电沉积法制备了具有三维结构的铜基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电还原CO_(2)制备多碳(C2+)产物的选择性和活性.在–1.26 V vs.RHE(reversi... 为了提高铜基催化剂电还原CO_(2)的催化性能,以氮三乙酸(nitrilotriacetic acid,NTA)为添加剂,通过电沉积法制备了具有三维结构的铜基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电还原CO_(2)制备多碳(C2+)产物的选择性和活性.在–1.26 V vs.RHE(reversible hydrogen electrode)时,乙烯(C_(2)H_(4))和C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faradaic efficiency,FE)分别能达到44.0%和61.6%,此时总电流密度(current density)为12.3mA·cm^(–2).此外,在NTA的作用下,运用电沉积法制备的Pd和Zn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电还原CO_(2)为CO的性能,表明NTA作为添加剂在电沉积法制备金属催化剂方面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二氧化碳 铜基催化剂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