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修饰的铜催化剂实现安培级电流电化学还原CO_(2)制C_(2+)产物
1
作者 董雪 孙晓甫 +7 位作者 贾帅强 韩世涛 周达伟 姚婷 王敏 方明慧 吴海虹 韩布兴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4,共8页
铜基电催化剂在CO_(2)还原反应(CO_(2)RR)中产高附加值产物的潜力巨大,是实现碳负排放的一种很有前景的途径。同时,安培级电流是实现多碳(C_(2+))产业化的关键。然而,由于复杂的电子传递过程和不可避免的副反应,工业电流密度下的C_(2+)... 铜基电催化剂在CO_(2)还原反应(CO_(2)RR)中产高附加值产物的潜力巨大,是实现碳负排放的一种很有前景的途径。同时,安培级电流是实现多碳(C_(2+))产业化的关键。然而,由于复杂的电子传递过程和不可避免的副反应,工业电流密度下的C_(2+)选择性仍然不令人满意。在此,我们开发了一种碳修饰策略来优化局部环境并调节中间产物在Cu活性位点的吸附。结果表明,Cu-Cx催化剂(x为催化剂中C的原子百分数)能有效催化CO_(2)RR生成C_(2+)产物。特别是在流动池中,Cu-C6%在−0.72 V vs.RHE(相对可逆氢电极)条件下,电流密度可达1.25 A∙cm^(−2),C_(2)H_(4)和C_(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FE)分别可达54.4%和80.2%。原位光谱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C的存在调节了*CO在Cu表面的吸附,降低了C―C耦合的能垒,从而促进了C_(2+)产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电催化 多碳产物 绿色化学 安培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介导CO_(2)化学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欢 吴云雁 +1 位作者 赵燕飞 刘志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9-160,共12页
高效利用CO_(2)资源对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效催化转化CO_(2)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研究广受关注。但是,由于CO_(2)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惰性,其化学转化往往需要高反应活性的底物和苛刻的反应条件。因此,科研工作者... 高效利用CO_(2)资源对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效催化转化CO_(2)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研究广受关注。但是,由于CO_(2)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惰性,其化学转化往往需要高反应活性的底物和苛刻的反应条件。因此,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发展催化转化CO_(2)的高性能催化剂和新方法。迄今,已经发展了一系列多相和均相催化剂用于催化转化CO_(2)。在众多性能优异的催化剂中,离子液体因其独特的性能,可实现温和甚至室温条件下高效转化CO_(2)为高附加值化学品,而被广泛研究。具有特定官能团的功能化离子液体可以作为溶剂、CO_(2)吸附剂、CO_(2)活化剂以及催化剂或共催化剂,实现无金属条件下高效催化转化CO_(2);各种金属-离子液体耦合催化体系可实现协同催化转化CO_(2)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在本文中,我们总结了近期离子液体介导的、通过构筑C―O、C―N、C―S、C―H以及C―C键,转化CO_(2)合成化学品的研究。主要概述了近年来离子液体在化学吸附活化CO_(2)、催化转化CO_(2)制备碳酸酯和含N/S杂原子的化合物以及催化CO_(2)加氢制备甲酸、乙酸、甲烷、低碳产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关反应路径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在离子液体催化反应体系中,离子液体不仅可以活化CO_(2)还可以通过氢键作用活化底物,从而协同催化CO_(2)的转化。在本文的最后,对相关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总之,离子液体介导的高效催化转化CO_(2)方法为制备高价值化学品提供了绿色合成路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离子液体 转化 催化 高附加值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尼龙原位聚合成型”化学综合设计实验建设 被引量:2
3
作者 贺昌城 董侠 +1 位作者 董炳祥 王笃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90,共4页
提出了以铸型(MC)尼龙制备为主题的、针对本科生教学的化学综合设计实验建设方案。详细介绍了此综合设计实验的教学目标、实验内容、创新点和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本教学实验的设计方案中,采用了结构巧妙设计的钢制模具及配套的温控加热... 提出了以铸型(MC)尼龙制备为主题的、针对本科生教学的化学综合设计实验建设方案。详细介绍了此综合设计实验的教学目标、实验内容、创新点和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本教学实验的设计方案中,采用了结构巧妙设计的钢制模具及配套的温控加热系统。使用此模具,一次成型即能得到若干可直接用于拉伸性能测试与抗冲击性能测试的标准样条。另外,通过模具上温度表的读数,可以跟踪ε-己内酰胺的聚合反应并粗略估计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研究 铸型尼龙 Ε-己内酰胺 阴离子聚合 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多孔微球制备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郭秋楠 张昭良 郭兴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4期208-211,217,共5页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多孔微球可以在体内降解并且无毒副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组织工程等领域,它们的制备及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概述了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多孔微球的几种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领域,并对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多孔...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多孔微球可以在体内降解并且无毒副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组织工程等领域,它们的制备及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概述了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多孔微球的几种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领域,并对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多孔微球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多孔微球 制备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子交换跃迁模型和实验法对离子液体Walden乘积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玲 潘懿 +3 位作者 季宏祥 马晓雪 邢楠楠 关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63-2670,共8页
提出了关于离子液体的新理论——离子交换跃迁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出1:1型离子液体的Walden乘积仅取决于离子对和离子簇直径的统计平均值,即离子液体的阴阳离子结构不同,Walden乘积不同。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本文合成8种N-烷基-吡啶... 提出了关于离子液体的新理论——离子交换跃迁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出1:1型离子液体的Walden乘积仅取决于离子对和离子簇直径的统计平均值,即离子液体的阴阳离子结构不同,Walden乘积不同。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本文合成8种N-烷基-吡啶二氰胺类和N-烷基-咪唑丝氨酸类离子液体,利用上述离子液体的电导率和动力粘度的实验值及文献数据,计算了33种离子液体的Walden乘积。通过比较发现,不同离子液体的Walden乘积不同,即对于离子液体来说,Walden乘积是它的特征物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电导率 粘度 跃迁模型 Walden乘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和频振动光谱研究空气/短链脂肪酸界面的分子取向
6
作者 黄芝 郭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1-1277,共7页
利用和频振动光谱(SFG-VS)方法检测了5种短链脂肪酸分子(乙酸、丙酸、正丁酸、正戊酸及正己酸)在空气/纯液体界面的结构,得到了3种偏振组合(ssp,ppp,sps)下的和频振动光谱.通过偏振选择定则对各个谱峰进行了指认和分析,同时计算出空气/... 利用和频振动光谱(SFG-VS)方法检测了5种短链脂肪酸分子(乙酸、丙酸、正丁酸、正戊酸及正己酸)在空气/纯液体界面的结构,得到了3种偏振组合(ssp,ppp,sps)下的和频振动光谱.通过偏振选择定则对各个谱峰进行了指认和分析,同时计算出空气/纯脂肪酸液体界面上脂肪酸分子的甲基取向角.对比发现,从丙酸到己酸,分子甲基基团的界面取向角随碳链的增长略有增大.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分子取向角 气/液界面 和频振动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安全材料》专辑序言——铸材料科学之剑,守生物安全之门
7
作者 肖海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5-466,共2页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突然爆发,迅速蔓延至全球,威胁人类生命,影响世界经济发展,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全球性生物安全事件。生物安全是指预防和控制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重大突发传染病、动植...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突然爆发,迅速蔓延至全球,威胁人类生命,影响世界经济发展,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全球性生物安全事件。生物安全是指预防和控制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重大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微生物耐药、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的保藏和流失、生物恐怖袭击生物战和生物武器等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遗传资源 突发传染病 生物资源 现代生物技术 安全事件 材料科学 生物战 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给电子体在丙烯聚合Ziegler-Natta催化体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上) 被引量:17
8
作者 胡友良 常贺飞 +1 位作者 李化毅 张辽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89-1196,共8页
概述了用于丙烯聚合的Ziegler-Natta催化体系中内给电子体和外给电子体的最新研究发展,重点探讨了内、外给电子体用于丙烯聚合时的作用机理,催化剂活性中心结构和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还综述了外给电子体对Ziegler-Natta催化剂的立... 概述了用于丙烯聚合的Ziegler-Natta催化体系中内给电子体和外给电子体的最新研究发展,重点探讨了内、外给电子体用于丙烯聚合时的作用机理,催化剂活性中心结构和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还综述了外给电子体对Ziegler-Natta催化剂的立构规整性、催化剂的活性以及制备的聚丙烯的等规度、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热性能和等规序列分布等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聚合 聚丙烯 内给电子体 外给电子体 ZIEGLER-NATTA催化剂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负载Fe^3+可见光协助降解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9
9
作者 赵超 黄应平 +4 位作者 方艳芬 王奇 罗光富 刘立明 赵进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0,共5页
通过NaY型分子筛负载Fe3+制备异相Fenton催化剂(FeY),采用FeY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研究其降解染料罗丹明B(RhB)和2,4-二氯苯酚(DCP).通过对RhB降解过程的紫外-可见光谱、ESR和红外光谱分析,以及总有机碳量(TOC)的跟踪测定,FeY/H... 通过NaY型分子筛负载Fe3+制备异相Fenton催化剂(FeY),采用FeY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研究其降解染料罗丹明B(RhB)和2,4-二氯苯酚(DCP).通过对RhB降解过程的紫外-可见光谱、ESR和红外光谱分析,以及总有机碳量(TOC)的跟踪测定,FeY/H2O2体系在可见光照射下能有效地降解RhB,降解反应主要涉及到.OH自由基的产生和参与.RhB/FeY/H2O2体系在可见光照射下,反应270min,RhB脱色率达到100%,TOC去除率达75.6%.DCP/FeY/H2O2体系在可见光照射下,反应150min,DCP降解率达81.0%.利用酶催化反应米氏方程测定催化剂的活性,FeY催化常数Kcat=2.28×105mol.l-1.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相Fenton 光催化降解 NAY分子筛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给电子体在丙烯聚合Ziegler-Natta催化体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下)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友良 常贺飞 +1 位作者 李化毅 张辽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05-1311,共7页
概述了用于丙烯聚合的Ziegler-Natta催化体系中内给电子体和外给电子体的最新研究发展,重点探讨了内、外给电子体用于丙烯聚合时的作用机理,催化剂活性中心结构和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还综述了外给电子体对Ziegler-Natta催化剂的立... 概述了用于丙烯聚合的Ziegler-Natta催化体系中内给电子体和外给电子体的最新研究发展,重点探讨了内、外给电子体用于丙烯聚合时的作用机理,催化剂活性中心结构和催化剂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还综述了外给电子体对Ziegler-Natta催化剂的立构规整性、催化剂的活性以及制备的聚丙烯的等规度、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热性能和等规序列分布等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聚合 聚丙烯 内给电子体 外给电子体 ZIEGLER-NATTA催化剂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对其水溶液中聚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2
11
作者 范雅珣 韩玉淳 王毅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4-226,共13页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通过联接基团将两个具有亲水亲油性质的两亲结构单元在其亲水头基上或靠近亲水头基处以共价键方式连接而成的一类表面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由于联接基团的引入具有比传统单链表面活性剂更高的表面活性,同时分子结...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通过联接基团将两个具有亲水亲油性质的两亲结构单元在其亲水头基上或靠近亲水头基处以共价键方式连接而成的一类表面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由于联接基团的引入具有比传统单链表面活性剂更高的表面活性,同时分子结构中更多的可调控因素使其在水溶液中表现出更为丰富的自聚集行为,而且分子不同部位结构的改变对分子内或分子间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可实现通过分子结构的设计有效调控其自聚集能力和聚集体结构。本综述将从联接基团、烷基链、亲水头基、反离子和其它功能性基团这五个方面概述近些年Gemini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聚集行为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人们对Gemini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期望对于进一步发展这类高效的表面活性剂体系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剂 分子结构 聚集行为 聚集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的臭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贾龙 徐永福 +3 位作者 葛茂发 杜林 王庚辰 庄国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60-1265,共6页
使用自行研制的烟雾箱实验装置,研究了模拟实际大气环境臭氧浓度下(最小浓度6.6×10-8)臭氧与丙烯的反应动力学.结合Model49C-O3Analyzer与GC-FID对臭氧与丙烯在282 ̄314K温度范围内的速率常数进行了测定,得到臭氧初始浓度为6.61... 使用自行研制的烟雾箱实验装置,研究了模拟实际大气环境臭氧浓度下(最小浓度6.6×10-8)臭氧与丙烯的反应动力学.结合Model49C-O3Analyzer与GC-FID对臭氧与丙烯在282 ̄314K温度范围内的速率常数进行了测定,得到臭氧初始浓度为6.61×10-8、温度为282K时臭氧与丙烯的反应速率常数为6.73×10-18cm3·molecule-1·s-1.并根据不同温度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常数,求得该反应的阿仑尼乌斯方程为k2=(5.8±1.2)×10-15e(-1907±53)/T.对比前人结果,我们测得的速率常数偏小,活化能偏高,但速率常数的最大误差仅为11%,活化能的最大误差为5%.说明我们的研究设备在实际大气条件下是可靠的,可用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臭氧有关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丙烯 反应动力学 速率常数 气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物理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丽梅 贺爱华 +3 位作者 杜凯 黄雅钦 董金勇 韩志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2-137,共6页
采用化学反应法制备了Ziegler-Natta/有机改性蒙脱土复合催化剂,并通过丙烯单体原位插层聚合法制备出聚丙烯/蒙脱土(PP/MM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热性能以及加工稳定性等。结果表明,原位聚合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为剥离... 采用化学反应法制备了Ziegler-Natta/有机改性蒙脱土复合催化剂,并通过丙烯单体原位插层聚合法制备出聚丙烯/蒙脱土(PP/MM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热性能以及加工稳定性等。结果表明,原位聚合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为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其中MMT片层以纳米尺寸均匀分散在PP基体中,MMT平均厚度小于10nm;随MMT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原位聚合制备的PP/MMT纳米复合材料在长时间剪切过程中部分MMT会发生自聚集,控制剪切时间可以有效防止MMT的自聚集;原位聚合制备的PP/MMT复合材料(粉料)中,PP以α晶型为主,纳米MMT的引入并不会诱导生成聚丙烯β晶型,复合材料中β晶型的出现与退火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蒙脱土 纳米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研究大气氧化过程和机制的双反应器烟雾箱的评估和应用(英文)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炜罡 李坤 +5 位作者 周力 葛茂发 侯思齐 佟胜睿 牟玉静 贾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51-1259,共9页
设计并搭建了一个新的双反应器烟雾箱,用于研究可生成臭氧或二次有机气溶胶(SOAs)的大气氧化过程.该烟雾箱包括一个绝热的箱体及其内部两个体积为5 m3的氟化乙丙烯(FEP)薄膜反应器,箱内的温度可以精确控制在-10到40°C之间.利用该... 设计并搭建了一个新的双反应器烟雾箱,用于研究可生成臭氧或二次有机气溶胶(SOAs)的大气氧化过程.该烟雾箱包括一个绝热的箱体及其内部两个体积为5 m3的氟化乙丙烯(FEP)薄膜反应器,箱内的温度可以精确控制在-10到40°C之间.利用该烟雾箱研究了光源对丙烯气相氧化机理的影响,发现相对于传统的黑光灯光源,采用的多重光源所得到的结果可以与模型更好地匹配.进行了丙烯和间二甲苯的光氧化的初步实验,发现该烟雾箱可用于模拟可产生臭氧或SOAs的气相氧化过程,并可以通过不同初始浓度的对比实验找寻不同物种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间二甲苯在不同NOx条件下光氧化得到的SOA产率与之前的研究比较符合,这表明该烟雾箱可以实现气-粒转化过程的模拟.双反应器可以实现在一个关键条件的存在区别,而其他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的对比实验,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在大气复合污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箱 大气化学 双反应器 臭氧 二次有机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直接能量表征——高灵敏等温滴定量热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娄朋晓 王玉洁 +2 位作者 白光月 范朝英 王毅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01-1407,共7页
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热力学研究的直接实验方法就是利用量热手段测定相互作用的能量参数.本文对TAM Ⅲ-ITC纳焦级量热计进行了电标定实验和标准反应热测量,结果显示本量热计的精密度为±0.09%;量热用基准物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与... 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热力学研究的直接实验方法就是利用量热手段测定相互作用的能量参数.本文对TAM Ⅲ-ITC纳焦级量热计进行了电标定实验和标准反应热测量,结果显示本量热计的精密度为±0.09%;量热用基准物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与盐酸的反应热((-47.48±0.12)kJ·mol-1)与文献值一致.采用此量热计,对典型的头-尾链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测量得到了与文献报导值很好吻合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化焓,而且对具有亲水-疏水面式刚性结构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胆酸钠(NaC)也获得了可靠的结果.进一步地,对于相反电荷的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DTAB/NaC),分别研究了在富NaC区和富DTAB区体系混合胶束的形成.结果说明DTAB/NaC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在富NaC区有较强的协同效应,而在富DTAB区的协同效应较弱.本文结合电导率测定结果,对DTAB/NaC混合体系在水溶液中的分子自组装热力学行为进行了有价值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滴定量热 分子间相互作用 热力学 表面活性剂 相互作用焓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伟 曹应民 +5 位作者 张电子 李鹏洲 张庆武 魏毅 曹新宇 马永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6-88,共3页
综述了短切芳纶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热塑性聚氨酯、尼龙、聚乙烯、聚苯硫醚、间规聚苯乙烯等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芳纶纤维的加入影响了基体树脂的力学性能。纤维表面经过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改善。
关键词 芳纶纤维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表面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辉玲 童德文 +3 位作者 曹新宇 尚红梅 李引乾 马永梅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40-45,共6页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SMPs)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形变率大、形变温度可调、易于加工、可引入生物降解组分等特点,近年来,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SMPs已成为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SMPs的功能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SMPs)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形变率大、形变温度可调、易于加工、可引入生物降解组分等特点,近年来,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SMPs已成为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SMPs的功能及其应用研究现状,着重综述了近年来SMPs在矫形固定材料、药物缓释体系、手术缝合、微创医疗器械以及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和应用,并展望了SMPs在生物医学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前景,同时,简要介绍了SMPs的发展概况及其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高分子 生物医学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和分子结构对席夫碱分子在有机凝胶中的荧光增强和超分子手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微 李远刚 +2 位作者 王天宇 刘鸣华 李占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35-1539,共5页
研究了在有机胶凝剂中掺杂的席夫碱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实验发现,虽然席夫碱分子单独不能在有机溶剂中形成凝胶,当其与一种胶凝剂N,N′-双十八烷基-L-Boc-谷氨酸混合时,它们在二甲基亚砜或甲苯中形成透明的有机凝胶.与相应的溶液相比,... 研究了在有机胶凝剂中掺杂的席夫碱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实验发现,虽然席夫碱分子单独不能在有机溶剂中形成凝胶,当其与一种胶凝剂N,N′-双十八烷基-L-Boc-谷氨酸混合时,它们在二甲基亚砜或甲苯中形成透明的有机凝胶.与相应的溶液相比,观察到在有机凝胶中的荧光增强现象,并且这一增强与席夫碱的结构有密切关系.在二甲基亚砜的有机凝胶中,观察到带有长烷基链的席夫碱具有诱导手性.表明通过凝胶的形成,胶凝剂的手性能传递到带有长链的席夫碱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凝胶 胶凝剂 荧光 手性 掺杂 席夫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丽坤 陈光明 +1 位作者 马永梅 官建国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77,共6页
文章在介绍凹凸棒石(ATP)的结构特点和提高ATP在聚烯烃复合材料分散性的几种基本技术基础上,重点对聚丙烯(PP)/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结晶及加工性能等进行了综述。同时还介绍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乙烯-辛烯共聚物(EOC)/凹凸棒... 文章在介绍凹凸棒石(ATP)的结构特点和提高ATP在聚烯烃复合材料分散性的几种基本技术基础上,重点对聚丙烯(PP)/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结晶及加工性能等进行了综述。同时还介绍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乙烯-辛烯共聚物(EOC)/凹凸棒石(ATP)纳米复合材料的各方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 纳米 凹凸棒石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对Nylon6形貌及结晶行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郝超伟 赵莹 +3 位作者 李万利 徐怡庄 王笃金 徐端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48-2052,共5页
采用变温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等方法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尼龙6(nylon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nylon6热行为及结晶形貌的影响。DSC结果表明PVP的加入明显影响了nylon6的熔融和结晶行为:随着PVP含量增... 采用变温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等方法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尼龙6(nylon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nylon6热行为及结晶形貌的影响。DSC结果表明PVP的加入明显影响了nylon6的熔融和结晶行为:随着PVP含量增加,PVP/nylon6共混物的结晶温度、熔融温度及结晶度均逐渐降低;POM观察显示:随着PVP含量增多,nylon6的球晶尺寸变小、球晶逐渐变得不完善。变温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无定形PVP分子的羰基能够与nylon6分子的N—H基团形成新的氢键,部分破坏了nylon6分子之间的氢键结构,从而阻碍了nylon6分子的规整排列,使其结晶度降低并导致nylon6结晶形貌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吡咯烷酮 尼龙6 氢键 红外光谱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