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Mn_(0.8)Fe_(0.2)PO_4/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苏婧 吴兴隆 郭玉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48-1254,共7页
结合溶胶-凝胶和高温固相合成方法成功制备了橄榄石结构的LiMn0.8Fe0.2PO4/C固溶体材料, 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表明纳米尺度的LiMn0.8Fe0.2PO4颗粒均匀分散于原位形成的碳导电... 结合溶胶-凝胶和高温固相合成方法成功制备了橄榄石结构的LiMn0.8Fe0.2PO4/C固溶体材料, 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表明纳米尺度的LiMn0.8Fe0.2PO4颗粒均匀分散于原位形成的碳导电网络中。将该纳米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 充放电曲线中除了对应于Fe3+/Fe2+电对的较短平台(-3.5 V vs Li+/Li)外, 更高电压的长平台(-4.1 V vs Li+/Li)对应于LiMn0.8Fe0.2PO4晶格中Mn随Li+脱出嵌入的氧化还原反应, 该高的电压平台可明显提高相应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此外, 使用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详细研究了LiMn0.8Fe0.2PO4/C电极中锂的化学扩散行为, GITT和EIS所得的锂化学扩散系数DLi分别为5×10-15 - 1×10-14 cm2/s和1.27×10-13 - 2.11×10-13 cm2/s。研究结果表明, DLi值随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温度来改善该类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0 8Fe0 2PO4 C纳米复合材料 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 电化学阻抗谱 锂化学扩散系数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给体-π-受体分子模板在Au(111)电极表面构筑富勒烯带状结构(英文)
2
作者 严会娟 王栋 +2 位作者 温国永 张德清 万立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93-1897,共5页
富勒烯与功能分子之间的电荷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器件的构筑中.这些功能器件的性能与电极表面的薄膜排布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研究电极表面的富勒烯和功能分子的组装结构对这些器件的构筑和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电... 富勒烯与功能分子之间的电荷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器件的构筑中.这些功能器件的性能与电极表面的薄膜排布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研究电极表面的富勒烯和功能分子的组装结构对这些器件的构筑和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HClO4溶液中系统研究了C60分子与有机电子给体-π-受体分子C16H33O-I3CNQ[Z-β-(5-hexadecyloxy-1,3,3-trimethyl-2-indolium)-α-cyano-4-styryl dicyanomethanide]在Au(111)电极表面的二维组装结构.研究发现:C16H33O-I3CNQ分子在Au(111)电极表面组装形成具有短程有序性的条陇状结构;而C60分子在C16H33O-I3CNQ模板之上组装形成了带状结构.C60分子带状结构的形成方向受到了C16H33O-I3CNQ分子中电子给体-π-受体部分排列结构的影响.C60分子与C16H33O-I3CNQ分子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和电荷转移作用对这种带状结构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这一结果为利用富勒烯和功能分子之间的作用构筑功能器件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富勒烯 给体-π-受体 扫描隧道显微镜 带状组装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电催化剂的原位透射电镜表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星 曹安民 万立骏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0-499,共10页
构建催化剂表面原子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是目前电催化剂研究的挑战性难题,而原位透射电镜是研究材料性质-结构关系及其变化过程的有力手段,为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及纳米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本文结合原位透射电镜技术的发... 构建催化剂表面原子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是目前电催化剂研究的挑战性难题,而原位透射电镜是研究材料性质-结构关系及其变化过程的有力手段,为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及纳米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本文结合原位透射电镜技术的发展,对目前利用透射电镜原位观察电催化剂的工作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此对具有高催化活性纳米材料的设计与构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剂 原位透射电镜 原子结构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eSO_4F/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郭维 殷雅侠 +2 位作者 张亚利 万立骏 郭玉国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分别以FeSO4.H2O、FeSO4.4H2O和FeSO4.7H2O为原料与LiF在四甘醇介质中反应制得LiFeSO4F,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LiFeSO4F的结构和形貌.热重分析表明LiFeSO4F在400℃开始分解.XRD结果表明,以FeSO4.4H2O和FeS... 分别以FeSO4.H2O、FeSO4.4H2O和FeSO4.7H2O为原料与LiF在四甘醇介质中反应制得LiFeSO4F,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LiFeSO4F的结构和形貌.热重分析表明LiFeSO4F在400℃开始分解.XRD结果表明,以FeSO4.4H2O和FeSO4.7H2O为原料,多个结晶水的存在可以延缓原料的脱水过程,有利于消除产物中FeSO4杂相的生成.利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充放电实验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发现加入石墨烯后可以促进LiFeSO4F的电化学活性,提高材料的比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FeSO4F 石墨烯 电化学性能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削角双六棱锥多面体氧化铁晶面调控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英文)
5
作者 窦智峰 曹昌燕 +3 位作者 陈永 万耿平 王桂振 宋卫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5-33,共9页
采用氟离子辅助的乙醇和水混合溶剂热法制备得到了形貌均一的削角双六棱锥氧化铁多面体微米晶体。调节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可实现对该削角双六棱锥多面体氧化铁暴露晶面的精细调控。通过可见光催化降解RhB染料实验发现,利用该法所... 采用氟离子辅助的乙醇和水混合溶剂热法制备得到了形貌均一的削角双六棱锥氧化铁多面体微米晶体。调节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可实现对该削角双六棱锥多面体氧化铁暴露晶面的精细调控。通过可见光催化降解RhB染料实验发现,利用该法所得的各多面体氧化铁对RhB表现出了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且各削角双六棱锥多面体氧化铁的光催化活性与其形貌之间表现出典型的性质与结构的依赖构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2O3 溶剂热合成 削角多面体 晶面调控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限域掺杂提升高比能正极材料稳定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思东 刘园 +1 位作者 祁慕尧 曹安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5-87,共13页
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对电池能量密度需求的日益增加,高比能、高稳定正极材料的开发成为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正极材料比能量的提升又同时伴随着其自身结构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的挑战,使... 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对电池能量密度需求的日益增加,高比能、高稳定正极材料的开发成为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正极材料比能量的提升又同时伴随着其自身结构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的挑战,使得锂离子电池的稳定性、安全性成为制约其应用的关键挑战。本文以高比能正极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正极材料结构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等一系列因素进行介绍和分析,再从目前改善材料结构稳定性的有效策略入手,对表面限域掺杂这一特殊稳定策略的实现途径、稳定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结合现有不同表面修饰方法进行分析和评述,对高比能正极稳定性提升的可能策略及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比能正极材料 表面限域掺杂 均匀包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