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P-HPLC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甲磺酸帕珠沙星对映体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哲峰 杨更亮 +1 位作者 梁贵键 陈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建立新药甲磺酸帕珠沙星(PZLX)对映体手性流动相HPLC拆分方法。方法通过探讨流动相pH值、有机改性剂、手性配合剂、反相固定相对手性拆分的影响,确定甲醇-苯丙氨酸溶液(L-苯丙氨酸1.32g与硫酸铜1g,加水1000ml,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 目的建立新药甲磺酸帕珠沙星(PZLX)对映体手性流动相HPLC拆分方法。方法通过探讨流动相pH值、有机改性剂、手性配合剂、反相固定相对手性拆分的影响,确定甲醇-苯丙氨酸溶液(L-苯丙氨酸1.32g与硫酸铜1g,加水1000ml,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为3.5)(30∶70)为手性流动相,在ODS柱上拆分PZLX对映体,332nm波长检测。结果两对映体良好分离,分离度1.9以上,S、R异构体回归方程分别为:Y=1.38×105X-130.9(r=0.9998)和Y=1.26×105X-60.6(r=0.9998),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2和1.5ng,RSD为0.2%以下。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克服了该类方法灵敏度及重现性不如手性固定相法(CSP)的不足,可用于新药PZLX光学纯度的质量控制及其生物体内代谢立体选择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帕珠沙星 对映体 手性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反应器中硝基物的光催化还原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天永 由兰英 +1 位作者 张友兰 赵进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1-233,240,共4页
研究了在石英反应器(QGR)中,用纳米TiO2 将对氯硝基苯(PCNB)光催化还原为对氯苯胺(PCA)的反应,并与在Pyrex玻璃反应器(PGR)中的反应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反应器壁材质、反应时间、溶剂及催化剂种类的影响。QGR优良的透光性使反应速率提高,... 研究了在石英反应器(QGR)中,用纳米TiO2 将对氯硝基苯(PCNB)光催化还原为对氯苯胺(PCA)的反应,并与在Pyrex玻璃反应器(PGR)中的反应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反应器壁材质、反应时间、溶剂及催化剂种类的影响。QGR优良的透光性使反应速率提高,但光解副反应也增加。在QGR中,P25型TiO2 使PCA产率达到82 29%仅需 1h,而在PGR中需要 7 .5h。在反应的前 4h,A101型TiO2 使QGR中PCA产率高于PGR;但 4h以后,PCA产率下降。光催化还原反应具有典型的连串反应特征,还原过程中,PCA存在一最高产率,PCNB起始质量浓度为 0. 63、1 .26、2 .56mg/L时,P25催化的PCA的最高产率分别为 82 .29%、76 .06%和 77 .56%。反应体系中水量增多,会明显抑制光催化还原反应。P25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优于A101,在QGR中,光催化还原 1h,P25使PCA产率高达 82 .29%,而用A101时PCA产率仅为 26. 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氯硝基苯 对氯苯胺 光催化还原 石英反应器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用量对聚集太阳光催化降解染料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天永 邵红飞 +2 位作者 张友兰 赵进才 日高久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2,共4页
利用聚集太阳光装置降解了染料污染物甲基橙(MO)、结晶紫(CV)和孔雀绿(MG),重点研究了TiO_2用量对降解速率的影响。对于吸附强的染料(MO),TiO_2用量对降解速率的影响较大,且有较佳TiO_2用量值。但对吸附量较小的染料(CV、MG),TiO_2用量... 利用聚集太阳光装置降解了染料污染物甲基橙(MO)、结晶紫(CV)和孔雀绿(MG),重点研究了TiO_2用量对降解速率的影响。对于吸附强的染料(MO),TiO_2用量对降解速率的影响较大,且有较佳TiO_2用量值。但对吸附量较小的染料(CV、MG),TiO_2用量可在较宽范围变化而对降解速率的影响不大,只有在TiO_2用量很低时(对于MG,0.01g/L以下),降解速率才明显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太阳光 二氧化钛 染料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基甘氨酰胺的手性毛细管电泳拆分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磊 林双君 +3 位作者 杨义芳 齐莉 王梅祥 陈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研究了 9种自行合成的芳基甘氨酰胺的手性拆分。以高硫酸化 β 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 ,在中性而不是常用的强酸性条件下 ,于 6min内基线拆分了全部芳基甘氨酰胺。考察了高硫酸化 β 环糊精浓度、缓冲液类型及浓度、有机添加剂及其含量等... 研究了 9种自行合成的芳基甘氨酰胺的手性拆分。以高硫酸化 β 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 ,在中性而不是常用的强酸性条件下 ,于 6min内基线拆分了全部芳基甘氨酰胺。考察了高硫酸化 β 环糊精浓度、缓冲液类型及浓度、有机添加剂及其含量等对拆分的影响 ,得到优选拆分体系组成为 :1 5g/L高硫酸化 β 环糊精 ,0或 1 0 % (体积分数 )甲醇 ,2 0mmol/L 3 (N 吗啡啉 )丙磺酸 ,pH 6 5。 9种芳基甘氨酰胺的 D 构型均先于 L 构型出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分 毛细管电泳 芳基甘氨酰胺 高硫酸化β-环糊精 手性选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基聚硅氧烷的抗菌活性 被引量:5
5
作者 黄作鑫 黄英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30,共2页
研究带有苄基二甲基硅丙基氯化铵侧基的聚硅氧烷在纯棉床单布上的吸附性能及其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 ,该聚硅氧烷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强的杀菌活性。
关键词 抗微生物整理 带季铵基聚硅氧烷 吸附量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的还原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璐琪 郭志新 +1 位作者 戴黎明 朱道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51-153,共3页
用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对单壁碳纳米管进行切割,然后用SOCl2将切割后碳纳米管上的羧基转变为酰氯,以LiAIH4作为还原剂,对单壁碳纳米管进行了还原,并用FT-IR,Raman,XPS对还原后的单壁碳纳米管进行了结构表征.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化学修饰 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宽温区O/W微乳的新方法(英文) 被引量:9
7
作者 梁文平 Tharwat F Tadros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38-542,共5页
报导了一个利用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对温度不敏感的水包油微乳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把一个带有羧基的离子表面活性剂镶嵌在微乳界面的单分子层中 ,在低 pH值时 ,形成水包油微乳 ,然后用氢氧化钠中和使其表面离子化而形成一个... 报导了一个利用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对温度不敏感的水包油微乳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把一个带有羧基的离子表面活性剂镶嵌在微乳界面的单分子层中 ,在低 pH值时 ,形成水包油微乳 ,然后用氢氧化钠中和使其表面离子化而形成一个较厚的双电层 ,从而得到的宽温区 (0 -90℃ )水包油微乳.研究了油相浓度、pH以及微乳液滴的大小对体系的浊点的影响 ,提出了一个解释宽温区水包油微乳形成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 表面活性剂 浊点 水包油型 形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表面可逆浸润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封心建 江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37-542,共6页
智能材料与界面材料有机结合,赋予界面材料智能特性将是研究智能材料的一个新领域.通过水溶液以及低温水热合成方法,我们分别制备了氧化锌以及氧化钛一维无机半导体纳米棒薄膜.结合它们特殊的微米/纳米表面几何结构以及表面紫外光敏感性... 智能材料与界面材料有机结合,赋予界面材料智能特性将是研究智能材料的一个新领域.通过水溶液以及低温水热合成方法,我们分别制备了氧化锌以及氧化钛一维无机半导体纳米棒薄膜.结合它们特殊的微米/纳米表面几何结构以及表面紫外光敏感性,在紫外光以及暗处保存的交替作用下,我们实现了表面超疏水以及超亲水的可逆转变性能.我们还讨论了一维纳米材料表面浸润性可逆转变的机理.这一原理可以拓展到其它具有类似纳米结构和外场相应性的纳米表面中.这些具有智能相应性的材料具有极其重要和广泛的工业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氧化钛 超疏水 超亲水 可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光诱导生成NO的ESR证据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斌 张淑晓 +3 位作者 宋玉光 聂舟 田秋 刘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39-1141,共3页
Spin-trapping ESR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a novel NO formation pathway in higher plant chloroplasts with Fe 3+ (MGD)2 as a NO trap. The oxygen evolution complex (OEC) of the chloroplasts was treated with TEMED,an... Spin-trapping ESR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a novel NO formation pathway in higher plant chloroplasts with Fe 3+ (MGD)2 as a NO trap. The oxygen evolution complex (OEC) of the chloroplasts was treated with TEMED,and the electron donor DPC was provided to recover the electron transfer chain.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NO -2 was reduced by strongly illuminating chloroplast to form NO. However,when kept in dark or when illuminated without DPC,no NO signal could be detected in the reactio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NO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light-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in higher plant chloroplasts. [WT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叶绿体 电子传递 自旋捕捉E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