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虫耐寒性研究 被引量:98
1
作者 景晓红 康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02-2207,共6页
昆虫是变温动物 ,气候变化是造成种群季节消长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在不良的低温环境中 ,昆虫耐寒力的高低是其种群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昆虫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及其机理也因而成为昆虫生态学和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一个深受重视的问题。本... 昆虫是变温动物 ,气候变化是造成种群季节消长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在不良的低温环境中 ,昆虫耐寒力的高低是其种群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昆虫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及其机理也因而成为昆虫生态学和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一个深受重视的问题。本文论述了与耐寒性直接相关的过冷却点和昆虫的抗寒对策 ,明确了昆虫耐寒性的一些基本概念。一方面从环境影响昆虫的角度对耐寒性的一般规律 ,如季节性变化 ,地理变异 ,快速冷驯化的作用等做了简要的概括 ,另一方面阐述了昆虫适应环境的生理生化机制 ,包括低分子量的抗冻物质的产生 ,冰核剂的作用及抗冻蛋白的功能等。强调昆虫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生态生理适应。并指出昆虫耐寒性应当与生活史中别的因素联系起来 ,这样才能对耐寒性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耐寒性 生理生化机制 种群动态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捕方法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 被引量:33
2
作者 张新平 岳朝阳 +4 位作者 刘爱华 杨明禄 盛承发 阿里木 张静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6-310,共5页
【目的】研究诱捕器与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方法】比较不同诱捕器(水盆式诱捕器,三角粘胶式诱捕器)、不同性诱芯(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诱捕梨小食心虫水盆法... 【目的】研究诱捕器与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方法】比较不同诱捕器(水盆式诱捕器,三角粘胶式诱捕器)、不同性诱芯(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诱捕梨小食心虫水盆法好于三角盒粘胶法,诱捕苹果蠹蛾三角盒粘胶法好于水盆法。苹果蠹蛾性诱芯诱捕梨小食心虫数量小于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集的数量,并存在显著差异(P=0.012),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集苹果蠹蛾的现象较少。【结论】研究为聚集信息素的提取及诱捕剂的研制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梨小食心虫 性诱芯 诱捕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雌性信息素在害虫种群监测和大量诱捕中的应用与讨论 被引量:64
3
作者 苏建伟 肖能文 戈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82,共5页
分析了早期应用昆虫性信息素效果不佳的原因、现代性信息素技术的优点;综述了应用性信息素技术监测昆虫种群和应用性信息素技术诱捕防治害虫的效果、局限性及其未来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性信息素 害虫防治 种群监测 大量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解毒酶基因工程菌的解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乔传令 李瑄 +1 位作者 邢建民 王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用已构建的可降解有机磷酸酯等杀虫药剂的转解毒酶基因工程菌,测定了对特异性底物--乙酸萘酯---NA-和--乙酸萘酯---NA-的分解作用,证明该工程菌高效地表达了解毒酶基因.将该工程菌细胞固定化后,通过对--NA和--NA的降解实验,测定了固定... 用已构建的可降解有机磷酸酯等杀虫药剂的转解毒酶基因工程菌,测定了对特异性底物--乙酸萘酯---NA-和--乙酸萘酯---NA-的分解作用,证明该工程菌高效地表达了解毒酶基因.将该工程菌细胞固定化后,通过对--NA和--NA的降解实验,测定了固定化细胞的酶活.用固定化细胞降解有机氯酸酯类的三氯杀虫酯-7504-、拟除虫菊酯类的溴氰菊酯和有机磷酸酯类的毒死蜱,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胞对该3类杀虫剂均具有一定的降解效果.用转解毒酶基因工程菌喂有机磷中毒的鸡,表明该转解毒酶基因工程菌对有机磷中毒的鸡,无论是急性中毒还是慢性中毒都有较明显的解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酶基因 工程菌 细胞固定化 降解农药 解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性信息素诱捕法防治槐小卷蛾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桂芬 阎晓华 +2 位作者 韩艳 盛承发 孟宪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583-1588,共6页
林间试验研究了用合成性信息素 (反 ,反 ) -8,1 0 -十二碳双烯 -1 -醇 (E8,E1 0 -1 2 :OH)和 (反 ,反 ) -8,1 0 -十二碳双烯乙酸酯 (E8,E1 0 -1 2 :Ac) (2 :3 )诱捕法防治行道树害虫槐小卷蛾 (Cydia trasias Meyrick)的防治效果。诱捕区... 林间试验研究了用合成性信息素 (反 ,反 ) -8,1 0 -十二碳双烯 -1 -醇 (E8,E1 0 -1 2 :OH)和 (反 ,反 ) -8,1 0 -十二碳双烯乙酸酯 (E8,E1 0 -1 2 :Ac) (2 :3 )诱捕法防治行道树害虫槐小卷蛾 (Cydia trasias Meyrick)的防治效果。诱捕区长 5 0 0 m、宽40 m,三角形粘胶诱捕器悬挂在距地面约 3 m的国槐树侧枝上 ,诱捕器间距约 1 5 m,共悬挂 62个诱捕器。对照区长 2 5 0 m,与诱捕区相距 40 0 m。防治效果用活雌蛾诱捕器、粘翅活雌蛾交配率以及国槐叶柄和果荚的受害率进行评价。槐小卷蛾一年有 3次成虫发生高峰期 ,雌雄性比接近 1 :1。在诱捕区内 ,越冬代、第一代和第二代成虫发生期间分别诱集到雄蛾 2 2 68、2 1 49和 2 3 42头。在越冬代和第二代成虫发生盛期 ,诱捕区内活雌蛾诱捕器诱捕雄蛾的数量比对照区明显减少 (P<0 .0 1 )。诱捕区内粘翅雌蛾的交配率比对照下降 86.0 %。在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幼虫为害盛末期 ,诱捕区内叶柄及果荚被蛀率分别比对照降低 63 .5 1 %、68.47%和 73 .45 % (P<0 .0 1 )。试验结果表明 ,用合成性信息素诱捕法防治槐小卷蛾效果明显 ,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小卷蛾 性信息素 诱捕法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砀山县桃园梨小食心虫性诱剂3种诱芯田间诱蛾效果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红托 岳兰菊 +5 位作者 刘洁 盛世蒙 王梅英 范知礼 赵国荣 盛承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6-168,共3页
梨小食心虫是安徽省砀山县果树的头号害虫,目前种群仍呈上升之势。为改进防治技术,2009年在砀山县对常用的3种梨小性诱芯的诱蛾效果进行了田间对比,在2个桃园采用水盆诱捕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诱芯平均诱蛾量分别是北... 梨小食心虫是安徽省砀山县果树的头号害虫,目前种群仍呈上升之势。为改进防治技术,2009年在砀山县对常用的3种梨小性诱芯的诱蛾效果进行了田间对比,在2个桃园采用水盆诱捕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诱芯平均诱蛾量分别是北京公司甲和公司乙的5.17倍和3.52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诱剂 梨小食心虫 诱蛾效果 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朔荛花提取物对山楂叶螨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莉蔺 刘素琪 +1 位作者 曹挥 师光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5-189,共5页
Wikstroemia chamedaphne was investigated for its acarocidal activity against Tetranychus viennensis, a serious pest of many crops including apple trees in China. Its active constitutes were extracted,separated and pur... Wikstroemia chamedaphne was investigated for its acarocidal activity against Tetranychus viennensis, a serious pest of many crops including apple trees in China. Its active constitutes were extracted,separated and purif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xtraction of petroleum ether from WCME (Wikstroemia chamaedaphne methanol extract) appeared a strong acarocidal activity. The adjusted mortalities of egg,larva and female mite were 74.48%,100.00% and 100.00% respectively, while the LC50 values were 2.106 2、0.304 1 and 0.771 6 mg·mL-1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朔荛花 山楂叶螨 提取 分离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朔荛花对山楂叶螨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曹挥 王有年 +3 位作者 张铁强 赵莉蔺 刘素琪 师光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70,共6页
对河朔荛花活性成分最佳流分WCME-7和WCME-11处理后的雌成螨进行症状观察,初步推测它们可能通过影响山楂叶螨的神经传导和生殖、消化系统而导致雌成螨死亡。其中WCME-11击倒作用迅速,从12h开始山楂叶螨就进入了大量死亡期,具有比WCME-7... 对河朔荛花活性成分最佳流分WCME-7和WCME-11处理后的雌成螨进行症状观察,初步推测它们可能通过影响山楂叶螨的神经传导和生殖、消化系统而导致雌成螨死亡。其中WCME-11击倒作用迅速,从12h开始山楂叶螨就进入了大量死亡期,具有比WCME-7更为强烈的症状表现和更全方位的作用方式。WCME-11能引起成螨体内的生理生化代谢,解毒酶类的活性被激活,Ca2+-ATP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强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朔荛花 山楂叶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在多次交配与精子竞争格局中的雌雄对策 被引量:13
9
作者 长有德 康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33-839,共7页
绝大多数昆虫雌性一生中不但与不同雄性交配许多次 ,而且在其特殊器官中还可长期贮藏雄性精子 ,因此来自不同雄性的的精子在与雌性卵子受精时发生激烈的精子竞争。本文综述了昆虫在多次交配与精子竞争格局中的雌雄对策。雄性对策表现在... 绝大多数昆虫雌性一生中不但与不同雄性交配许多次 ,而且在其特殊器官中还可长期贮藏雄性精子 ,因此来自不同雄性的的精子在与雌性卵子受精时发生激烈的精子竞争。本文综述了昆虫在多次交配与精子竞争格局中的雌雄对策。雄性对策表现在对自身与配偶身体质量状况的正确评估、精子竞争风险预测、精子异型及延长交配时程和配后保护等 ,雌性对策则表现在对雄性质量状况的正确评估、对精液的主动操纵及精子偏向性等 ,从而很好地适因多次交配和精子竞争而带来的强烈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多次交配 精子竞争格局 雌雄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型桃蚜触角感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峰 张钟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31-136,215,共7页
该文对桃蚜Myzuspersicae (Sulzer)各型触角感器进行了比较研究。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桃蚜具有钟形感器、毛形感器、原生感觉圈和次生感觉圈 4种类型的触角感器。桃蚜各型触角感器的最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次生感觉圈上 ,雄蚜、雌性母和有... 该文对桃蚜Myzuspersicae (Sulzer)各型触角感器进行了比较研究。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桃蚜具有钟形感器、毛形感器、原生感觉圈和次生感觉圈 4种类型的触角感器。桃蚜各型触角感器的最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次生感觉圈上 ,雄蚜、雌性母和有翅孤雌蚜具有次生感觉圈 ,雌性蚜、干母和无翅孤雌蚜无 ;但雄蚜具有的次生感觉圈数目多于雌性母和有翅孤雌蚜 ,且不仅仅分布在触角第 3节 ,第 4、 5节也有分布。本文探讨了桃蚜触角感器在化学生态学上的功能作用 ,各型触角感器的差异与桃蚜寄主选择、迁移及交配行为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触角感器 外部形态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柏毒蛾性信息素及其林间诱集效果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建华 韦卫 +4 位作者 赵莉蔺 肖银波 范成治 贾玉珍 马娟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6期9-12,共4页
采取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蜀柏毒蛾处女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性信息素,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ographic Detection,GC-EAD)测定蜀柏毒蛾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性信息素成分的活性反... 采取正己烷溶剂浸提法提取蜀柏毒蛾处女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的性信息素,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ographic Detection,GC-EAD)测定蜀柏毒蛾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性信息素成分的活性反应,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um,GC-MS)鉴定其活性反应成分。GC-EAD结果显示雄蛾触角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的2种成分有较好的反应。GC-MS分析结果表明能引起雄蛾触角电生理反应的成分为顺-9-十八碳烯醛和顺-9-十八碳烯醇。林间试验表明,顺-9-十八碳烯醛和顺-9-十八碳烯醇诱芯对蜀柏毒蛾有相近的诱集效果,表明顺-9-十八碳烯醛和顺-9-十八碳烯醇是蜀柏毒蛾性信息素主要成份。通过对复合组分配方顺-9-十八碳烯醛∶顺-9-十八碳烯醇=1∶9(200μg)、顺-9-十八碳烯醛∶顺-9-十八碳烯醇=9∶1(200μg)和单组分配方顺-9-十八碳烯醛(200μg)、顺-9-十八碳烯醇((200μg)4种配方诱芯林间诱集效果试验,结果 4种配方均具有一定的诱集效果,但复合组分诱集效果比单组分诱集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柏毒蛾 性信息素 成分鉴定 林间诱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盾象属的种类、分布、寄主及其检疫重要性(鞘翅目:象虫科)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秀霞 张润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0-106,共7页
大盾象属(MagdalisGermar,1817)已记录种类95种,分布于古北区的71种,25种分布在新北区。大盾象属既危害针叶树,也取食阔叶树,其寄主植物包括36个属71种。美洲的25种、俄罗斯31种中的22种、日本的8种,在我国均没有分布,是我国检疫工作需... 大盾象属(MagdalisGermar,1817)已记录种类95种,分布于古北区的71种,25种分布在新北区。大盾象属既危害针叶树,也取食阔叶树,其寄主植物包括36个属71种。美洲的25种、俄罗斯31种中的22种、日本的8种,在我国均没有分布,是我国检疫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盾象属 种类 分布 寄主 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2类诱芯的桃园田间诱蛾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13
作者 屈振刚 盛世蒙 +2 位作者 王红托 盛承发 李建成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30-31,35,共3页
梨小食心虫是北方果树的头号害虫,目前种群仍呈上升态势。为改进性诱剂防治技术,2009年在河北省顺平县桃园,采用橡胶塞载体和水盆法诱捕法,对2类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的诱蛾效果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制... 梨小食心虫是北方果树的头号害虫,目前种群仍呈上升态势。为改进性诱剂防治技术,2009年在河北省顺平县桃园,采用橡胶塞载体和水盆法诱捕法,对2类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的诱蛾效果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制的新型诱芯B的平均诱蛾量是常规标准诱芯的2.11倍,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园 梨小食心虫 性诱剂 诱蛾效果 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田间常用杀虫剂对两种蚜虫虫霉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伟 王红托 +1 位作者 宣维健 盛承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5-127,共3页
在2种浓度(田间推荐使用浓度R和0.2R浓度)下研究了12种田间常用杀虫剂对努利虫疠霉和块耳霉孢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表明:杀虫剂对虫霉菌孢子萌发的影响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弱,不同种类杀虫剂的影响程度各异;在R浓度下所有的杀虫剂均完全抑制... 在2种浓度(田间推荐使用浓度R和0.2R浓度)下研究了12种田间常用杀虫剂对努利虫疠霉和块耳霉孢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表明:杀虫剂对虫霉菌孢子萌发的影响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弱,不同种类杀虫剂的影响程度各异;在R浓度下所有的杀虫剂均完全抑制努利虫疠霉孢子萌发,块耳霉孢子仅在6种杀虫剂处理平板上有不同程度的萌发;即使在0.2R浓度下,仍有5种杀虫剂能完全抑制努利虫疠霉和块耳霉孢子萌发。可见,杀虫剂对田间蚜霉菌的发生与流行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同时,结合对12种杀虫剂依据Hassan的标准划分的抑制等级,对田间实际抑菌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霉菌 孢子萌发 杀虫剂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心叶甲在我国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红梅 孙江华 +2 位作者 韩红香 肖晖 薛大勇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共4页
椰心叶甲已在我国30个县(市)造成了严重危害,为防止其扩散加剧、有效地开展综合防治工作,利用GARP生态位模型进行潜在分布区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南方较广大的地区适宜椰心叶甲的生存,潜在分布区涉及广东、福建等12省区大部地区和云南等... 椰心叶甲已在我国30个县(市)造成了严重危害,为防止其扩散加剧、有效地开展综合防治工作,利用GARP生态位模型进行潜在分布区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南方较广大的地区适宜椰心叶甲的生存,潜在分布区涉及广东、福建等12省区大部地区和云南等7省区的局部地区;原有受害省区内的潜在分布区远远超过当前的分布区。为明确椰心叶甲向北扩散的可能性,建议尽快开展耐寒性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 椰心叶甲 扩散 棕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侧沟茧蜂对棉花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 被引量:18
16
作者 董文霞 王睿 张钟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19-125,共7页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mediator (Haliday)是棉铃虫Helicoverpaamigera (H櫣bner)的主要寄生蜂之一。在寻找害虫的过程中 ,害虫的寄主植物释放出的气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测定了中红侧沟茧蜂雌蜂对棉花中 17种气味物质的触...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mediator (Haliday)是棉铃虫Helicoverpaamigera (H櫣bner)的主要寄生蜂之一。在寻找害虫的过程中 ,害虫的寄主植物释放出的气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测定了中红侧沟茧蜂雌蜂对棉花中 17种气味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 ,比较了雌雄茧蜂对 6种气味反应的差别 ,并且测定了雌蜂对 4种气味物质的剂量 反应。结果表明 ,在所测的气味物质中 ,中红侧沟茧蜂对脂肪族化合物的反应最强 ,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居中 ,而对萜类化合物的反应较弱。对所测的气味物质的反应 ,雌雄茧蜂之间的差异不显著。雌蜂对正己醛、苯乙酮、正壬醇的反应阈值为 2 5 μL ,对苯甲醛的反应阈值为 2 5 0 μL ,在所测的浓度范围内 ,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侧沟茧蜂 挥发性物质 触角电位反应 剂量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杀剂在贵州稻区诱蛾的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戈峰 王常平 +1 位作者 陈小飞 刘向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5期13-14,共2页
在贵州中部单季稻区 ,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杀剂诱杀一代二化螟雄虫试验表明 ,平均每日每盆诱捕量为 1.95~ 4 .19头 ,最高可达 2 4头 /盆·晚 ,从而使性信息素引诱剂试验田块二化螟幼虫的数量减少87.7% ,枯鞘数量和白穗数量分别减... 在贵州中部单季稻区 ,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杀剂诱杀一代二化螟雄虫试验表明 ,平均每日每盆诱捕量为 1.95~ 4 .19头 ,最高可达 2 4头 /盆·晚 ,从而使性信息素引诱剂试验田块二化螟幼虫的数量减少87.7% ,枯鞘数量和白穗数量分别减少 76 .19%和 90 .92 % ,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信息素引诱剂 二化螟 水稻害虫 诱捕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和环境因子对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种子更新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5
18
作者 张知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4-384,共11页
辽东栎萌生丛零散地分布在北京山区 ,虽然其种子量很大 ,但自然状况下的实生苗非常稀少。鼠类搬运并吃掉大量散落在地表的辽东栎种子 ,但鼠类是否影响辽东栎的自然更新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在于了解 :( 1 )将种子埋入土层内后对辽东栎... 辽东栎萌生丛零散地分布在北京山区 ,虽然其种子量很大 ,但自然状况下的实生苗非常稀少。鼠类搬运并吃掉大量散落在地表的辽东栎种子 ,但鼠类是否影响辽东栎的自然更新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在于了解 :( 1 )将种子埋入土层内后对辽东栎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 2 )环境因子 (如坡向、地表植被等 )对辽东栎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1 996年 9月 2 4日 ,选取 5块样地 ( Site) ,在每块样地各设置 1条样线 ( Transect) ,每条样线上设置若干样点 ( Plot) ,样点间隔 1 0 m,用于种子埋藏实验。在每个样点设置 6条平行线 ( Parallel transect) ,间隔 1 0 cm,各埋入 1 0粒种子 ,种子间隔 2 cm;第 1、2、3、4、5、6条线的埋藏深度分别为 0、2、4、6、8、1 0 cm。分别于 1 997年 6月 1 5日和 1 0月 4日调查出苗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夏季和秋季辽东栎种子出苗率均与埋藏深度呈正相关。埋藏通过改善湿度和减少鼠类等动物的取食而增加了出苗率 ,其贡献分别占 1 8%和 1 2 %。但鼠类对埋入土层内种子的取食率依然很高 ( 87% )。辽东栎种子在阴坡和阳坡的最终出苗率都很高 ,但阳坡出苗要早于阴坡。夏季辽东栎种子出苗率均与地表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地表植被可能是通过与辽东栎种子竞争水分和养分而降低辽东栎种子出苗率的。辽东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更新 鼠类 埋藏深度 种子采食 小气候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性诱剂2种诱芯田间诱蛾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红托 姜海平 +2 位作者 盛世蒙 宣维健 盛承发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8期72-72,75,共2页
2007年7~9月在江苏省如东县进行斜纹夜蛾性诱剂2种诱芯诱捕斜纹夜蛾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科标2号和科标0号诱芯每日每盆分别诱蛾4.76头和2.20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关键词 性诱剂 诱芯斜纹夜蛾 诱蛾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酮酸酯诱导植物抗性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申丽 孙玉诚 +1 位作者 戈峰 肖铁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74-76,80,共4页
综述了茉莉酮酸酯的生物合成及其功能、诱导植物抗性反应、识别和介导长距离运输的受伤信号、细胞内的相关受体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茉莉酮酸酯 系统防御反应 诱导抗性 信号传导 植物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