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凹唇壁蜂的营巢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窦飞越
李红英
+4 位作者
宋海涛
寇若玫
周泽扬
罗阿蓉
黄敦元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4-193,共10页
凹唇壁蜂Osmia excavata Alfken是我国早春果园重要的野生传粉昆虫,具有重要的农业价值。本研究分别在山东烟台、江西赣州和重庆沙坪坝地区利用人工放养滞育状态下的凹唇壁蜂成虫,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解剖该蜂的筑巢巢管,系统研究了该...
凹唇壁蜂Osmia excavata Alfken是我国早春果园重要的野生传粉昆虫,具有重要的农业价值。本研究分别在山东烟台、江西赣州和重庆沙坪坝地区利用人工放养滞育状态下的凹唇壁蜂成虫,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解剖该蜂的筑巢巢管,系统研究了该蜂的筑巢习性、访花行为、日活动规律和生活史等营巢生物学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凹唇壁蜂的雌蜂偏好选择长度平均为121.86±48.44 mm,内径平均为8.01±1.42 mm的巢管筑巢。经室内解剖,该蜂的巢管结构主要包括前庭、虫室、间室和空室共四个部分,平均长度分别为18.24±7.24 mm,12.84±2.72 mm,20.92±8.88 mm,11.64±5.39 mm。野外观察发现,该蜂在重庆沙坪坝地区1年发生1代,卵期3~4 d、幼虫期20~25 d、蛹期25~30 d,以滞育状态下的成虫在茧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陆续破茧出巢,一般雄蜂较雌蜂早1~2 d出巢,雌蜂出巢后即可完成访花、交配、筑巢和产卵等行为。该蜂收集巢内杂物时间平均为38.73±19.75 s,出巢处理杂物时间平均为10.58±6.05 s,出巢收集泥团时间平均为67.33±21.32 s,筑巢时间平均为58.08±18.90 s,采集花(粉)蜜时间平均为371.00±152.06 s,携粉回巢滞留的时间平均为104.39±37.58 s。该蜂采集(粉)蜜源植物主要有苹果Malus pumila Mill、梨Pyurs spp.、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女贞Ligustrum lucidume和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等。本研究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巢管技术对凹唇壁蜂雌蜂日常活动行为及筑巢规律等生物学特性的观察,旨在明确该蜂的营巢习性以期为后续该蜂的规模化利用提供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唇壁蜂
生活史
筑巢行为
访花行为
寄生性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斑切叶蜂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被引量:
5
2
作者
何波
黄敦元
+3 位作者
苏田娟
牛泽清
谷战英
朱朝东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7-1244,共8页
白斑切叶蜂Megachile strupigera是我国南方野生植物及部分农林作物的有效传粉昆虫之一。本文利用人工巢管完成白斑切叶蜂的野外收集和观察,结合室内人工饲养和相关数据的采集,系统研究了该蜂除成虫外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筑巢习...
白斑切叶蜂Megachile strupigera是我国南方野生植物及部分农林作物的有效传粉昆虫之一。本文利用人工巢管完成白斑切叶蜂的野外收集和观察,结合室内人工饲养和相关数据的采集,系统研究了该蜂除成虫外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筑巢习性和访花行为以及寄生性天敌等相关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白斑切叶蜂在江西赣州地区1年2代,以滞育状态下的老熟幼虫在虫室中越冬,滞育期约270 d。成虫翌年5月下旬开始出巢活动,主要包括羽化、交配、产卵、筑巢、访花等行为。室内观察和测量发现该蜂的卵近似微弯的长圆柱形,长3.15±0.14 mm。卵期2-3 d;幼虫期6-8 d;蛹期10-12 d。该蜂雄性个体多于雌性个体且同年2代雌雄比有一定的差异。该蜂成虫主要到访黄荆Vites negundo和藤金合欢Acacia sinuate等多种植物。该蜂偏好选择内径在0.614-0.948 cm,长度在8.1-20.1 cm的巢管筑巢。该蜂幼虫期寄生性天敌主要有Melittobia australica和波赤腹蜂Euaspis polynesia。本研究通过对白斑切叶蜂基础生物学进行研究,旨在为该蜂人工管理、驯化、工厂化繁殖等技术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制定该蜂保护策略和适宜栖息地环境的构建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切叶蜂
生活史
筑巢习性
访花行为
天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 DNA 条形码的白斑切叶蜂粉源植物种类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何波
谷战英
+1 位作者
李红英
黄敦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22-2129,共8页
利用人工蜂巢收集白斑切叶蜂(Megachile strupigera)蜂粮样本,并通过克隆测序方法,比较分析了新余市水北镇(XYSB)、吉安市戈坪乡(JAGP)、赣州市沙地镇(GZSD)和赣州市齐云山自然保护区(GZQYS)的4种不同林地类型的白斑切叶蜂粉源植物组成...
利用人工蜂巢收集白斑切叶蜂(Megachile strupigera)蜂粮样本,并通过克隆测序方法,比较分析了新余市水北镇(XYSB)、吉安市戈坪乡(JAGP)、赣州市沙地镇(GZSD)和赣州市齐云山自然保护区(GZQYS)的4种不同林地类型的白斑切叶蜂粉源植物组成及多样性。共鉴定出粉源植物9科10属15种。其中黄荆Vitex negundo和山牡荆Vitex quinata为优势种。Chao1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析结果表明,4个样地粉源植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依次为GZQYS>GZSD>XYSB>JAGP。并且,4个样地七月上旬的物种丰富度均明显高于八月中旬。同一时期的粉源植物种类及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林地利用方式对白斑切叶蜂粉源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非常明显,并随人为干扰程度的增高而降低。相同样地中2个不同时期均呈现出粉源植物多样性随花期变化而降低的趋势,但其主要粉源植物种类没有发生改变,表明该蜂主要粉源植物没有受到花期变化的影响。因此,黄荆和山牡荆是白斑切叶蜂的主要粉源植物,对维持白斑切叶蜂种群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白斑切叶蜂
蜂粮
粉源植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凹唇壁蜂的营巢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窦飞越
李红英
宋海涛
寇若玫
周泽扬
罗阿蓉
黄敦元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媒介昆虫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和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烟台必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4-193,共10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O529YX51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0484)
+1 种基金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8FY100405)
重庆市科技兴林项目(渝林科研2020-5)。
文摘
凹唇壁蜂Osmia excavata Alfken是我国早春果园重要的野生传粉昆虫,具有重要的农业价值。本研究分别在山东烟台、江西赣州和重庆沙坪坝地区利用人工放养滞育状态下的凹唇壁蜂成虫,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解剖该蜂的筑巢巢管,系统研究了该蜂的筑巢习性、访花行为、日活动规律和生活史等营巢生物学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凹唇壁蜂的雌蜂偏好选择长度平均为121.86±48.44 mm,内径平均为8.01±1.42 mm的巢管筑巢。经室内解剖,该蜂的巢管结构主要包括前庭、虫室、间室和空室共四个部分,平均长度分别为18.24±7.24 mm,12.84±2.72 mm,20.92±8.88 mm,11.64±5.39 mm。野外观察发现,该蜂在重庆沙坪坝地区1年发生1代,卵期3~4 d、幼虫期20~25 d、蛹期25~30 d,以滞育状态下的成虫在茧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陆续破茧出巢,一般雄蜂较雌蜂早1~2 d出巢,雌蜂出巢后即可完成访花、交配、筑巢和产卵等行为。该蜂收集巢内杂物时间平均为38.73±19.75 s,出巢处理杂物时间平均为10.58±6.05 s,出巢收集泥团时间平均为67.33±21.32 s,筑巢时间平均为58.08±18.90 s,采集花(粉)蜜时间平均为371.00±152.06 s,携粉回巢滞留的时间平均为104.39±37.58 s。该蜂采集(粉)蜜源植物主要有苹果Malus pumila Mill、梨Pyurs spp.、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女贞Ligustrum lucidume和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等。本研究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巢管技术对凹唇壁蜂雌蜂日常活动行为及筑巢规律等生物学特性的观察,旨在明确该蜂的营巢习性以期为后续该蜂的规模化利用提供基本依据。
关键词
凹唇壁蜂
生活史
筑巢行为
访花行为
寄生性天敌
Keywords
Osmia excavata Alfken
life history
nesting behavior
pollination behavior
parasitic enemies
分类号
Q968.1 [生物学—昆虫学]
S89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斑切叶蜂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被引量:
5
2
作者
何波
黄敦元
苏田娟
牛泽清
谷战英
朱朝东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
学院
出处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7-1244,共8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2015M571120)
江西省教育厅2014年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4805)
文摘
白斑切叶蜂Megachile strupigera是我国南方野生植物及部分农林作物的有效传粉昆虫之一。本文利用人工巢管完成白斑切叶蜂的野外收集和观察,结合室内人工饲养和相关数据的采集,系统研究了该蜂除成虫外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筑巢习性和访花行为以及寄生性天敌等相关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白斑切叶蜂在江西赣州地区1年2代,以滞育状态下的老熟幼虫在虫室中越冬,滞育期约270 d。成虫翌年5月下旬开始出巢活动,主要包括羽化、交配、产卵、筑巢、访花等行为。室内观察和测量发现该蜂的卵近似微弯的长圆柱形,长3.15±0.14 mm。卵期2-3 d;幼虫期6-8 d;蛹期10-12 d。该蜂雄性个体多于雌性个体且同年2代雌雄比有一定的差异。该蜂成虫主要到访黄荆Vites negundo和藤金合欢Acacia sinuate等多种植物。该蜂偏好选择内径在0.614-0.948 cm,长度在8.1-20.1 cm的巢管筑巢。该蜂幼虫期寄生性天敌主要有Melittobia australica和波赤腹蜂Euaspis polynesia。本研究通过对白斑切叶蜂基础生物学进行研究,旨在为该蜂人工管理、驯化、工厂化繁殖等技术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制定该蜂保护策略和适宜栖息地环境的构建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白斑切叶蜂
生活史
筑巢习性
访花行为
天敌
生物学特性
Keywords
Megachile strupigera
life history
nesting behavior
foraging behavior
natural enemie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Q965 [生物学—昆虫学]
S89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 DNA 条形码的白斑切叶蜂粉源植物种类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何波
谷战英
李红英
黄敦元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和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22-212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048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2015M571120)
重庆市科委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cstc2018jcyjA1460)。
文摘
利用人工蜂巢收集白斑切叶蜂(Megachile strupigera)蜂粮样本,并通过克隆测序方法,比较分析了新余市水北镇(XYSB)、吉安市戈坪乡(JAGP)、赣州市沙地镇(GZSD)和赣州市齐云山自然保护区(GZQYS)的4种不同林地类型的白斑切叶蜂粉源植物组成及多样性。共鉴定出粉源植物9科10属15种。其中黄荆Vitex negundo和山牡荆Vitex quinata为优势种。Chao1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析结果表明,4个样地粉源植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依次为GZQYS>GZSD>XYSB>JAGP。并且,4个样地七月上旬的物种丰富度均明显高于八月中旬。同一时期的粉源植物种类及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林地利用方式对白斑切叶蜂粉源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非常明显,并随人为干扰程度的增高而降低。相同样地中2个不同时期均呈现出粉源植物多样性随花期变化而降低的趋势,但其主要粉源植物种类没有发生改变,表明该蜂主要粉源植物没有受到花期变化的影响。因此,黄荆和山牡荆是白斑切叶蜂的主要粉源植物,对维持白斑切叶蜂种群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DNA条形码
白斑切叶蜂
蜂粮
粉源植物
多样性
Keywords
DNA barcoding
Megachile strupigera
bee bread
pollen plants
diversity
分类号
S897.1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凹唇壁蜂的营巢生物学研究
窦飞越
李红英
宋海涛
寇若玫
周泽扬
罗阿蓉
黄敦元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白斑切叶蜂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何波
黄敦元
苏田娟
牛泽清
谷战英
朱朝东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 DNA 条形码的白斑切叶蜂粉源植物种类及多样性分析
何波
谷战英
李红英
黄敦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