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分舌蜂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敦元 谷平 +4 位作者 苏田娟 余江帆 何波 牛泽清 朱朝东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3-138,共6页
大分舌蜂Colleles gigas Cockerell是江西、湖南、广东等地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花期主要传粉昆虫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油茶林区及周边林区。2011-2014年在江西新余等中国南方地区对该蜂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行为等生物学特性... 大分舌蜂Colleles gigas Cockerell是江西、湖南、广东等地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花期主要传粉昆虫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油茶林区及周边林区。2011-2014年在江西新余等中国南方地区对该蜂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蜂在我国南方地区1年1代。成虫11月中旬开始出巢活动,雄蜂早于雌蜂5 d左右出现,完成交尾后数日死亡,雄蜂寿命25 d左右,雌蜂约45 d,卵期约9 d。幼虫期35 d左右,幼虫将花粉球消耗完后变成老熟幼虫并进入滞育期,滞育期约230 d。翌年10月中旬开始化蛹,蛹期约35 d。出土后的雌蜂当天就可以交配,交配后的雌蜂在羽化地点附近选址筑巢,采集油茶的花粉和花蜜于虫室中预先做好的玻璃纸状包膜中并制成糊状蜂粮,每个包膜中的蜂粮上产卵1粒,偶有2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舌蜂 野生蜜蜂 生物学特性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佳盾蜾蠃营巢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敦元 何波 +4 位作者 余江帆 谷平 彭飞 黄名广 朱朝东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3-791,共9页
2011~2013年对我国南方林区捕食性天敌昆虫日本佳盾蜾蠃Euodynerus nipanicus(Schulthess)的营巢生物学及其巢穴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目测、拍照和摄像等方法对雌性日本佳盾蜾蠃的整个筑巢过程和日活动规律进行了连续观察,采用室... 2011~2013年对我国南方林区捕食性天敌昆虫日本佳盾蜾蠃Euodynerus nipanicus(Schulthess)的营巢生物学及其巢穴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目测、拍照和摄像等方法对雌性日本佳盾蜾蠃的整个筑巢过程和日活动规律进行了连续观察,采用室内解剖巢管对该蜂的巢穴结构进行观测,用游标卡尺对虫室、空室和前庭大小等数据进行测量。研究发现日本佳盾蜾蠃偏爱巢口方向为东南方向的巢箱,长度为21.03±3.75 cm,内径为0.88±0.13 cm的巢管;该蜂巢穴主要包括虫室、空室和前庭三个部分,每个巢管虫室数目平均4.75±1.83个,长度平均1.32±0.26 cm,空室数目平均5.67±1.97个,长度平均0.91±0.29 cm,前庭只有1个但不同巢管中差异较大,平均长度2.57±1.74 cm;晴好天气下,雌性成蜂一天内共出巢55±5.33次,一次捕食过程平均536.97±110.76 s,每次存放食物时间平均40.15±8.46 s,一次采泥过程所需时间平均39.07±11.15 s,筑巢时间平均68.56±13.59 s。日本佳盾蜾蠃不同的个体之间筑巢习性基本相近,但不同巢穴内部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蜂科 日本佳盾蜾蠃 营巢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吸虫塔研究昆虫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邵天玉 王克勤 +2 位作者 刘兴龙 刘思竹 朱朝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170-173,共4页
吸虫塔是研究小型迁飞昆虫的有力工具,随着吸虫塔在多个地区的布点,为小型迁飞昆虫的监测、种群动态、生物多样性等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综述了利用吸虫塔在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学研究和农业研究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在吸虫塔规模化、网... 吸虫塔是研究小型迁飞昆虫的有力工具,随着吸虫塔在多个地区的布点,为小型迁飞昆虫的监测、种群动态、生物多样性等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综述了利用吸虫塔在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学研究和农业研究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在吸虫塔规模化、网络化和数据信息化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虫塔 生物多样性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发育分析中的最大简约法及其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巍 罗阿蓉 +2 位作者 史卫峰 郑为民 朱朝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17-1228,共12页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系统发育学的深入研究,在重构系统发育树时,研究人员往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困难,比如:(1)需要分析的样本数(物种数或个体数)不断增加;(2)需要分析的数据量迅速扩大。尤其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推动下,基于分子信...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系统发育学的深入研究,在重构系统发育树时,研究人员往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困难,比如:(1)需要分析的样本数(物种数或个体数)不断增加;(2)需要分析的数据量迅速扩大。尤其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推动下,基于分子信息的系统发育重建需要极大的计算量,因此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辅助工具对于系统发育重建的效率和精确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是一种重要的系统发育重建方法,提高其计算效率对系统发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算法的优化改进需要生物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的共同努力。本文通过详细地阐述最大简约法的计算流程,分析其参数选择对计算效率的影响,帮助更多的计算机使用者,在并不了解系统发育学基础的情况下,更方便地针对实际的系统发育算法问题给出更好、更快、更精准的解决方案;同时为系统发育研究工作者,较为清晰地解释最大简约法的构树思想和计算逻辑,推动针对最大简约法的不断改进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育 系统发育重建 算法 最大简约法 计算流程 计算效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新岗山森林昆虫种内遗传距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奉 周青松 +8 位作者 曹焕喜 陈婧婷 王明强 谢婷婷 杨娟娟 陶双伦 张峰 罗阿蓉 朱朝东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7-1037,共11页
DNA条形码目前广泛用于昆虫多样性研究。本研究采用DNA条形码(即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COI 5′端),通过比较所获分子分类操作单元(Molecular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MOTU)的种内遗传距离,探究DNA条形码在亚热带森林(位... DNA条形码目前广泛用于昆虫多样性研究。本研究采用DNA条形码(即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COI 5′端),通过比较所获分子分类操作单元(Molecular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MOTU)的种内遗传距离,探究DNA条形码在亚热带森林(位于我国江西省新岗山)不同昆虫类群中的物种鉴定和界定效用。数据分析中结合数据库比对信息,采用jMOTU、ABGD、bPTP、GMYC这4种物种界定方法获得MOTU,从而开展种内遗传距离分析。本研究共挑选出479个昆虫样本,获得475条COI序列,经NCBI、BOLD在线数据库比对属于6个目,与形态初步划分一致;物种界定分析获得288个MOTU,其中鳞翅目最多,达85个,膜翅目、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次之,分别为80、74、21和20个,直翅目最少,仅8个。膜翅目和双翅目的种内遗传距离均值及标准偏差较大(膜翅目:0.89%±0.87%;双翅目:0.73%±0.58%),鳞翅目的最小(0.28%±0.20%)。研究表明:不同昆虫类群的种内遗传距离虽然整体在一定范围,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不能笼统地依靠遗传距离的距离阈值进行物种划分;现有数据库需要补充足够的昆虫物种信息,才能提升物种鉴定效率。本研究丰富了亚热带森林昆虫分子数据库,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基于分子分类学开展昆虫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种内遗传距离 物种界定 昆虫 亚热带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天蛾科成虫分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羿鑫 严明 +4 位作者 许振邦 汪立骏 张浩 陆德才 王旭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43-51,共9页
自2018年至2022年,通过网捕法和灯诱法对安徽省天蛾科昆虫进行了采集,共鉴定出天蛾46种。其中安徽省新纪录4种,分别为日本鹰翅天蛾、黑角六点天蛾指名亚种、黄边六点天蛾华东亚种和木蜂天蛾。结合前人资料记载的16种,共列出安徽省62种... 自2018年至2022年,通过网捕法和灯诱法对安徽省天蛾科昆虫进行了采集,共鉴定出天蛾46种。其中安徽省新纪录4种,分别为日本鹰翅天蛾、黑角六点天蛾指名亚种、黄边六点天蛾华东亚种和木蜂天蛾。结合前人资料记载的16种,共列出安徽省62种天蛾的鉴别特征、寄主等信息。本研究是目前,安徽省天蛾科昆虫最为全面的分类研究,研究结果有望揭示安徽省天蛾科昆虫的多样性水平,为有害天蛾的防治和传粉天蛾的保育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中国天蛾科昆虫的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蛾 鉴别特征 黄山 大别山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舌蜂的栖息地环境和访花规律 被引量:9
7
作者 黄敦元 谷平 +5 位作者 余江帆 黄名广 彭飞 何波 牛泽清 朱朝东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5-321,共7页
在江西、湖南等南方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主产区,大分舌蜂Camellia oleifera是传粉效率比较高的一种油茶野生传粉蜜蜂,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蜂为油茶授粉提供本底数据资料,并为保护该蜂适生环境及人为构筑巢穴提供可能。2010-2012年历时3... 在江西、湖南等南方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主产区,大分舌蜂Camellia oleifera是传粉效率比较高的一种油茶野生传粉蜜蜂,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蜂为油茶授粉提供本底数据资料,并为保护该蜂适生环境及人为构筑巢穴提供可能。2010-2012年历时3年,在江西、湖南等5省共选择13个典型样地进行野外观察和测量,研究该蜂的栖息地环境和访花规律。结果表明:大分舌蜂适宜筑巢的栖息地土壤类型主要以红壤和砂质红壤为主,伴生植物主要有杉木、松树和油茶等,巢穴密集区光照强度在756-1276 lux之间,土壤湿度在25%-30%之间。通过野外观察确认大分舌蜂的蜜源植物为油茶和茶树。该蜂雄性个体到访油茶花主要摄取花蜜补充营养,体表基本不携带花粉且接触柱头的机会比较少,对油茶的授粉作用不大;该蜂雌性个体的访花方式为直接落于花朵雄蕊群正上方,访花敏捷,飞行速度快,为跳跃式访花,在采集花粉的过程中腹部接触柱头,属于典型的腹部触柱式传粉。晴好天气下的不同时间段,大分舌蜂的访花频率、单次访花时间及日活动变化规律存在较大的差异:访花频率在1.05±0.5~4.85±0.4朵/min之间,单次访花时间在12.4±1.04~57.2±4.72 s之间,单株盛花期油茶植株上到访该蜂的数目在4.05±0.56~23.4±2.27头/h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舌蜂 栖息地环境 访花行为 活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栖蜂黄缘蜾蠃的产卵行为及其与寄生胁迫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林木青 刘益帆 +3 位作者 吴琛帆 束祖飞 朱朝东 肖治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85-1195,共11页
【目的】独栖蜂黄缘蜾蠃Anterhynchium flavomarginatum是农林业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本研究旨在明确黄缘蜾蠃的产卵策略及其对寄生胁迫的行为响应,为农林业害虫生物防治提供基础依据。【方法】2018-2020年,在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 【目的】独栖蜂黄缘蜾蠃Anterhynchium flavomarginatum是农林业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本研究旨在明确黄缘蜾蠃的产卵策略及其对寄生胁迫的行为响应,为农林业害虫生物防治提供基础依据。【方法】2018-2020年,在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使用根据公里网格方案(共计100个调查网格,网格大小为1 km 2)设置的人工巢管调查了黄缘蜾蠃的产卵策略及其与寄生胁迫之间的关系。通过连续采集该蜂的筑巢巢管并饲养调查,我们详细记录了每根巢管的孵育室数量及其子代在巢管里的性比和被寄生情况,并测量了每根巢管的长度、内径和巢室结构特征。【结果】2018-2020年中,我们获得了黄缘蜾蠃筑巢的巢管达3733根和孵育室9269个,其中被寄生的孵育室达1420个。黄缘蜾蠃在单根巢管内平均产2.50±1.25枚卵,构建非孵育室1.84±1.14个,其子代性比偏雄(雄∶雌=1.98∶1),并倾向于在巢管内端的孵育室产雌性卵,在外端的孵育室产雄性卵。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每根巢管的巢管内径和长度均显著地正影响孵育室数量,巢管长度也显著地正影响非孵育室数量,而孵育室数量和非孵育室数量均显著地负影响被寄生率。对子代在巢管内的性别排列模式进行meta分析表明,巢管最内端子代雌性数量显著高于最外端的,而巢管最内端孵育室的被寄生率显著低于最外端的。【结论】结果表明黄缘蜾蠃在寄生胁迫下通过在巢管内多产卵以降低被寄生风险,并可通过调节子代的性别分配模式以提高雌性子代的存活率,从而有助于提高其繁殖适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栖蜂 黄缘蜾蠃 巢管 产卵策略 巢室结构 寄生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缘叶舌蜂与其天敌窄头褶翅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变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郭鹏飞 王明强 +4 位作者 李逸 陈婧婷 郭士琨 陈国华 朱朝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5-610,共6页
【目的】记录亚热带地区独栖性膜翅目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乔木树种多样性对缘叶舌蜂Hylaeus perforata及其天敌窄头褶翅蜂Gasteruption corniculigerum的影响。【方法】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江西省德兴市新岗山镇的生物多样性与生... 【目的】记录亚热带地区独栖性膜翅目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乔木树种多样性对缘叶舌蜂Hylaeus perforata及其天敌窄头褶翅蜂Gasteruption corniculigerum的影响。【方法】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江西省德兴市新岗山镇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验样地人工林设置了标准化的人工巢管收集缘叶舌蜂与窄头褶翅蜂,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分析缘叶舌蜂和天敌窄头褶翅蜂多度以及窄头褶翅蜂寄生率与乔木树种丰富度、海拔、坡度、北向指数和东向指数5个环境变量的相关性。【结果】缘叶舌蜂一年多代,每年5-9月筑巢,4-8月羽化活动;使用树脂筑巢;平均每次建造巢室3.75±2.24个;巢的平均直径4.73±1.31 mm;以末龄幼虫越冬;后代性比显著偏向雌性。窄头褶翅蜂营盗寄生;每年仅在7月寄生缘叶舌蜂,后代会消耗掉寄主巢内所有蜂粮;9月羽化活动;羽化时间远晚于同期的寄主缘叶舌蜂。缘叶舌蜂和窄头褶翅蜂的多度与树种丰富度呈正相关,而其他4个环境变量对缘叶舌蜂和窄头褶翅蜂的多度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缘叶舌蜂是典型的独栖性蜜蜂,每次筑巢会产下多个后代,在春夏及初秋活动;窄头褶翅蜂在夏季寄生缘叶舌蜂,秋季羽化活动,发育时间远长于寄主,其他盗寄生类群一般寄生单个寄主的巢室,而窄头褶翅蜂会将寄主的所有巢室破坏并消耗掉寄主储存的所有蜂粮;树种多样性更高的环境更有利于高营养级的物种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叶舌蜂 窄头褶翅蜂 巢管法 乔木多样性 盗寄生 环境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