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1
作者 李华亮 张熙斌 +6 位作者 李诗川 谭荣 林雪云 冯尔辉 张明军 陈珉 曾治高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75,共10页
为了解红树林湿地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所受环境水盐度的影响,2022年7—11月,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两栖类开展2轮夜间样线调查研究。在东寨港的北区近岸、北区近海、南区近岸和南区近海4类红树林湿地共布设49条长200 m的固定... 为了解红树林湿地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所受环境水盐度的影响,2022年7—11月,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两栖类开展2轮夜间样线调查研究。在东寨港的北区近岸、北区近海、南区近岸和南区近海4类红树林湿地共布设49条长200 m的固定调查样线,各样线间距大于500 m。每轮每条样线采取每日19:00—24:00调查1次、重复3天次的方式调查。结果表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的物种多样性低,仅分布有海陆蛙(Fejervarya moodiei)、泽陆蛙(F.multistriata)、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和花狭口蛙(Kaloula pulchra)5种;海陆蛙是该湿地两栖类的优势物种(占95.23%),也是近海红树林湿地中唯一能见到的两栖动物,而在近岸红树林湿地中还能见到其余4种;环境水盐度降低了海岸潮间带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物种多样性,与两栖类多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在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上,扩散活动促使红树林湿地的近岸生境有比近海生境明显更高的物种丰富度,而水盐度则使两栖类多度在北区近海生境中显著最低。研究结果丰富了对海南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增补了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的生态资料,将有助于未来对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两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海陆蛙 水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巩会生 曾治高 +2 位作者 王西峰 赵凯辉 张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9,共8页
分析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陕西省的分布状况.陕西省境内分布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有98种,包括23种哺乳类、69种鸟类、1种爬行类、1种两栖类、2种鱼类和2种昆虫,其中属于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物种分别有19种和79种.... 分析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陕西省的分布状况.陕西省境内分布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有98种,包括23种哺乳类、69种鸟类、1种爬行类、1种两栖类、2种鱼类和2种昆虫,其中属于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物种分别有19种和79种.华南虎(Panthera tigris)、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猞猁(Lynx lynx)和雪号鸟(Nyctea scandiaca)在陕西的分布及存在有待以后的调查求证.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陕西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它们在陕北分布的物种数明显低于陕南的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秦岭及大巴山地区是陕西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针对陕西境内受保护动物资源的现状与分布格局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分布 物种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增减变化商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巩会生 曾治高 高学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7-115,共9页
本文探讨了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确定了3个筛选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原则:1)、极危、濒危、易危或接近受胁的物种;2)、中国特有且稀有的物种;3)、省内种群数量少或分布地区狭窄的物种。把符合某一原则的且还不属于国家重点保... 本文探讨了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确定了3个筛选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原则:1)、极危、濒危、易危或接近受胁的物种;2)、中国特有且稀有的物种;3)、省内种群数量少或分布地区狭窄的物种。把符合某一原则的且还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物种筛选为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从当地分布的非鱼类脊椎动物中共筛选出73个物种拟作为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16种兽类、45种鸟类、6种爬行类和6种两栖类动物,其中有45种是当前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物种。对比此当前名录,本文建议从中删除1种鸟类,并增加4种兽类、23种鸟类和1种两栖类到名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脊椎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消费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钊 蒋志刚 杨爱芳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2-719,共8页
很多研究表明,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是威胁野生动物生存和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之一。野生生物资源的消费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息息相关,对野生动物的过度利用直接导致野生动物濒危。因此,有必要结合消费者行为学,研究影响野生动物消费行为和导致... 很多研究表明,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是威胁野生动物生存和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之一。野生生物资源的消费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息息相关,对野生动物的过度利用直接导致野生动物濒危。因此,有必要结合消费者行为学,研究影响野生动物消费行为和导致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影响野生动物贸易、野生动物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因素,明确了消费者行为的改变策略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贸易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行为改变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坪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3
5
作者 巩会生 曾治高 +3 位作者 宋团谱 郑晓燕 蔡晓丽 付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2-126,共5页
地处秦岭中段南坡的佛坪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当前该保护区分布有16种两栖动物和28种爬行动物,其中的10种两栖类和7种爬行类为中国特有种。分析这些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状态发现,除大鲵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处于极... 地处秦岭中段南坡的佛坪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当前该保护区分布有16种两栖动物和28种爬行动物,其中的10种两栖类和7种爬行类为中国特有种。分析这些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状态发现,除大鲵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处于极危状态的物种外,还有11种为处于濒危或易危状态的物种。区内两栖爬行动物的垂直分布特征并不明显,但在海拔1 500m以下的区域分布的种类较多、数量较大。表明佛坪自然保护区是秦岭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针对该区域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 爬行类 组成 保护状态 生态分布 佛坪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林区猕猴的地面活动节律和栖息地利用研究
6
作者 吴炳良 颜文博 +1 位作者 曾治高 黄祝礼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0-257,共8页
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林区通过160台红外相机对猕猴Macaca mulatta进行监测,共在74个位点获得348张有效照片,结果显示,猕猴的地面日活动曲线呈双峰分布,09∶00为小高峰,16∶00前后为最高峰,地面月活动... 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林区通过160台红外相机对猕猴Macaca mulatta进行监测,共在74个位点获得348张有效照片,结果显示,猕猴的地面日活动曲线呈双峰分布,09∶00为小高峰,16∶00前后为最高峰,地面月活动曲线为12月最强、5月最弱。基于零膨胀泊松分布广义线性模型对栖息地利用的分析显示:猕猴旱季偏好热带山地雨林,回避热带半落叶季雨林,对其他生境利用无显著差异,且偏好山谷、靠近水源区域;雨季仍偏好热带山地雨林,回避热带常绿季雨林,地形效应消失,但对水源的依赖依然显著,反映出水分对栖息地利用的全年重要性,栖息地利用具有显著旱雨季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猕猴为典型的昼行性动物,旱雨季的活动有明显差异。猕猴通过动态调整栖息地利用策略,平衡旱季水分胁迫、雨季植被竞争压力及全年食物资源分布,体现了其对热带山地雨林小气候和异质性景观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地面活动节律 栖息地利用 尖峰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项圈系统在野生动物管理与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葛宝明 官天培 +2 位作者 谌利民 马文虎 宋延龄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1-316,共6页
野生动物管理与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而监测手段决定了保护工作中收集数据的质量和数量。收集动物活动位点数据是野生动物管理与监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可通过样线法收集动物活动痕迹(实体)位点或采用无线电遥测获取动... 野生动物管理与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而监测手段决定了保护工作中收集数据的质量和数量。收集动物活动位点数据是野生动物管理与监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可通过样线法收集动物活动痕迹(实体)位点或采用无线电遥测获取动物的活动位点等,采用这些位点数据可以研究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家域、运动、栖息地利用和选择等。通过给野生动物佩戴GPS项圈,利用GPS项圈系统进行定位记录其活动位点,较前述常规方法更为便利,能高效地收集大量高质量位点,这种方法可以为野生动物的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项圈 样线 保护区 野生动物管理 活动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长类运动功能形态学研究进展
8
作者 孙涛 牛文鑫 +2 位作者 李兆元 周岐海 黄乘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1,共10页
功能形态学是研究功能和形态相互适应的学科。灵长类(包括非人灵长类和人类)在动物界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类群,其在形态、生理、行为上表现出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使它们常常成为生态学问题研究的模式动物。为适应多样化栖息环境,灵长类发... 功能形态学是研究功能和形态相互适应的学科。灵长类(包括非人灵长类和人类)在动物界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类群,其在形态、生理、行为上表现出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使它们常常成为生态学问题研究的模式动物。为适应多样化栖息环境,灵长类发展形成不同的运动模式,其骨骼和肌肉系统也相应进化以适应不同的运动模式。非人灵长类与人类在生态位、社会结构、地理分布以及进化上密切相关,开展其运动功能形态学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灵长类的生态与适应,而且对深入了解运动功能进化在人类进化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总结灵长类运动功能形态学的发展历史,深入探讨灵长类的运动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骨骼、肌肉系统的特征和功能。未来,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融入灵长类的运动功能形态学研究,将进一步丰富人们对灵长类的了解,揭示其结构和功能的适应与进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 运动 功能形态学 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赣江源区域两栖动物的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赖水发 余正良 +2 位作者 陈上权 刘红 曾治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8005-8013,共9页
赣江发源于武夷山脉南段西麓的高山岭间,该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蕴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然而关于该区域两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调查非常匮乏,不利于赣江源头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于2016年4—9月期间在江西赣江源... 赣江发源于武夷山脉南段西麓的高山岭间,该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蕴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然而关于该区域两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调查非常匮乏,不利于赣江源头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于2016年4—9月期间在江西赣江源区域采用样线法调查了两栖动物的资源状况、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特征,比较了它们在山地森林区、丘陵森林与农田区和盆地农田区3类栖息地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赣江源区域分布有8科23种两栖动物,新增记录3个物种,包括尖舌浮蛙、寒露林蛙和九龙棘蛙,泽陆蛙和饰纹姬蛙为优势种。赣江源区域的两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的季节间差异和栖息地间差异;两栖动物季节性繁殖是造成前者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土地利用类型、栖息地特征、空间距离、生活习性的物种特性等因素成就了后者差异的出现。因此,春、夏季一般有比秋季见到更高的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山地森林区的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盆地农田区次之,丘陵森林与农田区的最低。山地森林区应成为赣江源区域两栖动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在3类栖息地中均有分布,且在盆地农田区和山地森林区能见到更多个体,但农田区分布的虎纹蛙遭受到更大的威胁,建议加强对农田区虎纹蛙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源 栖息地 两栖动物 群落组成 物种多样性 虎纹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在猴痘病毒传播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业 韩姝伊 +1 位作者 魏凡华 何宏轩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04,共5页
野生动物能够携带许多病原体,并且还可作为中间宿主通过跨种传播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或家畜。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与此同时,野生动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猴痘病毒(MPXV)是一种从野生动物溢出到... 野生动物能够携带许多病原体,并且还可作为中间宿主通过跨种传播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或家畜。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与此同时,野生动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猴痘病毒(MPXV)是一种从野生动物溢出到人体内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体,能引起人类和动物的严重疾病。到目前为止,猴痘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然而,猴痘是如何扩散的,野生动物在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目前尚不清楚。本文主要对野生动物在MPXV传播链中的作用进行阐述,以期为MPXV的监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防止MPXV输入我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野生动物 人兽共患病 病原体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生态毒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盛南 潘奕陶 戴家银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3,共11页
鉴于传统长链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简称PFASs)具有环境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生物蓄积性及多种毒性等环境健康风险,自2000年起,多个国家或地区相继颁布相关法规以限制传统长链PFASs的生产及使用.... 鉴于传统长链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简称PFASs)具有环境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生物蓄积性及多种毒性等环境健康风险,自2000年起,多个国家或地区相继颁布相关法规以限制传统长链PFASs的生产及使用.为满足生产需求,多种新型PFASs应运而生,并开始在多种工业用途中取代传统长链PFASs.该文对目前已有的新型PFASs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部分新型PFASs替代品的种类及应用,总结了它们的环境分布、人群暴露、生物累积和生物转化、毒性效应,并对已有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绿色、低毒、低蓄积性"的新型PFASs替代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PFASs替代品 环境行为 人体暴露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7
12
作者 胡国成 郭建阳 +5 位作者 罗孝俊 陈社军 许木启 戴家银 麦碧娴 李凤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研究了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US EPA 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其w(PAHs)为101.31 494.8 ng/g(平均值为353.0 ng/g),与国内其他的湖泊和河流相比,整体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安州采样点沉积物中w(PAHs)最高,... 研究了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US EPA 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其w(PAHs)为101.31 494.8 ng/g(平均值为353.0 ng/g),与国内其他的湖泊和河流相比,整体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安州采样点沉积物中w(PAHs)最高,污染最严重;其次为小田庄、烧车淀、王家寨;污染较轻的采样点为枣林庄、光淀、圈头和端村.在16种多环芳烃单体中,菲、荧蒽、芘、苯并[b]荧蒽所占比例较大.w(荧蒽)/w(芘)和w(菲)/w(蒽)2个比值显示,白洋淀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和分布受石化材料燃料、煤炭及薪柴燃烧影响较大.风险评价表明,安州采样点表层沉积物对生物存在潜在危害,而其他采样点沉积物潜在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分布 来源 风险评价 白洋淀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毒素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3
作者 邹广迅 张红霞 花日茂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21-128,共8页
T-2毒素是由多种镰刀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毒性较强的一种毒素,广泛存在于谷物和谷类食品中。经食物连续摄入T-2毒素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目前,T-2毒素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毒理学领... T-2毒素是由多种镰刀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毒性较强的一种毒素,广泛存在于谷物和谷类食品中。经食物连续摄入T-2毒素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目前,T-2毒素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毒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在综述了T-2毒素的生物转化、代谢途径及其毒理学效应与机制基础上,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特别是在T-2毒素的精确分析检测和毒理学研究系统化等方面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HT-2 生物转化 凋亡 毒理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渝高速公路和兰渝铁路对大熊猫活动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曾治高 李俊生 +2 位作者 颜文博 范俊韬 宋延龄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1-646,共6页
加快公路、铁路等重大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将可能对某些珍稀濒危物种产生负面的生态影响。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和访问调查,初步分析与评价了兰渝高速公路、兰渝铁路的建设与运营... 加快公路、铁路等重大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将可能对某些珍稀濒危物种产生负面的生态影响。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和访问调查,初步分析与评价了兰渝高速公路、兰渝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对大熊猫活动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影响。虽然它们的建设与运营不会影响岷山山系的大熊猫,但将会影响到西秦岭山系青木川+曹家河栖息地的大熊猫。它们不仅由于穿越大熊猫的潜在栖息地而使其栖息地的破碎化加剧,还进一步孤立了青木川+曹家河栖息地的大熊猫种群。然而,现有的公路S206线与大团鱼河等地理障碍所造成的隔离,又使兰渝高速公路和兰渝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实际追加的对周边大熊猫种群的隔离影响并不大。由于东北侧临近大熊猫栖息地,道路建设和运营所产生的各种噪音还将可能会影响大熊猫种群在局部区域的活动与扩散。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就兰渝高速公路和兰渝铁路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栖息地 岷山 西秦岭 基础交通设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太公路对秦岭大熊猫活动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曾治高 李俊生 +3 位作者 颜文博 范俊韬 崔芳洁 宋延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93,共6页
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和访问,初步分析和评价了陕西省洋太公路的建设与运营对大熊猫活动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影响。洋太公路穿越了大熊猫的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公路东侧为兴隆岭+太白山大熊猫栖息地,西侧为牛尾河大熊猫栖息地。太白县大树坪... 通过实地样方调查和访问,初步分析和评价了陕西省洋太公路的建设与运营对大熊猫活动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影响。洋太公路穿越了大熊猫的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公路东侧为兴隆岭+太白山大熊猫栖息地,西侧为牛尾河大熊猫栖息地。太白县大树坪大熊猫走廊带西北侧公路的周边区域是新发现的近年来两侧大熊猫迁移扩散的区域。2008年,2只大熊猫个体被直接观察到在该区域的公路上行走活动。洋太公路的建设与运营将直接影响两侧大熊猫种群在局部区域的活动与扩散。此外,洋太公路的建设与运营不仅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进一步破碎化,加剧了公路两侧大熊猫栖息地之间的隔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栖息地 秦岭 基础交通设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兽类多样性调查
16
作者 段怡诺 朱文博 +3 位作者 陈胜兰 颜文博 曾治高 陈远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6期384-392,共9页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掌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兽类多样性和人为干扰现状,2023年7月至2023年11月,按照4km×4km网格系统地在国家公园7个片区范围内布设了301台红外相机...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拥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掌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兽类多样性和人为干扰现状,2023年7月至2023年11月,按照4km×4km网格系统地在国家公园7个片区范围内布设了301台红外相机。累计监测53942个相机工作日,收集独立有效照片2729张,记录到野生兽类19种,隶属于5目11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合计占调查到的野生物种总数的31.6%;被IUCN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的1种,濒危(EN)的1种,合计占物种总数的10.5%。相对多度指数(RAI)最高的5种动物分别是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RAI=0.13)、小泡巨鼠(Rattus exulans,RAI=0.09)、红腿长吻松鼠(Ratufa indica,RAI=0.07)、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RAI=0.07)、鼬獾(Melogale moschata,RAI=0.03)。结果显示,7个片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其中五指山人类活动较为频繁,黎母山受到较大家畜活动干扰。黎母山兽类丰富度高于其他片区,说明部分物种对家畜活动具有一定的容忍度。获得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兽类的物种组成、相对多度和人为干扰信息,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红外相机技术 野生动物监测 相对多度指数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源太行山猕猴种群数量和保护现状 被引量:11
17
作者 付文 任宝平 +5 位作者 林建忠 栾科 王朋程 王宾 黎大勇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2,共8页
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我国特有的猕猴亚种,也是我国灵长类动物中分布纬度最高的物种,仅分布于河南与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与中条山南端地区。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为了掌握保护区内猕猴的种群现状和威胁因素,采用文... 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我国特有的猕猴亚种,也是我国灵长类动物中分布纬度最高的物种,仅分布于河南与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与中条山南端地区。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为了掌握保护区内猕猴的种群现状和威胁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查阅、访问调查和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太行山猕猴的种群数量、分布以及种群结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21群猕猴,种群数量为1680~1820只,另有1群确定分布但个体数量不明;平均猴群大小为83±23.9只,主要集中在黄楝树、九里沟、天坛山、五龙口4个林区内;猴群的年龄组成中,成年个体占45.5%,亚成体占12.8%,青少年个体(1~3岁)占24.9%,婴幼猴(0~1岁)占16.8%。研究结果表明,近10余年来太行山猕猴的数量和分布有所增长,栖息地破碎化、较为频繁的人为干扰是太行山猕猴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种群数量 分布 栖息地破碎化 威胁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样芽孢杆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8
作者 黄晶菁 罗静 何宏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5-642,共8页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食源性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水及植物源、动物源加工的食品中。近年发现也能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是一种人兽共患性细菌,特别是能够引起人畜肠道疾病,...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食源性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水及植物源、动物源加工的食品中。近年发现也能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是一种人兽共患性细菌,特别是能够引起人畜肠道疾病,导致腹泻型或呕吐型食物中毒。快速准确检测蜡样芽孢杆菌是控制其污染和感染后治疗的关键环节。作者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总结,主要包括传统检测方法、普通PCR、多重PCR(m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叠氮溴化丙锭—定量PCR(PMA-qPCR)、微滴数字PCR技术(dd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从传统方法到新兴技术,涉及传统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免疫学检测技术,作者主要总结了各方法的原理、检测范围,并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这些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精确度、样本要求等有所不同,可根据检测需要和条件限制进行选择。将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等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样品进行检测,可全面而准确地呈现检测结果。蜡样芽孢杆菌能产生多种毒素,这些毒素决定了其致病性,所以除了检测菌体外,还可以对毒素进行检测,有助于确定病原及其致病力。总的来说,蜡样芽孢杆菌对人畜的健康安全均构成了威胁,快速准确地检测能有效辅助治疗和提前预防,作者将主要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能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评估蜡样芽孢杆菌的风险,为主动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检测 食物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组成与分布格局 被引量:9
19
作者 巩会生 曾治高 +1 位作者 李俊峰 李建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3-139,143,共8页
2006年7~8月及11月采用样线及样点调查法对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组成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145种鸟类,以小型雀形目为主,留鸟、夏候鸟、冬候鸟与旅鸟分别有96种、34种、5种和10种。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是东... 2006年7~8月及11月采用样线及样点调查法对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组成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145种鸟类,以小型雀形目为主,留鸟、夏候鸟、冬候鸟与旅鸟分别有96种、34种、5种和10种。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是东洋界和古北界鸟类区系成分的交汇地。保护区鸟类的分布,不仅在水平格局上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而且在海拔梯度上也有明显的差异。区内鸟类的物种数及科、属的多样性均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此外,本文也探讨了G-F指数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自然保护区 鸟类组成 生态分布 海拔梯度 G-F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保护遗传学到保护基因组学 被引量:6
20
作者 谭鑫鑫 李明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28,共7页
遗传标记作为保护生物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其变革直接促进了保护遗传学到保护基因组学的发展.笔者基于从保护遗传学到保护基因组学发展的历程、成就和局限,总结了保护基因组学的分析策略和优势,并揭示了保护基因组学出现的必然性.同时,从... 遗传标记作为保护生物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其变革直接促进了保护遗传学到保护基因组学的发展.笔者基于从保护遗传学到保护基因组学发展的历程、成就和局限,总结了保护基因组学的分析策略和优势,并揭示了保护基因组学出现的必然性.同时,从系统发育和种群遗传结构、种群历史动态、生境适应性几方面,并结合具体的保护基因组学研究实例,探讨保护基因组学方法在濒危物种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可行性,从而为保护基因组学在未来保护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遗传学 保护基因组学 系统发育 种群遗传结构 种群历史动态 生境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