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松毛虫对马尾松和湿地松的选择与适应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何忠 曹红珍 +3 位作者 曾菊平 梁玉勇 韩瑞东 戈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用马尾松老叶、新叶,湿地松老叶、新叶,当年生马尾松新叶、湿地松新叶和当年生以20%和40%β-蒎烯处理过的马尾松新叶作食料饲养马尾松毛虫。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幼虫在第1代发生期取食马尾松老叶、马尾松新叶、湿地松老叶和湿地松新叶等... 用马尾松老叶、新叶,湿地松老叶、新叶,当年生马尾松新叶、湿地松新叶和当年生以20%和40%β-蒎烯处理过的马尾松新叶作食料饲养马尾松毛虫。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幼虫在第1代发生期取食马尾松老叶、马尾松新叶、湿地松老叶和湿地松新叶等4种不同质量的食料后,因其食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物质β-蒎烯含量的不同,导致幼虫的存活率差异显著。其中,取食马尾松老叶的幼虫成活率最高(44%),依次为马尾松新叶(32.7%)、湿地松老叶(4%),而取食湿地松新叶的幼虫全部死亡。通过马尾松针叶增加外援β-蒎烯喂养马尾松毛虫实验,表明增加了外源β-蒎烯的松针饲养的马尾松毛虫幼虫与用同样松针未增加外源β-蒎烯饲养的幼虫相比,死亡率明显提高;松树中β-蒎烯含量的增加与幼虫成活率呈显著负相关。由此,我们阐明了马尾松与湿地松对马尾松毛虫的抗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马尾松 湿地松 寄主选择 氨基酸 Β-蒎烯 存活率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毛虫性信息素对茶毛虫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戈峰 陈小飞 +3 位作者 王常平 刘向辉 王利军 杨铜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在贵州湄潭茶场和平坝茶场研究了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大面积诱杀茶毛虫的效果,结果表明,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以B型效果最好,42天内两地每盆每晚平均可诱到3.41头和7.51头,最高可诱到198头,大面积使用区内茶毛虫雌蛾怀卵量比对照... 在贵州湄潭茶场和平坝茶场研究了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大面积诱杀茶毛虫的效果,结果表明,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以B型效果最好,42天内两地每盆每晚平均可诱到3.41头和7.51头,最高可诱到198头,大面积使用区内茶毛虫雌蛾怀卵量比对照区减少93.50%,卵块减少85.21% ,幼虫数量减少81.15%,说明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诱蛾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性信息素 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诱捕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耐寒性研究 被引量:98
3
作者 景晓红 康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02-2207,共6页
昆虫是变温动物 ,气候变化是造成种群季节消长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在不良的低温环境中 ,昆虫耐寒力的高低是其种群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昆虫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及其机理也因而成为昆虫生态学和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一个深受重视的问题。本... 昆虫是变温动物 ,气候变化是造成种群季节消长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在不良的低温环境中 ,昆虫耐寒力的高低是其种群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昆虫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及其机理也因而成为昆虫生态学和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一个深受重视的问题。本文论述了与耐寒性直接相关的过冷却点和昆虫的抗寒对策 ,明确了昆虫耐寒性的一些基本概念。一方面从环境影响昆虫的角度对耐寒性的一般规律 ,如季节性变化 ,地理变异 ,快速冷驯化的作用等做了简要的概括 ,另一方面阐述了昆虫适应环境的生理生化机制 ,包括低分子量的抗冻物质的产生 ,冰核剂的作用及抗冻蛋白的功能等。强调昆虫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生态生理适应。并指出昆虫耐寒性应当与生活史中别的因素联系起来 ,这样才能对耐寒性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耐寒性 生理生化机制 种群动态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和烟青虫性信息素腺体脂肪醇和乙酸酯转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鸿雷 赵成华 +1 位作者 闫云花 王琛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95-901,共7页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烟青虫H.assulta属于可同域发生的近缘种昆虫,通过产生比例相反的两种性信息素化合物———顺9-十六碳烯醛和顺11-十六碳烯醛维持种间生殖隔离。本研究应用外源不饱和脂肪醇及乙酸酯在棉铃虫和烟青虫性信...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烟青虫H.assulta属于可同域发生的近缘种昆虫,通过产生比例相反的两种性信息素化合物———顺9-十六碳烯醛和顺11-十六碳烯醛维持种间生殖隔离。本研究应用外源不饱和脂肪醇及乙酸酯在棉铃虫和烟青虫性信息素腺体进行在体转化,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转化产物,从酶学角度探讨了上述两近缘种昆虫性信息素腺体组分差异的形成原因。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昆虫信息素腺体表皮伯醇氧化酶对外源顺9-十六碳烯醇、顺11-十六碳烯醇和反10-十六碳烯醇无催化专一性,说明末端氧化过程对于醛类性信息素组分特定比例的形成不起作用。棉铃虫性信息素腺体组织具有较高的乙酸酯酶活性,可水解外源乙酸酯,但烟青虫性信息素腺体乙酸酯酶活性很低。这些发现对于进一步了解两种昆虫的生殖隔离机制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烟青虫 性信息素 氧化酶 乙酸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解毒酶解毒机理及其在农药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黄菁 乔传令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5-287,共3页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综合评述了昆虫解毒酶的解毒机理及其在农药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前景。昆虫解毒酶是昆虫在农药的长期施用下,体内产生的可代谢包括农药在内的成千上万种化合物的一类酶,该酶在消除农药的环境污染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综合评述了昆虫解毒酶的解毒机理及其在农药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前景。昆虫解毒酶是昆虫在农药的长期施用下,体内产生的可代谢包括农药在内的成千上万种化合物的一类酶,该酶在消除农药的环境污染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实现农药污染的生物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机理 污染治理 昆虫解毒酶 农药污染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成虫咽侧体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欧阳迎春 唐爽 关雪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49,60,共4页
采用放射化学的方法,测定黄粉虫咽侧体(Corporaallata,CA)体外保幼激素(Juvenilehormone,JH)合成的时间进程、左右侧CA合成JH的对称性以及成虫发育期CA的活性变化。发现CA在离体条件下,培养3h即可,再增加培养时间,JH的合成基本维持不变... 采用放射化学的方法,测定黄粉虫咽侧体(Corporaallata,CA)体外保幼激素(Juvenilehormone,JH)合成的时间进程、左右侧CA合成JH的对称性以及成虫发育期CA的活性变化。发现CA在离体条件下,培养3h即可,再增加培养时间,JH的合成基本维持不变。一对CA的左侧和右侧的JH合成不是很一致,它们的合成是随机的。成虫发育期,雌雄成虫CA活性在第15天时达到最大。雄成虫CA活性较雌成虫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保幼激素 咽侧体 合成 离体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啮齿动物性识别外激素的研究概况及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健旭 张知彬 王祖望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啮齿动物普遍利用外激素进行性识别。具有性识别功能的外激素可能由身体各个发出气味的部位产生,例如,尿液、粪便、唾液、精液、胚胎液、阴道分泌物、特化皮肤腺分泌物等。外激素的产生器官,尤其特化皮肤腺的形态、组织结构、所产生的... 啮齿动物普遍利用外激素进行性识别。具有性识别功能的外激素可能由身体各个发出气味的部位产生,例如,尿液、粪便、唾液、精液、胚胎液、阴道分泌物、特化皮肤腺分泌物等。外激素的产生器官,尤其特化皮肤腺的形态、组织结构、所产生的化学成分和性识别功能有季节和性别的差异,并且受到脑垂体、内分泌腺和性腺分泌激素的调节。确定气味的识别功能和产生源,常利用被试鼠对雌雄气味的行为反应差异;生理调节作用的研究常采用切除有关的激素分泌腺和植入外源的激素后,气味产生器官的形态、组织结构和分泌物化学成分,以及对气味的嗅觉反应的变化的方法;化学研究涉及到气味分析样品的制备和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进一步的活性成分的鉴定还要和生物测定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外激素 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酸诱导动物再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肖能文 戈峰 李俊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27-131,共5页
综述了视黄酸的概念及其衍生物的特征,探讨了视黄酸对脊椎动物再生作用模式和"超再生"的影响,分析了视黄酸对水螅、蚯蚓、扁形动物和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再生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视黄酸对无脊椎动物发育和再生模式的... 综述了视黄酸的概念及其衍生物的特征,探讨了视黄酸对脊椎动物再生作用模式和"超再生"的影响,分析了视黄酸对水螅、蚯蚓、扁形动物和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再生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视黄酸对无脊椎动物发育和再生模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 动物 再生 诱导 超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梵净山和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大中型兽类空间占域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万雅琼 李佳琦 +3 位作者 徐海根 李晟 张明明 刘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09-1615,共7页
占域模型可用于大中型兽类的红外相机研究,主要目的是了解某个物种占据研究区域或适宜栖息地的比例、空间分布,同时可以评估环境因素对物种占域状态的影响。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占域模型可用于大中型兽类的红外相机研究,主要目的是了解某个物种占据研究区域或适宜栖息地的比例、空间分布,同时可以评估环境因素对物种占域状态的影响。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布设红外相机40台,其中梵净山拍摄到4目12科22种兽类,赤水拍摄到4目10科19种兽类。2个保护区的大中型兽类中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物种均为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野猪(Sus scrofa)、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对以上4个物种进行占域模型分析,了解物种占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藏酋猴、野猪、小麂和毛冠鹿占域率分别为0.67、0.53、0.37、0.58,探测率分别为0.20、0.21、0.31、0.27。藏酋猴的占域受海拔和坡度的负向影响,受灌木盖度的正向影响;野猪的占域与灌木盖度和坡度呈负相关,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小;小麂的占域与海拔和灌木盖度呈负相关,其中海拔影响较小,坡度对其占域有一定正向影响;毛冠鹿的占域与灌木盖度呈正相关,与坡度呈负相关。最后笔者进一步总结了占域模型的应用范围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将该方法应用于更广泛的研究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兽类 红外相机 占域模型 占域率 探测率 生境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胡大志 徐恺 +3 位作者 张俊涛 马堆芳 倪兆睿 肖治术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2-703,共12页
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6个管理片区利用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资源开展本底调查。共设置128个5 km×5 km的有效网格和209个有效相机位点,累计工作23398个有效相机日,获得5294张独立有效照片。调查共记录... 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6个管理片区利用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资源开展本底调查。共设置128个5 km×5 km的有效网格和209个有效相机位点,累计工作23398个有效相机日,获得5294张独立有效照片。调查共记录到40个物种,其中鸟类5目8科19种,兽类4目10科21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并绘制了物种多样性分布图。保护区内食肉动物物种丰富,大型食肉动物在时空上相互隔离而稳定共存,藏狐(Vulpes ferrilata)为保护区新纪录物种。网格占有率最高的3种兽类为雪豹(Panthera uncia)、赤狐(Vulpes vulpes)和岩羊(Pseudois nayaur),而相对多度指数从高至低依次为岩羊、赤狐和雪豹。鸟类中,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和喜鹊(Pica pica)的网格占有率和相对多度指数较大。保护区内家牦牛和家羊等出现频率较高,放牧现象较严重,建议加强重要物种的种群监测,在繁殖育幼季或重要栖息地内限制或禁止放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野生动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虫药剂敏感蚊类酯酶多态性的研究
11
作者 陈丽平 乔传令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3-19,共7页
通过蚊虫酯酶蛋白的淀粉凝胶电泳分析和基因组DNA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比较 ,对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三带喙库蚊 Culextritaeniorhynchus 和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有机磷杀虫药剂敏感种群的酯酶蛋白和结构基因的多... 通过蚊虫酯酶蛋白的淀粉凝胶电泳分析和基因组DNA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比较 ,对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三带喙库蚊 Culextritaeniorhynchus 和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有机磷杀虫药剂敏感种群的酯酶蛋白和结构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发现在蛋白质水平上 ,三带喙库蚊敏感种群 (n =5 4)在酯酶α和 β位点分别存在 2个和 3个等位基因 ,在DNA水平上有 2 9%的个体具有与酯酶 β11基因 1 3kbcDNA片段同源的 1 3kb单拷贝带存在。发现中华按蚊敏感种群 (n =5 0 )中具有低活性的非特异性酯酶存在 ,在蛋白质水平上 ,酯酶α和β位点各有一个等位基因 ;在DNA水平上 ,通过对单个蚊虫基因组DNA的研究未发现有与酯酶β11基因同源的酯酶编码基因的存在。对尖音库蚊北京敏感种群 (n =6 4)的研究发现 ,在酯酶α和 β位点都存在 5个等位基因 ,在DNA水平上 ,使用一个限制性内切酶 (EcoRI) ,15只蚊虫的样本在酯酶β位点发现了 5个等位基因 ,说明在尖音库蚊北京敏感种群的酯酶 β基因周围存在着较大的中性多态性 ,在有机磷杀虫剂的选择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酯酶 有机磷杀虫剂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基因扩增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捕方法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 被引量:33
12
作者 张新平 岳朝阳 +4 位作者 刘爱华 杨明禄 盛承发 阿里木 张静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6-310,共5页
【目的】研究诱捕器与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方法】比较不同诱捕器(水盆式诱捕器,三角粘胶式诱捕器)、不同性诱芯(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诱捕梨小食心虫水盆法... 【目的】研究诱捕器与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方法】比较不同诱捕器(水盆式诱捕器,三角粘胶式诱捕器)、不同性诱芯(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诱捕梨小食心虫水盆法好于三角盒粘胶法,诱捕苹果蠹蛾三角盒粘胶法好于水盆法。苹果蠹蛾性诱芯诱捕梨小食心虫数量小于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集的数量,并存在显著差异(P=0.012),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集苹果蠹蛾的现象较少。【结论】研究为聚集信息素的提取及诱捕剂的研制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梨小食心虫 性诱芯 诱捕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砀山县桃园梨小食心虫性诱剂3种诱芯田间诱蛾效果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红托 岳兰菊 +5 位作者 刘洁 盛世蒙 王梅英 范知礼 赵国荣 盛承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6-168,共3页
梨小食心虫是安徽省砀山县果树的头号害虫,目前种群仍呈上升之势。为改进防治技术,2009年在砀山县对常用的3种梨小性诱芯的诱蛾效果进行了田间对比,在2个桃园采用水盆诱捕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诱芯平均诱蛾量分别是北... 梨小食心虫是安徽省砀山县果树的头号害虫,目前种群仍呈上升之势。为改进防治技术,2009年在砀山县对常用的3种梨小性诱芯的诱蛾效果进行了田间对比,在2个桃园采用水盆诱捕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诱芯平均诱蛾量分别是北京公司甲和公司乙的5.17倍和3.52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诱剂 梨小食心虫 诱蛾效果 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朔荛花提取物对山楂叶螨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莉蔺 刘素琪 +1 位作者 曹挥 师光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5-189,共5页
Wikstroemia chamedaphne was investigated for its acarocidal activity against Tetranychus viennensis, a serious pest of many crops including apple trees in China. Its active constitutes were extracted,separated and pur... Wikstroemia chamedaphne was investigated for its acarocidal activity against Tetranychus viennensis, a serious pest of many crops including apple trees in China. Its active constitutes were extracted,separated and purif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xtraction of petroleum ether from WCME (Wikstroemia chamaedaphne methanol extract) appeared a strong acarocidal activity. The adjusted mortalities of egg,larva and female mite were 74.48%,100.00% and 100.00% respectively, while the LC50 values were 2.106 2、0.304 1 and 0.771 6 mg·mL-1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朔荛花 山楂叶螨 提取 分离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硅配施对冬小麦生育后期蚜虫密度及抗虫生化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祎 张月玲 +3 位作者 苏建伟 王宜伦 谭金芳 韩燕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2-839,共8页
试验采用氮(N)和硅(SiO2)两因素2×3完全均衡方案和随机区组设计,氮(N)设180 kg/hm2、270 kg/hm2两个水平,分别配施0 kg/hm2、75 kg/hm2和150 kg/hm2三个水平的硅肥(SiO2),研究氮配施硅肥对冬小麦生育后期麦长管蚜盛发期蚜虫密度及... 试验采用氮(N)和硅(SiO2)两因素2×3完全均衡方案和随机区组设计,氮(N)设180 kg/hm2、270 kg/hm2两个水平,分别配施0 kg/hm2、75 kg/hm2和150 kg/hm2三个水平的硅肥(SiO2),研究氮配施硅肥对冬小麦生育后期麦长管蚜盛发期蚜虫密度及抗虫生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增加平均麦蚜密度的效应与冬小麦叶部、穗部平均可溶性糖、平均总酚,叶部平均单宁含量的降低和叶部、穗部平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有着密切关系;施硅降低冬小麦平均蚜虫密度的效应与施硅增加冬小麦叶部和穗部平均可溶性糖、平均总酚、平均单宁含量有关系密切。高硅削弱施氮增加小麦蚜虫密度的效应与高硅削弱施氮降低叶部和穗部可溶性糖含量、叶部单宁含量的效应有密切关系;低氮配施低硅即可显著降低蚜虫密度,其效应与施硅增加了穗部可溶性糖的含量有密切关系;而高氮需配施高硅才可显著降低蚜虫密度,其效应与施硅增加了小麦叶部和穗部可溶性糖、叶部单宁含量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麦长管蚜 氮硅配施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总酚 单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媒介昆虫种类及其扩散能力 被引量:84
16
作者 张建军 张润志 陈京元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0-356,共7页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生物,主要依靠媒介昆虫的携带在自然界中扩散传播。能够携带松材线虫的昆虫有45种,而其中可作为媒介昆虫的有13种,全部为墨天牛属Monochamus种类,它们是:松墨天牛M. alternatus,...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生物,主要依靠媒介昆虫的携带在自然界中扩散传播。能够携带松材线虫的昆虫有45种,而其中可作为媒介昆虫的有13种,全部为墨天牛属Monochamus种类,它们是:松墨天牛M. alternatus,云杉花墨天牛M. saltuarius,卡罗莱纳墨天牛M. carolinensis,加洛墨天牛M. galloprobincialis,白点墨天牛M. scutellatus,南美墨天牛M. titillator,钝角墨天牛M. botusus,香枞墨天牛M. marmorator,墨点墨天牛M. notatus,松墨斑墨天牛M. mutator,粗点墨天牛M. clamator,巨墨天牛M. grandis和云杉小墨天牛M. sutor。由于松墨天牛、云杉花墨天牛和卡罗莱纳墨天牛等3种昆虫在补充营养及产卵初期2个阶段的飞行能力均较强,通常一次飞行可以达到1000 m左右,因而成为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松材线虫 媒介昆虫 墨天牛属 扩散能力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聚集信息素 被引量:41
17
作者 姜勇 雷朝亮 张钟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2-832,共11页
昆虫聚集信息素是昆虫重要的信息化学物质之一 ,对昆虫的聚集行为有重要意义。近三十年来 ,国外鉴定了多种昆虫聚集信息素 ,主要成分为一些烃、醇、醛、酮、酯、酸、酸酐、胺以及腈类化合物 ,但其在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中的应用潜能尚未... 昆虫聚集信息素是昆虫重要的信息化学物质之一 ,对昆虫的聚集行为有重要意义。近三十年来 ,国外鉴定了多种昆虫聚集信息素 ,主要成分为一些烃、醇、醛、酮、酯、酸、酸酐、胺以及腈类化合物 ,但其在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中的应用潜能尚未充分利用 ;昆虫聚集信息素的来源多样 ,除蛹外 ,多个虫态均有聚集信息素释放 ,有些学者甚至把一些寄主释放的挥发物作为聚集信息素的组分 ;同种昆虫 ,不同生理状态 ,其聚集信息素可以完全不同或同一信息化学物质的功能不同 ;但是 ,并非所有昆虫的聚集行为均为聚集信息素调节 ,利他素、性信息素以及报警信息素等其它信息化学物质均能导致一些昆虫的聚集。本文综述了 5目 17科 5 5种昆虫的聚集信息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聚集信息素 聚集行为 种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朔荛花对山楂叶螨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曹挥 王有年 +3 位作者 张铁强 赵莉蔺 刘素琪 师光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70,共6页
对河朔荛花活性成分最佳流分WCME-7和WCME-11处理后的雌成螨进行症状观察,初步推测它们可能通过影响山楂叶螨的神经传导和生殖、消化系统而导致雌成螨死亡。其中WCME-11击倒作用迅速,从12h开始山楂叶螨就进入了大量死亡期,具有比WCME-7... 对河朔荛花活性成分最佳流分WCME-7和WCME-11处理后的雌成螨进行症状观察,初步推测它们可能通过影响山楂叶螨的神经传导和生殖、消化系统而导致雌成螨死亡。其中WCME-11击倒作用迅速,从12h开始山楂叶螨就进入了大量死亡期,具有比WCME-7更为强烈的症状表现和更全方位的作用方式。WCME-11能引起成螨体内的生理生化代谢,解毒酶类的活性被激活,Ca2+-ATP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强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朔荛花 山楂叶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稻二化螟5个地理种群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薛进 苏建伟 +1 位作者 黎家文 陈秋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63,共4页
以中国水稻二化螟5个地理种群的基因组DNA为材料,对其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从50个引物中筛选出29个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单个引物扩增出的DNA条带数从2~15条不等,其片段大小为200~3 000 bp,5个地理种群共扩增出条带... 以中国水稻二化螟5个地理种群的基因组DNA为材料,对其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从50个引物中筛选出29个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单个引物扩增出的DNA条带数从2~15条不等,其片段大小为200~3 000 bp,5个地理种群共扩增出条带220条,其中为多态片段的97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条带7.59条.通过公式计算多态性位点、遗传相似性指数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1)5个地理种群遗传变异较高,其中以广西省全州市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52.73%),吉林省柳河县多态位点百分率最低(34.55%);(2)5个二化螟地理种群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的变异范围为0.551 88~0.849 00,遗传距离指数为0.121 42~0.448 12,平均遗传距离指数为0.312 28;安徽省庐江县与湖北省武汉市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小,而吉林省柳河县与广西省全州市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地理种群 遗传差异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群内部因素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凤华 王德华 钟文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08-2216,共9页
动物的免疫状况与种群动态的关系是近年来动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总结了种群内部因素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并介绍了几种免疫调节假说。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 ,种群密度的高低对其可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一个种群中 ,优势个体往往具有... 动物的免疫状况与种群动态的关系是近年来动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总结了种群内部因素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并介绍了几种免疫调节假说。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 ,种群密度的高低对其可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一个种群中 ,优势个体往往具有较高的免疫水平 ;雌性个体的免疫水平高于雄性个体 ,这可部分归因于性激素的作用。动物处于繁殖期时免疫水平有所下降。婚配制度的作用效果是复杂的 ,为了能够成功进行繁殖而面临更大选择压力的性别可能具有更强的免疫功能。许多研究者根据野外研究结果探讨了种群调节的免疫机制问题 ,认为个体的免疫能力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其变化状况将关系到整个种群的数量波动。还介绍了生态学研究中采用的免疫学指标 ,评价了这些指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内部因素 动物 免疫功能 影响 密度 社群地位 性别 繁殖 婚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