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翼受迫俯仰滚转耦合运动的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郭迪龙 杨国伟 +1 位作者 康宏琳 王发民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69,共5页
基于刚性动网格的技术,选用B-L湍流模型,利用有限控制体积法对N-S方程进行数值离散,对76°大后掠三角翼的受迫俯仰滚转耦合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对俯仰滚转耦合运动的气动力特性和流场结构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俯仰... 基于刚性动网格的技术,选用B-L湍流模型,利用有限控制体积法对N-S方程进行数值离散,对76°大后掠三角翼的受迫俯仰滚转耦合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对俯仰滚转耦合运动的气动力特性和流场结构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俯仰滚转耦合运动时,三角翼上表面的涡分布的非对称性将产生横侧方向的偏航力矩和滚转力矩,滚转力矩和偏航力矩随着滚转振幅角和滚转缩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但对法向力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翼 气动特性 受迫俯仰滚转耦合运动 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几何进气道不起动流场非定常特性数值研究
2
作者 赵书辉 关奔 +1 位作者 王革 罗喜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144,共13页
为研究变几何进气道在不起动状态下的非定常流动现象,利用二维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对唇罩可前移的进气道流场进行模拟,探究唇罩位置变化对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流场非定常特性的影响。对比了唇罩位于高马赫数位置及低马赫数位置时的进气... 为研究变几何进气道在不起动状态下的非定常流动现象,利用二维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对唇罩可前移的进气道流场进行模拟,探究唇罩位置变化对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流场非定常特性的影响。对比了唇罩位于高马赫数位置及低马赫数位置时的进气道流动振荡情况,并对其流动振荡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唇罩位于高马赫数位置时,流动振荡幅度随来流马赫数升高明显增大,流量振荡幅值由Ma=4.0工况的0.8 kg/s增大至Ma=4.6工况的2.7 kg/s。而在唇罩位于低马赫数位置时,流动振荡幅度随来流马赫数升高反而逐渐减小。进气道中的小分离区与激波串会导致壁面压力的急剧上升,引发压力的非线性变化。在Ma=4.6工况下,壁面无量纲压强峰值在短时间内从20急剧上升至50以上,而在流场变化较为缓和的Ma=3.3工况,压力峰值仅在12.4~15.74小范围波动。在Ma=4.6工况,进气道流动振荡规律与各壁面监测点基本一致,而Ma=3.3工况下的流动振荡规律则与唇口及喉道处监测点之间出现较大差异。这是因为唇罩前移后进气道内的气流流速增大至声速以上,阻碍了上下壁面间的扰动传播及振荡耦合,因此减弱了进气道内的流动振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进气道 不起动 流动振荡 变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捕获翼构型亚跨超流动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浩祥 李广利 +5 位作者 杨靖 肖尧 王小永 徐应洲 许先贵 崔凯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56-3070,共15页
为研究高压捕获翼布局在亚跨超条件下的流动特性,选取圆锥-圆台机体组合捕获翼概念构型,在马赫数0.3~3速域范围内,选取典型状态点,采用数值模拟在0°攻角条件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速域范围内,由于机体与捕获翼在对称... 为研究高压捕获翼布局在亚跨超条件下的流动特性,选取圆锥-圆台机体组合捕获翼概念构型,在马赫数0.3~3速域范围内,选取典型状态点,采用数值模拟在0°攻角条件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速域范围内,由于机体与捕获翼在对称面附近的垂向距离最小,因此二者之间的气动干扰最为明显,且沿展向逐渐减弱.同时,随马赫数增大,机体与捕获翼间的流场结构明显不同,具体表现为:当Ma<0.5时,未出现流动分离现象,当Ma>0.5时,机体后段开始出现明显的流动分离,由于捕获翼与机体形成先收缩后扩张的等效通道,捕获翼下表面和机体上表面的压力均先减小后增大;进入跨声速速域后,在捕获翼的影响下,流动分离更加明显,机体与捕获翼之间开始出现激波,并且与分离区相互作用,同时出现激波串,捕获翼下表面产生明显的压力波动现象, Ma=1.5时,通道内激波位置基本到达机体尾部,分离区基本消失;当Ma>2以后,整个流场呈现以激波为主导的结构形式,捕获翼下表面和机体上表面的压力分布逐渐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捕获翼 计算流体力学 宽速域 流动分离 气动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捕获翼构型的跨流域气动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田鹏 李广利 +2 位作者 崔凯 李志辉 张俊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0,I0001,共11页
高压捕获翼(HCW)构型是一种满足高速飞行器高容积、高升力、高升阻比的设计需求的新型气动布局。最近研究表明,HCW构型能够提高飞行器在连续流区的升力和升阻比,缓解飞行器设计中高容积率与高升阻比间的矛盾。为探究该气动布局在过渡流... 高压捕获翼(HCW)构型是一种满足高速飞行器高容积、高升力、高升阻比的设计需求的新型气动布局。最近研究表明,HCW构型能够提高飞行器在连续流区的升力和升阻比,缓解飞行器设计中高容积率与高升阻比间的矛盾。为探究该气动布局在过渡流域(70~100 km)的气动特性,以一种楔—平板组合的高压捕获翼原理性构型作为模型,采用直接模拟Monte Carlo (DSMC)方法,详细分析了该模型在典型高超声速条件(马赫数20)下的流场结构和壁面气动力/热分布。结果表明,随着飞行高度增加,稀薄效应增强,机体压缩产生的激波厚度增加,激波边缘逐渐模糊,机体与捕获翼之间的开放通道内出现压力干扰。同时,高压捕获翼表面的摩擦系数迅速上升,气动摩擦成为制约捕获翼构型升阻比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捕获翼材料表面的适应系数对飞行器的气动力/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适应系数可以显著减小壁面摩擦和热流量,可通过选用适应系数较小的表面材料进一步提高该类飞行器气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捕获翼 跨流域 稀薄气体效应 DSMC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捕获翼构型跨声速流动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浩祥 李广利 +1 位作者 徐应洲 崔凯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1-447,共7页
高压捕获翼是一种可以在高超声速条件下同时获得高升阻比、高容积率和高升力系数的新型布局概念。为初步分析该类新型布局的宽速域气动特性,以一种圆锥-圆台体组合高压捕获翼原理性构型为计算模型,以典型跨声速条件(马赫数0.92、0°... 高压捕获翼是一种可以在高超声速条件下同时获得高升阻比、高容积率和高升力系数的新型布局概念。为初步分析该类新型布局的宽速域气动特性,以一种圆锥-圆台体组合高压捕获翼原理性构型为计算模型,以典型跨声速条件(马赫数0.92、0°攻角)为计算工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流场分析结果表明,在跨声速流动条件下,机体与高压捕获翼之间存在比较强烈的气动干扰,且干扰的强烈程度与高压捕获翼-机体间的垂向距离大小直接相关。与不带捕获翼的参考构型相比,增加捕获翼会导致机体尾部分离区范围增大,并在机体与捕获翼之间的开放通道内形成类似于变截面收缩管的流动,致使沿流向方向出现了明显的激波串,进而导致捕获翼下表面壁面压力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同时,由于机体和捕获翼间的垂直距离沿展向方向逐渐增加,导致该波动在对称面附近最为剧烈,然后随展向位置逐渐增加,压力波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捕获翼 计算流体力学 跨声速流动特性 流动分离 气动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轰波在楔面上反射数值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胡宗民 高云亮 +2 位作者 张德良 杨国伟 姜宗林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5-392,共8页
应用基元反应模型和频散可控耗散格式(DCD)对氢氧爆轰波在楔面反射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氢氧混合物的化学反应采用了8种组分20个反应方程式,在处理化学反应引起的刚性问题时采用了时间算子分裂的方法,模拟了爆轰波在楔面反射由马赫反... 应用基元反应模型和频散可控耗散格式(DCD)对氢氧爆轰波在楔面反射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氢氧混合物的化学反应采用了8种组分20个反应方程式,在处理化学反应引起的刚性问题时采用了时间算子分裂的方法,模拟了爆轰波在楔面反射由马赫反射向规则反射转变的过程,得到了反射转变临界角,同时考虑了初始压力和组分的影响,并和实验及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轰波 楔面 反射 数值分析 频散可控耗散格式 基元反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轰驱动激波管缝合激波马赫数计算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进平 冯珩 +1 位作者 姜宗林 俞鸿儒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1-296,共6页
采用数值求解的方法得出了氢氧爆轰驱动激波管的缝合状态参数。以空气为试验气体时,缝合激波马赫数随着H2摩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H2摩尔浓度达到90%左右时达到最大。当缝合马赫数较高时,需要考虑高温真实气体效应的影响,缝合激波马赫数... 采用数值求解的方法得出了氢氧爆轰驱动激波管的缝合状态参数。以空气为试验气体时,缝合激波马赫数随着H2摩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H2摩尔浓度达到90%左右时达到最大。当缝合马赫数较高时,需要考虑高温真实气体效应的影响,缝合激波马赫数较理想气体的高。以氢空气混合气为试验气体时,缝合激波马赫数较以空气为试验气体的小。通过调整驱动气体与被驱动气体的初始参数,可以得到即能恰好消除Taylor波又能缝合的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爆轰 激波管 缝合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建模与Bayes推断的结构热传导数字孪生建模方法研究
8
作者 李建宇 付介祥 +1 位作者 郝鑫野 李广利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25年第8期983-998,共16页
极端热环境条件下结构传热温度场的准确预测是评估装备热⁃力耦合性能的关键基础.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技术通过对观测数据与仿真模型的深度融合,可实现温度场的高精度动态重构.然而,考虑观测噪声、模型参数不确定性、边界条件扰动等... 极端热环境条件下结构传热温度场的准确预测是评估装备热⁃力耦合性能的关键基础.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技术通过对观测数据与仿真模型的深度融合,可实现温度场的高精度动态重构.然而,考虑观测噪声、模型参数不确定性、边界条件扰动等多源不确定性因素的结构传热温度场预测数字孪生模型目前还不多见.该文基于Bayes推断框架,提出了一种结合随机传热分析的数据与模型融合方法,旨在构建考虑不确定性量化的热传导数字孪生模型.首先,在热传导方程中引入随机扰动热源项,以模拟未被原模型量化表征的不确定性因素;其次,采用随机有限元方法求解随机扰动热传导模型,获得包含物理信息的温度场先验分布;最后,基于Bayes法则,将含噪声的观测数据与模型预测先验分布进行融合,并针对Gauss分布情形推导出温度场后验分布的解析表达式.通过一维和二维热传导算例验证,所提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对温度场的高精度预测,还可有效量化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分析 数字孪生 随机有限元 Bayes推断 不确定性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爆轰波在变截面扩张管道中传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宇峰 张德良 +1 位作者 胡宗民 姜宗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5-390,共6页
采用二阶精度频散控制耗散格式(DCD)和8组分20个方程的基元反应模型,对轴对称变截面管道中氢氧爆轰波传播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爆轰波传播至突变截面扩张管道时,由于稀疏波的作用可能会使爆轰波局部熄爆甚至完全熄爆,对于某些敏感度... 采用二阶精度频散控制耗散格式(DCD)和8组分20个方程的基元反应模型,对轴对称变截面管道中氢氧爆轰波传播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爆轰波传播至突变截面扩张管道时,由于稀疏波的作用可能会使爆轰波局部熄爆甚至完全熄爆,对于某些敏感度高的反应气体爆轰波可以二次起爆。而在渐变截面扩张管道爆轰波相对不易熄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轰波传播 DCD 扩张管道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