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波管在酚醛树脂高温热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马伟 张胜涛 +3 位作者 王苏 范秉诚 何宇中 崔季平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63,67,共4页
使用激波管作为加热手段,利用其加热速率快的优点,突破了传统方法在加热速率上的限制,研究了酚醛树脂在1400~1700K温度范围内的热解动力学。主要碳氢产物是甲烷、乙烯、乙炔和苯。通过对反应扩散过程的分析,考察了扩散对热解过程的影响... 使用激波管作为加热手段,利用其加热速率快的优点,突破了传统方法在加热速率上的限制,研究了酚醛树脂在1400~1700K温度范围内的热解动力学。主要碳氢产物是甲烷、乙烯、乙炔和苯。通过对反应扩散过程的分析,考察了扩散对热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中酚醛树脂的反应扩散过程迅速达到稳态,扩散影响可以忽略,首次获得了酚醛树脂在芳环开环热解机制下的热解速率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动力学 酚醛树脂 高温 激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e-Zr基催化剂上CO自持燃烧及动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庆 郝庆兰 +4 位作者 赵若竹 豆宝娟 王宇豪 康润宁 宾峰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45,共6页
为了研究Cu-Ce-Zr基催化剂上CO的自持燃烧,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Cu Ce_(0.75)Zr_(0.25)O_y/ZSM-5、Cu Ce_(0.75)Zr_(0.25)O_y/Ti O_2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复合氧化物Cu Ce_(0.75)Zr_(0.25)O_y催化剂,结合XRD、BET、SEM、O_2-TPD及CO-TP... 为了研究Cu-Ce-Zr基催化剂上CO的自持燃烧,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Cu Ce_(0.75)Zr_(0.25)O_y/ZSM-5、Cu Ce_(0.75)Zr_(0.25)O_y/Ti O_2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复合氧化物Cu Ce_(0.75)Zr_(0.25)O_y催化剂,结合XRD、BET、SEM、O_2-TPD及CO-TPO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与CO自持燃烧反应活性评价。结果表明:CO自持催化燃烧主要分为反应诱导阶段、飞温阶段及自持燃烧3个阶段。催化剂活性Cu Ce_(0.75)Zr_(0.25)O_y(t_(100)=65℃)>Cu Ce_(0.75)Zr_(0.25)O_y/Ti O_2(t_(100)=150℃)>Cu Ce_(0.75)Zr_(0.25)O_y/ZSM-5(t_(100)=172℃)。表观动力学研究表明,CO催化燃烧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表观活化能大小顺序为Cu Ce_(0.75)Zr_(0.25)O_y/ZSM-5(259.7 k J/mol)>Cu Ce_(0.75)Zr_(0.25)O_y/Ti O_2(69.7 k J/mol)>Cu Ce_(0.75)Zr_(0.25)O_y(55.4 k J/mol)。催化剂中活性物种质量分数对催化剂还原能力与储放氧能力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Cu-Ce-Zr 催化剂 自持燃烧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薄气体动力学: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39
3
作者 樊菁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201,共17页
简要回顾了稀薄气体动力学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该领域最近二三十年的主要进展,这突出表现在分子模拟方法(DSMC方法、信息保存方法等)的迅速发展与成功应用;概述了航天工业、真空技术、微机电系统等尖端技术中的稀薄气流问题,以及最近... 简要回顾了稀薄气体动力学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该领域最近二三十年的主要进展,这突出表现在分子模拟方法(DSMC方法、信息保存方法等)的迅速发展与成功应用;概述了航天工业、真空技术、微机电系统等尖端技术中的稀薄气流问题,以及最近几届国际稀薄气体动力学会议的主题.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学科前沿问题,以及几个与实际应用有关的重大问题,如过渡流区高超声速三维非平衡流场的精细预测和实验验证、热层大气的时空演化规律与探测、以气体为介质的微机电系统设计与优化、真空环境下原子水平的材料制备工艺的定量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薄气体动力学 分子模拟方法 高超声速飞行器 微电子机械系统 薄膜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P-10裂解的激波管实验与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熊壮 王苏 +1 位作者 张灿 俞鸿儒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93,共9页
利用单脉冲激波管对碳氢燃料JP-10在1150~1300 K条件下的高温热裂解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热裂解产物并获得了热裂解速率系数.主要裂解产物有乙烯、乙炔、丙烯、丁烯、1,3-丁二烯、环戊二烯、环戊烯、苯、甲苯,以及少... 利用单脉冲激波管对碳氢燃料JP-10在1150~1300 K条件下的高温热裂解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热裂解产物并获得了热裂解速率系数.主要裂解产物有乙烯、乙炔、丙烯、丁烯、1,3-丁二烯、环戊二烯、环戊烯、苯、甲苯,以及少量的甲烷、乙烷、二甲苯和甲基环戊烯.将每次激波管实验后所有产物浓度累加, JP-10裂解速率系数由实验测定.为了消除激波运行中非理想性和边界层效应导致反应温度确定的误差,采用对比速率法确定裂解温度,即在反应物中加入少量热解速率已知的内标物,根据内标物在相同的激波管实验条件下的裂解程度确定反应温度.根据内标物裂解量确定的激波管裂解反应温度通常小于采用传统测量激波速度由激波关系计算的反射激波后5区温度.在1200~1300 K之间两种方法得到的温度吻合得较好,差异在20K以内,随着温度升高,两者差异增大.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依据San Diego Mechanism对JP-10高温裂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主要裂解产物中乙烯、乙炔和1,3-丁二烯产量随温度变化的实验值与San Diego Mechanism的模拟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但环戊烯产量的实验值比模拟值高很多,预示JP-10裂解中完全开环和部分开环反应都是重要的裂解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 碳氢燃料 对比速率法 激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加热条件下煤和碳酸钙的混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朱书骏 朱建国 +1 位作者 李佳容 刘敬樟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5期136-146,共11页
建立了能够实时监测样品质量的高温垂直管式炉试验系统。试验过程中,煤粉的燃烧反应和CaCO 3的分解反应可以同时进行,其混合反应特性可以反映分解炉的真实情况。在900~1000℃工作温度区间内,温度变化对煤粉的燃烧反应影响很小,但温度是... 建立了能够实时监测样品质量的高温垂直管式炉试验系统。试验过程中,煤粉的燃烧反应和CaCO 3的分解反应可以同时进行,其混合反应特性可以反映分解炉的真实情况。在900~1000℃工作温度区间内,温度变化对煤粉的燃烧反应影响很小,但温度是较低温度下CaCO 3分解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混合物中CaCO 3质量的增加,反应速率对温度更敏感。当煤与CaCO 3质量比约为1∶9时,分解产物的BET(Brunauer,Emmett和Teller)比表面积最大。试验数据的动力学分析表明,在不同质量比下混合物的反应动力学模型不同,活化能随着煤与CaCO 3质量比的增加而降低。为了保证水泥分解炉中CaCO 3的分解率和煤的燃烧效率均较高,有必要将煤与CaCO 3质量比控制在1∶9以上。获得的活化能数据可以为预分解炉的后续模拟计算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管式炉 煤粉 碳酸钙 混合反应动力学 快速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酯的热解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伟 王苏 +3 位作者 崔季平 张胜涛 范秉诚 何宇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0-1094,共5页
建立了一种利用热重峰值分析进行酚醛树酯热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热重谱峰上几个特征点的数据来确定动力学参数.根据酚醛树酯热解DTG曲线的特点,把酚醛树酯的热解过程分解成三个阶段,用峰值分析法对每个反应阶段分别建模,通... 建立了一种利用热重峰值分析进行酚醛树酯热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热重谱峰上几个特征点的数据来确定动力学参数.根据酚醛树酯热解DTG曲线的特点,把酚醛树酯的热解过程分解成三个阶段,用峰值分析法对每个反应阶段分别建模,通过三个反应阶段的叠加得到了一个酚醛树酯分阶段热解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酚醛树酯的热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酯 热分解 动力学模型 热分析 峰值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焦激光差分干涉(FLDI)技术的高超声速风洞来流扰动特征实验研究
7
作者 黄荧璟 张一童 +4 位作者 柳婉婷 罗凯 王业军 汪球 赵伟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6-1076,共11页
风洞来流扰动是影响边界层转捩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搭建并标定了一套对密度扰动敏感的非介入式聚焦激光差分干涉仪测量系统(focused laser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FLDI),对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JF8 A风洞开展了风洞来流扰动环... 风洞来流扰动是影响边界层转捩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搭建并标定了一套对密度扰动敏感的非介入式聚焦激光差分干涉仪测量系统(focused laser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FLDI),对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JF8 A风洞开展了风洞来流扰动环境特征的实验研究.实验选取不同马赫数以及不同单位雷诺数的来流条件,通过FLDI的密度脉动测量,得到了较大尺寸激波风洞中自由来流扰动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马赫数下,随着单位雷诺数的增加,密度脉动幅值逐渐上升,但归一化幅值逐渐下降;在同一单位雷诺数下,马赫数高的状态自由流滚降斜率更加平缓,这表明更多能量保留在更高频段.随着单位雷诺数的升高,密度脉动的归一化均方根值降低,该特征与典型的高超声速噪声风洞的皮托总压扰动水平随雷诺数变化的趋势相同.此外,短时功率谱密度(PSD)分析显示,随着单位雷诺数增加,自由流干扰环境的间歇性降低.本研究为高超声速风洞边界层转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来流扰动 聚焦激光差分干涉仪 非接触式测量 高超声速风洞 激光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与成像技术的流体力学应用专题序
8
作者 连欢 高琪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15,共1页
激光与成像技术的流体力学应用以流体力学学科发展为核心,包括先进激光与成像技术、流体力学学科领域应用两方面内涵,涉及流体力学、光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特性.本专题收录8篇论文,其中综述论文2篇,研究论文6篇.希... 激光与成像技术的流体力学应用以流体力学学科发展为核心,包括先进激光与成像技术、流体力学学科领域应用两方面内涵,涉及流体力学、光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特性.本专题收录8篇论文,其中综述论文2篇,研究论文6篇.希望专题能够促进学术交流,供相关学者和技术人员参考,使先进激光与成像技术发展及其在流体力学学科领域应用得到持续研究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计算机科学 综述论文 成像技术 学术交流 应用专题 学科交叉 技术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建福 王双峰 +9 位作者 刘强 何振辉 张伟 李凯 周泽兵 罗兴宏 苗建印 郑慧琼 康琦 蔡伟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45,共12页
微重力科学主要研究微重力环境中物质运动的规律,以及不同重力环境中重力对物质运动的影响.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80年代中后期,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在一些重要方向具有明显特色和一定优势.本文回顾了... 微重力科学主要研究微重力环境中物质运动的规律,以及不同重力环境中重力对物质运动的影响.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80年代中后期,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在一些重要方向具有明显特色和一定优势.本文回顾了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早期历程,评述了近年来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进展,特别是利用实践十号科学实验卫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等空间平台开展的微重力科学与技术应用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对中国载人空间站时代微重力科学发展的前景予以瞻望,推动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在中国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科学 基础研究 应用技术 中国研究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常环境力学领域研究新进展——《力学学报》极端力学专题研讨会综述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宗林 刘俊丽 +2 位作者 苑朝凯 陈海璇 陆夕云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89-599,I0005,共12页
介绍了超常环境力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背景,综述了《力学学报》极端力学专题研讨会的学术报告与前沿问题研讨.以极端力学关注的学科问题为视点,聚焦深海、深空、超高温、超高速等具有国家重大需求背景的研究方向,分别介绍了超常环境力学领... 介绍了超常环境力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背景,综述了《力学学报》极端力学专题研讨会的学术报告与前沿问题研讨.以极端力学关注的学科问题为视点,聚焦深海、深空、超高温、超高速等具有国家重大需求背景的研究方向,分别介绍了超常环境力学领域的重要成果与最新研究进展.通过这次会议,《力学学报》编辑部努力探索一种新的学术交流模式,能够及时将前沿性、基础性的学术成果传递给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从而对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研发起到支撑作用.还对会议涉及的研究领域进行总结,期望能促进超常环境力学领域的研究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力学 力学学报 超常环境力学领域 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04板材热力耦合性能的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
11
作者 王文浩 满忠源 +5 位作者 戴永强 崔家劲 刘士甫 季捷 姚远 宾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2-38,共7页
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附加环境箱对DC04板材进行拉伸试验,得出DC04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根据绝热温升公式求出相应温度下的温升。采用Norton-Hoff、Johnson-Cook两种模型分别描述DC04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结果表... 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附加环境箱对DC04板材进行拉伸试验,得出DC04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根据绝热温升公式求出相应温度下的温升。采用Norton-Hoff、Johnson-Cook两种模型分别描述DC04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结果表明:Johnson-Cook本构模型能合理地描述其应力-应变关系。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和Johnson-Cook本构模型对DC04材料进行室温拉伸的热力耦合分析,研究应力-应变关系以及温度的变化,仿真得出试样的最高温度为47.39℃,由理论公式计算得出的温度为46.4℃,两者相对误差2%,在误差允许范围内。Johnson-Cook本构模型模拟出来的应力-应变曲线和试验数据比较吻合,验证了Johnson-Cook本构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04 拉伸试验 温升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脂高温热解的激波管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闫卫锋 王苏 +4 位作者 马伟 李帅辉 范秉诚 何宇中 崔季平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3-468,共6页
采用激波管方法研究了酚醛树脂在温度1100K~1800K范围之间的热解过程。在激波管高温和短实验时间条件下,分析了实验样品颗粒在高温气相中的传热过程,讨论了样品颗粒达到热平衡的条件。通过色谱和质谱方法检测热解产物,获得了酚醛树脂... 采用激波管方法研究了酚醛树脂在温度1100K~1800K范围之间的热解过程。在激波管高温和短实验时间条件下,分析了实验样品颗粒在高温气相中的传热过程,讨论了样品颗粒达到热平衡的条件。通过色谱和质谱方法检测热解产物,获得了酚醛树脂高温热解产物分布和热解速率常数.酚醛树脂高温热解最主要的产物为水、一氧化碳、氢、乙炔和苯.温度1 400K将酚醛树脂热解分为高温和低温区,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热解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热解 再入过程 激波管 质谱分析 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气体状态方程研究及钱学森方程改进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波 崔季平 樊菁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158,共8页
钱学森根据分子动理论的普遍原则,结合Lennard-Jones Devanshire(LJD)液体理论的结果,给出了一个适用于高温高压气体的普适状态方程.该方程有物理基础,且具有计算精度高、形式简单及显含温度的优点.本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检验了LJD理论... 钱学森根据分子动理论的普遍原则,结合Lennard-Jones Devanshire(LJD)液体理论的结果,给出了一个适用于高温高压气体的普适状态方程.该方程有物理基础,且具有计算精度高、形式简单及显含温度的优点.本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检验了LJD理论的适用性,并给出精确的高温高压气体状态方程分子动力学数值解,在此基础上修订了钱学森状态方程.改进后的钱学森状态方程在高密度范围内与MD结果平均绝对偏差率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气体 钱学森状态方程 分子动力学 LENNARD-JONES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温气体效应的磁流体流动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凯 汪球 +2 位作者 李逸翔 李进平 赵伟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15-1531,共17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强激波后高温气体形成具有导电性的等离子体流场,电离气体为磁场应用提供了直接工作环境.磁流体控制技术利用外加磁场影响激波后的离子或电子运动规律,可有效地改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特性,在飞行器气动力操控和热环境管... 高超声速飞行器强激波后高温气体形成具有导电性的等离子体流场,电离气体为磁场应用提供了直接工作环境.磁流体控制技术利用外加磁场影响激波后的离子或电子运动规律,可有效地改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特性,在飞行器气动力操控和热环境管理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超导材料及电磁技术的发展又重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热潮.虽然国内外在高超声速磁流体流动控制领域已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但其实验研究依然极具挑战,且由于实验条件及测量技术等限制,其压力、热流等参数的测量并没有得出较为系统的结论,因此需要对影响脱体激波距离、热流、压力变化的规律及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数值模拟方法和理论分析也亟待可靠的实验数据来对其进行验证.本综述调研和讨论了基于高温真实气体效应的磁流体流动控制技术研究,主要针对磁流体流动控制的试验技术、数值模拟、理论方法以及流动控制的主要研究方向等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高温真实气体效应 磁流体动力学 流动控制 气动力/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马赫气流中双排横向喷注燃料增混方法数值研究
15
作者 周越寰 张旭 +3 位作者 黄庭隆 于德海 岳连捷 孙波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182,共10页
针对高马赫数燃烧室的掺混难题,本文数值研究了入口马赫数4.08条件下流向孔间距、当量比和喷注总压对双排氢燃料喷注掺混规律的影响。相比以往研究仅发现极近流向孔间距有利于近场掺混,本文进一步发现25~70倍孔径的较远流向孔间距能够... 针对高马赫数燃烧室的掺混难题,本文数值研究了入口马赫数4.08条件下流向孔间距、当量比和喷注总压对双排氢燃料喷注掺混规律的影响。相比以往研究仅发现极近流向孔间距有利于近场掺混,本文进一步发现25~70倍孔径的较远流向孔间距能够改善远场掺混,且最佳间距与当量比和喷注总压有关,其对应掺混增益范围为1.16~1.25。给定当量比和孔间距条件下,合理设置喷注总压能进一步改善远场掺混,使掺混增益达1.29。通过剖析流场结构,揭示了双排喷注增强掺混的两种机制,分别与弓形激波等因素降低上游喷注尾迹区的静压和动压相关。其一,较近流向孔间距时,上游喷注尾迹区低静压意味着下游喷注反压比提高,促进下游喷注诱导流动分离,有利于喷孔近场掺混。其二,较远流向孔间距时,上游喷注尾迹区低动压意味着下游喷注动量比提高,能改善下游喷注射流穿透深度,有利于下游远场掺混。实际掺混过程中,总掺混增益是两种机制耦合作用的结果,最佳间距取决于当量比和喷注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横向射流 双排喷注 增混方法 远场掺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工质微直流离子推力器放电过程粒子模拟研究
16
作者 黄子霖 耿金越 +2 位作者 胡远 杨超 孙泉华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1-273,共13页
碘工质是电推进领域最重要的工质之一。为掌握碘工质在微直流离子推力器中的放电特性,并评估其在微型直流离子推力器中替代氙气工质的可行性,本文建立了二维几何、三维速度(2D3V)的PIC-MCC-DSMC紧耦合全粒子计算模型,对碘工质在MiXI构... 碘工质是电推进领域最重要的工质之一。为掌握碘工质在微直流离子推力器中的放电特性,并评估其在微型直流离子推力器中替代氙气工质的可行性,本文建立了二维几何、三维速度(2D3V)的PIC-MCC-DSMC紧耦合全粒子计算模型,对碘工质在MiXI构型微直流离子推力器内的放电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碘分子在注入放电室后迅速被离解,放电室中主要中性粒子为碘原子I,碘原子电离产生的I^(+)为主要离子组分,密度约比I_(2)^(+)高一个数量级。在本文的基准工况下,输出的离子束流中82%由I^(+)贡献,I_(2)^(+)贡献了余下的18%。对比碘与氙在不同放电电压下的放电特性,本文发现两种工质的质量利用率和放电效率均十分接近,并且展现了一致的变化趋势。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微型直流离子推力器中,碘工质具有和氙工质十分相似的放电性能和对放电参数的响应特性。现有的氙气工质微型直流离子推力器的放电优化策略对碘工质推力器的设计和优化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直流离子推力器 碘工质 完全动理学模拟 PIC-MCC-DSMC耦合算法 替代工质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型胞元再生冷却通道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
17
作者 张雅婷 李新磊 +1 位作者 吴坤 范学军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9-202,共14页
为提升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通道的换热性能,从强化换热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翼型胞元再生冷却通道构型。通过耦合传热模拟构建了翼型胞元结构参数与加热面平均温度、温度不均匀度以及通道压降等性能指标的关联数据库,训练得到了具有较... 为提升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通道的换热性能,从强化换热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翼型胞元再生冷却通道构型。通过耦合传热模拟构建了翼型胞元结构参数与加热面平均温度、温度不均匀度以及通道压降等性能指标的关联数据库,训练得到了具有较高预测精度的人工神经网络代理模型。进一步结合遗传算法开展了针对不同性能目标的优化设计,获得4组典型的优化设计方案,并对比分析了优化通道与传统直通道在沿程温度分布、对流换热系数、努塞尔数以及涡结构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带有胞元结构的冷却通道内存在前缘冲击效应和二次涡结构,促进了近壁面热流体与主流的掺混,改善了传统矩形直通道内的M型速度分布,起到了强化传热的作用。此外,利用神经网络代理模型进一步评估了冷却通道综合换热性能对胞元结构参数的敏感度。代理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间误差小于10%,经设计优化后,压降最高下降11%,平均温度最高下降10%,温度不均匀度最高下降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 再生冷却 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强化传热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气动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姚文秀 雷麦芳 +1 位作者 杨耀栋 王发民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85,90,共5页
以绕楔锥高超声速流场为基础 ,用流线追踪法生成了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概念构形 ,初步探索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 /推进系统一体化气动构形设计方法 ,开展了高超声速测压实验。结果表明 :该类构形飞行器在高超声速飞行时 ,可以产生较... 以绕楔锥高超声速流场为基础 ,用流线追踪法生成了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概念构形 ,初步探索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 /推进系统一体化气动构形设计方法 ,开展了高超声速测压实验。结果表明 :该类构形飞行器在高超声速飞行时 ,可以产生较高的升阻比 ,前体的预压缩效果明显 ,是以吸气式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有前途的飞行器构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波飞行器 气动构形 气动实验 预压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流动中侧向喷流干扰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桂林 彭辉 +1 位作者 胡亮 张绵纯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7-582,共6页
在超音速流动中,进行了侧向喷流干扰特性的实验研究,研究了喷流压力、攻角、迎风侧及背风侧喷流对侧向喷流干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喷流压力增大,喷流前的高压区向前扩展,喷流的包裹作用加强.有攻角时,背风侧喷流前的高压区更大,喷... 在超音速流动中,进行了侧向喷流干扰特性的实验研究,研究了喷流压力、攻角、迎风侧及背风侧喷流对侧向喷流干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喷流压力增大,喷流前的高压区向前扩展,喷流的包裹作用加强.有攻角时,背风侧喷流前的高压区更大,喷流包裹作用的影响区域前移,喷流的控制效果更好,这一趋势随攻角的增大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喷流 压力 扩展 超音速流动 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风洞气动力/热试验数据天地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罗长童 胡宗民 +1 位作者 刘云峰 姜宗林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9,共12页
高温真实气体效应、黏性干扰效应和尺度效应等高超声速流动特性突破了实验气体动力学传统的流动相似模拟准则,使得高超声速流动现象超出了经典气体动力学理论能够准确预测的范围。如何利用地面风洞试验数据预测天上的飞行状态,即天地相... 高温真实气体效应、黏性干扰效应和尺度效应等高超声速流动特性突破了实验气体动力学传统的流动相似模拟准则,使得高超声速流动现象超出了经典气体动力学理论能够准确预测的范围。如何利用地面风洞试验数据预测天上的飞行状态,即天地相关性问题,成为制约新型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与发展的关键性科学问题。本文概述了天地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多空间相关理论与泛函智能优化关联方法。多空间相关理论认为,从更高维度空间视角看,不同风洞的试验结果都是内在相关的,而飞行试验可视为理想的风洞试验,所以地面风洞试验数据间的关联规律包含了天地相关性问题。泛函智能优化关联方法基于风洞群(能模拟不同参数区段的不同类型风洞)的试验数据,在泛函空间中利用专业化智能学习算法,从高维度的全参数空间出发,进行降维和自适应空间变换,自动推演出不同风洞共同遵守的不变规律,从而实现风洞试验数据的关联。验证实例和应用实践都表明,多空间相关理论与泛函智能优化关联方法是有效的,是高超声速气动力/热天地相关性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天地相关 智能优化 不变规律 自适应空间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