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重力条件下气/液两相流流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
作者 赵建福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69-382,共14页
气/液两相流流型是两相流研究领域最基本的课题之一,至今已有数十年的研究历史.但是,由于气/液两相流动现象极为复杂,目前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近十多年来,利用微重力环境减弱甚至完全消除重力的影响,简化流动中各种不同因素... 气/液两相流流型是两相流研究领域最基本的课题之一,至今已有数十年的研究历史.但是,由于气/液两相流动现象极为复杂,目前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近十多年来,利用微重力环境减弱甚至完全消除重力的影响,简化流动中各种不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及流型特征,大大促进了对气/液两相流动特征及流型产生与转换机理的研究.同时,微重力条件下的气/液两相流动是空间技术领域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重大的应用价值.本文简要总结了微重力条件下气/液两相流流型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和理论进展,指出今后研究中应该注意的一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气/液 两相流 流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燃烧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夏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7-528,共22页
认识燃烧过程是安全、高效、洁净地利用能源的基础.但是,常重力条件下的浮力对流和重力沉降使得燃烧现象变得复杂.而微重力条件下这些影响几乎消失,这简化了对燃烧的研究.在加深对地面燃烧过程和载人航天器火灾安全问题的认识的推动下,... 认识燃烧过程是安全、高效、洁净地利用能源的基础.但是,常重力条件下的浮力对流和重力沉降使得燃烧现象变得复杂.而微重力条件下这些影响几乎消失,这简化了对燃烧的研究.在加深对地面燃烧过程和载人航天器火灾安全问题的认识的推动下,经过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最近10多年的发展,微重力燃烧研究已经涵盖了预混气体、气体扩散、液滴、颗粒和粉尘燃烧、燃料表面的火焰传播等燃烧学科的各个领域.研究中实现了球对称液滴燃烧、不受沉降影响的粉尘燃烧、静止或低速对流环境中的燃烧,观察到了火球、自熄灭火焰等现象,阐明了碳黑形成中的热泳力效应、可燃极限与火焰稳定性等机理.加深了对燃烧现象,特别是对辐射效应的理解:在预混气体、气体扩散、液滴等多种火焰中,除了停留时间过短引起的吹熄极限外,还存在辐射热损失过大引起的冷熄极限,后者只能在微重力条件下观测到.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进入教材.而火焰在微重力下不同于常重力下的现象,对载人航天器火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建议将煤炭颗粒和粉尘的燃烧、与碳黑相关的机理、辐射效应、化学动力学等作为我国微重力燃烧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可燃极限 液滴 预混气体 火焰 燃烧现象 球对称 燃烧过程 燃烧学 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池沸腾传热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建福 胡文瑞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5-149,共5页
对利用中国返回式卫星搭载开展的两次微重力池沸腾空间实验及地基常重力和落塔短时微重力实验的结果进行了评述.研究发现微重力时丝状加热器沸腾传热会略有强化,而平板加热器则在高热流条件下明显恶化.微重力时,气泡脱落前存在沿加热面... 对利用中国返回式卫星搭载开展的两次微重力池沸腾空间实验及地基常重力和落塔短时微重力实验的结果进行了评述.研究发现微重力时丝状加热器沸腾传热会略有强化,而平板加热器则在高热流条件下明显恶化.微重力时,气泡脱落前存在沿加热面的横向运动,加剧了相邻气泡间的合并,合并气泡会在其表面振荡作用下从加热面脱落.Marangoni效应对于微重力气泡行为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池沸腾 传热 气泡行为 空间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4号”飞船搭载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获得圆满成功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建福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3-153,共1页
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胡文瑞院士和解京昌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承担的"微重力液滴热毛细迁移实验"项目,利用自行研制的"通用流体实验装置",于2002年12月30日搭载"神舟4号"飞船,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空间... 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胡文瑞院士和解京昌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承担的"微重力液滴热毛细迁移实验"项目,利用自行研制的"通用流体实验装置",于2002年12月30日搭载"神舟4号"飞船,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空间实验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舟4号”飞船 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 热毛细迁移 非线性动力学 参数范围 实验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重力条件研究分散体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祉伟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3-100,共8页
讨论了重力对分散体系特性的可能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微重力条件开展在重力环境中难以深入研究的问题,并探讨了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有价值的可能课题.
关键词 微重力 分散体系 胶体 气溶胶 悬浮液 乳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下离心式锥形两相洗衣机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引引 吴笛 +6 位作者 段俐 康琦 吕佩师 许升 劳春峰 宋华诚 张静静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针对空间站长期在轨作业时为航天员提供干净衣物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微重力环境的离心式锥形两相洗衣机方案。利用FLOW-3D流体力学软件基于VOF方法对微重力环境下该洗衣机方案静态流场分布、洗涤筒/波轮旋转时的动态界面形貌、波轮... 针对空间站长期在轨作业时为航天员提供干净衣物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微重力环境的离心式锥形两相洗衣机方案。利用FLOW-3D流体力学软件基于VOF方法对微重力环境下该洗衣机方案静态流场分布、洗涤筒/波轮旋转时的动态界面形貌、波轮和洗涤筒对流场力的作用等关键的微重力流体管理问题开展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洗涤筒的交替转动使流场产生翻转效应,波轮与洗涤筒同向交替运动对流场产生更大的作用力;在气压平衡口安装一种防爬的楔形结构,洗涤过程采用波轮和洗涤筒同向交替转动、脱水过程洗涤筒单向旋转,洗涤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环境 离心式锥形两相洗衣机 VOF方法 微重力流体管理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分子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吕守芹 杨帆 龙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2期79-84,共6页
摘要细胞-分子生物力学作为生物力学的重要分支,近三十年来在力学-生物学、力学-化学耦合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已成为生物力学乃至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最活跃的领域,并对生物学、医学乃至农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介绍了细胞-分子生物力... 摘要细胞-分子生物力学作为生物力学的重要分支,近三十年来在力学-生物学、力学-化学耦合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已成为生物力学乃至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最活跃的领域,并对生物学、医学乃至农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介绍了细胞-分子生物力学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念、科学问题和研究方法,并讨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子生物力学 力学-生物学耦合 力学-化学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发效应与热毛细对流耦合现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志强 纪岩 +2 位作者 刘秋生 阎嘉坪 解京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6,共5页
实验研究了矩形液池中蒸发薄液层中蒸发效应与热毛细对流的耦合机理.对于单纯的热毛细对流稳定性从实验和理论上已有深入研究,但目前国际上对带有蒸发界面的热毛细对流问题尚缺乏研究.特别是近来的研究发现,气液界面的蒸发对热毛细对流... 实验研究了矩形液池中蒸发薄液层中蒸发效应与热毛细对流的耦合机理.对于单纯的热毛细对流稳定性从实验和理论上已有深入研究,但目前国际上对带有蒸发界面的热毛细对流问题尚缺乏研究.特别是近来的研究发现,气液界面的蒸发对热毛细对流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本实验以温度为主要控制参数,测量了不同工况下蒸发界面不同点的蒸发速率和表层温度,并利用PIV方法分析得到了液体内的流场分布.实验结果发现,随着沿界面的温差增加,蒸发液体内的流型从稳定的单涡胞结构变为稳定的多涡胞结构,并最终演变为紊流结构.综合分析以上测量结果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毛细对流 浮力对流 蒸发 流体实验 PIV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晶体生长过程的光学诊断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段 俐 康 琦 束继祖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63-468,共6页
将光学干涉技术与显微技术相结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发展形成一种实时细观诊断的实验方法──光学细观干涉诊断技术;实时观测了KCl晶体在容积为3mm×3mm×4.5mm的生长池内的结晶过程,得到了该过程的晶体的表面形貌... 将光学干涉技术与显微技术相结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发展形成一种实时细观诊断的实验方法──光学细观干涉诊断技术;实时观测了KCl晶体在容积为3mm×3mm×4.5mm的生长池内的结晶过程,得到了该过程的晶体的表面形貌、生长速率、以及晶体生长尺寸与时间、浓度与时间的定量的关系,观测到由重力引起的浮力对流现象,它直接影响晶体的生长.实验表明重力对晶体生长形态有很大的影响;生长速率与浓度存在很大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生长 干涉测量 生长速率 光学细观干涉 光学诊断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蜡烛火焰特征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文锋 孔文俊 张孝谦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2-206,共5页
建立了微重力蜡烛火焰的数学模型。计算与分析表明 ,火焰的形状由空气动力学特征决定 ,火焰的温度取决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特征和火焰的热损失。在静止微重力环境中 ,自然对流的消失使火焰为半球形。辐射热损失对蜡烛火焰温度 (颜色 )特征... 建立了微重力蜡烛火焰的数学模型。计算与分析表明 ,火焰的形状由空气动力学特征决定 ,火焰的温度取决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特征和火焰的热损失。在静止微重力环境中 ,自然对流的消失使火焰为半球形。辐射热损失对蜡烛火焰温度 (颜色 )特征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在静止微重力环境下 ,化学反应放热速率受氧气扩散速率控制 ,辐射热损失的冷却使火焰温度低于正常重力温度值。但当环境气体的流动速度加大时 ,辐射热损失的影响逐渐减小 ,蜡烛火焰的温度逐渐接近正常重力蜡烛火焰的温度。当氧浓度较小时 ,火焰峰值温度小于烟黑形成的阈值温度 (130 0K) ;当氧浓度较大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数值模拟 辐射热损失 烟黑形成阈值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下容器圆形倒角处的毛细驱动流 被引量:4
11
作者 侯瑞 段俐 +1 位作者 胡良 康琦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4-78,83,共6页
空间探索计划的需求对空间流体管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流体管理设备的内角是主要的流体传输'管道',因此研究微重力下容器内角处的毛细驱动流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设计和制造等原因,完美的尖角并不常见,而是带有一定圆角过渡... 空间探索计划的需求对空间流体管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流体管理设备的内角是主要的流体传输'管道',因此研究微重力下容器内角处的毛细驱动流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设计和制造等原因,完美的尖角并不常见,而是带有一定圆角过渡的内角。笔者设计不同的带有圆形过渡内角的容器,选用10cSt硅油为实验流体介质,通过一系列的落塔实验,研究了容器内角处不同的圆角半径对毛细驱动流的影响,并分析得到了有价值的实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流体管理 圆形内角 毛细驱动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FC内部气液两相流动与电性能的短时落塔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建福 郭航 +5 位作者 叶芳 万士昕 韦明罡 吴峰 律翠萍 马重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1,共5页
利用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落塔提供的短时微重力实验环境,对常重力和微重力条件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内部的气液两相流动形态和相应电性能等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在微重力条件下,DMFC阳极流道内CO_2气泡速度很小,气泡尺寸随着时间... 利用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落塔提供的短时微重力实验环境,对常重力和微重力条件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内部的气液两相流动形态和相应电性能等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在微重力条件下,DMFC阳极流道内CO_2气泡速度很小,气泡尺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长大,甚至堵塞流道;流道堵塞现象随电流增大而急剧强化.电性能曲线显示,在浓差极化区存在显著的重力效应,电性能的恶化随浓差极化程度的加强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FC 两相流动 微重力 落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水-气界面下湍流猝发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双峰 贾复 王晋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利用氢气泡时间线-脉线组合示踪技术定量地考察剪切水-气界面下的湍流猝发现象,分析猝发事件的信号特征,重点探讨猝发与湍能产生之间的联系.在猝发过程中,水面近区的瞬时流速和Reynolds切应力出现较大幅度的脉动,它们在时间和空间垂直... 利用氢气泡时间线-脉线组合示踪技术定量地考察剪切水-气界面下的湍流猝发现象,分析猝发事件的信号特征,重点探讨猝发与湍能产生之间的联系.在猝发过程中,水面近区的瞬时流速和Reynolds切应力出现较大幅度的脉动,它们在时间和空间垂直方向上表现出高度的相干性,这是猝发事件的一个显著特征.在猝发期,猝发事件涉及的空间区域内Reynolds切应力和湍流脉动强度明显比平均值和非猝发期的情况大.其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实验条件下,猝发是剪切水-气界面附近湍流产生的主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水-气界面 猝发信号 湍动能产生率 氢气泡时间线-脉线组合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力学:与生命科学的有机融合——关于我国生物力学“十一·五”发展的一点建议 被引量:3
14
作者 龙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33-139,共7页
生物力学是研究生命体运动和变形的学科,其基本内涵是运用力学原理、理论和方法深化对生物学/医学问题的定量认识.当前生物力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包括:(1)按力学分支学科分类,包括:生物流体力学,生物固体力学,生物传热与传质,生物动力... 生物力学是研究生命体运动和变形的学科,其基本内涵是运用力学原理、理论和方法深化对生物学/医学问题的定量认识.当前生物力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包括:(1)按力学分支学科分类,包括:生物流体力学,生物固体力学,生物传热与传质,生物动力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等.(2)按生理系统分类,包括:心(脑)血管力学,骨骼-肌肉-创伤力学,呼吸系统力学,感觉系统力学,泌尿-生殖系统力学,等等.(3)按解剖层次分类,包括:整体(局部)力学——运动生物力学,器官-组织力学,细胞-亚细胞-分子力学,等等.(4)按研究对象分类,包括:(哺乳)动物生物力学,植物生物力学,仿生力学,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 有机融合 生命科学 分支学科 生物流体力学 呼吸系统力学 生物动力学 力学原理 医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下薄燃料表面火焰传播的地面窄通道模拟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夏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6-472,共7页
对微重力下薄燃料表面逆风火焰传播的地面窄通道模拟,进行了量纲分析,并通过火焰传播图像记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减小实验段特征尺寸可以实现微重力燃烧的地面模拟.在各种氧气浓度条件下,竖直和水平窄通道内的火焰传播速度随气... 对微重力下薄燃料表面逆风火焰传播的地面窄通道模拟,进行了量纲分析,并通过火焰传播图像记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减小实验段特征尺寸可以实现微重力燃烧的地面模拟.在各种氧气浓度条件下,竖直和水平窄通道内的火焰传播速度随气流速度的变化趋势完全不同,而且,水平窄通道可以有效限制自然对流,而竖直窄通道较难.当通道高度增大时,竖直和水平窄通道中,火焰传播速度和吹熄极限速度都不同程度地增大,这是热损失减小、火焰面遇见的气流速度减小以及自然对流速度增大3个因素的综合结果.对于水平窄通道,1cm是一个可以定性模拟微重力下自然对流的尺寸.对于竖直窄通道,则需要高度更小的窄通道来限制自然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薄燃料 火焰传播 微重力 窄通道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微重力环境下的浮力-热毛细对流
16
作者 周彬 段俐 +1 位作者 胡良 康琦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3,共5页
在NMLC落塔中,以大Pr数硅油作为实验介质,对短时微重力环境下矩形液池中的液面变形和浮力热毛细对流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观测了气液自由界面的变形过程,确定了重定位时间,并验证了毛细爬升的两个特征时间;通过实验发现楔形结构和挡... 在NMLC落塔中,以大Pr数硅油作为实验介质,对短时微重力环境下矩形液池中的液面变形和浮力热毛细对流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观测了气液自由界面的变形过程,确定了重定位时间,并验证了毛细爬升的两个特征时间;通过实验发现楔形结构和挡板对于液面控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想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还需要采取其它措施使内角处不满足Concus-Finn条件;运用PIV方法得到了液体内部对流速度场,观察到了在重力水平突变和液面大变形的条件下浮力热毛细对流的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力-热毛细对流 微重力 落塔 自由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液桥热毛细对流失稳性地面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佳 吴笛 +1 位作者 段俐 康琦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0-586,共7页
开展大尺寸液桥浮力-热毛细对流地面实验,探究流场转捩的临界条件及临界状态附近的流动情况.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方法 (PIV)获得流体速度场,研究液桥内部定常和转捩后的流场结构以及流体运动规律;并用红外热像仪测量液桥自由面温度分布,研... 开展大尺寸液桥浮力-热毛细对流地面实验,探究流场转捩的临界条件及临界状态附近的流动情况.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方法 (PIV)获得流体速度场,研究液桥内部定常和转捩后的流场结构以及流体运动规律;并用红外热像仪测量液桥自由面温度分布,研究流体流动的时空演化和温度振荡.实验发现大尺寸半浮区液桥浮力-热毛细对流临界值与几何参数有关,在大普朗特(Prandtl)数情况下,流场存在由稳定态向不稳定态再到混沌的转捩过程,在临界马兰哥尼(Marangoni)数附近,流场内会出现行波现象,流动模式也会随高径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继续增大马兰哥尼数,流动会进入混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力-热毛细对流 大尺寸液桥 流动模式 热流体波 转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对溶液悬浮粒子聚集过程影响的布朗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旭 徐升华 孙祉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7-212,共6页
采用布朗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重力因素对于稀溶液中悬浮粒子聚集过程的影响.通过在计算机模拟程序中加入和排除重力因素的影响,对不同重力条件下的粒子团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进行对比研究,得到了重力对溶液中的粒子团总数和不... 采用布朗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重力因素对于稀溶液中悬浮粒子聚集过程的影响.通过在计算机模拟程序中加入和排除重力因素的影响,对不同重力条件下的粒子团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进行对比研究,得到了重力对溶液中的粒子团总数和不同大小的粒子团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影响规律,可以总结为:在聚集阶段初期,重力不影响粒子的聚集;而在聚集阶段后期,重力加快了粒子的聚集.同时,从动力学分析的角度出发,对重力如何影响悬浮溶液中粒子聚集过程的机制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朗动力学方法 重力 悬浮粒子 稀溶液 聚集 粒子聚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弹丸诱导斜爆轰激波结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尚甲豪 胡国暾 +5 位作者 汪球 王业军 张坤 项高翔 赵伟 魏炳忱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9-317,共9页
斜爆轰推进系统在高超声速推进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释热迅速、比冲高、燃烧室结构简单的优点吸引研究人员的持续关注.然而,斜爆轰的地面试验同时涉及到高速试验环境模拟、燃料与氧化剂混合、高温燃烧流场结构测量等技术难点,当前... 斜爆轰推进系统在高超声速推进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释热迅速、比冲高、燃烧室结构简单的优点吸引研究人员的持续关注.然而,斜爆轰的地面试验同时涉及到高速试验环境模拟、燃料与氧化剂混合、高温燃烧流场结构测量等技术难点,当前国内外系统的试验研究仍然十分有限,难以支撑斜爆轰发动机的研制.为了研究自持传播的斜爆轰激波结构与波面流动特性,基于爆轰驱动二级轻气炮开展了高速弹丸诱导斜爆轰实验研究,使用直径30 mm球头圆柱形弹丸发射进入充满氢/氧可燃混合气体的实验舱中以起爆斜爆轰波,并采用两种阴影技术对实验流动结构进行测量.实验中在不同速度、不同充气压力下观察到三种弹丸诱导激波结构,即激波诱导燃烧、弹丸起爆爆轰波和相对弹丸驻定的斜爆轰波,实验舱充气压力下降则会造成爆轰横波尺度增加与波面流动失稳.实验中,斜爆轰激波角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弹丸气动不稳定带来较大的弹丸攻角会对激波角测量带来一定偏差.通过对斜爆轰波波面法向传播速度的测量发现,随着远离弹丸,斜爆轰传播速度由弹丸飞行速度衰减至接近实验气体CJ速度,弹丸速度的降低会加速斜爆轰波传播速度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爆轰 超声速燃烧 激波诱导燃烧 斜爆轰波 二级轻气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液滴热毛细迁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聪 胡良 康琦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237,共6页
在地面实验中,研究在竖直向上温度梯度流场中,双液滴的热毛细迁移运动和它们间的相互作用.豆油和硅油分别作为实验系统的母液和液滴.液滴迁移轨迹被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大小液滴的实验迁移速度均小于理论迁移速度;两个液滴之间的... 在地面实验中,研究在竖直向上温度梯度流场中,双液滴的热毛细迁移运动和它们间的相互作用.豆油和硅油分别作为实验系统的母液和液滴.液滴迁移轨迹被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大小液滴的实验迁移速度均小于理论迁移速度;两个液滴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小液滴的影响更为明显,使之出现倾斜"8"字的迁移轨迹;两个液滴的运动速度都出现了振荡现象,小液滴可能出现短时反向迁移.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相似,但尚有差异,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毛细迁移 液滴迁移 相互作用 振荡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