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碳氢燃料超声速脉冲燃烧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泰昌
王晶
范学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8-792,共5页
主动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一般使用碳氢化合物作为燃料,但是碳氢燃料存在点火延迟时间长,稳定燃烧范围窄等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开展碳氢燃料点火和稳燃新方法的研究。脉冲燃烧可能是一种拓展超声速燃烧室工作范围的方式,但在超声速燃烧室内...
主动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一般使用碳氢化合物作为燃料,但是碳氢燃料存在点火延迟时间长,稳定燃烧范围窄等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开展碳氢燃料点火和稳燃新方法的研究。脉冲燃烧可能是一种拓展超声速燃烧室工作范围的方式,但在超声速燃烧室内还没有开展相关研究。使用结构简单的脉冲火花塞(5Hz,50J/pulse),在马赫数2.5的直联式超声速燃烧室内,实验研究了乙烯和超临界煤油的超声速脉冲燃烧可能性、燃烧模式及影响因素。乙烯脉冲燃烧实验表明,在稳定燃烧范围以外存在脉冲燃烧,并能够提供有效的脉冲推力。乙烯脉冲燃烧主要存在于来流空气总温较低的条件下;随着总温的提高,脉冲燃烧将进一步引起稳定燃烧;当总温很高时,乙烯直接稳定燃烧,没有观测到脉冲燃烧现象。煤油的实验表明,本文所用的脉冲式能量补充无法实现超临界煤油的脉冲燃烧,煤油的脉冲燃烧可能需要更多的热量和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燃烧
超声速燃烧
乙烯
超临界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气污染组分H_2O和CO_2对乙烯点火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梁金虎
胡弘浩
+3 位作者
王苏
张胜涛
范秉诚
崔季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0-226,共7页
超燃研究地面实验中通过燃烧加热方式获得的高焓气体中通常含有H2O和CO2等污染组分,污染组分可能造成地面实验与天空飞行中燃料的点火特性出现差异。为了正确评估这两种污染组分对碳氢燃料点火特性的影响,在预加热激波管上研究了H2O和CO...
超燃研究地面实验中通过燃烧加热方式获得的高焓气体中通常含有H2O和CO2等污染组分,污染组分可能造成地面实验与天空飞行中燃料的点火特性出现差异。为了正确评估这两种污染组分对碳氢燃料点火特性的影响,在预加热激波管上研究了H2O和CO2对乙烯点火特性的影响效应。以压力0.2MPa,化学当量比1和0.5乙烯在纯净气体中点火特性为基础,分别进行了单独加入7.5%,15%和25%的H2O,单独加入10%的CO2,以及同时加入25%H2O+10%CO2条件下,污染组分对乙烯点火特性影响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贫油条件下(Φ=0.5),单独污染组分H2O和CO2对乙烯的点火基本没有影响;在化学当量比条件下(Φ=1)时,H2O和CO2分别对乙烯的点火具有一定的阻滞作用;当H2O和CO2同时存在时,污染组分在较大温度范围内表现出对乙烯点火的阻滞作用。从燃烧反应机理和热物理性质的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效应
点火延时
乙烯
激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度欠膨胀射流的瞬态近场结构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晓鹏
吴坤
+1 位作者
姚卫
范学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33-2242,共10页
为增加对高度欠膨胀射流物理流动规律,特别是对其近场瞬态结构特征的认识,利用基于Open FOAM函数库开发的可压缩流动求解器astro Foam,对喷压比(NPR)分别为5.60,7.47,9.34,11.21,雷诺数Re约105的高度欠膨胀射流进行了三维大涡模拟。首...
为增加对高度欠膨胀射流物理流动规律,特别是对其近场瞬态结构特征的认识,利用基于Open FOAM函数库开发的可压缩流动求解器astro Foam,对喷压比(NPR)分别为5.60,7.47,9.34,11.21,雷诺数Re约105的高度欠膨胀射流进行了三维大涡模拟。首先讨论了射流近场的时均流动特征,发现大涡模拟计算成功捕捉到了高度欠膨胀射流近场的典型结构,并与实验测量和文献结果吻合较好。重点研究了高度欠膨胀射流近场的瞬态非定常特征,给出了实验难以测量的射流近场波系结构的建立过程,发现其主要受初始条件的主导,喷压比的影响较为有限。揭示了马赫桶内精细的小尺度胞格结构,并通过高速脉冲纹影图片予以初步证实。定量地研究了射流马赫盘的振荡特征,发现其具有强瞬态和高非线性的特点,不同喷压比下马赫盘的振荡周期相同,主要受f=5.298k Hz的轴对称模态的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欠膨胀射流
大涡模拟
近场结构
瞬态非定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动冷却燃烧室燃烧与传热耦合过程迭代分析设计方法
被引量:
9
4
作者
王新竹
张泰昌
+1 位作者
陆阳
范学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19,共7页
为了对主动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进行研究与设计,采用实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主动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传热与燃烧的耦合过程进行了分析。该方法采用燃烧室静压分布的测量值作为输入条件,开展燃气-结构-燃料耦合传热分析,获得经...
为了对主动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进行研究与设计,采用实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主动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传热与燃烧的耦合过程进行了分析。该方法采用燃烧室静压分布的测量值作为输入条件,开展燃气-结构-燃料耦合传热分析,获得经过冷却系统后燃料的状态参数;将燃料的状态参数作为实验参数,开展直联式超声速燃烧实验,得到新的静压分布,如此反复迭代,直至燃料状态不再变化,最终确定主动冷却燃烧室的各种传热与燃烧特性参数。利用该分析方法,初步开展了不同飞行马赫数条件下主动冷却燃烧室闭环运行状态研究,得到了冷却煤油温度与燃烧室壁温同飞行马赫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主动冷却
碳氢燃料
耦合传热
闭环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煤油裂解效应的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过程分析
被引量:
6
5
作者
王曦
仲峰泉
+1 位作者
陈立红
张新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了分析宽马赫数飞行条件下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性能以及考虑燃料高温裂解效应对冷却的影响,发展了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系统气-固-液传热分析模型,对燃烧室内流、冷却剂流动以及冷却结构进行了气-固-液传热耦合计算...
为了分析宽马赫数飞行条件下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性能以及考虑燃料高温裂解效应对冷却的影响,发展了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系统气-固-液传热分析模型,对燃烧室内流、冷却剂流动以及冷却结构进行了气-固-液传热耦合计算。燃烧室内流计算模型无需实验测量的静压数据以及总温/释热分布假设,通过直接求解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微分方程并结合燃料混合及燃烧模型来获得内流参数分布。同时对燃烧室壁面传热进行了计算,将冷却结构内冷却剂的流动、换热与燃烧室内流耦合,并且着重考虑了煤油作为冷却剂,其物态随温度、压力变化以及高温时出现的热/催化裂解吸热化学反应。基于实验数据发展了煤油热/催化裂解总包反应模型,对煤油热裂解和催化裂解两种过程的化学吸热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了热/催化裂解效应对再生冷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燃烧室
耦合传热
再生冷却
超临界态
催化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脉冲纹影技术及其在超声速燃烧室流场显示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6
作者
袁越明
杨猛
+1 位作者
张泰昌
范学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6,共5页
超声速燃烧室内部流场具有流速快、温度高、背景光辐射强等特点,其流场显示较为困难。为此设计了一套脉冲纹影系统,该系统通过缩短曝光时间来冻结流场;另一方面,利用脉冲火花光源在短曝光时间内脉冲放电能量远高于燃烧室背景辐射能量的...
超声速燃烧室内部流场具有流速快、温度高、背景光辐射强等特点,其流场显示较为困难。为此设计了一套脉冲纹影系统,该系统通过缩短曝光时间来冻结流场;另一方面,利用脉冲火花光源在短曝光时间内脉冲放电能量远高于燃烧室背景辐射能量的特点,有效消除了燃烧室背景辐射的影响。利用该系统对马赫数3.0的超临界煤油燃烧流场结构进行研究,得到了超临界煤油燃烧过程的清晰流场结构图像及其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纹影
超声速燃烧
超临界煤油
流场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氢燃料超声速脉冲燃烧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泰昌
王晶
范学军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8-79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91016005)
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项目(10621202)
文摘
主动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一般使用碳氢化合物作为燃料,但是碳氢燃料存在点火延迟时间长,稳定燃烧范围窄等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开展碳氢燃料点火和稳燃新方法的研究。脉冲燃烧可能是一种拓展超声速燃烧室工作范围的方式,但在超声速燃烧室内还没有开展相关研究。使用结构简单的脉冲火花塞(5Hz,50J/pulse),在马赫数2.5的直联式超声速燃烧室内,实验研究了乙烯和超临界煤油的超声速脉冲燃烧可能性、燃烧模式及影响因素。乙烯脉冲燃烧实验表明,在稳定燃烧范围以外存在脉冲燃烧,并能够提供有效的脉冲推力。乙烯脉冲燃烧主要存在于来流空气总温较低的条件下;随着总温的提高,脉冲燃烧将进一步引起稳定燃烧;当总温很高时,乙烯直接稳定燃烧,没有观测到脉冲燃烧现象。煤油的实验表明,本文所用的脉冲式能量补充无法实现超临界煤油的脉冲燃烧,煤油的脉冲燃烧可能需要更多的热量和自由基。
关键词
脉冲燃烧
超声速燃烧
乙烯
超临界煤油
Keywords
Pulse combustion
Supersonic combustion
Ethylene
Supercritical kerosene
分类号
V231.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气污染组分H_2O和CO_2对乙烯点火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梁金虎
胡弘浩
王苏
张胜涛
范秉诚
崔季平
机构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
学院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0-22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916017)
文摘
超燃研究地面实验中通过燃烧加热方式获得的高焓气体中通常含有H2O和CO2等污染组分,污染组分可能造成地面实验与天空飞行中燃料的点火特性出现差异。为了正确评估这两种污染组分对碳氢燃料点火特性的影响,在预加热激波管上研究了H2O和CO2对乙烯点火特性的影响效应。以压力0.2MPa,化学当量比1和0.5乙烯在纯净气体中点火特性为基础,分别进行了单独加入7.5%,15%和25%的H2O,单独加入10%的CO2,以及同时加入25%H2O+10%CO2条件下,污染组分对乙烯点火特性影响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贫油条件下(Φ=0.5),单独污染组分H2O和CO2对乙烯的点火基本没有影响;在化学当量比条件下(Φ=1)时,H2O和CO2分别对乙烯的点火具有一定的阻滞作用;当H2O和CO2同时存在时,污染组分在较大温度范围内表现出对乙烯点火的阻滞作用。从燃烧反应机理和热物理性质的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污染效应
点火延时
乙烯
激波管
Keywords
Vitiation effect
Ignition delay time
Ethylene
Shock tube
分类号
V231.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度欠膨胀射流的瞬态近场结构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晓鹏
吴坤
姚卫
范学军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高超声速科技中心
出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33-224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016005
10621202
11502270)资助
文摘
为增加对高度欠膨胀射流物理流动规律,特别是对其近场瞬态结构特征的认识,利用基于Open FOAM函数库开发的可压缩流动求解器astro Foam,对喷压比(NPR)分别为5.60,7.47,9.34,11.21,雷诺数Re约105的高度欠膨胀射流进行了三维大涡模拟。首先讨论了射流近场的时均流动特征,发现大涡模拟计算成功捕捉到了高度欠膨胀射流近场的典型结构,并与实验测量和文献结果吻合较好。重点研究了高度欠膨胀射流近场的瞬态非定常特征,给出了实验难以测量的射流近场波系结构的建立过程,发现其主要受初始条件的主导,喷压比的影响较为有限。揭示了马赫桶内精细的小尺度胞格结构,并通过高速脉冲纹影图片予以初步证实。定量地研究了射流马赫盘的振荡特征,发现其具有强瞬态和高非线性的特点,不同喷压比下马赫盘的振荡周期相同,主要受f=5.298k Hz的轴对称模态的主导。
关键词
高度欠膨胀射流
大涡模拟
近场结构
瞬态非定常特征
Keywords
Highly underexpanded jets
Large eddy simulation
Near-field structures
Instantaneous unsteady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V231.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动冷却燃烧室燃烧与传热耦合过程迭代分析设计方法
被引量:
9
4
作者
王新竹
张泰昌
陆阳
范学军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1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91016005)
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项目(10621202)
文摘
为了对主动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进行研究与设计,采用实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主动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传热与燃烧的耦合过程进行了分析。该方法采用燃烧室静压分布的测量值作为输入条件,开展燃气-结构-燃料耦合传热分析,获得经过冷却系统后燃料的状态参数;将燃料的状态参数作为实验参数,开展直联式超声速燃烧实验,得到新的静压分布,如此反复迭代,直至燃料状态不再变化,最终确定主动冷却燃烧室的各种传热与燃烧特性参数。利用该分析方法,初步开展了不同飞行马赫数条件下主动冷却燃烧室闭环运行状态研究,得到了冷却煤油温度与燃烧室壁温同飞行马赫数的关系。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主动冷却
碳氢燃料
耦合传热
闭环运行
Keywords
Scramjet
Active cooling
Hydrocarbon fuel
Coupled heat transfer
Close loop
分类号
V231.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煤油裂解效应的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过程分析
被引量:
6
5
作者
王曦
仲峰泉
陈立红
张新宇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902115
11172309)
文摘
为了分析宽马赫数飞行条件下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性能以及考虑燃料高温裂解效应对冷却的影响,发展了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系统气-固-液传热分析模型,对燃烧室内流、冷却剂流动以及冷却结构进行了气-固-液传热耦合计算。燃烧室内流计算模型无需实验测量的静压数据以及总温/释热分布假设,通过直接求解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微分方程并结合燃料混合及燃烧模型来获得内流参数分布。同时对燃烧室壁面传热进行了计算,将冷却结构内冷却剂的流动、换热与燃烧室内流耦合,并且着重考虑了煤油作为冷却剂,其物态随温度、压力变化以及高温时出现的热/催化裂解吸热化学反应。基于实验数据发展了煤油热/催化裂解总包反应模型,对煤油热裂解和催化裂解两种过程的化学吸热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了热/催化裂解效应对再生冷却的影响。
关键词
超声速燃烧室
耦合传热
再生冷却
超临界态
催化裂解
Keywords
Supersonic combustor
Coupled heat transfer
Regenerative cooling
Supercriticalstate
Catalytic cracking
分类号
V235.21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脉冲纹影技术及其在超声速燃烧室流场显示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6
作者
袁越明
杨猛
张泰昌
范学军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91016005)
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项目(10621202)
文摘
超声速燃烧室内部流场具有流速快、温度高、背景光辐射强等特点,其流场显示较为困难。为此设计了一套脉冲纹影系统,该系统通过缩短曝光时间来冻结流场;另一方面,利用脉冲火花光源在短曝光时间内脉冲放电能量远高于燃烧室背景辐射能量的特点,有效消除了燃烧室背景辐射的影响。利用该系统对马赫数3.0的超临界煤油燃烧流场结构进行研究,得到了超临界煤油燃烧过程的清晰流场结构图像及其演化过程。
关键词
脉冲纹影
超声速燃烧
超临界煤油
流场显示
Keywords
Schlieren
Supersonic combustion
Supercritical kerosene
Flow-Field visualization
分类号
V231.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碳氢燃料超声速脉冲燃烧实验研究
张泰昌
王晶
范学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空气污染组分H_2O和CO_2对乙烯点火特性的影响
梁金虎
胡弘浩
王苏
张胜涛
范秉诚
崔季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度欠膨胀射流的瞬态近场结构
李晓鹏
吴坤
姚卫
范学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主动冷却燃烧室燃烧与传热耦合过程迭代分析设计方法
王新竹
张泰昌
陆阳
范学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考虑煤油裂解效应的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过程分析
王曦
仲峰泉
陈立红
张新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脉冲纹影技术及其在超声速燃烧室流场显示中的应用
袁越明
杨猛
张泰昌
范学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