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资源的莲子形态多样性及其变异分析
1
作者 罗佳琳 傅阳阳 +6 位作者 刘青青 吴砚农 张文丽 郑福军 杨帆 王健 田代科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7-610,共14页
为了解不同资源的莲子形态多样性及变异程度,以81份来自不同地点的成熟干莲子(包括59个野生居群,15个栽培居群,7个子莲品种)为材料进行形态学测量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1份莲子资源形态变异幅度大。其中纵径变化幅度为12.03... 为了解不同资源的莲子形态多样性及变异程度,以81份来自不同地点的成熟干莲子(包括59个野生居群,15个栽培居群,7个子莲品种)为材料进行形态学测量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1份莲子资源形态变异幅度大。其中纵径变化幅度为12.03~19.58 mm,横径变化幅度为7.93~15.72 mm,纵横径比变化幅度为1.01~1.97,单粒重变化幅度为0.41~2.26 g。(2)不同来源的莲子形态存在差异。美洲莲莲子平均纵径、横径、纵横径比与单粒重分别为13.97 mm、11.98 mm、1.17、1.13 g;野生(型)亚洲莲莲子平均纵径、横径、纵横径比与单粒重分别为16.52 mm、10.51 mm、1.58、0.98 g;15个栽培亚洲莲居群平均纵径、横径、纵横径比与单粒重分别为15.81 mm、11.18 mm、1.42、1.07 g;7个子莲品种平均纵径、横径、纵横径比与单粒重分别为16.71 mm、13.20 mm、1.27、1.53 g。(3)相关性分析表明,莲子单粒重与纵径、横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纵横径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不同居群来源存在差异。经纬度与美洲莲莲子形态指标相关性均不显著;经度与亚洲莲莲子纵径和纵横径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横径和单粒重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纬度与亚洲莲莲子纵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纵横径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横径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单粒重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4)莲子形态的系统聚类分析表明,59份野生莲莲子材料可分为2~5个分支。所有的美洲莲和泰国清迈居群莲子聚为一类,剩余的亚洲莲聚为一类。(5)不同年份采摘的莲子形态指标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莲资源保护和辅助鉴定、种质创新、莲子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 种质资源 形态性状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耳草属的资源分类及育种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唐世梅 张霞 +3 位作者 陈倩如 蔡文淇 李炎林 田代科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6,共14页
虎耳草属(Saxifraga Tourn. ex L.)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全球有440~500个种,其分类一直受到植物学家的关注。该属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欧洲多国非常重视其观赏资源的开发利用。虎耳草属的品种培育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到2022年国... 虎耳草属(Saxifraga Tourn. ex L.)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全球有440~500个种,其分类一直受到植物学家的关注。该属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欧洲多国非常重视其观赏资源的开发利用。虎耳草属的品种培育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到2022年国际虎耳草协会(The Saxifrage Society)网站收录了1 692个品种,但只有1个品种来自中国。可见,我国虽然是虎耳草属的多样性中心之一,但对其观赏资源的开发利用远远落后于欧美甚至日本。该文从虎耳草属的种质资源、分类概况、育种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简要介绍该属资源的利用现状,为今后我国虎耳草属的分类、育种及应用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虎耳草种质资源丰富,但属下系统演化关系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整合形态和系统发育学手段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2)该属品种主要通过杂交育种和变异筛选的方式育成,英国、捷克共和国、德国、荷兰为培育品种最多的国家。(3)我国对该属的品种选育工作起步晚,育成品种少且育种方式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属 栽培品种 种质资源 育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耳草表型特征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唐世梅 黄安琪 +4 位作者 陈之林 罗佳琳 李昕 晋宇轩 田代科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0-553,共14页
为了全面理解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的种内多样性,探讨种下分类的可能性,为资源保护及创新利用提供参考,对全国43个虎耳草居群的33个性状进行观察记录,通过数量性状变异和质量性状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 为了全面理解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的种内多样性,探讨种下分类的可能性,为资源保护及创新利用提供参考,对全国43个虎耳草居群的33个性状进行观察记录,通过数量性状变异和质量性状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该种的表型性状多样性。结果表明:(1)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0.05~0.67,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19~1.39,居群间斑纹分布式样和叶色多样性水平高,匍匐茎分枝数和叶长宽比分别为最不稳定和最稳定的性状。(2)数量性状和导出性状变异系数普遍较大、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普遍较高及各主成分的贡献率较分散,因此不宜仅仅依靠形态特征对该种进行种下分类。(3)虎耳草居群间各性状相关性存在差异,叶长和叶宽、下长花瓣长和下短花瓣长、下长花瓣宽和下短花瓣宽等性状相关性显著。(4)基于形态聚类结果可将国产虎耳草分为3个分支,并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其中分支Ⅰ由8个西南居群、2个华东居群和3个西北居群组成;分支Ⅱ由4个华东居群、4个华中居群、4个西南居群和1个西北居群组成,这一类表型的虎耳草分布广泛;分支Ⅲ由10个华中居群、6个西南居群和1个华东居群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属 数量分类学 形态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三个虎耳草观赏品种的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唐世梅 蔡文淇 +3 位作者 张大毛 陈倩如 李炎林 田代科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9-711,共13页
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是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阴生植物,常用于庭院绿化。光照强度对虎耳草的生长表现尤其是叶色、叶斑形成及其颜色深浅可能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其观赏价值。为探讨不同虎耳草品种对光强的适应能力及其最佳郁闭... 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是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阴生植物,常用于庭院绿化。光照强度对虎耳草的生长表现尤其是叶色、叶斑形成及其颜色深浅可能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其观赏价值。为探讨不同虎耳草品种对光强的适应能力及其最佳郁闭度,该研究以我国国际登录的三个虎耳草品种为材料,分析100%、85%、60%、40%和15%5种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对植株生长发育和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虎耳草耐阴能力的适宜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遮荫度增加,叶片数、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呈上升趋势。(2)随着遮荫度增加,生成匍匐茎的条数、地上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匍匐茎直径、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随着遮荫度增加,叶片的最大荧光值、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的含量呈下降趋势。(4)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显示,三个虎耳草品种对不同光照的适应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即‘雪纹’>‘天目恩赐’>‘黑魁’,其中‘雪纹’的最适光照度为40%,‘天目恩赐’和‘黑魁’的最适光照度为15%~40%。在园艺实践推广应用中,对不同品种应选择在不同的适宜光照条件下栽培,该研究结果为合理利用虎耳草观赏品种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属 观赏品种 光强 形态特征 生理指标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