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四大沙地植被NDVI变化及气候响应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乌兰吐雅 哈斯础鲁 +3 位作者 吉木色 常虹 刘爱军 晔薷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5期10457-10459,10466,共4页
为了更好掌握内蒙古四大沙地的植被长势变化及气候响应,用GIMSS/NDVI数据对1981 ~ 2001年8月的植被NDVI值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四大沙地的植被NDVI平均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NDV... 为了更好掌握内蒙古四大沙地的植被长势变化及气候响应,用GIMSS/NDVI数据对1981 ~ 2001年8月的植被NDVI值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四大沙地的植被NDVI平均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NDVI变异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对四大沙地的8月NDVI数据与5~8月累积平均气温逐月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都不具有显著性.而8月的NDVI数据与5~8月累积降水量逐月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沙地植被对降水量有明显的滞后效应.浑善达克沙地和毛乌素沙地NDVI与累积降水量有正相关,呼伦贝尔沙地和科尔沁沙地NDVI与累积降水量不具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沙地 NDVI变化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高原小叶锦鸡儿与中间锦鸡儿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包姗姗 杨九艳 +3 位作者 赵玲玲 张璞进 牛云雷 应海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98-2006,共9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选取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共15个锦鸡儿种群(7个小叶锦鸡儿种群,8个中间锦鸡儿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7个小叶锦鸡儿种群总的多态位点百分数为98.1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与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89 ... 利用ISSR分子标记,选取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共15个锦鸡儿种群(7个小叶锦鸡儿种群,8个中间锦鸡儿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7个小叶锦鸡儿种群总的多态位点百分数为98.1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与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89 7、0.444 0;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19 0,表明小叶锦鸡儿种群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居群间基因交流频繁,基因流(Nm)为3.701 0。(2)8个中间锦鸡儿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数为99.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12 8,Shannon信息指数为0.478 4;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88 1,表明中间锦鸡儿种群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基因流(Nm)为2.157 8。(3)中间锦鸡儿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均高于小叶锦鸡儿,这是中间锦鸡儿替代小叶锦鸡儿适应不良环境扩展分布的遗传基础。(4)邻接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个锦鸡儿种群表现为从东到西逐渐聚类,体现了这2个种在分布上的地理渐变性及地理替代性;遗传多样性各指数与气象因子及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平均气温对锦鸡儿种群的遗传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高原 小叶锦鸡儿 中间锦鸡儿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乡土草种研究与利用的制度设计——基于旱生牧草的“源库圃繁”理论探索与生产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阿拉塔 孙海莲 《草原与草业》 2015年第3期4-7,共4页
通过对我国乡土草种资源与利用的实际和对目前牧草种子生产现状以及育繁体系分析,结合在旱生牧草乡土草种中育繁的实际经验,提出内蒙古乡土草种研究与利用的"源库圃繁"建设体系。"源"是种质资源的采集、整理,"... 通过对我国乡土草种资源与利用的实际和对目前牧草种子生产现状以及育繁体系分析,结合在旱生牧草乡土草种中育繁的实际经验,提出内蒙古乡土草种研究与利用的"源库圃繁"建设体系。"源"是种质资源的采集、整理,"库"包括种子库和基因数据库建设,"圃"是建立种质资源圃,"繁"是对优异的材料进行及时扩繁。通过对乡土草种的种源收集、栽培驯化选育,逐步实现由"源"到"库"、从"圃"到"繁"这一过程的工作,实现优良乡土草种资源的生产推广利用工作,达到为生产推广提供种源的目的,进而实现"繁"和"库"到生产的示范推广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草种 育繁 “源库圃繁”体系 生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凋落物分解对不同草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7
4
作者 单玉梅 温超 +4 位作者 杨勇 陈迪马 白永飞 陈海军 王明玖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7-384,共8页
以2005年设置的中德放牧控制试验为平台,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失重率及其碳氮损失率在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和放牧强度下的变化规律。草地利用方式包括:传统放牧、传统割草和放牧、割草轮换利用(混合利用)。放牧强度... 以2005年设置的中德放牧控制试验为平台,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失重率及其碳氮损失率在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和放牧强度下的变化规律。草地利用方式包括:传统放牧、传统割草和放牧、割草轮换利用(混合利用)。放牧强度包括7个:0、1.5、3.0、4.5、6.0、7.5、9.0 sheep·hm^(-2)。结果表明:传统放牧和混合利用方式下,放牧都不同程度地加速了群落凋落物的分解和失重。在传统放牧平地系统中,放牧强度为7.5 sheep·hm^(-2)小区群落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失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区,分别高出45.0%和40.0%;在混合利用平地系统中,放牧强度为6.0 sheep·hm^(-2)小区群落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显著高于对照区,高出35.0%;在混合利用坡地系统中,放牧强度为9.0 sheep·hm^(-2)小区群落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失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区,分别高出82.4%和62.0%。群落凋落物碳损失率和氮损失率在传统放牧系统中,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而在混合利用系统中,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但是总体表现为,增加放牧强度会加速群落凋落物中碳氮的释放。高放牧强度下,群落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失重率和碳损失率差异显著,表现为:混合利用>传统割草>传统放牧,这一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放牧优化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利用方式 放牧 割草 凋落物 放牧强度 碳和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正蓝旗降水量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邱晓 刘亚红 +4 位作者 王慧敏 刘欣超 常虹 伊凤艳 孙海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36,共6页
【目的】分析内蒙古正蓝旗降水量对草原植被生产力的影响,为草原的合理规划、利用以及草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2000-2013年正蓝旗年降水量、生长季降水量(4-8月)和不同类型草原(低地草甸、温性典型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 【目的】分析内蒙古正蓝旗降水量对草原植被生产力的影响,为草原的合理规划、利用以及草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2000-2013年正蓝旗年降水量、生长季降水量(4-8月)和不同类型草原(低地草甸、温性典型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生产力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该地区2000-2013年降水量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1)年降水量和生长季降水量均与草原生产力呈正相关关系,且生长季降水量分别与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低地草甸生产力构建的回归模型相关性(R分别为0.564,0.826和0.845),略高于年降水量与上述3种类型草原生产力构建的模型(R分别为0.569,0.820和0.826),但是二者差异不显著。2)年降水量和生长季降水量对不同类型草原生产力的影响程度均不同,二者与不同类型草原生产力的相关系数均为低地草甸>典型草原>草甸草原。【结论】草原生产力的年际变化受降水量年际波动的影响,且年降水量和生长季降水量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程度并没有明显差异,但二者对典型草原和低地草甸生产力的影响均明显大于草甸草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草原生产力 回归分析 内蒙古正蓝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地区牧草产业技术需求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永志 王晓光 +1 位作者 邱晓 刘思洋 《内蒙古草业》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在综述内蒙古西部地区牧草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牧草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牧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内蒙古 西部 牧草产业 技术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的群落特征和分类 被引量:1
7
作者 木兰 孙海莲 +10 位作者 晔薷罕 伊风艳 单玉梅 温超 张迁迁 张国龙 徐步云 邱晓 刘亚红 赵福洲 张璞进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2期112-119,共8页
【目的】了解短花针茅草原的利用现状,为短花针茅草原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2012年和2017年生长季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获得的数据并结合已有资料,对阴山北麓的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和分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 【目的】了解短花针茅草原的利用现状,为短花针茅草原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2012年和2017年生长季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获得的数据并结合已有资料,对阴山北麓的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和分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短花针茅草原的群落数量特征表现出强烈的波动性,平均物种数为11种/m^2,高度为10 cm,总盖度为27%,生物量干重为(100±4)g/m^2,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90,平均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2.47,平均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3。短花针茅草原共调查到植物91种,分属24个科58个属,其中含种最多的科为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存在度大于80%的种有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细叶葱(Allium tenuissimum)和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强旱生和典型旱生植物共有54种,占总物种数的59%;以多年生杂类草和一、二年生植物居多,各占49%和26%;区系地理成分以东古北极和亚洲中部成分为主,各占42%和21%。根据物种的优势度和生活型特征将短花针茅群落划分出10个群丛组和15个群丛,其中,以短花针茅为建群种的有5个群丛组和10个群丛类型,以无芒隐子草、银灰旋花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为建群种的有5个群丛组和5个群丛类型,后者是短花针茅群落的退化类型。【结论】以退化指示种无芒隐子草、银灰旋花和冷蒿为建群种或亚优势种的短花针茅群落在阴山北麓分布广泛,反映出短花针茅草原现阶段退化形势依然较为严峻,要加强保护和给予合理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花针茅草原 阴山北麓 群落特征 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评估方法的建立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欣超 翟琇 +3 位作者 赛希雅拉 刘亚红 孙海莲 刘雪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36,共9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草原作为我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开展针对草原自然资源资产的负债评估研究,在当前具有非...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草原作为我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开展针对草原自然资源资产的负债评估研究,在当前具有非常紧迫又现实的意义。文章以我国草原资源资产为研究对象,初步建立了包括草原土地资产、草原生物资产和草原水气调节资产三方面指标的草原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方法体系以及草原资源资产核算价值自然环境条件差异校正方法的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评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由草原资源资产分类核算子表、草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评估总表和草原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成效评估表三级表格组成的草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评估报表系统。此外,文章还在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和四子王旗开展了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评估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陈巴尔虎旗草原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总量为6 679 718.70万元,在2005年陈巴尔虎旗草原资源资产总价为8 584 146.14万元,相比于2000年增幅达到28.51%。四子王旗2000年草原资源资产价值总量为2 926 634.22万元,2005年草原资源资产价值总量为3 896 468.32万元,比2000年增加33.14%。以上两个旗县在2000年至2005年间,草原自然资源资产人为管理对草原自然资源资产价值产生了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资产负债表 草原 内蒙古 资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风沙区生态修复的科学原理、工程实践和恢复效果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昂 王扬 +12 位作者 薛建国 任婷婷 魏存争 田秋英 白文明 白永飞 黄建辉 姜勇 程玉臣 孙海莲 徐柱文 赵玉金 韩兴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7452-7462,共11页
北方风沙区位于欧亚草原的东部,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其在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家一系列生态保育工程的支持下,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受人类活动和全球... 北方风沙区位于欧亚草原的东部,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其在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家一系列生态保育工程的支持下,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受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地区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开展了北方风沙区土地沙化成因及退化土地空间分布研究,集成了北方风沙区重点脆弱区生态恢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以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北麓地区、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和蒙辽交界的科尔沁沙地为重点研究区域,进行了高效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地恢复和管理、沙化草地治理等相关工程技术的示范,开展生态恢复模式的效果跟踪监测和生态效益评估,确定生态恢复技术和模式的技术参数和指标,明确不同集成技术与模式在北方风沙区的适用区域和范围,为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上述研究,可以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生态系统管理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政策、建立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决策依据,为生态修复产业提供技术指南,为相关研究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草地 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管理 植被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羊ADAMTS1基因外显子3多态性检测及在卵巢和子宫组织中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小龙 李蓓 +4 位作者 刘永斌 祁云霞 吴江鸿 特日格勒 荣威恒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9-406,共8页
为揭示蒙古羊卵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ADAMTS1外显子3的遗传多态性及在单、双羔蒙古羊卵巢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性,本试验分别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蒙古羊ADAMTS1基因外显子3的遗传多态位点进行了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为揭示蒙古羊卵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ADAMTS1外显子3的遗传多态性及在单、双羔蒙古羊卵巢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性,本试验分别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蒙古羊ADAMTS1基因外显子3的遗传多态位点进行了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技术对蒙古羊ADAMTS1基因在单、双羔蒙古羊卵巢和子宫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羊ADAMTS1基因的第3外显子第141碱基处存在C→T的点突变,而该处突变未能引起氨基酸序列的变化,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整个蒙古羊群体呈现低度多态(PIC=0.233)并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P<0.05);RQ-PCR检测结果表明ADAMTS1基因在双羔羊卵巢组织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单羔羊,分别是单羔羊相应组织表达量的2.04和2.30倍。结果表明,ADAMTS1基因对于蒙古羊的多羔性状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蒙古羊多羔主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羊 ADAMTS1基因 多态性 差异表达 主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濒危植物半日花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育 杨劼 +3 位作者 张璞进 张雷 清华 赵利清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95,共8页
根据西鄂尔多斯地区半日花群落的70个样方调查数据,利用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CCA排序方法对半日花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半日花群落可分为2个群丛组8个群丛类型,其中以半日花为建群种的半日花-蓍状亚菊群丛和半日花-刺叶柄棘豆群丛... 根据西鄂尔多斯地区半日花群落的70个样方调查数据,利用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CCA排序方法对半日花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半日花群落可分为2个群丛组8个群丛类型,其中以半日花为建群种的半日花-蓍状亚菊群丛和半日花-刺叶柄棘豆群丛为主要群丛类型,以半日花为次优势种的群丛类型有3个。DCA、CCA排序结果与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半日花群丛的分布与坡度、坡向、土壤水分密切相关,随水分条件的降低半灌木成分在群落中的作用下降,其他小灌木在群落中的作用增强。半日花群落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生境的破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日花群落 环境因子 数量分类 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步甲昆虫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常虹 孙海莲 +1 位作者 董玮 乌兰吐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3期7754-7756,7772,共4页
步甲是鞘翅目昆虫的重要类群之一,是农林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天敌。步甲与环境关系密切,环境因子(如湿度、温度、海拔、土壤性质、植被、食物条件)及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如演替阶段、干扰等)都对步甲的生命活动及群落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步甲是鞘翅目昆虫的重要类群之一,是农林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天敌。步甲与环境关系密切,环境因子(如湿度、温度、海拔、土壤性质、植被、食物条件)及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如演替阶段、干扰等)都对步甲的生命活动及群落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环境因子对步甲的影响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环境因子对步甲生命活动及群落分布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步甲 多样性 影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美肉羊发情期外周血E_2和P_4浓度变化规律与排卵数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祁云霞 乌恩旗 +6 位作者 索峰 何小龙 特日格勒 达赖 王文义 刘永斌 荣威恒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4-157,共4页
绵羊在发情周期中各生殖激素浓度变化与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研究巴美肉羊血清生殖激素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排卵数关系,试验采用电化学法,测定了12只成年母羊发情期血清中2种类固醇激素(E2和P4)的浓度水平,分析其动态... 绵羊在发情周期中各生殖激素浓度变化与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研究巴美肉羊血清生殖激素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排卵数关系,试验采用电化学法,测定了12只成年母羊发情期血清中2种类固醇激素(E2和P4)的浓度水平,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并用SAS 9.0的方差分析程序分析激素浓度与排卵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激素在排单卵组和排双卵组绵羊间变化规律不同,E2在排单卵组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排双卵组表现为持续下降趋势;P4在排单卵组表现为持续上升的趋势,在排双卵组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排单卵和排双卵组绵羊在各时间点的E2和P4激素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雌二醇(E2) 孕酮(P4) 发情期 排卵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研究水稻NH1家族蛋白之间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薇 孙海莲 +3 位作者 Mawsheng Chern Randy Ruan Pam Ronald 樊明寿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34,共5页
NPR1(Non-expresser of pathogenesis related genes 1)是水杨酸(Salicilic acid,SA)介导的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 aquired resistance,SAR)的关键调控因子,在水稻中过量表达拟南芥NPR1和水稻NH1/OsNPR1(NPR1 homo-logue 1)(NPR1的同源... NPR1(Non-expresser of pathogenesis related genes 1)是水杨酸(Salicilic acid,SA)介导的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 aquired resistance,SAR)的关键调控因子,在水稻中过量表达拟南芥NPR1和水稻NH1/OsNPR1(NPR1 homo-logue 1)(NPR1的同源物)可增强抗病性。水稻基因组中还有4个NPR1旁系同源物(Paralog),为NH1的家族蛋白。本试验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or split YFP)研究了水稻NH1家族蛋白之间在活体内的相互作用,发现除NH2外,NH1、NH3、NH4和NH5都会和自身的蛋白互作,产生荧光信号,并且它们还会和家族成员的其他蛋白相互结合产生荧光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NH1家族蛋白 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增温对草地植被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赛希雅拉 叶学华 +3 位作者 布仁朝古拉 伊风艳 孙海莲 邱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2期23-25,共3页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关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和生存环境等重大问题,其中由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日趋明显。因此,野外自然条件下的模拟增温试验对植被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总结近些年模拟增温对草地植被的影...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关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和生存环境等重大问题,其中由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日趋明显。因此,野外自然条件下的模拟增温试验对植被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总结近些年模拟增温对草地植被的影响,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确定性,同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温 植物群落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羊GDF11基因启动子区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小龙 李蓓 +3 位作者 刘永斌 王峰 田春英 荣威恒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为了研究生长分化因子11(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11)基因与蒙古羊多脊椎性状间的关系,本研究首先克隆了该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并采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到512bp的蒙古羊GDF11基因启动子区序列,整个... 为了研究生长分化因子11(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11)基因与蒙古羊多脊椎性状间的关系,本研究首先克隆了该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并采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到512bp的蒙古羊GDF11基因启动子区序列,整个序列碱基构成为A占10.55%,G占16.80%,T占31.84%,C占40.82%,整个序列G+C含量百分比为57.62%。通过在线软件对蒙古羊GDF11基因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未找到符合条件的CpG岛,也未发现TATA box或CAAT box结构,但存在一处潜在的转录起始位点和HSF2、HSF2、GATA-1、AML-1a和MZF1 5个潜在转录因子,并且具有5种基序结构:EGF_1、CTCK_1、ANAPHYLATOXIN_1、VWFC_1和DEFENSIN。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对蒙古羊脊椎数的调控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羊 GDF11基因 启动子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察哈尔华北驼绒藜研究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伊风艳 阿拉塔 +4 位作者 王海明 展春芳 刘亚玲 闫晓红 孙海莲 《草原与草业》 2019年第4期53-59,共7页
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对生态修复草种的需求以及优良牧草匮乏的问题,2004年旱生牧草团队开展了野生华北驼绒藜的栽培驯化选育工作,经过单株混合选择,驯化出察哈尔华北驼绒藜新品系。试验结果表明:察哈尔华北驼绒藜具有植株直立,株高60-1... 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对生态修复草种的需求以及优良牧草匮乏的问题,2004年旱生牧草团队开展了野生华北驼绒藜的栽培驯化选育工作,经过单株混合选择,驯化出察哈尔华北驼绒藜新品系。试验结果表明:察哈尔华北驼绒藜具有植株直立,株高60-120cm,干草产量3700-5200kg/hm 2,比野生原始群体提高32-38%;种子产量250-350kg/hm 2,比野生原始群体提高30-40%,与对照乌兰察布型华北驼绒藜无显著差别,种子发芽率在70%以上。该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寒抗旱、耐瘠薄、蛋白含量和产草量高,适合我区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改良、放牧草地及刈割草地建设、灌木防护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华北驼绒藜 原始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乌珠穆沁草甸草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常虹 孙海莲 +3 位作者 刘亚红 邱晓 石磊 温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4-192,共9页
为深入研究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样方法对东乌珠穆沁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主要为禾本科、菊科、蔷薇科、莎草科、豆科、唇形... 为深入研究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样方法对东乌珠穆沁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主要为禾本科、菊科、蔷薇科、莎草科、豆科、唇形科。随草地退化程度加剧:草地植被盖度减小;群落优势种从禾本科、莎草科、豆科等优质牧草逐渐转变为杂类草植物;多年生植物优势度下降,一年生杂草优势度上升,群落稳定性变差。未退化草地物种丰富度最大,中度退化草地较未退化草地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丰富度指数,其余草地类型多样性差异不显著。未退化草地样点间植物群落相似度较高,与轻度、中度、重度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差别较大。轻度、中度、重度退化草地间植物群落组成存在相似性。本研究结果为退化草甸草原的恢复重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退化程度 植物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甲虫群落多样性研究
19
作者 常虹 孙海莲 +4 位作者 单玉梅 张璞进 晔薷罕 温超 木兰 《北方农业学报》 2016年第5期59-64,73,共7页
利用巴氏罐诱法对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的甲虫群落组成、多样性进行调查。共捕获甲虫14科5 256头,步甲科、埋葬甲科及金龟科为优势类群。甲虫数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递减;群落多样性以重度放牧草地最大,轻度放牧草地最小;对照、中度... 利用巴氏罐诱法对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的甲虫群落组成、多样性进行调查。共捕获甲虫14科5 256头,步甲科、埋葬甲科及金龟科为优势类群。甲虫数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递减;群落多样性以重度放牧草地最大,轻度放牧草地最小;对照、中度、重度群落优势度显著高于轻度放牧草地(P<0.01)。各甲虫类群出现时间、在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的甲虫数量高峰期均不同,在同一生境中的优势度随时间变化。而植物盖度、生物量、枯落物干重、土壤有机质、土壤p H、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甲虫群落分布及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不同放牧强度 甲虫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打破野生黄花苜蓿种子硬实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伊风艳 王晓娟 +4 位作者 杨鼎 邱晓 孙海莲 贾明 刘思博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1,37,共5页
为了探索打破锡林浩特野生黄花苜蓿种子硬实的适宜方法,提高种子发芽率,分别采用6种不同方法处理种子。结果表明:切割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达到98.50%,硬实完全破除,砂纸打磨发芽率达到93.00%,硬实率下降到4.00%;浓硫酸处理15~50 min,发芽... 为了探索打破锡林浩特野生黄花苜蓿种子硬实的适宜方法,提高种子发芽率,分别采用6种不同方法处理种子。结果表明:切割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达到98.50%,硬实完全破除,砂纸打磨发芽率达到93.00%,硬实率下降到4.00%;浓硫酸处理15~50 min,发芽率均达到95%以上,硬实完全破除;100℃热水浸种对破除硬实效果显著,但发芽率(69.00%)相对较低;液氮处理5~20min,均能不同程度地打破种子硬实,提高发芽率,但幼苗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损伤;0.3%高锰酸钾处理1~6h对破除种子硬实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苜蓿 硬实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