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典型草原凋落物分解对不同草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7
1
作者 单玉梅 温超 +4 位作者 杨勇 陈迪马 白永飞 陈海军 王明玖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7-384,共8页
以2005年设置的中德放牧控制试验为平台,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失重率及其碳氮损失率在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和放牧强度下的变化规律。草地利用方式包括:传统放牧、传统割草和放牧、割草轮换利用(混合利用)。放牧强度... 以2005年设置的中德放牧控制试验为平台,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失重率及其碳氮损失率在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和放牧强度下的变化规律。草地利用方式包括:传统放牧、传统割草和放牧、割草轮换利用(混合利用)。放牧强度包括7个:0、1.5、3.0、4.5、6.0、7.5、9.0 sheep·hm^(-2)。结果表明:传统放牧和混合利用方式下,放牧都不同程度地加速了群落凋落物的分解和失重。在传统放牧平地系统中,放牧强度为7.5 sheep·hm^(-2)小区群落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失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区,分别高出45.0%和40.0%;在混合利用平地系统中,放牧强度为6.0 sheep·hm^(-2)小区群落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显著高于对照区,高出35.0%;在混合利用坡地系统中,放牧强度为9.0 sheep·hm^(-2)小区群落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失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区,分别高出82.4%和62.0%。群落凋落物碳损失率和氮损失率在传统放牧系统中,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而在混合利用系统中,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但是总体表现为,增加放牧强度会加速群落凋落物中碳氮的释放。高放牧强度下,群落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失重率和碳损失率差异显著,表现为:混合利用>传统割草>传统放牧,这一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放牧优化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利用方式 放牧 割草 凋落物 放牧强度 碳和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四大沙地植被NDVI变化及气候响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乌兰吐雅 哈斯础鲁 +3 位作者 吉木色 常虹 刘爱军 晔薷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5期10457-10459,10466,共4页
为了更好掌握内蒙古四大沙地的植被长势变化及气候响应,用GIMSS/NDVI数据对1981 ~ 2001年8月的植被NDVI值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四大沙地的植被NDVI平均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NDV... 为了更好掌握内蒙古四大沙地的植被长势变化及气候响应,用GIMSS/NDVI数据对1981 ~ 2001年8月的植被NDVI值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四大沙地的植被NDVI平均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NDVI变异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对四大沙地的8月NDVI数据与5~8月累积平均气温逐月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都不具有显著性.而8月的NDVI数据与5~8月累积降水量逐月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沙地植被对降水量有明显的滞后效应.浑善达克沙地和毛乌素沙地NDVI与累积降水量有正相关,呼伦贝尔沙地和科尔沁沙地NDVI与累积降水量不具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沙地 NDVI变化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正蓝旗降水量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邱晓 刘亚红 +4 位作者 王慧敏 刘欣超 常虹 伊凤艳 孙海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36,共6页
【目的】分析内蒙古正蓝旗降水量对草原植被生产力的影响,为草原的合理规划、利用以及草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2000-2013年正蓝旗年降水量、生长季降水量(4-8月)和不同类型草原(低地草甸、温性典型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 【目的】分析内蒙古正蓝旗降水量对草原植被生产力的影响,为草原的合理规划、利用以及草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2000-2013年正蓝旗年降水量、生长季降水量(4-8月)和不同类型草原(低地草甸、温性典型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生产力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该地区2000-2013年降水量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1)年降水量和生长季降水量均与草原生产力呈正相关关系,且生长季降水量分别与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低地草甸生产力构建的回归模型相关性(R分别为0.564,0.826和0.845),略高于年降水量与上述3种类型草原生产力构建的模型(R分别为0.569,0.820和0.826),但是二者差异不显著。2)年降水量和生长季降水量对不同类型草原生产力的影响程度均不同,二者与不同类型草原生产力的相关系数均为低地草甸>典型草原>草甸草原。【结论】草原生产力的年际变化受降水量年际波动的影响,且年降水量和生长季降水量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程度并没有明显差异,但二者对典型草原和低地草甸生产力的影响均明显大于草甸草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草原生产力 回归分析 内蒙古正蓝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地区牧草产业技术需求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永志 王晓光 +1 位作者 邱晓 刘思洋 《内蒙古草业》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在综述内蒙古西部地区牧草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牧草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牧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内蒙古 西部 牧草产业 技术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的群落特征和分类 被引量:1
5
作者 木兰 孙海莲 +10 位作者 晔薷罕 伊风艳 单玉梅 温超 张迁迁 张国龙 徐步云 邱晓 刘亚红 赵福洲 张璞进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2期112-119,共8页
【目的】了解短花针茅草原的利用现状,为短花针茅草原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2012年和2017年生长季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获得的数据并结合已有资料,对阴山北麓的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和分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 【目的】了解短花针茅草原的利用现状,为短花针茅草原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2012年和2017年生长季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获得的数据并结合已有资料,对阴山北麓的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和分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短花针茅草原的群落数量特征表现出强烈的波动性,平均物种数为11种/m^2,高度为10 cm,总盖度为27%,生物量干重为(100±4)g/m^2,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90,平均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2.47,平均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3。短花针茅草原共调查到植物91种,分属24个科58个属,其中含种最多的科为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存在度大于80%的种有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细叶葱(Allium tenuissimum)和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强旱生和典型旱生植物共有54种,占总物种数的59%;以多年生杂类草和一、二年生植物居多,各占49%和26%;区系地理成分以东古北极和亚洲中部成分为主,各占42%和21%。根据物种的优势度和生活型特征将短花针茅群落划分出10个群丛组和15个群丛,其中,以短花针茅为建群种的有5个群丛组和10个群丛类型,以无芒隐子草、银灰旋花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为建群种的有5个群丛组和5个群丛类型,后者是短花针茅群落的退化类型。【结论】以退化指示种无芒隐子草、银灰旋花和冷蒿为建群种或亚优势种的短花针茅群落在阴山北麓分布广泛,反映出短花针茅草原现阶段退化形势依然较为严峻,要加强保护和给予合理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花针茅草原 阴山北麓 群落特征 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高原小叶锦鸡儿与中间锦鸡儿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包姗姗 杨九艳 +3 位作者 赵玲玲 张璞进 牛云雷 应海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98-2006,共9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选取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共15个锦鸡儿种群(7个小叶锦鸡儿种群,8个中间锦鸡儿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7个小叶锦鸡儿种群总的多态位点百分数为98.1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与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89 ... 利用ISSR分子标记,选取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共15个锦鸡儿种群(7个小叶锦鸡儿种群,8个中间锦鸡儿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7个小叶锦鸡儿种群总的多态位点百分数为98.1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与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89 7、0.444 0;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19 0,表明小叶锦鸡儿种群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居群间基因交流频繁,基因流(Nm)为3.701 0。(2)8个中间锦鸡儿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数为99.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12 8,Shannon信息指数为0.478 4;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88 1,表明中间锦鸡儿种群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基因流(Nm)为2.157 8。(3)中间锦鸡儿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均高于小叶锦鸡儿,这是中间锦鸡儿替代小叶锦鸡儿适应不良环境扩展分布的遗传基础。(4)邻接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个锦鸡儿种群表现为从东到西逐渐聚类,体现了这2个种在分布上的地理渐变性及地理替代性;遗传多样性各指数与气象因子及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平均气温对锦鸡儿种群的遗传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高原 小叶锦鸡儿 中间锦鸡儿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乡土草种研究与利用的制度设计——基于旱生牧草的“源库圃繁”理论探索与生产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阿拉塔 孙海莲 《草原与草业》 2015年第3期4-7,共4页
通过对我国乡土草种资源与利用的实际和对目前牧草种子生产现状以及育繁体系分析,结合在旱生牧草乡土草种中育繁的实际经验,提出内蒙古乡土草种研究与利用的"源库圃繁"建设体系。"源"是种质资源的采集、整理,"... 通过对我国乡土草种资源与利用的实际和对目前牧草种子生产现状以及育繁体系分析,结合在旱生牧草乡土草种中育繁的实际经验,提出内蒙古乡土草种研究与利用的"源库圃繁"建设体系。"源"是种质资源的采集、整理,"库"包括种子库和基因数据库建设,"圃"是建立种质资源圃,"繁"是对优异的材料进行及时扩繁。通过对乡土草种的种源收集、栽培驯化选育,逐步实现由"源"到"库"、从"圃"到"繁"这一过程的工作,实现优良乡土草种资源的生产推广利用工作,达到为生产推广提供种源的目的,进而实现"繁"和"库"到生产的示范推广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草种 育繁 “源库圃繁”体系 生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风沙区生态修复的科学原理、工程实践和恢复效果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昂 王扬 +12 位作者 薛建国 任婷婷 魏存争 田秋英 白文明 白永飞 黄建辉 姜勇 程玉臣 孙海莲 徐柱文 赵玉金 韩兴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7452-7462,共11页
北方风沙区位于欧亚草原的东部,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其在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家一系列生态保育工程的支持下,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受人类活动和全球... 北方风沙区位于欧亚草原的东部,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其在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家一系列生态保育工程的支持下,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受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地区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开展了北方风沙区土地沙化成因及退化土地空间分布研究,集成了北方风沙区重点脆弱区生态恢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以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北麓地区、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和蒙辽交界的科尔沁沙地为重点研究区域,进行了高效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地恢复和管理、沙化草地治理等相关工程技术的示范,开展生态恢复模式的效果跟踪监测和生态效益评估,确定生态恢复技术和模式的技术参数和指标,明确不同集成技术与模式在北方风沙区的适用区域和范围,为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上述研究,可以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生态系统管理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政策、建立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决策依据,为生态修复产业提供技术指南,为相关研究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草地 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管理 植被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羊ADAMTS1基因外显子3多态性检测及在卵巢和子宫组织中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何小龙 李蓓 +4 位作者 刘永斌 祁云霞 吴江鸿 特日格勒 荣威恒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9-406,共8页
为揭示蒙古羊卵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ADAMTS1外显子3的遗传多态性及在单、双羔蒙古羊卵巢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性,本试验分别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蒙古羊ADAMTS1基因外显子3的遗传多态位点进行了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为揭示蒙古羊卵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ADAMTS1外显子3的遗传多态性及在单、双羔蒙古羊卵巢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性,本试验分别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蒙古羊ADAMTS1基因外显子3的遗传多态位点进行了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技术对蒙古羊ADAMTS1基因在单、双羔蒙古羊卵巢和子宫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羊ADAMTS1基因的第3外显子第141碱基处存在C→T的点突变,而该处突变未能引起氨基酸序列的变化,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整个蒙古羊群体呈现低度多态(PIC=0.233)并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P<0.05);RQ-PCR检测结果表明ADAMTS1基因在双羔羊卵巢组织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单羔羊,分别是单羔羊相应组织表达量的2.04和2.30倍。结果表明,ADAMTS1基因对于蒙古羊的多羔性状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蒙古羊多羔主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羊 ADAMTS1基因 多态性 差异表达 主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羊GDF11基因启动子区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小龙 李蓓 +3 位作者 刘永斌 王峰 田春英 荣威恒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为了研究生长分化因子11(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11)基因与蒙古羊多脊椎性状间的关系,本研究首先克隆了该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并采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到512bp的蒙古羊GDF11基因启动子区序列,整个... 为了研究生长分化因子11(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11)基因与蒙古羊多脊椎性状间的关系,本研究首先克隆了该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并采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到512bp的蒙古羊GDF11基因启动子区序列,整个序列碱基构成为A占10.55%,G占16.80%,T占31.84%,C占40.82%,整个序列G+C含量百分比为57.62%。通过在线软件对蒙古羊GDF11基因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未找到符合条件的CpG岛,也未发现TATA box或CAAT box结构,但存在一处潜在的转录起始位点和HSF2、HSF2、GATA-1、AML-1a和MZF1 5个潜在转录因子,并且具有5种基序结构:EGF_1、CTCK_1、ANAPHYLATOXIN_1、VWFC_1和DEFENSIN。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对蒙古羊脊椎数的调控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羊 GDF11基因 启动子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诱变对蒙古国黄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伊风艳 孙海莲 +2 位作者 王晓娟 邱晓 吴玉霞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1-44,共4页
以蒙古国黄花苜蓿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EMS对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分析EMS对黄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EMS诱变黄花苜蓿种子的最适浓度。结果表明:随着EMS诱变浓度的增加,EMS对黄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抑制作... 以蒙古国黄花苜蓿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EMS对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分析EMS对黄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EMS诱变黄花苜蓿种子的最适浓度。结果表明:随着EMS诱变浓度的增加,EMS对黄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抑制作用,表现为萌发时间延迟、发芽率降低、幼苗变短;在同一EMS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黄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呈降低趋势。综合分析认为:EMS处理黄花苜蓿种子的适宜浓度为1.4%,处理时间为18h。本研究为后续构建黄花苜蓿EMS诱变群体,丰富黄花苜蓿育种材料及加快黄花苜蓿育种进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苜蓿 EMS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沙打旺、高丹草、狼尾草和黑麦草间的组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志军 格根图 +3 位作者 高静 朝鲁孟其其格 王晓光 贾玉山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628-3635,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沙打旺、高丹草、狼尾草和黑麦草间的组合效应。引入组合效应综合指数(MFAEI)以及饲养试验,以苜蓿、沙打旺2种豆科牧草和高丹草、狼尾草、黑麦草3种禾本科牧草为原料采用体外发酵的研究方法,对p H、产气量、微生物...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沙打旺、高丹草、狼尾草和黑麦草间的组合效应。引入组合效应综合指数(MFAEI)以及饲养试验,以苜蓿、沙打旺2种豆科牧草和高丹草、狼尾草、黑麦草3种禾本科牧草为原料采用体外发酵的研究方法,对p H、产气量、微生物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有机物体外降解率等指标进行3次重复测定,利用MFAEI对饲草进行优化组合和筛选。通过试验对比分析看出,将粗饲料进行合理搭配后,通过营养素间的互补,可显著提高粗饲料的整体发酵水平。结果表明:6种饲草配方的MFAEI从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D组>F组>E组。依据MFAEI原理,从6种饲草组合筛选出2个最优组合:A组为苜蓿∶沙打旺∶狼尾草=40∶40∶20,M FAEI为1.13;B组为苜蓿∶沙打旺∶高丹草=40∶40∶20,M FAEI为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饲料 体外发酵 组合效应 MFAE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小保大”原理:用小面积人工草地建设换取大面积天然草地的保护与修复 被引量:66
13
作者 方精云 潘庆民 +2 位作者 高树琴 景海春 张文浩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13-1916,共4页
由于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天然草地出现大面积的退化。发展小面积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是保护和恢复大面积天然草地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稳定提供草原畜牧业发展所需要的优质牧草。我们称之为"以小保大"的草地保... 由于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天然草地出现大面积的退化。发展小面积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是保护和恢复大面积天然草地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稳定提供草原畜牧业发展所需要的优质牧草。我们称之为"以小保大"的草地保护与利用原理。本文简述了"以小保大"原理,并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实证,还就我国草业发展的科技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天然草地 草食畜牧业 草业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评估方法的建立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欣超 翟琇 +3 位作者 赛希雅拉 刘亚红 孙海莲 刘雪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36,共9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草原作为我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开展针对草原自然资源资产的负债评估研究,在当前具有非...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草原作为我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开展针对草原自然资源资产的负债评估研究,在当前具有非常紧迫又现实的意义。文章以我国草原资源资产为研究对象,初步建立了包括草原土地资产、草原生物资产和草原水气调节资产三方面指标的草原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方法体系以及草原资源资产核算价值自然环境条件差异校正方法的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评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由草原资源资产分类核算子表、草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评估总表和草原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成效评估表三级表格组成的草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评估报表系统。此外,文章还在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和四子王旗开展了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评估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陈巴尔虎旗草原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总量为6 679 718.70万元,在2005年陈巴尔虎旗草原资源资产总价为8 584 146.14万元,相比于2000年增幅达到28.51%。四子王旗2000年草原资源资产价值总量为2 926 634.22万元,2005年草原资源资产价值总量为3 896 468.32万元,比2000年增加33.14%。以上两个旗县在2000年至2005年间,草原自然资源资产人为管理对草原自然资源资产价值产生了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资产负债表 草原 内蒙古 资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对阴山北麓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焕春 严昌荣 +3 位作者 赵沛义 妥德宝 刘爽 安昊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4-229,共6页
为探讨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动态箱-红外CO2分析法在阴山北麓旱作马铃薯种植区,对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施、施化肥、不施肥4种施肥措施下土壤呼吸效率及其对水热及生物因子的动态响应过程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 为探讨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动态箱-红外CO2分析法在阴山北麓旱作马铃薯种植区,对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施、施化肥、不施肥4种施肥措施下土壤呼吸效率及其对水热及生物因子的动态响应过程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呼吸速率均有明显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6:00-8:00时最慢,12:00-16:00时最快,呼吸速率日变化与10 cm地温呈显著正相关。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显著增加了一天之中各时段的土壤呼吸速率(P<0.05),但不同施肥措施之间的差异在不同时段表现不同。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也呈单峰曲线,在出苗后52 d达到最大值,呼吸的季节变化受水热及生物因子的协同作用,在整个生育期内与干物质的日积累速率和耕层0~20 cm土壤水分显著相关,生育前期(出苗后0~52 d)呼吸速率随马铃薯全株及块茎积累总量的增加而增加,生育后期(出苗后52~98 d)和收获后(出苗后98~142 d)随10 cm地温的降低而降低。不同施肥措施通过促进作物生长,调节土壤C/N值等,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P<0.01),大小顺序为: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施>施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土壤呼吸 地温 生物量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驼绒藜替代不同比例粗饲料对苏尼特羊增重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晓光 吴江鸿 +3 位作者 刘亚红 邱晓 纳钦 孙海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9-192,共4页
试验将驼绒藜按不同精粗比配合成颗粒日粮饲喂苏尼特羊,对比分析驼绒藜日粮与苜蓿日粮、谷草日粮对羊增重的效果。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苜蓿、谷草铡短粉碎与50%、30%精料混合制成颗粒日粮对绵羊体增重效果最好,日增重可达127g/d;在荒... 试验将驼绒藜按不同精粗比配合成颗粒日粮饲喂苏尼特羊,对比分析驼绒藜日粮与苜蓿日粮、谷草日粮对羊增重的效果。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苜蓿、谷草铡短粉碎与50%、30%精料混合制成颗粒日粮对绵羊体增重效果最好,日增重可达127g/d;在荒漠草原区,苜蓿的高价格是限制其推广的主要原因;华北驼绒藜和谷草在30%精料水平下,与同精料水平条件下用苜蓿饲喂绵羊具有相同的增重效果,并可增加纯收入80元/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驼绒藜 增重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科尔沁羊草割草场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温超 单玉梅 +5 位作者 高丽娟 杨晓松 斯日古楞 李佳怡 张军 刘永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50-254,共5页
连续3年研究切根基础上的施肥对科尔沁羊草(Leymus chinensis)割草场植物群落特征、草地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设置4个肥料添加梯度,分别为CK(对照)、NP1(尿素75 kg/hm^2+磷酸二铵45 kg/hm^2)、NP2(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90 kg/h... 连续3年研究切根基础上的施肥对科尔沁羊草(Leymus chinensis)割草场植物群落特征、草地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设置4个肥料添加梯度,分别为CK(对照)、NP1(尿素75 kg/hm^2+磷酸二铵45 kg/hm^2)、NP2(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90 kg/hm^2)和NP3(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135 kg/hm^2)。结果表明,施肥当年(2014年),施肥促使群落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增加,对群落密度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其中NP3处理下的地上生物量为416.65 g/m2,是对照区的2.3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建群种羊草的重要值降低,而1年生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的重要值大幅升高。施肥第2年(2015年),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群落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对群落盖度、密度和群落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其中NP3处理下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区,但是CK、NP1和NP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建群种羊草的重要值有增加的趋势。施肥第3年(2016年),施肥对群落高度和盖度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群落密度,其中NP2、NP3处理下的群落密度分别为574.67、566.00株/hm^2,显著高于CK的293.00株/hm^2;NP1、NP2、NP3处理下的地上生物量分别高于对照区26.64%、18.26%、63.49%,但差异不显著;施肥处理的羊草重要值都升高至50%以上,最高达70.07%;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且与CK差异显著,NP2和NP3处理下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降低,且与CK区差异性显著,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物理改良切根和施肥相结合可以促进优势物种羊草的生长,有利于草地生产力的提高和草地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科尔沁羊草 割草场 生物量 植物多样性 重要值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3
18
作者 伊风艳 石凤翎 +3 位作者 高翠萍 熊梅 晔薷罕 蔡丽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65,共6页
为揭示苜蓿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机制,以苜蓿雄性不育株(Ms-4)及其可育株(MF)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茎、叶及花蕾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及叶绿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刈割前后Ms-4茎和叶中的游离脯氨... 为揭示苜蓿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机制,以苜蓿雄性不育株(Ms-4)及其可育株(MF)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茎、叶及花蕾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及叶绿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刈割前后Ms-4茎和叶中的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与MF无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淀粉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花蕾的生长和花粉的发育成熟,Ms-4花蕾发育各个时期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表现出亏缺现象,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相对较高;Ms-4中叶绿素含量低于MF,而丙二醛含量则高于M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雄性不育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科尔沁羊草割草场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温超 单玉梅 +5 位作者 李良臣 高丽娟 杨晓松 斯日古楞 张军 刘永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2-957,共6页
为了解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天然草场改良中的效果,本研究设置对照(CK)、腐殖酸(F)、糖蜜发酵(T)、海藻酸(H)和3种复合微生物肥料混合施入(A)5种处理,研究其对科尔沁羊草(Leymus chinensis)割草场草地生产力、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 为了解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天然草场改良中的效果,本研究设置对照(CK)、腐殖酸(F)、糖蜜发酵(T)、海藻酸(H)和3种复合微生物肥料混合施入(A)5种处理,研究其对科尔沁羊草(Leymus chinensis)割草场草地生产力、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天然草地的改良有一定促进作用。T处理地上生物量较CK显著增加了27.18%(P<0.05);复合微生物肥料增加了群落高度、盖度和密度,T处理显著增加了群落高度和盖度(P<0.05),各处理间群落密度无显著差异;T、H和A处理增加了群落中羊草的重要值,其中T处理显著增加了20.46%(P<0.05);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都没有显著变化。综上所述,本研究选取的几种复合微生物肥料以糖蜜发酵(T)改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肥料 割草场 生产力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NaCl及PEG胁迫对沙生木地肤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伊风艳 王晓娟 +6 位作者 邱晓 张园园 赛希雅拉 杨鼎 王海明 孙海莲 阿拉塔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6-50,共5页
以沙生木地肤种子为材料,置于不同变温,不同NaCl和PEG-6000浓度下进行萌发试验,探讨温度、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对其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沙生木地肤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15℃,发芽率为(92±3.27)%,但与20℃/10℃和15... 以沙生木地肤种子为材料,置于不同变温,不同NaCl和PEG-6000浓度下进行萌发试验,探讨温度、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对其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沙生木地肤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15℃,发芽率为(92±3.27)%,但与20℃/10℃和15℃/5℃下发芽率无显著差异,过高温或过低温周期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NaCl溶液(≤0.2mol/L)对种子的初始发芽率和最终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高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种子的初始发芽时间逐渐推后,NaCl浓度>1.0mol/L,种子仍能萌发,但幼苗生长基本停止;PEG胁迫下,沙生木地肤种子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渗透势≥-1.0MPa下,PEG胁迫对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不明显,渗透势降低到-1.6MPa时,发芽率仍高于40%,萌发幼苗仍能缓慢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木地肤 盐胁迫 干旱胁迫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