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动荷载作用下冻土结构弱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春华 徐学燕 +1 位作者 耿永常 蒲毅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29-1431,1513,共4页
基于低温动三轴试验及CT扫描试验对不同围压、负温下冻结粉质黏土的弱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冻结粉质黏土动三轴试验前、后的CT扫描试验数据与图像,定量分析了冻土的密度、结构及损伤度等方面的变化及动三轴试验前、后CT数增量、方... 基于低温动三轴试验及CT扫描试验对不同围压、负温下冻结粉质黏土的弱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冻结粉质黏土动三轴试验前、后的CT扫描试验数据与图像,定量分析了冻土的密度、结构及损伤度等方面的变化及动三轴试验前、后CT数增量、方差增量与围压、负温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在振动荷载作用下冻土内部孔隙、裂隙扩展过程,从附加损伤的角度证实了临界围压值的存在,明确了冻结粉质黏土结构弱化的根本原因是孔隙冰的压融和微裂隙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荷载 冻结粉质黏土 弱化机理 低温动三轴试验 CT扫描试验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单轴压缩损伤特征与细观损伤测试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增利 李洪升 朱元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3-227,共5页
基于冻土单轴压缩的 CT动态测试 ,提出冻土单轴压缩下的损伤由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组成 :其一是塑性硬化下的塑性损伤 ,其二是由于新产生的裂隙造成的微裂纹损伤 .对两种不同损伤阶段下冻土微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 ,给出了各阶段损伤... 基于冻土单轴压缩的 CT动态测试 ,提出冻土单轴压缩下的损伤由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组成 :其一是塑性硬化下的塑性损伤 ,其二是由于新产生的裂隙造成的微裂纹损伤 .对两种不同损伤阶段下冻土微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 ,给出了各阶段损伤量计算公式 .采用该方法分别对饱水冻土试样和未饱水冻土试样的损伤量进行了计算 ,得到了塑性损伤和微裂纹损伤阶段的损伤量及总附加损伤量 .得出饱水冻土的塑性损伤和微裂纹损伤产生的应变条件门槛值分别为 0 .75 %和 5 .0 % ,未饱水冻土的分别为 0 .70 %和 4.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单轴压缩 损伤特征 损伤计算 塑性损伤 微裂纹损伤 CT动态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条件下岩石损伤扩展研究初探 被引量:39
3
作者 杨更社 蒲毅彬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7-360,共4页
借助于岩石材料冻融循环CT扫描实验 ,对岩石材料在冻融循环条件下损伤扩展特性进行研究 。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岩石 损伤扩展 CT扫描 损伤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和被动的冻土地温控制方法和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魏智 金会军 +3 位作者 张建明 吴锦奎 杨思中 吉延峻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26,共7页
研究目的:主动和被动地温控制是冻土地温控制的基本方法。但如何对主动和被动的概念进行准确区分,目前在国内外却有所混淆,因此对主动和被动地温控制技术提出明确的划分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结论:国际上普遍从能量的观点来区分——被动地... 研究目的:主动和被动地温控制是冻土地温控制的基本方法。但如何对主动和被动的概念进行准确区分,目前在国内外却有所混淆,因此对主动和被动地温控制技术提出明确的划分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结论:国际上普遍从能量的观点来区分——被动地温是在运行期间不需人为提供动力,也没有任何不停运动的机械部件,是冻土地温控制最常用的技术;而主动地温控制方法,需要动力支持或温控系统中有持续运动的部件,其显著的特点在于对冻结过程的人为可控制性和提供能量消耗。冻土地温控制的计算,有许多长期以来的研究公式及图表,但更为精确的计算,要利用一些成熟的模型进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地温控制 被动技术 主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冻结黏土在常应变率下的单轴抗压强度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海鹏 林传年 +1 位作者 张俊兵 朱元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冻土作为一种复杂的多相介质,其强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三种不同干密度饱和冻结黏土在常应变率下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得出了饱和冻结黏土的单轴抗压强度受温度、应变率、破坏时间及干密度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并分别建立了以温度、... 冻土作为一种复杂的多相介质,其强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三种不同干密度饱和冻结黏土在常应变率下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得出了饱和冻结黏土的单轴抗压强度受温度、应变率、破坏时间及干密度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并分别建立了以温度、应变率(或破坏时间)及干密度为变量的强度预报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冻结黏土 单轴抗压强度 常应变率 应变率 干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riging插值的黑河分水后中游地下水资源变化 被引量:19
6
作者 魏智 金会军 +3 位作者 蓝永超 吴锦奎 胡兴林 杨思忠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6-203,共8页
水资源短缺是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面临的共同难题。20世纪黑河下游地区河水注入量的持续减少,使得依赖河水补给的地下水相应减少,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恢复黑河下游生态环境,从2000年开始了黑河生态应急输水工程,实施水... 水资源短缺是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面临的共同难题。20世纪黑河下游地区河水注入量的持续减少,使得依赖河水补给的地下水相应减少,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恢复黑河下游生态环境,从2000年开始了黑河生态应急输水工程,实施水量的统一调度。中游地表水利用量的减少无疑会对地下水资源产生影响。根据黑河中游地下水观测数据,运用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分水前的20世纪90年代和分水后的2004-2005年间的地下水位和储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游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地下水位不同程度上都在下降,其范围在1.3~2.68 m,地下水可开采储量也随之减少,估算减少总量约为8.23×10~8 m^3。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分水使得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数量减少,占总减少量的60.8%;另一方面,河水供给的减少促使中游地区转而大量开采地下水。两方面共同作用,使得中游地区地下水资源量日益短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中游 分水 地下水埋深 储量 Kriging插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