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黄芪黄酮对AngⅡ致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梁连生 余静 +3 位作者 宋瑞霞 贺秀红 常鹏 汪汉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05-1509,共5页
目的探讨甘肃黄芪黄酮化合物芒柄花素与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上述两种黄酮单体(0.01、0.1、1.0、10mg.L-1)分别与AngⅡ(10-6mol.L-1)和HUVECs作... 目的探讨甘肃黄芪黄酮化合物芒柄花素与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上述两种黄酮单体(0.01、0.1、1.0、10mg.L-1)分别与AngⅡ(10-6mol.L-1)和HUVECs作用24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仪检测细胞凋亡,并观察凋亡基因Fas表达的变化。结果甘肃黄芪黄酮化合物芒柄花素与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Ⅱ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AngⅡ(10-6mol.L-1)孵育24h后,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芒柄花素(1.0mg.L-1)与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1.0mg.L-1)可抑制AngⅡ(10-6mol.L-1)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P<0.01),并减少Fas的表达(P<0.05);以上实验芒柄花素与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两化合物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甘肃黄芪黄酮化合物可减轻AngⅡ诱导的HUVECs凋亡,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降低Fas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黄酮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凋亡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黄芪对阿霉素引起大鼠病变心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余静 王琼瑛 +2 位作者 常鹏 索有瑞 汪汉卿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83-587,共5页
用RT-PCR法探讨甘肃黄芪对阿霉素(DOX)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mR-N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mRNA的表达的影响;并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其心肌病理变化。结果显示,DOX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 mRNA和ACE mRNA表达... 用RT-PCR法探讨甘肃黄芪对阿霉素(DOX)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mR-N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mRNA的表达的影响;并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其心肌病理变化。结果显示,DOX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 mRNA和ACE mRNA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增高(ACE2:0.94±0.27 vs 0.48±0.21,P=0.001;ACE:3.73±0.59 vs 1.37±0.66,P=0.006);黄芪+DOX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 mRNA和ACE mRNA的表达均比DOX组降低(ACE2:0.64±0.23 vs 0.94±0.27,P=0.007;ACE:2.21±0.71 vs 3.73±0.09,P=0.0012)。说明DOX诱导心肌病变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 mRNA、ACE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光镜下显示黄芪+DOX组心肌细胞损害程度较DOX组轻;电镜下可见黄芪+DOX组可见心肌细胞核肿胀、线粒体肿胀,肌质中肌丝溶解、中断,但上述变化较DOX组少见。甘肃黄芪对DOX诱导的心肌损害大鼠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阿霉素 心肌病变 大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莪术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邸多隆 马华侨 +2 位作者 吴子昌 刘霞 蒋生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6-168,共3页
以莪术挥发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 ,利用正交实验L9(34)筛选莪术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 :莪术粗粉浸泡 1h ,加 8倍水煎煮 ,提油时间 8h。按优选的最佳工艺条件验证三批 ,测得挥发油平均提取率 2 38% ,相对标准偏差 (RSD) 1 2 3% (n =3... 以莪术挥发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 ,利用正交实验L9(34)筛选莪术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 :莪术粗粉浸泡 1h ,加 8倍水煎煮 ,提油时间 8h。按优选的最佳工艺条件验证三批 ,测得挥发油平均提取率 2 38% ,相对标准偏差 (RSD) 1 2 3% (n =3)。分别考察了饱和水溶液法 β CD包合莪术挥发油时超声和搅拌对包合的影响 ,测得两种方法包合率分别为 98 77%和 86 98% ,RSD分别为 2 4 2 %和 2 6 5 % (n =3) ,表明用超声法包合挥发油比搅拌法所得包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 挥发油 提取 包合工艺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