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凹凸棒石基新型水处理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永峰 宗莉 +1 位作者 于惠 王爱勤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08-2320,共13页
随着我国对水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对高性能水处理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以凹凸棒石为代表的黏土矿物因其储量大、价格低廉、对多种污染物吸附好以及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凹凸棒石基水处理新型吸附材料... 随着我国对水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对高性能水处理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以凹凸棒石为代表的黏土矿物因其储量大、价格低廉、对多种污染物吸附好以及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凹凸棒石基水处理新型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利用凹凸棒石一维纳米棒晶表面改性、负载和复合等新型吸附材料。重点介绍了各种新型吸附剂的构筑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凹凸棒石基新型吸附剂的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吸附剂 构筑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镁改性对凹凸棒黏土微结构和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蔡佳佳 徐惠 王爱勤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6-520,共5页
选用不同浓度乙酸镁对凹凸棒黏土进行改性处理,采用FT-IR、XRD和SEM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改性前后凹凸棒黏土的比表面积、组成和Zeta电位,考察了乙酸镁浓度对凹凸棒黏土在自来水和饱和氯化钠盐水中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酸镁浓度为... 选用不同浓度乙酸镁对凹凸棒黏土进行改性处理,采用FT-IR、XRD和SEM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改性前后凹凸棒黏土的比表面积、组成和Zeta电位,考察了乙酸镁浓度对凹凸棒黏土在自来水和饱和氯化钠盐水中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酸镁浓度为10%时,改性凹凸棒黏土表现出最高的黏度,乙酸镁与棒晶间的离子交换作用是黏度提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黏土 乙酸镁 黏度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均质中焦磷酸钠对凹凸棒土微结构和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蔡佳佳 王文波 +2 位作者 康玉茹 徐惠 王爱勤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76-1381,1387,共7页
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对凹凸棒黏土进行焦磷酸钠改性,考察了高压均质压力和焦磷酸钠浓度对改性凹凸棒黏土黏度的影响。同时采用FTIR、XRD和SEM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改性前后凹凸棒黏土的BET比表面积、组成和Zeta电位。结果表明,高压均质过... 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对凹凸棒黏土进行焦磷酸钠改性,考察了高压均质压力和焦磷酸钠浓度对改性凹凸棒黏土黏度的影响。同时采用FTIR、XRD和SEM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改性前后凹凸棒黏土的BET比表面积、组成和Zeta电位。结果表明,高压均质过程可显著影响焦磷酸钠改性凹凸棒黏土的理化性能。在焦磷酸钠质量百分比为0.5%和高压均质压力为20 MPa的条件下,改性凹凸棒黏土有最高的黏度,与未高压均质样品相比,黏度提高了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黏土 焦磷酸钠 高压均质 黏度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处理凹凸棒黏土对PVA/APT纳米复合膜理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文娟 黄大建 王爱勤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5-1058,1111,共5页
在固体与液体质量比(简称固液比,下同)为1∶10时,将凹凸棒黏土(APT)分别采用体积分数1%盐酸、H2 SO4、H3 PO4、HClO4和H4 P2 O7溶液进行处理。以聚乙烯醇(PVA)和各种酸处理APT为原料,采用溶液-流延成膜法,制备了系列PVA/APT纳米复合膜... 在固体与液体质量比(简称固液比,下同)为1∶10时,将凹凸棒黏土(APT)分别采用体积分数1%盐酸、H2 SO4、H3 PO4、HClO4和H4 P2 O7溶液进行处理。以聚乙烯醇(PVA)和各种酸处理APT为原料,采用溶液-流延成膜法,制备了系列PVA/APT纳米复合膜。采用FTIR、SEM和XRD对PVA/APT纳米复合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PVA/APT纳米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结果表明,酸处理能溶出APT孔道中的杂质和碳酸盐,提高棒晶束的分散程度,因而APT可均匀分散在PVA基体中。与APT原土相比,酸处理APT明显改善了纳米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其中,以HClO4处理APT时纳米复合膜的性能最优,拉伸强度及断裂延伸率分别提高了29.3%和74.9%,耐水性提高了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膜 聚乙烯醇 凹凸棒黏土 酸处理 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矿物基无机杂化颜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晓雯 卢予沈 +1 位作者 牟斌 王爱勤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4-701,共8页
近年来,无机杂化颜料成为无机颜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黏土矿物是储量丰富、廉价且易得的天然纳米物质,因具有独特的纳米片状、棒状和管状结构,成为构筑各种无机杂化颜料的理想基体材料。介绍了黏土矿物的结构特点,综述了黏土矿物基钴... 近年来,无机杂化颜料成为无机颜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黏土矿物是储量丰富、廉价且易得的天然纳米物质,因具有独特的纳米片状、棒状和管状结构,成为构筑各种无机杂化颜料的理想基体材料。介绍了黏土矿物的结构特点,综述了黏土矿物基钴蓝、铋黄、铁红和其他色系杂化颜料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展望了黏土矿物基无机杂化颜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钴蓝 铋黄 铁红 杂化颜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花青素与凹凸棒石杂化颜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淑娥 牟斌 +1 位作者 王晓雯 王爱勤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3-199,I0003,共8页
为了解不同来源花青素与凹凸棒石结合的性能差异,以凹凸棒石为无机载体,用提取于紫薯、红甘蓝、黑米和葡萄皮的花青素作为有机客体,应用吸附、研磨和热处理方法制备不同来源花青素-凹凸棒石杂化颜料。采用XRD、FTIR、Zeta电位和BET对不... 为了解不同来源花青素与凹凸棒石结合的性能差异,以凹凸棒石为无机载体,用提取于紫薯、红甘蓝、黑米和葡萄皮的花青素作为有机客体,应用吸附、研磨和热处理方法制备不同来源花青素-凹凸棒石杂化颜料。采用XRD、FTIR、Zeta电位和BET对不同来源花青素-凹凸棒石杂化颜料的结构进行表征,以考察其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来源花青素与凹凸棒石通过静电吸引和氢键作用结合,花青素不仅吸附于凹凸棒石表面,部分还进入外部凹槽中,花青素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其中,来源于黑米的杂化颜料性能最佳。此外,在酸性和碱性气氛下,杂化颜料颜色变化表明其颜色随着酸/碱性气氛的转变发生可逆变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凹凸棒石 杂化颜料 耐候性 可逆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苦咸水浸泡凹凸棒石的胶体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方方 王文波 +2 位作者 康玉茹 张继义 王爱勤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8-311,336,共5页
利用天然苦咸水浸泡凹凸棒石黏土,考察了浸泡时间对凹凸棒石黏度、流变性和悬浮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咸水中所含的金属离子与凹凸棒石棒晶表面离子发生了交换反应,改变了棒晶的表面电荷,从而影响凹凸棒石的胶体性能。浸泡90 d后... 利用天然苦咸水浸泡凹凸棒石黏土,考察了浸泡时间对凹凸棒石黏度、流变性和悬浮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咸水中所含的金属离子与凹凸棒石棒晶表面离子发生了交换反应,改变了棒晶的表面电荷,从而影响凹凸棒石的胶体性能。浸泡90 d后,凹凸棒石表现出最优的悬浮稳定性,浸泡180 d后,凹凸棒石的黏度从1 188mPa·s提高到2 444 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苦咸水 胶体性能 黏度 离子交换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青海湖水浸泡凹凸棒石对胶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方方 王文波 +2 位作者 康玉茹 张继义 王爱勤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3-1017,1027,共6页
利用天然青海湖水浸泡凹凸棒石黏土,考察了浸泡时间对其胶体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Zeta电位分析以及胶体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湖水浸泡未改变凹凸棒石的晶体结构和棒晶形态,湖水中的金属离子与凹... 利用天然青海湖水浸泡凹凸棒石黏土,考察了浸泡时间对其胶体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Zeta电位分析以及胶体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湖水浸泡未改变凹凸棒石的晶体结构和棒晶形态,湖水中的金属离子与凹凸棒石棒晶表面的离子发生了交换反应。浸泡90 d后凹凸棒石的表面电荷增加,浸泡180 d后样品旋转黏度从1188 mPa·s提高到2376 mPa·s,胶体稳定性也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湖水 浸泡时间 黏度 胶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均质辅助构筑CTAB改性植物精油/凹凸棒石复合抗菌材料 被引量:3
9
作者 惠爱平 杨芳芳 +1 位作者 康玉茹 王爱勤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19-2024,2033,共7页
采用高压均质辅助构筑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植物精油/凹凸棒石复合抗菌材料,对其进行了FTIR、XRD、SEM、Zeta电位和TG测试表征。FTIR分析表明,植物精油负载于凹凸棒石并成功实现表面改性。随CTAB用量增加,复合抗菌材料的Zeta... 采用高压均质辅助构筑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植物精油/凹凸棒石复合抗菌材料,对其进行了FTIR、XRD、SEM、Zeta电位和TG测试表征。FTIR分析表明,植物精油负载于凹凸棒石并成功实现表面改性。随CTAB用量增加,复合抗菌材料的Zeta电位由负变正。最小抑菌浓度(MIC)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随CTAB用量的增加而增强,CTAB改性明显提升了复合材料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当CTAB用量为2.5%(以凹凸棒石质量为基准,下同)时,CTAB改性香芹酚/凹凸棒石复合材料和肉桂醛/凹凸棒石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由未改性的1 g/L分别减小至0.125 g/L和0.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CTAB 植物精油 高压均质 抗菌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黄腐酸/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抑菌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芳芳 张倩 +3 位作者 宋亚萌 惠爱平 康玉茹 王爱勤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77-2783,共7页
黄腐酸(FA)具有抑菌消炎和促进动物生长的功效。为了进一步提升FA的广谱抑菌性,以凹凸棒石(APT)为载体,通过吸附法将FA负载于APT,同时进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结果表明,FA和APT主要以静电吸附形式结合,CTAB的引入实现了FA/... 黄腐酸(FA)具有抑菌消炎和促进动物生长的功效。为了进一步提升FA的广谱抑菌性,以凹凸棒石(APT)为载体,通过吸附法将FA负载于APT,同时进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结果表明,FA和APT主要以静电吸附形式结合,CTAB的引入实现了FA/APT复合材料的电荷调控。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随着CTAB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当CTAB添加量为15%(质量分数)时,其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05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酸 凹凸棒石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复合材料 广谱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植物精油/凹凸棒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火清 闫盆吉 +3 位作者 牟斌 杨芳芳 惠爱平 王爱勤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54-9159,9201,共7页
在香芹酚/凹凸棒石复合材料基础上,利用不同精油活性成分的协同抗菌效应,通过机械力化学法构筑了6种双组分植物精油/凹凸棒石杂化抗菌材料。研究表明,引入百里香酚、香芹酮、薄荷醇和伞花烃提升了植物精油的稳定性。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 在香芹酚/凹凸棒石复合材料基础上,利用不同精油活性成分的协同抗菌效应,通过机械力化学法构筑了6种双组分植物精油/凹凸棒石杂化抗菌材料。研究表明,引入百里香酚、香芹酮、薄荷醇和伞花烃提升了植物精油的稳定性。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稳定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不同精油分子与凹凸棒石的作用位点。抑菌性能测试表明,植物精油复合可有效提升香芹酚/凹凸棒石杂化材料的抗菌活性,除引入薄荷醇和柠檬烯的杂化材料外,其它双组分植物精油杂化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 mg/mL和0.5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凹凸棒石 杂化抗菌材料 协同效应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