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架材料在固相微萃取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丙阳 陈佳 邱洪灯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10,共16页
固相微萃取(SPME)是样品前处理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萃取剂是影响萃取效果的核心要素。骨架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可调的孔径,非常适合用作SPME纤维涂层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农业、法医鉴定、环境处理、分离分析以及... 固相微萃取(SPME)是样品前处理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萃取剂是影响萃取效果的核心要素。骨架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可调的孔径,非常适合用作SPME纤维涂层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农业、法医鉴定、环境处理、分离分析以及催化传感等领域的样品前处理中。诸多研究表明,骨架材料与SPME的结合所带来的技术突破不仅局限于材料和方法本身,同时也有望在更多前沿新型的应用领域中大放异彩。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骨架材料在固相微萃取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首先阐明了SPME技术的原理支撑,再从应用性、多样性、创新性以及前瞻性的角度,分别介绍了不同种类骨架材料在SPME技术中的应用,最后对这些工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架材料 固相微萃取 纤维涂层 样品前处理 共价有机骨架 金属有机骨架 氢键有机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腰属植物化学成分和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云裳 张应鹏 +1 位作者 史高峰 鲁润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53-257,共5页
介绍从金腰属(Chrysosplenium)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及其生理活性研究概况和构效关系,为进一步开展该属植物成分和药效研究提供参考。金腰属植物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还有五环三萜。
关键词 金腰属植物 黄酮类化合物 五环三萜 构效关系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裸茎金腰主要化学成分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云裳 马兴铭 +2 位作者 张应鹏 鲁润华 史高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8-299,共2页
关键词 藏药裸茎金腰 黄酮醇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枣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晔玮 邸多隆 王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1-113,共3页
应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沙枣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1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27%。应用HPLC-DAD技术建立了沙枣花挥发油指纹图谱,以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为指标,确定了6个特征峰。
关键词 沙枣花挥发油 化学成分 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 指纹图谱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川西小黄菊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杨爱梅 鲁润华 师彦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1-733,共3页
目的:对藏药川西小黄菊(Pyrethrum tatsienense)全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方法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质谱(MS)、红外(I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川西小黄菊... 目的:对藏药川西小黄菊(Pyrethrum tatsienense)全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方法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质谱(MS)、红外(I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川西小黄菊的乙醇(95%)室温提取物中获得6个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4-乙酰氧基-3-羟基-肉桂酸(Ⅲ),2-O-β-D-吡喃葡萄糖基肉桂酸(Ⅳ),香豆精(Ⅴ),β-D-吡喃果糖(Ⅵ)。结论: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菊属 川西小黄菊 化学成分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蜂胶囊对小鼠抗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滕宝霞 陈燕 +1 位作者 谢楠 刘遒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72-1674,共3页
关键词 景蜂胶囊 应激 LA LAH SOD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子掌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7
作者 王福东 汪涛 汪汉卿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B11期430-432,共3页
应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燕子掌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66种组分与燕子掌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以苯乙醇、2,6,6-三甲基-2,4-环庚二烯-1-酮、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十六烷酸甲酯、十六烷酸乙酯、十八烷酸... 应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燕子掌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66种组分与燕子掌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以苯乙醇、2,6,6-三甲基-2,4-环庚二烯-1-酮、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十六烷酸甲酯、十六烷酸乙酯、十八烷酸甲酯为主要成分,化合物类型以酮、酯、类等化合物为主,其中十六烷酸甲酯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26.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子掌 挥发油 气象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类药物分析方法研究概况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勤 邸多隆 蒋生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99-1202,共4页
关键词 大黄 中成药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棘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海燕 沈丹丹 +2 位作者 黄新异 葛斌 孟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3-670,共8页
甘肃棘豆是疯草的一种,所含的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药理活性。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古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Elsevier、CNKI、CBM、维普、万方等电子数据库,以及网络资源中有关甘肃棘豆的文献,从营养成分... 甘肃棘豆是疯草的一种,所含的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药理活性。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古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Elsevier、CNKI、CBM、维普、万方等电子数据库,以及网络资源中有关甘肃棘豆的文献,从营养成分、化学成分、毒理学、药理作用、内生菌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为该药材的正确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棘豆 营养成分 化学成分 毒理学 药理作用 内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阳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晔玮 邸多隆 +2 位作者 葛斌 刘丽华 张永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007-1009,共3页
以浸膏得率和浸膏中多糖质量分数综合评价,利用L9(34)正交实验从水提和醇沉两方面优选锁阳中水溶性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锁阳活性多糖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基础。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m(锁阳):v(水)=1:12,回流提取0.5 h,提取2次;... 以浸膏得率和浸膏中多糖质量分数综合评价,利用L9(34)正交实验从水提和醇沉两方面优选锁阳中水溶性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锁阳活性多糖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基础。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m(锁阳):v(水)=1:12,回流提取0.5 h,提取2次;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在m(生药):v(水提液)=1 g:2 mL溶液中加入乙醇,使φ(乙醇)=70%,静置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阳 提取工艺 正交实验 多糖质量分数 浸膏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萃取-解吸土壤中7种芳香族化合物
11
作者 李丙阳 王钊 +1 位作者 陈佳 邱洪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79,共8页
利用氧化石墨烯功能化修饰固相微萃取(GO@SPME)针,结合气相色谱(GC)-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建立了检测土壤中7种挥发性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包括甲苯、氯苯、乙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和萘)的快速萃取和解吸策略。考察了萃取液... 利用氧化石墨烯功能化修饰固相微萃取(GO@SPME)针,结合气相色谱(GC)-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建立了检测土壤中7种挥发性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包括甲苯、氯苯、乙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和萘)的快速萃取和解吸策略。考察了萃取液体积、搅拌速率、萃取温度、加盐量、解吸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对目标物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在土壤样品中加入内标物质(氘代甲苯),经甲醇提取,顶空固相微萃取快速富集,再结合GC-FID进行检测,基质匹配内标法定量分析。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在15 s内可实现对目标物的快速萃取与解吸(萃取时间12 s,解吸时间3 s)。土壤样品中7种挥发性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不小于0.9989,方法检出限(LOD,S/N=3)为1.71~11.60μg/g,定量下限(LOQ,S/N=10)为5.70~38.67μg/g;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60、120、180μg/g)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7.3%~109%,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12%。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成本较低,数据稳定可靠,适用于土壤样品中芳香族类化合物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烃及其衍生物 氧化石墨烯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法 快速萃取-解吸策略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流萃取法提取甘肃棘豆中的苦马豆素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新异 赵宇 +2 位作者 柳军玺 蒋生祥 邸多隆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1-344,共4页
以甘肃棘豆为原料,采用φ(CH3CH2OH)=75%的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后用浓度为2mol/L的盐酸调节pH至3-4。离心,取上清液用氯仿以40 mL/m in流速逆流萃取,除去小极性杂质。再用浓度为2 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至9-10,用... 以甘肃棘豆为原料,采用φ(CH3CH2OH)=75%的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后用浓度为2mol/L的盐酸调节pH至3-4。离心,取上清液用氯仿以40 mL/m in流速逆流萃取,除去小极性杂质。再用浓度为2 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至9-10,用正丁醇以40 mL/m in流速逆流萃取。萃取液回收正丁醇后上硅胶柱分离,氯仿-甲醇-氨水洗脱,并用甲醇-氯仿重结晶得白色针状结晶,经MS和NMR鉴定确定其化学结构为苦马豆素,提取率为23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棘豆 苦马豆素 逆流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离子液体键合硅胶固定相纯水洗脱分离碱基、酚类和药物化合物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旭生 邱洪灯 +1 位作者 刘霞 蒋生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9-272,共4页
采用N-甲基咪唑和氯丙基咪唑反应的方法制备得到了离子液体键合硅胶固定相,并利用该固定相中的咪唑环阳离子和被分析物之间存在的多重作用机理如疏水作用、静电吸引和排斥及氢键作用等,以纯水作为流动相,成功地分离了碱基(胞嘧啶、胸腺... 采用N-甲基咪唑和氯丙基咪唑反应的方法制备得到了离子液体键合硅胶固定相,并利用该固定相中的咪唑环阳离子和被分析物之间存在的多重作用机理如疏水作用、静电吸引和排斥及氢键作用等,以纯水作为流动相,成功地分离了碱基(胞嘧啶、胸腺嘧啶、2-氨基嘧啶和6-氯鸟嘌呤)、酚类化合物(间氨基酚、间苯二酚和间硝基酚)以及3种药物化合物(盐酸吗啉呱、阿昔洛韦和头孢氨苄)。采用没有添加任何有机溶剂和缓冲液的纯水作流动相,既绿色环保,又节约经济,简单方便。对该固定相分离这些化合物的保留机理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改性硅胶 固定相 纯水流动相 液相色谱 碱基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黄菊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雷 绽春蕊 +3 位作者 杨世英 马伟林 马贤 柳军席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5-458,共4页
本文研究杭黄菊花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常见的人体肠道致病菌的抑菌活性。采用超声波提取法获得杭黄菊提取物,用琼脂扩散法测试该粗提物对受试菌的抑菌作用,并用倍比稀释法确定最小抑菌浓度。实验结果表明杭黄菊花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常见的7... 本文研究杭黄菊花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常见的人体肠道致病菌的抑菌活性。采用超声波提取法获得杭黄菊提取物,用琼脂扩散法测试该粗提物对受试菌的抑菌作用,并用倍比稀释法确定最小抑菌浓度。实验结果表明杭黄菊花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常见的7种肠道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对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采用相同提取方法的高浓度提取物比低浓度提取物具有更显著(P<0.01)的抑菌作用,而相同浓度的水提物比醇提物抑菌效果更为明显(P<0.01),水提物对相同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低于醇提物。杭黄菊提取物对肠道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被开发用于抗菌新药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黄菊 提取物 肠道菌群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涂层及其形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魏黎明 欧庆瑜 梁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20,共4页
采用物理涂渍、溶胶 -凝胶技术(sol-gel)制备了固相微萃取 (SPME)固相涂层 :γ_Al2O3 涂层、聚丙烯酸树脂涂层、聚酰亚胺 -二氧化硅溶胶凝胶涂层、聚酰亚胺 -二氧化钛涂层。通过扫描电镜显示涂层表面形貌 ,并比较了萃取容量与涂层形貌... 采用物理涂渍、溶胶 -凝胶技术(sol-gel)制备了固相微萃取 (SPME)固相涂层 :γ_Al2O3 涂层、聚丙烯酸树脂涂层、聚酰亚胺 -二氧化硅溶胶凝胶涂层、聚酰亚胺 -二氧化钛涂层。通过扫描电镜显示涂层表面形貌 ,并比较了萃取容量与涂层形貌间的关系。证明涂层的微观形态结构对涂层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可以通过微观形态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涂层 物理涂渍 溶胶-凝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莓果渣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立 刘晔玮 +3 位作者 李红兵 李丽 赵剑喜 邸多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6-118,122,共4页
黑莓果渣经不同溶剂(水、pH3水、60%乙醇、80%乙醇、95%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在室温下振摇提取,得到黑莓果渣不同溶剂提取物。分别采用总抗氧化能力测定体系、DPPH·(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体系、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 黑莓果渣经不同溶剂(水、pH3水、60%乙醇、80%乙醇、95%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在室温下振摇提取,得到黑莓果渣不同溶剂提取物。分别采用总抗氧化能力测定体系、DPPH·(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体系、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对黑莓果渣不同溶剂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O2-·和·OH的活性进行测定,并与V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黑莓果渣不同溶剂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抗氧化能力;酸性溶剂提取效果优于非酸性溶剂;60%乙醇为最佳的提取溶剂,其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和O2-·活性均弱于VC,而清除·OH活性较强且高于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莓 抗氧化 自由基 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酸性蛋白酶菌株的选育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西波 张旭 +2 位作者 杨柳 张惠惠 张继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3,40,共7页
以从酱醅中分离出的菌株JL-335为出发菌,采用紫外线诱变,结合HE值及酶活力检测,筛选出1株高产稳定的酸性蛋白酶菌株SKY-520。诱变条件:紫外灯功率20 W,距离25cm,诱变时间0(对照),1,3,5min。试验结果表明:20 W紫外灯,25cm照射,3min时致... 以从酱醅中分离出的菌株JL-335为出发菌,采用紫外线诱变,结合HE值及酶活力检测,筛选出1株高产稳定的酸性蛋白酶菌株SKY-520。诱变条件:紫外灯功率20 W,距离25cm,诱变时间0(对照),1,3,5min。试验结果表明:20 W紫外灯,25cm照射,3min时致死率为74.3%,此时间为最佳照射时间;并且优化发酵条件,温度为28℃,pH为5.0,时间为48h,其产酶能力由847.2U/mL提高到3000.8U/mL,提高率将近254.2%;连续6次继代培养,遗传性状稳定。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等手段考察了温度、pH值、金属离子等对所产酸性蛋白酶的酶学性质的影响,得出该酶的最佳作用条件为45℃、pH 3.5、添加Mn^(2+),此时酶活性可以提高183.7%,并且该酶在80℃下保温10min仍保留有74.2%的相对酶活,说明其具有一定的耐干热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蛋白酶 紫外诱变 酶活力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能奶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几种冷冻保存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亮 刘婷婷 +6 位作者 彭涛 帅志强 张达江 朱海 陈军 李卫华 汪汉卿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共6页
以莎能奶山羊皮肤组织为材料进行细胞培养,通过分离纯化建立了莎能奶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纯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在冷冻保护剂和血清成分相同的条件下选用5种具有不同预冷平衡方式和预冷时间的方法进行冷冻保存,5个月后通过对成纤维细... 以莎能奶山羊皮肤组织为材料进行细胞培养,通过分离纯化建立了莎能奶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纯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在冷冻保护剂和血清成分相同的条件下选用5种具有不同预冷平衡方式和预冷时间的方法进行冷冻保存,5个月后通过对成纤维细胞复苏后的活力对比分析,方法3(70%细胞悬液+20%胎牛血清+10%DMSO;先在4 C预冷平衡0.5 h,接着液氮罐口气态氮悬挂4 h,然后沉入液氮)冻存细胞解冻后胎盘蓝染色细胞活力分析,活细胞率为84.8%,培养48 h后细胞贴壁率为85.4%,明显高于其他几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能奶山羊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冷冻保存 活细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在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振寰 刘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44-1448,共5页
关键词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PHPLC) 天然产物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乙醇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晔玮 邸多隆 +1 位作者 张建民 陈晓琴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8-170,共3页
以乙醇浸膏得率和浸膏中氮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选择乙醇体积分数、乙醇与水蛭质量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实验L9(34)确定乙醇提取水蛭最佳工艺条件为:φ(乙醇)=50%,m〔φ(乙醇)=50%〕∶m(水蛭)=6∶1,提取时间1 5h,共提取2次。... 以乙醇浸膏得率和浸膏中氮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选择乙醇体积分数、乙醇与水蛭质量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实验L9(34)确定乙醇提取水蛭最佳工艺条件为:φ(乙醇)=50%,m〔φ(乙醇)=50%〕∶m(水蛭)=6∶1,提取时间1 5h,共提取2次。平均乙醇浸膏得率13 24%,浸膏中平均氮质量分数w(N)=11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乙醇 浸膏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