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果芹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石明睿 赵建喜 +4 位作者 冯祖飞 柳军玺 裴栋 刘晔玮 邸多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4,共3页
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技术和多种现代波谱技术,从迷果芹(Sphallerocarpus gracilis)的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为:falcarinol(1)、(3R,8S)-falcarindiol(2)、diplaniol(3)、5-hydroxy-8-methoxy-2H-1-benzopyran-2-... 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技术和多种现代波谱技术,从迷果芹(Sphallerocarpus gracilis)的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为:falcarinol(1)、(3R,8S)-falcarindiol(2)、diplaniol(3)、5-hydroxy-8-methoxy-2H-1-benzopyran-2-one(4)、esculetin(5)、东莨菪内酯(6)、xanthalin(7)、isoimperatorin(8)、胡萝卜苷(9)、β-谷甾醇(10)和豆甾醇(11),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果芹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碳纳米纤维修饰电极用于黄酮类化合物芦丁的电化学测定 被引量:15
2
作者 岳莹 梁卿 +1 位作者 郭勇 邵士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15-921,共7页
制备了新型的介孔碳纳米纤维修饰热解石墨电极(MCNF/PGE),并将其用于芦丁含量的测定。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谱法、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膜性能及芦丁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可有效促进探针离子[Fe(C... 制备了新型的介孔碳纳米纤维修饰热解石墨电极(MCNF/PGE),并将其用于芦丁含量的测定。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谱法、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膜性能及芦丁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可有效促进探针离子[Fe(CN)6]3-/4-在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芦丁在该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过程受扩散控制。由于MCNFs大量的石墨边缘缺陷、大比表面积以及介孔结构,与裸电极相比,该修饰电极对芦丁呈现出很高的电催化活性,芦丁阳极峰电流约为裸电极上的18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芦丁的氧化峰电流(Ipa)与其浓度(c)在2.0×10-8~1.2×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5.0×10-9mol/L,线性系数r2=0.999。此外,计算了电荷转移系数(α)、标准速率常数(ks),并推测了芦丁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机理。该修饰电极易于制备、可再生,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可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电化学传感器应用于芦丁片剂中芦丁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碳纳米纤维 化学修饰电极 芦丁 伏安法 电化学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叶提取物体内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郑洁 何海荣 +4 位作者 王宁丽 裴栋 田亚涛 谢雪健 刘晔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43-1747,1820,共6页
为评价油橄榄叶提取物的体内和体外抗氧化能力,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DPPH·和·OH清除能力实验,体内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D-半乳糖连续背部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以VE为阳性对照组,油橄榄叶提取物58、116、232 mg/kg BW灌... 为评价油橄榄叶提取物的体内和体外抗氧化能力,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DPPH·和·OH清除能力实验,体内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D-半乳糖连续背部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以VE为阳性对照组,油橄榄叶提取物58、116、232 mg/kg BW灌胃30 d,处死后测定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观察肝脏和大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表明,衰老小鼠MDA的含量明显升高,血清、肝组织中的SOD、GSH-Px和脑组织中的SOD活性均明显降低,与正常小鼠比较有差异(P<0.05);各剂量的油橄榄叶提取物均能提高衰老小鼠血清、肝组织中的SOD、GSH-Px和脑组织中的SOD活性,并降低MDA的含量;油橄榄叶提取物可明显改善D-gal致衰老小鼠肝脏、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形态和水肿情况。油橄榄叶提取物清除DPPH·和·OH的IC50分别为0.064 mg/m L和0.066 mg/m L。实验结果表明油橄榄叶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叶提取物 D-半乳糖 抗氧化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剪切辅助提取浒苔多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魏鉴腾 裴栋 +2 位作者 刘永峰 刘毅 邸多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67-269,377,共4页
采用高速剪切辅助提取技术,研究了剪切时间、转速、液料比和剪切次数对浒苔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对不同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50∶1、转速12000r/min、剪切时间80s和剪切次数... 采用高速剪切辅助提取技术,研究了剪切时间、转速、液料比和剪切次数对浒苔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对不同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50∶1、转速12000r/min、剪切时间80s和剪切次数3次。高速剪切辅助提取工艺简便易行,为浒苔多糖的提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多糖 高速剪切辅助提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的花生油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骆姗 张培 +2 位作者 徐月敏 刘晔玮 邸多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8-60,65,共4页
借鉴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思路,建立花生油气相色谱(GC)指纹图谱。在优选的色谱条件下,从16个样品的色谱图利用相似度软件筛选出8个共有峰,建立了花生油指纹图谱,通过方法学验证,8个共有峰精密度、稳定性的RSD分别小于3.1%和5.1%。同时,... 借鉴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思路,建立花生油气相色谱(GC)指纹图谱。在优选的色谱条件下,从16个样品的色谱图利用相似度软件筛选出8个共有峰,建立了花生油指纹图谱,通过方法学验证,8个共有峰精密度、稳定性的RSD分别小于3.1%和5.1%。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8个共有峰进行化学归属,并利用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本文建立的方法简单、灵敏,为鉴别花生油真伪和评价花生油的品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蜂花粉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剑喜 卜令娜 +3 位作者 刘晔玮 裴栋 李丽 邸多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59-962,共4页
采用回流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到8个油菜蜂花粉提取部位;利用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评价各提取部位对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HPLC法初步分析最佳抗氧化部位活性物质基础。结果表明,8个油菜蜂花粉提... 采用回流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到8个油菜蜂花粉提取部位;利用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评价各提取部位对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HPLC法初步分析最佳抗氧化部位活性物质基础。结果表明,8个油菜蜂花粉提取部位中,部位B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最高,为90.0%,显著高于模型组53.6%(P<0.001),且高于VE阳性对照组85.0%(P<0.05)。通过对乙酸乙酯各提取部位进行HPLC分析,并用对照品标定色谱图中色谱峰,表明部位B含有3种主要黄酮:山奈酚-3,4'-双-O-β-D-葡萄糖苷(KMG)、山奈酚-3-O-β-D-(2-O-β-D-葡萄糖基)吡喃葡萄糖苷(KMP)和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K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蜂花粉 抗氧化活性 PC12细胞 高效液相色谱(HPLC)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结晶-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食用油中4种生育酚
7
作者 裘董琦 赵引弟 +2 位作者 裴栋 黄新异 邸多隆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152,共5页
为提高生育酚的检测效率,建立了一种冷冻结晶-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食用油中4种生育酚(α-、β-、γ-、δ-生育酚)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玉米油、花生油和特级初榨橄榄油等食用油中生育酚的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优化的方... 为提高生育酚的检测效率,建立了一种冷冻结晶-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食用油中4种生育酚(α-、β-、γ-、δ-生育酚)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玉米油、花生油和特级初榨橄榄油等食用油中生育酚的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优化的方法为将1.0 g油样充分溶解于40 mL甲醇-乙酸乙酯-乙醇(体积比5∶3∶2)混合溶剂中,然后在-18℃下低温冷冻24 h,抽滤、减压蒸干、复溶后上机检测,HPLC采用C30色谱柱,以乙醇-异丙醇(体积比8∶1)和水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采用外标法定量;4种生育酚在2~1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最低为0.179μg/mL,定量限最低为0.59μg/mL,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57%~4.98%和1.67%~4.34%,加标回收率为96.57%~109.14%。综上,冷冻结晶-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结果准确性好等特点,适用于食用油中生育酚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结晶法 生育酚 定量分析 食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沟油模式识别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骆姗 刘芸 +4 位作者 张培 陈小芬 刘晔玮 邸多隆 桑延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53-56,共4页
借鉴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思路,在优选的色谱条件下,采用气相色谱法对16个样品进行分析,利用相似度软件筛选出12个共有峰,通过方法学验证,12个共有峰精密度、稳定性的RSD分别小于2.6%和6.1%。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PAC)和偏最小二乘... 借鉴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思路,在优选的色谱条件下,采用气相色谱法对16个样品进行分析,利用相似度软件筛选出12个共有峰,通过方法学验证,12个共有峰精密度、稳定性的RSD分别小于2.6%和6.1%。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PAC)和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对16个样品的12个共有峰进行化学计量学研究,建立地沟油模式识别模型。利用所建立的地沟油模式识别模型对16个样品(7个正品油,9个地沟油)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式识别模型能较好的区分地沟油和正品油。本方法仅使用气相色谱(GC),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简单快速,便于推广,可用于地沟油的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沟油 气相色谱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紫堇二酮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卜令娜 赵剑喜 +2 位作者 李文广 柳军玺 刘晔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2-836,共5页
目的异紫堇二酮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通过异紫堇二酮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体内荷S180瘤和荷H22瘤昆明种小鼠的肿瘤生长抑制、体重以及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对其抗肿瘤活性进... 目的异紫堇二酮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通过异紫堇二酮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体内荷S180瘤和荷H22瘤昆明种小鼠的肿瘤生长抑制、体重以及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异紫堇二酮作用下肺腺癌细胞(A549)的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情况,初步探讨该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结果异紫堇二酮对9种所选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值在1.452×104~2.460×104 mol.L-1之间;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异紫堇二酮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使A549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随作用时间延长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剂量为100和200 mg.kg-1.d-1时,异紫堇二酮对荷S180瘤和荷H22瘤小鼠的抑瘤率均大于40%,但剂量在200 mg.kg-1.d-1时,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相比较生理盐水组均有明显降低。结论异紫堇二酮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主要是阻断肿瘤细胞由G0/G1期向S期转变来诱导肿瘤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 异紫堇二酮 生物碱 活性评价 细胞周期 诱导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永盛 王茂鹤 +3 位作者 刘建飞 邸多隆 刘晔玮 魏鉴腾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9-556,共8页
为探讨枸杞多糖(LBPs)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枸杞样品经提取分离得到粗多糖(LBPs0)和不同分子量范围LBPs(LBPs1~LBPs4),利用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评价LBPs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活性: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比色法测定细... 为探讨枸杞多糖(LBPs)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枸杞样品经提取分离得到粗多糖(LBPs0)和不同分子量范围LBPs(LBPs1~LBPs4),利用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评价LBPs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活性: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ALT、AST和LDH的释放,DCFH-DA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显示,LBPs在0~200μg/mL间对细胞增殖无抑制或促进作用,其可通过提高细胞活力、降低ALT、AST、LDH的释放和抑制细胞内ROS的产生而发挥对乙醇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不同分子量范围LBPs的活性不同,LBPs3最强,其次为LBPs4和LBPs2,LBPs1最弱。综上,LBPs可保护乙醇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分子量范围为5~10 kDa的LBPs3的活性最高,本实验结果可为LBPs保护肝损伤功能食品及药物的应用开发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分子量范围 乙醇 肝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茎、叶中茄尼醇皂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秉鹏 肖庆红 +3 位作者 郭玫 黄新异 吴焜玥 邸多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132-133,156,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用Na OH皂化马铃薯茎、叶中茄尼醇的方法,并考察浓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对皂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从马铃薯茎、叶中提取得到茄尼醇浓缩液,再用Na OH对茄尼醇酯进行皂化,得到更多游离茄尼醇。[结果]Na OH皂... [目的]建立一种用Na OH皂化马铃薯茎、叶中茄尼醇的方法,并考察浓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对皂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从马铃薯茎、叶中提取得到茄尼醇浓缩液,再用Na OH对茄尼醇酯进行皂化,得到更多游离茄尼醇。[结果]Na OH皂化的条件为Na OH浓度0.75 mol/L、皂化时间0.5 h、皂化温度40℃,经皂化后可使溶液中茄尼醇含量增加3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合理,可行性强,有利于提高茄尼醇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OH 马铃薯茎 茄尼醇 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羟基酪醇和玉米黄质色素橄榄油对衰老小鼠影响的比较
12
作者 叶文斌 陈文东 +3 位作者 王昱 何九军 黄新异 邸多隆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6,30,共8页
【目的】研究富含羟基酪醇橄榄油(olive oil rich in hydroxyl tyrosol,OHT)和富含玉米黄质色素橄榄油(olive oil rich in zeaxanthin,OZT)对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利用0.5 mL/10g剂量颈部皮下注射5%的D-半乳糖(D-galactose)溶液42 ... 【目的】研究富含羟基酪醇橄榄油(olive oil rich in hydroxyl tyrosol,OHT)和富含玉米黄质色素橄榄油(olive oil rich in zeaxanthin,OZT)对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利用0.5 mL/10g剂量颈部皮下注射5%的D-半乳糖(D-galactose)溶液42 d构建亚急性衰老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模型组(Model group)、维生素E对照组(VE group)、普通橄榄油组(olive oil group,OL)、OHT组和OZT组,以生理盐水对照组CK(0)。连续灌胃28 d后,检测小鼠体质量、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生成水平等指标的影响,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模型中,OHT和OZT均能控制衰老小鼠体质量(P<0.05),降低血清中的SOD、CAT、GSH-Px、ALT和AST的活性(P<0.05,P<0.01),能显著提高IL-2和IFN-γ生成(P<0.05,P<0.01),降低MDA含量(P<0.05,P<0.01),肝脏病理变化得到改善,OZT干预效果显著优于OHT。【结论】OHT和OZT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均有很好的干预效果,能有效提高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酪醇 玉米黄质色素 橄榄油 衰老小鼠 抗氧化 抗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油橄榄果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国玉 张鑫 +5 位作者 王小芳 曾韦丹 裴栋 王晗 阚欢 袁奖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2,共8页
旨在为油橄榄作为食品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田园1号、佛奥、鄂植8号、豆果及柯基5种油橄榄果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家标准对油橄榄果中主要营养成分、羟基酪醇和橄榄苦苷含量,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等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 旨在为油橄榄作为食品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田园1号、佛奥、鄂植8号、豆果及柯基5种油橄榄果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家标准对油橄榄果中主要营养成分、羟基酪醇和橄榄苦苷含量,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等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5种油橄榄果的综合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油橄榄果中含量较多的是水分、脂肪和膳食纤维,依次为60.50~68.20 g/100 g、10.20~20.00 g/100 g和7.03~13.50 g/100 g;矿物元素中K元素含量最高,Na元素仅在佛奥和柯基中检出,Zn元素仅在鄂植8号、豆果、柯基中检出;5种油橄榄果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3%左右,与FAO/WHO推荐人体每日所需摄入氨基酸比例接近;氨基酸评分最高的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其中与FAO/WHO标准最接近的品种是鄂植8号;5种油橄榄果中共检出15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较高;油橄榄果中均含有橄榄苦苷和羟基酪醇,除田园1号外,其余品种中羟基酪醇含量均高于橄榄苦苷;综合评分最高的品种是柯基。综上,油橄榄果中营养成分较为丰富,在食品深加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果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品质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Vis光谱差减法测定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含量初探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辰 郑媛媛 +2 位作者 黄新异 王晓飞 邸多隆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247,共6页
建立了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谱测定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含量的方法。以芦丁和橄榄苦苷为对照品,分别采用NaNO2-Al(NO3)3-NaOH络合体系和AlCl3络合体系进行显色。以NaNO2-Al(NO3)3-NaOH体系显色后于510 nm处可测得油橄榄叶中总黄酮和... 建立了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谱测定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含量的方法。以芦丁和橄榄苦苷为对照品,分别采用NaNO2-Al(NO3)3-NaOH络合体系和AlCl3络合体系进行显色。以NaNO2-Al(NO3)3-NaOH体系显色后于510 nm处可测得油橄榄叶中总黄酮和橄榄苦苷的吸光度之和;而以AlCl3体系显色后于415 nm处仅测得总黄酮的吸光度,橄榄苦苷无吸收。利用橄榄苦苷在两种显色体系中的吸收特性差别,通过差减法换算后可间接测定样品中橄榄苦苷的含量。以UV-Vis差减法测得油橄榄叶及其纯化浸膏中橄榄苦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6%和63.4%,3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5%和1.2%,其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4.0%。该方法可替代HPLC用于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的含量测定,为油橄榄叶及其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成本低廉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叶 橄榄苦苷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差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剪切技术提取油菜蜂花粉总黄酮工艺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丽 卜令娜 +2 位作者 刘晔玮 赵剑喜 邸多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85-287,372,共4页
采用高速剪切技术(High-speed Shear Dispersing Emulsifier,HSDE)提取油菜蜂花粉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提取次数、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及高速剪切机转速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以总黄... 采用高速剪切技术(High-speed Shear Dispersing Emulsifier,HSDE)提取油菜蜂花粉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提取次数、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及高速剪切机转速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在温度55℃,转速19000r/min,料液比1:10的条件下,以90%乙醇为溶剂提取1次,时间为1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蜂花粉 高速剪切技术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浆水中有机酸的含量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培 李昕 +4 位作者 刘芸 刘晔玮 骆姗 邸多隆 唐运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3-186,共4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浆水中4种有机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AQ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1 mol/L KH2PO4溶液(0.5∶99.5,pH=2.0);流速:0.6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浆水中4种有机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AQ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1 mol/L KH2PO4溶液(0.5∶99.5,pH=2.0);流速:0.6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10 nm。在优选的色谱条件下,所测的酒石酸、乳酸、乙酸、富马酸得到较好的分离。日内精密度为0.6%~1.8%,日间精密度为1.7%~4.2%,回收率为81.0%~1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水 HPLC法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玉米黄质色素橄榄油对高血脂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文斌 陈文东 +4 位作者 王让军 张凯 黄新异 邸多隆 王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0-96,共7页
旨在为开发富含玉米黄质色素橄榄油(ZT)保健产品提供参考,用脂肪乳剂灌胃构建高血脂小鼠模型,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CK)组,将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高血脂模型组(Model),ZT高、中、低剂量处理组和菲勒贝特药物对照(PL)组,连续灌胃给药28... 旨在为开发富含玉米黄质色素橄榄油(ZT)保健产品提供参考,用脂肪乳剂灌胃构建高血脂小鼠模型,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CK)组,将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高血脂模型组(Model),ZT高、中、低剂量处理组和菲勒贝特药物对照(PL)组,连续灌胃给药28 d,研究ZT(玉米黄质色素含量400 mg/100 g)对高血脂小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γ-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的影响,并对ZT小鼠开展急、慢性毒理研究。结果表明:ZT能有效降低高血脂小鼠的FBG、HbAlc、TC、TG、LDL、TBIL、TBA含量,升高HDL含量,对ALT、AST、GGT和ALP活性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能够显著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降低小鼠体质量,对正常小鼠无急、慢性毒理作用,可提高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综上,富含玉米黄质色素橄榄油属无毒性物质,能提高小鼠的抗氧化能力,降低其体质量,是具有较好辅助降血糖、降血脂作用的橄榄油保健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黄质色素 橄榄油 高血脂小鼠 降血糖 降血脂 急、慢性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羟基酪醇橄榄油对衰老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文东 叶文斌 +3 位作者 朱秀娟 王昱 黄新异 邸多隆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5-22,32,共9页
【目的】为研究富含羟基酪醇橄榄油(Olive oil rich in hydroxyl tyrosol,OHT)对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利用小鼠颈部皮下注射500 mg/kg的D-半乳糖(D-galactose)溶液构建亚急性衰老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成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 【目的】为研究富含羟基酪醇橄榄油(Olive oil rich in hydroxyl tyrosol,OHT)对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利用小鼠颈部皮下注射500 mg/kg的D-半乳糖(D-galactose)溶液构建亚急性衰老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成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K_(0))、模型组(Model group)、维生素E阳性对照组(VE positive control group)、普通橄榄油组(Cormal olive oil group)和OHT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g/kg)处理组(OHT high,medium,low-dose group),连续灌胃28 d,检测小鼠体质量变化及脏器指数、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OHT使衰老小鼠的体质量和脏器指数显著升高(P<0.05,P<0.01),肝脏病理变化得到改善,血清CAT、GSH-Px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以上指标变化在OHT高剂量组尤为明显,且OHT干预效果强于普通橄榄油。【结论】OHT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进而发挥抗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酪醇 橄榄油 衰老小鼠 抗氧化 抗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鱼籽多肽酶解液脱色工艺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庆苹 魏鉴腾 +3 位作者 裴栋 王宁丽 刘晔玮 邸多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89-194,共6页
采用活性炭对鱼籽多肽酶解液进行脱色,以脱色率和多肽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活性炭用量、时间、温度、p H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鱼籽多肽酶解液的脱色工艺。结果表明:鱼籽多肽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1... 采用活性炭对鱼籽多肽酶解液进行脱色,以脱色率和多肽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活性炭用量、时间、温度、p H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鱼籽多肽酶解液的脱色工艺。结果表明:鱼籽多肽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10.5%(m/m)、时间41 min、温度55℃、p H2.8,在此条件下,脱色率77.51%±1.49%、多肽回收率82.26%±2.82%,与理论值差异不显著。该脱色工艺简单可靠,脱色效果好,多肽回收率高,为鱼籽多肽产品后期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籽多肽 脱色 响应面法 脱色率 多肽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份国产特级初榨橄榄油中多酚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蝴蝶 刘玉红 +2 位作者 李建科 黄新异 邸多隆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为了对我国油橄榄产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采用国际油橄榄理事会推荐的HPLC法检测特级初榨橄榄油中的多酚含量,分析了我国不同产地的28份市售食用特级初榨橄榄油样品的多酚含量,并对不同生产年度和不同产地单果级特级初榨橄榄油中多酚含... 为了对我国油橄榄产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采用国际油橄榄理事会推荐的HPLC法检测特级初榨橄榄油中的多酚含量,分析了我国不同产地的28份市售食用特级初榨橄榄油样品的多酚含量,并对不同生产年度和不同产地单果级特级初榨橄榄油中多酚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市售国产特级初榨橄榄油中均含有较为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多酚含量范围为(63.885±2.345)mg/kg~(307.325±6.865)mg/kg;特级初榨橄榄油中多酚含量受贮存时间的影响较大,同时不同产地中适合生产高多酚含量特级初榨橄榄油的品种具有差异。不同特级初榨橄榄油样品之间多酚含量波动较大,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来防止油脂中多酚类化合物的降解,以保证油品的质量,并因地制宜对油橄榄品种进行优化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级初榨橄榄油 多酚类化合物 多酚含量 产地 贮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