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香狼毒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路利芹 崔海燕 +2 位作者 张立春 刘权 秦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5,共3页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地上部分脂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11种化合物,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亚油酸-棕榈酸-甘油酯(1),亚麻酸(2),亚油酸(3),β-谷甾醇(4),亚麻酸乙...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地上部分脂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11种化合物,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亚油酸-棕榈酸-甘油酯(1),亚麻酸(2),亚油酸(3),β-谷甾醇(4),亚麻酸乙酯(5),西瑞香素(6),异新狼毒素A(7),丙二酸单乙酯(8),伞形花内酯(9),新狼毒素B(10)和龙胆酸(11)。其中,化合物1、8和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天然产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霞 黄新异 +1 位作者 郝泉 邸多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21-1627,共7页
近年来,离子液体在天然产物的分离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离子液体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中分离制备天然产物的应用研究进展,特别是对其作为高速逆流色谱两相溶剂改性剂在天然产物分离制备领域的应用发展作了详细介绍,并... 近年来,离子液体在天然产物的分离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离子液体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中分离制备天然产物的应用研究进展,特别是对其作为高速逆流色谱两相溶剂改性剂在天然产物分离制备领域的应用发展作了详细介绍,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高速逆流色谱 天然产物 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新异 武东波 +3 位作者 蒙静 仲乃琴 赵盼 邸多隆 《中国马铃薯》 2016年第6期367-371,共5页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晚疫病是严重危害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可导致马铃薯大幅度减产。由于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毒性、无残留、高选择性、不破坏环境、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近年来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领...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晚疫病是严重危害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可导致马铃薯大幅度减产。由于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毒性、无残留、高选择性、不破坏环境、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近年来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领域受到重视。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应用植物提取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植物提取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植物源农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马铃薯 晚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活地上部位化学成分及其对农业病原真菌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景坤 宿安详 +5 位作者 谢敏 燕志强 李秀壮 杨晓燕 金辉 秦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76-1682,共7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液相色谱仪,对羌活地上部位的乙醇浸提物进行分析,明确其挥发性及部位特征非挥发性成分和含量,考察提取物对3种重要农业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羌活地上部位挥发性成分复杂,与标准谱比对,得到匹配度90%...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液相色谱仪,对羌活地上部位的乙醇浸提物进行分析,明确其挥发性及部位特征非挥发性成分和含量,考察提取物对3种重要农业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羌活地上部位挥发性成分复杂,与标准谱比对,得到匹配度90%以上化合物40种,主要包括长链脂肪酸类、化学结构带环或桥的烯、酮、醇类化合物以及甾醇类化合物。其中,石竹烯、异龙脑、柠檬烯等化合物具备芳香气味和杀菌活性;非挥发性成分包含东莨菪内酯、补骨酯素、羌活醇等香豆素类成分,其中羌活醇质量分数可达1.24mg/g。抑菌试验表明,提取物对尖孢镰刀菌、番茄早疫病病原菌和灰葡萄孢菌3种真菌均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并得到其毒力回归方程,对尖孢镰刀菌、番茄早疫病病原菌、灰葡萄孢菌的EC_(50)值分别为4.97、7.29、14.14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活 地上部位 化学成分 病原真菌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皮多肽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恩惠 王宁丽 +2 位作者 李维民 赵改青 王晓波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1,共9页
采用酶解和大孔树脂分离技术从渔业废弃物中提取了3种不同极性的多肽,研究了多肽在水乙二醇溶液中溶解性、摩擦学性能,并探讨了其摩擦学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3种不同极性的多肽在水乙二醇体系中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 采用酶解和大孔树脂分离技术从渔业废弃物中提取了3种不同极性的多肽,研究了多肽在水乙二醇溶液中溶解性、摩擦学性能,并探讨了其摩擦学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3种不同极性的多肽在水乙二醇体系中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摩擦学研究表明,多肽可显著提升水乙二醇溶液在钢/钢摩擦副间的减摩、抗磨性能,有效保护摩擦副表面,其中小极性的多肽抗磨性能最强,磨损体积比水乙二醇溶液降低55.49%,并且3种多肽均可显著提升水乙二醇的抗承载性能.多肽的分子结构中存在较多的极性基团,有助于多肽与金属摩擦副表面发生物理吸附,而且多肽在摩擦副表面还形成1层以含碳、氮有机化合物、铁氧化物为主的化学反应膜.因此,多肽优异的摩擦学性能是摩擦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润滑剂 环境友好润滑添加剂 多肽 摩擦学性能 摩擦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精油成分分析及其对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承钊 刘玉杰 +5 位作者 王伟峰 孟宪华 曹永红 苏群 王君 杨军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62-66,共5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制备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花椒精油对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 采用索氏提取法制备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花椒精油对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和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探究花椒精油的物质组成。结果表明,花椒精油对禾谷镰孢菌、尖镰刀菌、盘长孢状刺盘孢和茄链格孢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半数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1.552、2.243、6.064、7.078 mg/mL。GC-MS分析显示,花椒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包括乙酸芳樟酯、芳樟醇、D-柠檬烯和桉叶油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 成分分析 植物病原真菌 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对莴苣生长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丹丹 杨建设 +4 位作者 燕志强 孙玉合 崔海燕 丁兰 秦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7-962,共6页
酚酸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感物质,广泛存在于农作物等植物体内以及耕作土壤中,与植物的化感效应以及连作障碍密切相关。该研究以蔬菜类植物莴苣为受体,采用植物细胞和生理学方法,分析酚酸类化感物质绿原酸抑制莴苣生长的活性效应及其... 酚酸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感物质,广泛存在于农作物等植物体内以及耕作土壤中,与植物的化感效应以及连作障碍密切相关。该研究以蔬菜类植物莴苣为受体,采用植物细胞和生理学方法,分析酚酸类化感物质绿原酸抑制莴苣生长的活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以揭示绿原酸介导的化感作用及连作障碍机制。结果显示:(1)绿原酸对莴苣的根长、茎长以及鲜重等生长指标均表现出低浓度(0.1和1.0μmol/L)促进、高浓度(10、100和1 000μmol/L)抑制的活性作用模式,其在10μmol/L及以上浓度时对根长和鲜重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在各浓度下对莴苣茎长无显著影响。(2)绿原酸处理后,莴苣根尖细胞分裂指数明显下降,随处理浓度的升高,各分裂时期的细胞比例也显著降低,导致细胞分裂过程受阻。(3)较低浓度(0.1、1.0和10μmol/L)绿原酸对莴苣根尖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较高浓度绿原酸(100和1 000μmol/L)使莴苣根尖死细胞显著增多,根尖端绝大部分细胞失去活力。(4)DHE荧光染色显示,与对照相比,低浓度(0.1和1.0μmol/L)绿原酸对莴苣根部的活性氧积累无明显影响,当绿原酸处理浓度大于10μmol/L时,随处理浓度升高莴苣根部的活性氧积累明显大量增多。研究表明,绿原酸能够诱导莴苣体内活性氧产生并积累,从而导致莴苣细胞分裂受阻、细胞活力降低,最终影响莴苣幼苗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莴苣 化感效应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香狼毒根提取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触杀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郭霞 丁文姣 +3 位作者 杨甲月 徐蕊 燕志强 秦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8-131,共4页
采用实验室活体生物试验方法,测定和比较了瑞香狼毒乙醇提取物及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及水相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有不同程度的触杀活性,其... 采用实验室活体生物试验方法,测定和比较了瑞香狼毒乙醇提取物及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及水相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有不同程度的触杀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最强,显著高于其他萃取物。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增长,该萃取物对线虫的触杀活性明显增强,表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根提取物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触杀活性 有效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6
9
作者 陈方方 师彦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6-633,共8页
天然产物体系复杂,尤其是一些活性成分含量较低,采用一般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离富集难度较大。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专一的选择性,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应用于天然药物资源样品前处理过程,能够选择性地分离富集复杂基质中的... 天然产物体系复杂,尤其是一些活性成分含量较低,采用一般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离富集难度较大。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专一的选择性,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应用于天然药物资源样品前处理过程,能够选择性地分离富集复杂基质中的目标成分。本文对近几年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物包括黄酮类、多元酚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萜类以及其他一些类型的生物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天然药物资源 天然产物 分离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泻醇提物及其萜类成分对拟南芥幼苗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绍智 杨晓燕 +3 位作者 燕志强 金辉 张等宏 秦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3556-3559,共4页
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受体,采用活体生物试验方法测定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Juzep.]醇提物及其主要萜类活性成分对7日龄拟南芥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泽泻醇提物对拟南芥幼苗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3-... 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受体,采用活体生物试验方法测定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Juzep.]醇提物及其主要萜类活性成分对7日龄拟南芥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泽泻醇提物对拟南芥幼苗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3-乙酰泽泻醇B对拟南芥幼苗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而泽泻醇A醋酸酯对拟南芥幼苗的生长无明显影响。研究证明泽泻醇提物对拟南芥幼苗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23-乙酰泽泻醇B是泽泻潜在的化感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Juzep.] 萜类化合物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23-乙酰泽泻醇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反-对香豆酸甲酯的醛基化普鲁兰多糖抗真菌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11
作者 崔文壮 王伟峰 +6 位作者 孟宪华 刘玉杰 张鑫宇 曹永红 王君 宫矗 杨军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23-127,共5页
以反-对香豆酸甲酯和醛基化普鲁兰多糖为基质材料,采用浇铸-烘干法制备抗真菌薄膜。结果表明,抗真菌薄膜的透明性与反-对香豆酸甲酯的添加量呈负相关;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抗真菌薄膜的力学性能,发现反-对香豆酸甲酯的添加量越多,抗... 以反-对香豆酸甲酯和醛基化普鲁兰多糖为基质材料,采用浇铸-烘干法制备抗真菌薄膜。结果表明,抗真菌薄膜的透明性与反-对香豆酸甲酯的添加量呈负相关;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抗真菌薄膜的力学性能,发现反-对香豆酸甲酯的添加量越多,抗真菌薄膜的刚性越强而韧性越差。体外抗真菌活性试验表明,抗真菌薄膜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且其抗灰葡萄孢菌活性随着反-对香豆酸甲酯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综上,抗真菌薄膜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力学性能适中、抗真菌活性强等优点,有望用于果蔬采后的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薄膜 醛基化普鲁兰多糖 反-对香豆酸甲酯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在蛋白质分离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孙晓宇 马润恬 师彦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9,共10页
蛋白质结构复杂,种类多样,与各种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大部分蛋白质在生物体中含量极低,对其分析检测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实现复杂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选择性识别与分离,对实现蛋白质的分离分析意义重大。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聚... 蛋白质结构复杂,种类多样,与各种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大部分蛋白质在生物体中含量极低,对其分析检测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实现复杂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选择性识别与分离,对实现蛋白质的分离分析意义重大。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含有与模板分子大小、形状一致,官能团相互匹配的三维印迹空穴,在蛋白质的选择性识别与分离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蛋白质具有尺寸较大、构型易变、结构复杂等特点,分子印迹技术在蛋白质印迹中面临着巨大挑战。该文在介绍几种新型分子印迹技术包括表面印迹、抗原决定基印迹和金属螯合物印迹的基础上,综述了近3年分子印迹技术在蛋白质分离分析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蛋白质 分离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中寡糖分离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妍妍 刘建飞 +1 位作者 邢连喜 邸多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5期887-898,共12页
糖链结构与功能研究是未来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必将为人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随着对糖类研究的不断深入,寡糖因其所具有的多种药理活性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寡糖结构受连接位点、糖环结构和分支等因素的影响而... 糖链结构与功能研究是未来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必将为人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随着对糖类研究的不断深入,寡糖因其所具有的多种药理活性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寡糖结构受连接位点、糖环结构和分支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为其提取,纯化、分离分析以及结构表征带来巨大了挑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中药寡糖提取纯化、分离分析以及结构表征这三方面的研究内容,以期为寡糖的现代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以及功效产品创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寡糖 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酚酸类化合物对莴苣幼苗的化感作用及机理初探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娥 张等宏 +5 位作者 王丹丹 金辉 李秀壮 何小凤 燕志强 沈慧敏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7-322,共6页
化感物质通过植物体释放到农田土壤中,可对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影响。酚酸是一类重要的化感物质,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小,结构稳定,因而不易降解而累积在土壤中,进而影响作物生长,是引起连作障碍问题的一类主要化合物。为了明确酚酸类物质对... 化感物质通过植物体释放到农田土壤中,可对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影响。酚酸是一类重要的化感物质,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小,结构稳定,因而不易降解而累积在土壤中,进而影响作物生长,是引起连作障碍问题的一类主要化合物。为了明确酚酸类物质对植物生长影响的途径,探讨其化感作用机理,以3种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苯甲酸、水杨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为研究对象,以莴苣幼苗为活性受体,通过测定化合物对莴苣幼苗根、茎生长的影响,评价了其对植物的毒活性;并借助于荧光显微镜,通过FDA/PI双染色法和DHE染色法,分别研究了3种酚酸类化合物对受体植物根尖细胞活力和活性氧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酚酸类化合物对莴苣幼苗根、茎的生长均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模式;莴苣幼苗在高浓度酚酸的胁迫下,其体内活性氧大量积累,高浓度的活性氧对莴苣幼苗细胞膜结构等具有显著的破坏作用,进而导致细胞活力降低甚至凋亡,最终抑制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 水杨酸 对羟基苯甲酸 莴苣 化感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法测定蜂蜜中的氨基酸 被引量:23
15
作者 周贤婧 师彦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1-666,共6页
采用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法同时分离测定蜂蜜中的赖氨酸、色氨酸、谷氨酸等9种氨基酸。考察了磷酸浓度、进样方式和缓冲液pH对分离效率和重现性的影响。在分离电压为-15 kV、检测波长为220 nm条件下,以含有0.5 mmol/L十六烷基三甲... 采用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法同时分离测定蜂蜜中的赖氨酸、色氨酸、谷氨酸等9种氨基酸。考察了磷酸浓度、进样方式和缓冲液pH对分离效率和重现性的影响。在分离电压为-15 kV、检测波长为220 nm条件下,以含有0.5 m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20 mmol/L烟酸、10%甲醇的10 m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pH 10.2)为运行缓冲液,9种组分在11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检出限最低可达到0.3 mg/L;线性范围为1.0~1 000 mg/L;日间及日内精密度为0.64%~5.83%。实际样品中除甲硫氨酸外的8种氨基酸的加标回收率为60.00%~118.37%。将该方法应用于不同蜜源植物和产地的蜂蜜样品的测定,在市售的5种蜂蜜中均检测到脯氨酸、丝氨酸和天冬氨酸,而只在荔枝蜜中检测到苏氨酸。该方法可以为蜂蜜的蜜源鉴别及质量评估提供借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简介紫外检测 氨基酸 蜂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吲哚烯类受体对氨基酸的比色识别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利涛 何晓明 +2 位作者 郭勇 徐健 邵士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09-2113,共5页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3,3'-双吲哚烯类受体分子,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该类受体对20种天然氨基酸分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在乙腈-水溶液中,双吲哚烯受体分子可以通过其氢键受体位点的质子化作用比色识别天冬氨酸及谷氨酸等酸性...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3,3'-双吲哚烯类受体分子,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该类受体对20种天然氨基酸分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在乙腈-水溶液中,双吲哚烯受体分子可以通过其氢键受体位点的质子化作用比色识别天冬氨酸及谷氨酸等酸性氨基酸;而硝基取代的双吲哚烯受体分子则通过其氢键供体位点的去质子化作用比色识别精氨酸和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在乙腈-水的中性缓冲溶液体系中,硝基取代的双吲哚烯类受体分子通过与巯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高选择性地比色识别半胱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吲哚烯受体 氨基酸 比色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蛋白酶解多肽降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荣涛 王宁丽 +3 位作者 魏鉴腾 裴栋 刘晔玮 邸多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利用化学方法评价9种酶对牡蛎蛋白酶解所得多肽降血糖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筛选最佳酶的种类。方法:以牡蛎蛋白酶解多肽对α-淀粉酶抑制率为指标评价其体外辅助降血糖活性,以DPP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抑制率为指标评价牡蛎蛋白... 目的:利用化学方法评价9种酶对牡蛎蛋白酶解所得多肽降血糖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筛选最佳酶的种类。方法:以牡蛎蛋白酶解多肽对α-淀粉酶抑制率为指标评价其体外辅助降血糖活性,以DPP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抑制率为指标评价牡蛎蛋白酶解多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筛选出最佳用酶。结果:风味蛋白酶得到的多肽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最好,5 mg/m L时抑制率达到67.13%,IC_(50)值为3.806 mg/m L;糜蛋白酶酶解得到的多肽对DPPH·的清除率最高,2 mg/m L时清除率为58.09%,IC_(50)值为1.16 mg/m L;同时,糜蛋白酶酶解得到的多肽对超氧阴离子的抑制率也最高,2 mg/m L时抑制率为53.64%,IC_(50)值为1.75 mg/m L。结论:风味蛋白酶和糜蛋白酶酶解所得牡蛎多肽在降糖和抗氧化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为进一步开展牡蛎蛋白酶解多肽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牡蛎 α-淀粉酶抑制活性 降血糖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参地上部分降血脂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6
18
作者 谢敏 李秀壮 +3 位作者 刘景坤 燕志强 宿安祥 秦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82-2086,共5页
该研究以党参的茎叶为材料,采用硅胶柱层析、MCI柱层析、制备薄层等方法,分离化合物并鉴定,以全面了解党参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药效成分及活性作用。结果显示:(1)从党参的茎叶中共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甾体、2个脂肪酸、1个甘... 该研究以党参的茎叶为材料,采用硅胶柱层析、MCI柱层析、制备薄层等方法,分离化合物并鉴定,以全面了解党参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药效成分及活性作用。结果显示:(1)从党参的茎叶中共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甾体、2个脂肪酸、1个甘油酯、3个甘油糖酯,具体化合物为:α-菠甾醇(1)、(22E)-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亚油酸(3)、1-亚油酸甘油酯(4)、硬脂酸(5)、3-α-亚麻酸甘油酯1-O-[α-D-半乳糖基-(1→6)-O-β-D-半乳糖苷](6)、3-α-亚麻酸甘油酯1-O-β-D-半乳糖苷和3-(7,10,13-十六碳三烯酸)甘油酯1-O-β-D-半乳糖苷混合物(7),其中7为两种化合物混合存在,难以分离。(2)化合物2、4、6、混合物7均为首次从党参中分离得到。(3)化合物1、2、3、6及混合物7均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胰脂肪酶在脂质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推测化合物1、2、3、6及混合物7具有抑制脂肪积累的作用,为党参中降血脂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降血脂 甘油糖酯 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茎叶中茄尼醇提取方法优化与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秉鹏 蒙静 +3 位作者 郭玫 黄新异 董方圆 邸多隆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8-142,共5页
为了探究马铃薯茎叶中茄尼醇适宜的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选取从宁夏固原采收的同一批马铃薯茎叶为研究对象,分别以95%乙醇、甲醇为提取溶剂,并设置不同的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优化了加热回流提取马铃薯茎叶中茄尼醇的方法,并比较了加热回... 为了探究马铃薯茎叶中茄尼醇适宜的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选取从宁夏固原采收的同一批马铃薯茎叶为研究对象,分别以95%乙醇、甲醇为提取溶剂,并设置不同的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优化了加热回流提取马铃薯茎叶中茄尼醇的方法,并比较了加热回流提取、冷浸提取和超声提取马铃薯茎叶中茄尼醇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马铃薯茎叶中茄尼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1.5 h,茄尼醇提取率达到96.85%,明显高于甲醇作为提取溶剂(47.04%);其浸膏得率为7.63%,与甲醇作为提取溶剂(8.07%)相当,可降低后期茄尼醇的精制和纯化的成本。该方法简便、可行,试剂还可反复回收利用,可行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茎叶 茄尼醇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细胞粉碎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用于六味地黄丸的整体分析(英文)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唐娟 陈娟 师彦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46,共15页
针对中药复方制剂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提出了一种多指标全药材整体分析新策略。从组成六味地黄丸的每一味药材中选取1~2个药效成分,即选取熟地黄中的毛蕊花糖苷、山茱萸中的莫诺苷和马钱苷、牡丹皮中的丹皮酚和芍药苷、山药中的尿囊素... 针对中药复方制剂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提出了一种多指标全药材整体分析新策略。从组成六味地黄丸的每一味药材中选取1~2个药效成分,即选取熟地黄中的毛蕊花糖苷、山茱萸中的莫诺苷和马钱苷、牡丹皮中的丹皮酚和芍药苷、山药中的尿囊素、茯苓中的茯苓酸、泽泻中的23-乙酰泽泻醇B作为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采用快速、简便、高效的超声细胞粉碎提取(UCGE)法对这8个指标成分进行同步提取。用响应曲面分析中的Box-Behnken模式对UCGE提取过程中对提取效率影响较大的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优的提取条件:料液比1∶45(g/mL)、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20℃。进一步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UPLC-PAD)技术实现多指标成分在同一根色谱柱上的同步分离和检测,从而建立六味地黄丸的多指标全药材整体色谱。采用HSS T3色谱柱(50 mm×2.1 mm,1.8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基于指标成分的紫外光谱特征选择5个检测波长同时检测,并进行了线性关系、检出限、定量限、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准确性等方法学验证。该研究为六味地黄丸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中药复方制剂提供了一种质量控制新模式和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细胞粉碎提取 响应曲面法 六味地黄丸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