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枸杞子HPLC指纹图谱及其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旭霞 裴栋 +4 位作者 刘建飞 巩媛 王茂鹤 邸多隆 郭玫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75-1681,共7页
为建立枸杞子的HPLC指纹图谱和产区识别模型,为枸杞子样品的产区预测提供参考。采用依利特Sepherisorb ODS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0.3%冰乙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10nm;利用“中... 为建立枸杞子的HPLC指纹图谱和产区识别模型,为枸杞子样品的产区预测提供参考。采用依利特Sepherisorb ODS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0.3%冰乙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10nm;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5个产区34批枸杞子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利用SIMCA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OPLS)分析。确定了28个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由于产区地理生态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产区样品之间的不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产区的样品可以很好的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载荷图确定P12、P23和P26为不同产区枸杞子的差异性化合物。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枸杞子产区识别模型,模型判别率为89.0%,准确的预测了9个产区的枸杞子。本方法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枸杞子药材的产区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 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鬼针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瑞 刘世武 师彦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2-35,218,共5页
以产自海南的药用植物三叶鬼针草的地上部分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乙醇常温浸泡提取,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结合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研究,并通过现代波谱方法结合文献数据对比鉴... 以产自海南的药用植物三叶鬼针草的地上部分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乙醇常温浸泡提取,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结合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研究,并通过现代波谱方法结合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显示,从三叶鬼针草的地上部分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没药烯(1),7α-羟基-β-谷甾醇(2),豆甾-4-烯-3β,6α-二醇(3),豆甾醇-7-酮(4),7-甲氧基-6-羟基香豆素(5),1-棕榈酸甘油酯(6),3β-O-(6'-十六烷酰氧基-β-吡喃葡萄糖基)-豆甾-5-烯(7),1-O-β-D-吡喃葡萄糖-(2S,3R,8E)-2-[(2'R)-2-羟基棕榈酰胺]-8-十八碳烯-1,3-二醇(8),葱木脑苷(9),(3S,5R,6S,7E)-5,6-环氧-3-羟基-7-巨豆烯-9-酮(10),3-羟基二氢猕猴桃内酯(11),2β,3β-二羟基-2α-甲基-γ-内酯(12)。其中,化合物(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该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三叶鬼针草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果渣抗氧化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根振 王蝴蝶 +2 位作者 裴栋 黄新异 邸多隆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98-1506,共9页
为了开展油橄榄果渣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该文通过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法测定了油橄榄果渣不同提取部位清除DPPH·的能力,并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抗氧化活性部位的化合物进行分离... 为了开展油橄榄果渣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该文通过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法测定了油橄榄果渣不同提取部位清除DPPH·的能力,并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抗氧化活性部位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同时运用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1)油橄榄果渣的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19.11μg·mL^(-1)。(2)从该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羟基酪醇(2)、原儿茶酸(3)、酪醇(4)、儿茶素(5)、香草酸(6)、咖啡酸(7)、香草醛(8)、丁香酸(9)、木犀草苷(10)、橄榄苦苷(11)、丁香酚(12)、槲皮素(13)、木犀草素(14)、芦丁(15)、山楂酸(16)、齐墩果酸(17)。其中,化合物1、6、7、9、15为首次从油橄榄果渣中分离得到。该研究明确了油橄榄果渣的抗氧化物质基础,为油橄榄果渣进一步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果渣 乙酸乙酯部位 抗氧化活性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香狼毒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路利芹 崔海燕 +2 位作者 张立春 刘权 秦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5,共3页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地上部分脂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11种化合物,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亚油酸-棕榈酸-甘油酯(1),亚麻酸(2),亚油酸(3),β-谷甾醇(4),亚麻酸乙...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地上部分脂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11种化合物,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亚油酸-棕榈酸-甘油酯(1),亚麻酸(2),亚油酸(3),β-谷甾醇(4),亚麻酸乙酯(5),西瑞香素(6),异新狼毒素A(7),丙二酸单乙酯(8),伞形花内酯(9),新狼毒素B(10)和龙胆酸(11)。其中,化合物1、8和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遂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5
作者 马丽 孟宪华 杨军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4期699-712,共14页
甘遂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x T.P.Wang)的干燥块根,是我国特有的中草药。甘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假白榄烷型二萜和巨大戟烷型二萜、大戟烷型和甘遂烷型三萜,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杀虫、抗氧化、抑... 甘遂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x T.P.Wang)的干燥块根,是我国特有的中草药。甘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假白榄烷型二萜和巨大戟烷型二萜、大戟烷型和甘遂烷型三萜,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杀虫、抗氧化、抑制免疫系统等多种药理活性。该综述全面总结了102个萜类化合物和14个甾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特征,并对甘遂的药理活性、炮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期为甘遂的临床合理用药、质量控制、资源综合利用及开发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二萜 三萜 药理活性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邹新 产柳佳 +4 位作者 易冰 丁世磊 裴栋 魏鉴滕 赵立春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8期120-130,共11页
随着对传统中药枸杞(Lycium chinense)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含有生物碱类、多糖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及其他类化学成分。枸杞的药理作用研究也在不断扩展,拥有保护肝肾、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神经保护活性、抗炎... 随着对传统中药枸杞(Lycium chinense)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含有生物碱类、多糖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及其他类化学成分。枸杞的药理作用研究也在不断扩展,拥有保护肝肾、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神经保护活性、抗炎、退热、降血糖及其他药理作用等。对枸杞和宁夏枸杞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枸杞价值挖掘、资源开发进一步扩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Lycium chinense)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无金属芬顿反应降解枸杞多糖的结构特征及其明目活性研究
7
作者 王小芳 曹妤 +2 位作者 刘建飞 裴栋 曲清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41-1448,共8页
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s)是宁夏枸杞发挥明目功效的主要活性物质,本研究基于活性追踪的策略,构建无金属芬顿反应降解LBPs的新方法,揭示不同组分LBPs的初级结构和明目活性。采用超声波辅助H_(2)O_(2)/抗坏血酸降... 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s)是宁夏枸杞发挥明目功效的主要活性物质,本研究基于活性追踪的策略,构建无金属芬顿反应降解LBPs的新方法,揭示不同组分LBPs的初级结构和明目活性。采用超声波辅助H_(2)O_(2)/抗坏血酸降解反应构建了无金属芬顿反应降解LBPs的新方法,对具有显著明目活性的LBPs进行降解。通过调控降解时间(0.5、1、3 h),制备了3种多糖降解组分LBPs-1、LBPs-2和LBPs-3。通过表征LBPs及其降解产物,结果表明LBPs-3分子量最低、阿拉伯半乳聚糖及糖醛酸含量最高。生物活性实验发现,LBPs-3具有最佳的明目活性,为阐明LBPs中明目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超声 无金属芬顿反应 明目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新异 武东波 +3 位作者 蒙静 仲乃琴 赵盼 邸多隆 《中国马铃薯》 2016年第6期367-371,共5页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晚疫病是严重危害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可导致马铃薯大幅度减产。由于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毒性、无残留、高选择性、不破坏环境、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近年来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领...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晚疫病是严重危害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可导致马铃薯大幅度减产。由于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毒性、无残留、高选择性、不破坏环境、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近年来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领域受到重视。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应用植物提取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植物提取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植物源农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马铃薯 晚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活地上部位化学成分及其对农业病原真菌的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景坤 宿安详 +5 位作者 谢敏 燕志强 李秀壮 杨晓燕 金辉 秦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76-1682,共7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液相色谱仪,对羌活地上部位的乙醇浸提物进行分析,明确其挥发性及部位特征非挥发性成分和含量,考察提取物对3种重要农业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羌活地上部位挥发性成分复杂,与标准谱比对,得到匹配度90%...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液相色谱仪,对羌活地上部位的乙醇浸提物进行分析,明确其挥发性及部位特征非挥发性成分和含量,考察提取物对3种重要农业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羌活地上部位挥发性成分复杂,与标准谱比对,得到匹配度90%以上化合物40种,主要包括长链脂肪酸类、化学结构带环或桥的烯、酮、醇类化合物以及甾醇类化合物。其中,石竹烯、异龙脑、柠檬烯等化合物具备芳香气味和杀菌活性;非挥发性成分包含东莨菪内酯、补骨酯素、羌活醇等香豆素类成分,其中羌活醇质量分数可达1.24mg/g。抑菌试验表明,提取物对尖孢镰刀菌、番茄早疫病病原菌和灰葡萄孢菌3种真菌均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并得到其毒力回归方程,对尖孢镰刀菌、番茄早疫病病原菌、灰葡萄孢菌的EC_(50)值分别为4.97、7.29、14.14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活 地上部位 化学成分 病原真菌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属植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马丽梅 杨军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4-340,357,共8页
花椒属植物是一类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植物资源,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生物碱、酰胺、木脂素、香豆素等。本文主要介绍这些化学成分的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从花椒属植物中提取与鉴定抗肿瘤活性成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花椒属 抗肿瘤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籽油脂肪酸和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质联用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新 产柳佳 +5 位作者 易冰 罗柳莲 丁世磊 裴栋 邸多隆 赵立春 《特产研究》 2023年第3期125-130,共6页
分析枸杞籽油的主要组成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以超临界CO_(2)提取的枸杞籽油为原料,采用三氟化硼甲酯化法对枸杞籽油进行处理,使脂肪酸甲酯化。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枸杞籽油中的挥发油,用GC-MS技术分别对脂肪酸甲酯化样品、挥发... 分析枸杞籽油的主要组成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以超临界CO_(2)提取的枸杞籽油为原料,采用三氟化硼甲酯化法对枸杞籽油进行处理,使脂肪酸甲酯化。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枸杞籽油中的挥发油,用GC-MS技术分别对脂肪酸甲酯化样品、挥发油化学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枸杞籽油中共鉴定出22种脂肪酸甲酯化合物,主要为亚油酸甲酯(50.03%)、油酸甲酯(11.19%)、棕榈酸甲酯(7.53%)、亚油酸乙酯(4.82%)、硬脂酸甲酯(3.57%)和二十二烷酸甲酯(2.53%);枸杞籽油在110℃和150℃时得到的挥发组分中,有11种化合物相同,主要是亚油酸乙酯、反油酸乙酯、罗汉柏烯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枸杞籽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药用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籽 气质联用 脂肪酸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皮多肽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恩惠 王宁丽 +2 位作者 李维民 赵改青 王晓波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1,共9页
采用酶解和大孔树脂分离技术从渔业废弃物中提取了3种不同极性的多肽,研究了多肽在水乙二醇溶液中溶解性、摩擦学性能,并探讨了其摩擦学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3种不同极性的多肽在水乙二醇体系中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 采用酶解和大孔树脂分离技术从渔业废弃物中提取了3种不同极性的多肽,研究了多肽在水乙二醇溶液中溶解性、摩擦学性能,并探讨了其摩擦学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3种不同极性的多肽在水乙二醇体系中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摩擦学研究表明,多肽可显著提升水乙二醇溶液在钢/钢摩擦副间的减摩、抗磨性能,有效保护摩擦副表面,其中小极性的多肽抗磨性能最强,磨损体积比水乙二醇溶液降低55.49%,并且3种多肽均可显著提升水乙二醇的抗承载性能.多肽的分子结构中存在较多的极性基团,有助于多肽与金属摩擦副表面发生物理吸附,而且多肽在摩擦副表面还形成1层以含碳、氮有机化合物、铁氧化物为主的化学反应膜.因此,多肽优异的摩擦学性能是摩擦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润滑剂 环境友好润滑添加剂 多肽 摩擦学性能 摩擦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低共熔溶剂促进纤维素酶水解橄榄苦苷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明明 陈根振 +5 位作者 胡锦霞 曾韦丹 王晗 裴栋 曲清莉 邸多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21,335,共9页
橄榄苦苷酶水解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为了促进纤维素酶水解橄榄苦苷,本研究通过天然低共熔溶剂(natural deep eutectic solvent,NADES)对纤维素酶稳定性的促进作用,形成NADES-纤维素酶溶剂系统促进橄榄苦苷的酶水解。以橄榄苦苷酶水... 橄榄苦苷酶水解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为了促进纤维素酶水解橄榄苦苷,本研究通过天然低共熔溶剂(natural deep eutectic solvent,NADES)对纤维素酶稳定性的促进作用,形成NADES-纤维素酶溶剂系统促进橄榄苦苷的酶水解。以橄榄苦苷酶水解率为指标,考察温度、pH和DES种类及浓度对纤维素酶水解橄榄苦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pH=5时水解3 h,以10%(V/V)DES-5(甜菜碱∶1,4-丁二醇=1∶2,n/n)为溶剂系统的橄榄苦苷酶水解率是缓冲液的1.7倍;证明以氯化胆碱或甜菜碱为氢键受体(hydrogen bond acceptor,HBA),多元醇为氢键供体(hydrogen bond donor,HBD)的NADES对增强纤维素酶稳定性、促进橄榄苦苷酶水解具有良好的效果,为高效制备橄榄苦苷酶水解产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橄榄苦苷 纤维素酶 酶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精油成分分析及其对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承钊 刘玉杰 +5 位作者 王伟峰 孟宪华 曹永红 苏群 王君 杨军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62-66,共5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制备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花椒精油对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 采用索氏提取法制备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花椒精油对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和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探究花椒精油的物质组成。结果表明,花椒精油对禾谷镰孢菌、尖镰刀菌、盘长孢状刺盘孢和茄链格孢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半数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1.552、2.243、6.064、7.078 mg/mL。GC-MS分析显示,花椒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包括乙酸芳樟酯、芳樟醇、D-柠檬烯和桉叶油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 成分分析 植物病原真菌 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浒苔多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魏鉴腾 裴栋 +2 位作者 刘永峰 刘毅 邸多隆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5,共5页
浒苔(Enteromorpha),俗称苔条、海苔,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石莼目石莼科浒苔属,常见的种类有浒苔、缘管浒苔、扁浒苔、条浒苔和肠浒苔等。浒苔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各海区,尤其是东部沿海。浒苔营养丰富,自古以来浒苔就是我国沿海居民食... 浒苔(Enteromorpha),俗称苔条、海苔,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石莼目石莼科浒苔属,常见的种类有浒苔、缘管浒苔、扁浒苔、条浒苔和肠浒苔等。浒苔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各海区,尤其是东部沿海。浒苔营养丰富,自古以来浒苔就是我国沿海居民食用和药用藻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管浒苔 多糖 东部沿海 营养丰富 绿藻门 条浒苔 石莼 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酸和咖啡酸对莴苣生长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郭凯 燕志强 +4 位作者 金辉 李秀壮 何小凤 杨晓燕 秦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9,共7页
该研究以莴苣为受体植物,分析了酚酸类化感物质肉桂酸和咖啡酸对莴苣幼苗生长的活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以揭示酚酸类化合物的化感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不同浓度的肉桂酸均对莴苣幼苗根长、茎长及鲜重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肉桂酸的浓度... 该研究以莴苣为受体植物,分析了酚酸类化感物质肉桂酸和咖啡酸对莴苣幼苗生长的活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以揭示酚酸类化合物的化感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不同浓度的肉桂酸均对莴苣幼苗根长、茎长及鲜重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肉桂酸的浓度为1 000μmol/L时其对莴苣幼苗根长、茎长及鲜重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89%、74%和49%;咖啡酸对莴苣幼苗根长和茎长均表现出低浓度(0.1、1.0和10μmol/L)促进、高浓度(100和1 000μmol/L)抑制的活性作用模式,且高浓度下肉桂酸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咖啡酸。(2)较低浓度(0.1、1.0和10μmol/L)的肉桂酸和咖啡酸对莴苣根尖细胞活力均无明显影响;高浓度(100和1 000μmol/L)的肉桂酸和咖啡酸使莴苣根尖细胞的死亡数明显增加。(3)低浓度(0.1和1.0μmol/L)的肉桂酸和较低浓度(0.1、1.0和10μmol/L)的咖啡酸对莴苣根部的活性氧积累均无明显影响;当肉桂酸处理浓度大于10μmol/L及咖啡酸处理浓度大于100μmol/L时,随着浓度的升高莴苣根部活性氧的积累大量增加。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肉桂酸和咖啡酸均能够诱导莴苣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并降低幼苗根尖细胞的活力,进而影响莴苣幼苗的生长发育,且肉桂酸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咖啡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 咖啡酸 莴苣 化感效应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对莴苣生长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丹丹 杨建设 +4 位作者 燕志强 孙玉合 崔海燕 丁兰 秦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7-962,共6页
酚酸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感物质,广泛存在于农作物等植物体内以及耕作土壤中,与植物的化感效应以及连作障碍密切相关。该研究以蔬菜类植物莴苣为受体,采用植物细胞和生理学方法,分析酚酸类化感物质绿原酸抑制莴苣生长的活性效应及其... 酚酸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感物质,广泛存在于农作物等植物体内以及耕作土壤中,与植物的化感效应以及连作障碍密切相关。该研究以蔬菜类植物莴苣为受体,采用植物细胞和生理学方法,分析酚酸类化感物质绿原酸抑制莴苣生长的活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以揭示绿原酸介导的化感作用及连作障碍机制。结果显示:(1)绿原酸对莴苣的根长、茎长以及鲜重等生长指标均表现出低浓度(0.1和1.0μmol/L)促进、高浓度(10、100和1 000μmol/L)抑制的活性作用模式,其在10μmol/L及以上浓度时对根长和鲜重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在各浓度下对莴苣茎长无显著影响。(2)绿原酸处理后,莴苣根尖细胞分裂指数明显下降,随处理浓度的升高,各分裂时期的细胞比例也显著降低,导致细胞分裂过程受阻。(3)较低浓度(0.1、1.0和10μmol/L)绿原酸对莴苣根尖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较高浓度绿原酸(100和1 000μmol/L)使莴苣根尖死细胞显著增多,根尖端绝大部分细胞失去活力。(4)DHE荧光染色显示,与对照相比,低浓度(0.1和1.0μmol/L)绿原酸对莴苣根部的活性氧积累无明显影响,当绿原酸处理浓度大于10μmol/L时,随处理浓度升高莴苣根部的活性氧积累明显大量增多。研究表明,绿原酸能够诱导莴苣体内活性氧产生并积累,从而导致莴苣细胞分裂受阻、细胞活力降低,最终影响莴苣幼苗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莴苣 化感效应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香狼毒根中异新狼毒素A和新狼毒素B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触杀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崔海燕 金辉 +2 位作者 王丹丹 路利芹 秦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9-644,共6页
从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两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结合核磁共振波谱学数据解析,确定其结构为异新狼毒素A(isoneochamaejasmin A)和新狼毒素B(neochamaejasmin B)。并采用实验室活体生物试验方法,研... 从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两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结合核磁共振波谱学数据解析,确定其结构为异新狼毒素A(isoneochamaejasmin A)和新狼毒素B(neochamaejasmin B)。并采用实验室活体生物试验方法,研究了这两个化合物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二龄幼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异新狼毒素A和新狼毒素B对两种线虫均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且在相同的处理时间和浓度下,新狼毒素B对两种线虫的触杀活性均强于异新狼毒素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二氢黄酮 松材线虫 拟松材线虫 触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香狼毒根提取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触杀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郭霞 丁文姣 +3 位作者 杨甲月 徐蕊 燕志强 秦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8-131,共4页
采用实验室活体生物试验方法,测定和比较了瑞香狼毒乙醇提取物及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及水相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有不同程度的触杀活性,其... 采用实验室活体生物试验方法,测定和比较了瑞香狼毒乙醇提取物及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及水相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有不同程度的触杀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最强,显著高于其他萃取物。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增长,该萃取物对线虫的触杀活性明显增强,表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根提取物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触杀活性 有效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莓果渣中花色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立 刘晔玮 +3 位作者 岳雄 李丽 彭倩 邸多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5期939-945,共7页
通过提取方法优选,表明超声法对黑莓果渣中花色苷的提取效果最佳。以60%乙醇为超声法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料液比、超声时间、温度、功率、提取次数对提取黑莓果渣中花色苷的影响。综合单因素实验结果,通过响应面法筛选出... 通过提取方法优选,表明超声法对黑莓果渣中花色苷的提取效果最佳。以60%乙醇为超声法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料液比、超声时间、温度、功率、提取次数对提取黑莓果渣中花色苷的影响。综合单因素实验结果,通过响应面法筛选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4∶1(mL∶g),时间40 min,温度58℃,功率300 W,提取2次。通过提取物中花色苷含量与其清除DPPH.活性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黑莓果渣提取物清除DPPH.活性与其花色苷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由此推断花色苷为黑莓果渣中主要的自由基清除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莓果渣 花色苷 提取 响应面法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