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6篇文章
< 1 2 2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学慎思,笃行达善——忆中国科学院院士党鸿辛先生
1
作者 刘维民 陈建敏 张治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1-352,共2页
党鸿辛(1929~2005),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河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摩擦学专家.我国摩擦学及固体润滑学科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为解决我国国防军工和高新技术特殊润滑材料与润滑技术... 党鸿辛(1929~2005),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河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摩擦学专家.我国摩擦学及固体润滑学科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为解决我国国防军工和高新技术特殊润滑材料与润滑技术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5年6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时光荏苒,岁月流逝,敬爱的导师党鸿辛先生离开我们已整整十载.但每每回想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防军工 固体润滑 摩擦学 润滑材料 大学兼职教授 润滑技术 时光荏苒 达善 学术带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烷基稠油火驱开发中焦炭生成规律及物理化学特征
2
作者 陈登亚 游红娟 +4 位作者 陈昂 郭文轩 陈龙 王旭生 郭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2,共7页
为明确环烷基稠油在火驱过程中生成焦炭的规律和石油焦炭基本性质,应用动态气流氧化原油装置,开展了环烷基稠油注空气燃烧生成焦炭过程的研究,并对生成的石油焦炭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研究表明:环烷基稠油在250~300℃开始生成焦炭,随... 为明确环烷基稠油在火驱过程中生成焦炭的规律和石油焦炭基本性质,应用动态气流氧化原油装置,开展了环烷基稠油注空气燃烧生成焦炭过程的研究,并对生成的石油焦炭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研究表明:环烷基稠油在250~300℃开始生成焦炭,随着反应温度升高,焦炭产率逐渐增加,温度达到450℃时,焦炭产率最高,为10.8%;温度为500~600℃时,焦炭的燃烧反应加剧,焦炭收率降至4.6%。电镜观察焦炭为0.05~1.00μm碳层叠加的致密片层结构,以400℃为分界点可以将焦炭分为2类。300~350℃生成焦炭的H/C为0.78~0.82,为含有大量烷基链的氧化焦炭;400℃时裂解反应加剧,稠油成焦过程由加氧反应为主转变为裂解反应为主;400~600℃生成焦炭的H/C为0.33~0.47,为芳香度和石墨化程度更高的裂解焦炭。该研究对环烷基稠油火驱开发点火及火线控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 原位燃烧 焦炭 低温氧化 高温氧化 环烷基 物理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蓼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任玉泊 张勃 +7 位作者 金辉 杨晓燕 晏祖花 华翠平 许忠祥 戴璐 黄先成 秦波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4-874,共11页
广义蓼属Polygonum植物包括蓼科Polygonaceae多个属的1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在中国南北方地区均有分布,具有重要的药用、生态和经济价值。随着天然药物及生态资源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广义蓼属植物因资源丰富、化学成... 广义蓼属Polygonum植物包括蓼科Polygonaceae多个属的1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在中国南北方地区均有分布,具有重要的药用、生态和经济价值。随着天然药物及生态资源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广义蓼属植物因资源丰富、化学成分多样及生物活性广泛,逐渐成为植物资源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研究围绕广义蓼属植物的系统分类、代表性物种、多样化次生代谢产物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系统梳理,重点分析了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何首乌P.multiflorum、虎杖Reynoutria japonica、萹蓄P.aviculare、血三七P.amplexicaule、木蓼Atraphaxis frutescens等12个代表性物种。当前广义蓼属植物研究集中于以下几个方向:①化学成分的提取与结构解析,已发现了大量黄酮类、酚酸类、蒽醌类、萜类及糖苷类等活性物质;②药理作用的实验验证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广义蓼属植物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降血糖及神经保护等方面具有显著活性;③传统药用功能的现代研究与临床转化,如何首乌在抗衰老领域的潜力,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应用等;④生态功能及资源应用探索,部分种类显示出较强的环境适应性与修复潜力。综上,广义蓼属植物具有广阔的基础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未来研究应进一步阐明广义蓼属植物药效物质的靶向筛选及机制,结合分子生物学与组学技术推动功能基因及合成途径解析,同时关注广义蓼属植物在生态修复、绿色农业及功能性食品等领域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蓼属植物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观测Bi-Bi_(2)WO_(6)表面化学态演变促进光催化CO_(2)还原
4
作者 高慧影 黄晓卷 +1 位作者 张亚军 毕迎普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7,I0001,共10页
太阳能驱动的光催化CO_(2)还原是生产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的有效策略之一,然而该过程中电荷迁移动力学行为及其表面化学态动态演变过程却鲜有报道.我们采用改进溶剂热法制备得到Bi-Bi_(2)WO_(6)光催化剂,在可见光辐照下,其CO_(2)还原... 太阳能驱动的光催化CO_(2)还原是生产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的有效策略之一,然而该过程中电荷迁移动力学行为及其表面化学态动态演变过程却鲜有报道.我们采用改进溶剂热法制备得到Bi-Bi_(2)WO_(6)光催化剂,在可见光辐照下,其CO_(2)还原至CO活性(152.7μmol·g^(-1)·h^(-1))相比于原始Bi_(2)WO_(6)(13.0μmol·g^(-1)·h^(-1))提升了11.7倍.随后,我们利用自主研发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系统探究了Bi-Bi_(2)WO_(6)在CO_(2)光还原过程中的光生电荷转移及其表面化学态变化.研究表明:CO_(2)分子吸附于金属Bi位并从其上获取电子,形成高价态Bi(3+x)+物种,而供电子的H_(2)O分子则吸附于Bi_(2)WO_(6)表面W位点,导致W(6-x)+物种出现.在辐照条件下,吸附于金属Bi活性位的CO_(2)分子发生质子化作用析出CO,H_(2)O分子则在W位点发生解离生成OH-和H+,为CO_(2)还原提供质子源.该工作为Bi_(2)WO_(6)基催化剂高效光催化CO_(2)还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据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Bi-Bi_(2)WO_(6) 表面化学态 电荷迁移 CO_(2)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体偏压对TiN涂层微观结构、化学成分以及机械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牟存礼 鲁晓龙 +4 位作者 刘建 鲁艳 张晓 郝俊英 王强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8-578,共11页
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技术在9Cr18钢等基材上沉积了TiN涂层,系统研究了不同偏压对涂层微观结构、化学成分以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偏压的增加,TiN涂层的组织结构逐渐致密,晶粒细化为不规则的三棱锥状,涂层表面的致... 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技术在9Cr18钢等基材上沉积了TiN涂层,系统研究了不同偏压对涂层微观结构、化学成分以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偏压的增加,TiN涂层的组织结构逐渐致密,晶粒细化为不规则的三棱锥状,涂层表面的致密度先增加后减少,而截面形貌始终保持致密结构.TiN涂层的择优取向为(200)面.涂层中Ti元素的含量在51 at%~56 at%(原子百分比)之间变化,外观颜色稳定为紫色.当偏压为-150 V时,涂层的硬度最高,约为21.2 GPa,弹性模量约为221 GPa.同时,涂层还具有最大压缩残余应力,约为2.79 GPa.在不同偏压下,涂层与基体之间存在较高的结合强度,范围为49~74 N.施加适当的负偏压可以增加基体表面受到的离子轰击能量,促进涂层的致密化,减少孔隙和缺陷,提高涂层的机械性能以及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 TIN涂层 硬度与弹性模量 膜基结合强度 基体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转化法间接测定川芎药材中药效标志物藁本内酯含量的方法研究
6
作者 张圆圆 赵盼 +4 位作者 朱芙琴 潘文浩 徐健辉 余琰 柳军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5-894,共10页
通过化学转化法建立间接准确测定川芎药材中药效标志物藁本内酯含量的方法,并通过药材的HPLC-DAD特征图谱法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该转化反应可将药材中的藁本内酯完全转化为环丙藁本,并通过对照品外标法测定反应液中环丙藁本的准确含量... 通过化学转化法建立间接准确测定川芎药材中药效标志物藁本内酯含量的方法,并通过药材的HPLC-DAD特征图谱法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该转化反应可将药材中的藁本内酯完全转化为环丙藁本,并通过对照品外标法测定反应液中环丙藁本的准确含量间接计算川芎药材中藁本内酯的含量;通过乙腈/0.1%磷酸水溶液建立梯度洗脱的HPLC-DAD方法,以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及藁本内酯指标测定川芎药材的主要苯酞类活性成分的含量,并通过特征图谱法中藁本内酯峰面积和化学转化法所得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验证化学转化法的准确性,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两种方法的线性方程(Y=0.0005X+0.0792,R=0.9961)支持该方法的准确性。通过51份产地川芎样本的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确定川芎中藁本内酯的平均含量为1.622%±0.310%。本研究表明化学转化法可以准确测定川芎药材中藁本内酯的含量,通过大量川芎样本的含量测定结果可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川芎项下的定量控制指标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藁本内酯 含量测定 特征图谱法 化学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唐古特白刺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种子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7
作者 索有瑞 高航 汪汉卿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为开发和利用白刺生态和药用的双重价值 ,运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 ,分析研究青藏高原唐古特白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种子油的化学成分。应用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检出的 2 8个化合物中共鉴定了 12种成分 ,占... 为开发和利用白刺生态和药用的双重价值 ,运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 ,分析研究青藏高原唐古特白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种子油的化学成分。应用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检出的 2 8个化合物中共鉴定了 12种成分 ,占总量的 85 99%。分别是 (Z ,Z) 9,12 十八碳二烯酸 (亚油酸 ) ,双环 [10 .1.0 ]十三碳 1 烯 ,7 十五炔 ,γ 谷甾醇 ,γ 生育酚 ,1,E 8,Z 10 十六碳三烯 ,9,12 十八碳二烯醛 ,2 4 甲基 5 胆甾烯 3 醇 ,(Z) 9,17 十八碳二烯醛 ,豆甾烷 3,5 二烯 ,二十烷等。其中 ,(Z ,Z) 9,12 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最高 ,占总量的 6 5 8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白刺 化学成分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亚油酸 种子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合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表征(英文) 被引量:7
8
作者 康美荣 宋河远 +1 位作者 金福祥 陈静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37-845,共9页
聚甲氧基二甲醚(H_3CO(CH_2O)_nCH_3,PODE_n或DMM_n,n≥2)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为一种柴油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油品燃烧效率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首先合成了一系列聚合度n为2、3、4和5单一组分的聚甲氧基二甲醚,采用NMR、FT-IR、... 聚甲氧基二甲醚(H_3CO(CH_2O)_nCH_3,PODE_n或DMM_n,n≥2)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为一种柴油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油品燃烧效率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首先合成了一系列聚合度n为2、3、4和5单一组分的聚甲氧基二甲醚,采用NMR、FT-IR、Raman和DFT计算等手段对每个聚甲氧基二甲醚单体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在298.15-323.15 K温度的密度和黏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密度和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着聚合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同时,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_n(n=2-5)的闪点和倾点以及溶解热和凝固热均随着聚合度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氧基二甲醚 合成 结构表征 物理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基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和物理化学性质 被引量:1
9
作者 敦惠娟 于文肖 +1 位作者 赵惠敏 陈立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3-98,共6页
氧化锆基质色谱填料适合于碱性物质,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它的制备方法对其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填料的色谱性能。该文对氧化锆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综述。分析表明,目前氧化... 氧化锆基质色谱填料适合于碱性物质,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它的制备方法对其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填料的色谱性能。该文对氧化锆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综述。分析表明,目前氧化锆基质色谱填料的制备方法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要制备理想的锆基色谱填料需要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氧化锆 色谱填料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剂 CrO_3 在 MoS_2 润滑膜中的物理化学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军 赵家政 薛群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9-282,共4页
通过在MoS2粉末中加入氧化剂CrO3来改变摩擦过程中表面氧化物和硫化物的形成状态,以期改善MoS2润滑膜的寿命.利用接触角测定仪对摩擦表面的相对粘着表面能进行了计算,根据能量理论初步分析了MoS2与MoS2+CrO... 通过在MoS2粉末中加入氧化剂CrO3来改变摩擦过程中表面氧化物和硫化物的形成状态,以期改善MoS2润滑膜的寿命.利用接触角测定仪对摩擦表面的相对粘着表面能进行了计算,根据能量理论初步分析了MoS2与MoS2+CrO3摩擦系数的变化;由表面膜内产物的自由能和能量磨损理论,初步探讨了摩擦过程中表面氧化物和硫化物对磨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摩擦 磨损 润滑膜 三氧化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化物所利用电化学法实现聚合物刷可控制备
11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0-40,共1页
聚合物刷是一种典型的软物质界面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研究价值,在材料的表面改性、胶体稳定分散、生物界面相互作用、生物传感、生物润滑等多个领域有重要应用。利用可控表面引发自由基聚合是制备厚度、成分和结构均可控聚合物刷... 聚合物刷是一种典型的软物质界面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研究价值,在材料的表面改性、胶体稳定分散、生物界面相互作用、生物传感、生物润滑等多个领域有重要应用。利用可控表面引发自由基聚合是制备厚度、成分和结构均可控聚合物刷的最常用方法。然而,传统的表面引发聚合制备聚合物刷通常需要高浓度的单体溶液来实现聚合物刷的最大生长,且聚合需在惰性气氛下进行,溶液很难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刷 可控制备 电化学法 利用 表面引发聚合 兰州 界面相互作用 生物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烯定向合成C6高值化学品高效均相与多相催化体系构建
12
作者 何林 《分子催化(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198,I0006,共2页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杭州师范大学与中海油北京材料院研究团队利用“异构体配体空间取向调控”策略,构建了适配直链中间产物过渡态的“催化口袋”,建立了丁二烯双氢氰化一步合成二腈高效催化新体系.
关键词 均多相催化 C6化学品 催化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体热防护涂层材料及制造技术工程实践
13
作者 肖军 陈建敏 +5 位作者 廖志忠 王建 杨硕 曾一兵 孙伟华 程功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2-453,共12页
高速机载导弹弹体结构热防护涂层材料及防热涂装工程技术在产品研制、批产交付、使用维护和战斗力发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类产品产量大,且任务剖面和寿命剖面具有服役环境严酷、使用维护要求高等特点;其批产交付有别于航天飞行器、... 高速机载导弹弹体结构热防护涂层材料及防热涂装工程技术在产品研制、批产交付、使用维护和战斗力发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类产品产量大,且任务剖面和寿命剖面具有服役环境严酷、使用维护要求高等特点;其批产交付有别于航天飞行器、箱式或筒装的战略/战术导弹及常见机械、船舶等装备设施所用常规表面涂装技术以及实验室材料制备、测试和表征。以实现先进性能、稳定批产交付高可靠性产品为目标,针对产品结构热防护自主工程研制面临批生产规格繁多、形貌复杂、数量大、已有涂装材料工艺施工难、周期长、质量不易监控、故障多及成本受限等诸多困难及工程问题,开展一系列表面工程技术应用研究。结合该产品结构和使用维护、任务与寿命剖面特点的深度分析,研讨产品适用的外防热涂层、内隔热涂层工程材料体系的选用,大批量、高效防热涂装生产技术研发以及产品质量监控相关的理化检测、工序检验和交付检验及故障处理等直接影响批产交付相关专项技术所开展的应用研究和工程实践。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材料的改进、新研和工程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应用研究 热防护涂层 防热涂装/防热涂装生产技术 质量检验 故障分析 机载导弹和空空导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润滑轴承运转行为的在轨飞行试验
14
作者 王德生 吕宏宇 +2 位作者 胡明 孙嘉奕 翁立军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5,共6页
高真空、微重力、极端温度、原子氧以及其他辐照的空间环境因素会对润滑材料的综合性能产生影响。空间润滑材料在轨环境效应的研究对发展具有良好空间环境适应性的润滑材料,满足服役可靠性高、运动寿命长的空间机械运动部件均具有十分... 高真空、微重力、极端温度、原子氧以及其他辐照的空间环境因素会对润滑材料的综合性能产生影响。空间润滑材料在轨环境效应的研究对发展具有良好空间环境适应性的润滑材料,满足服役可靠性高、运动寿命长的空间机械运动部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我国空间站舱外暴露平台下开展的润滑轴承的在轨飞行试验装置的设计与研制,在轨试验过程,试验样品的下行回收以及分析方法,明确了润滑轴承空间摩擦学行为研究的意义,并对空间润滑薄膜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固体润滑轴承 空间站 在轨测试 舱外活动 空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原子氧防护涂层技术研究现状及挑战
15
作者 王虎 何延春 +10 位作者 李中华 周超 李坤 李学磊 左华平 王晓毅 王兰喜 杨淼 李毅 周晖 张斌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6,共17页
原子氧防护涂层是保障低轨航天器长寿命高可靠的有效途径。简要阐述原子氧防护涂层的研究进展,对影响原子氧防护涂层性能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会增加原子氧与材料表面的碰撞概率,涂层中的缺陷会提供原子氧的侵蚀通... 原子氧防护涂层是保障低轨航天器长寿命高可靠的有效途径。简要阐述原子氧防护涂层的研究进展,对影响原子氧防护涂层性能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会增加原子氧与材料表面的碰撞概率,涂层中的缺陷会提供原子氧的侵蚀通道,涂层的成分与结构会影响原子氧反应的概率。调查空间原子氧防护涂层的种类,分析不同类型涂层的特点。无机涂层防护性能优异,但其柔韧性较差;有机硅涂层柔韧性较好,但在大通量原子氧作用下易出现缺陷;复合结构涂层可以满足多种功能复合的需求,但对工艺要求也较高。对涂层制备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对比分析磁控溅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束共沉积、原子层沉积、溶胶-凝胶、前驱体光解/水热固化六种不同制备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对象。分析介绍原子氧防护涂层的进一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为我国低轨航天器材料的原子氧防护提供必要的研究依据和参考,为原子氧防护涂层技术的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氧 防护 涂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盐冻融条件下莫高窟砂砾岩晶相蚀变特征研究
16
作者 钱玲 吴玉琪 +1 位作者 吕功煊 陈港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1,共12页
盐害引起的硅酸盐质文化遗产劣化是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尤其水盐侵蚀作用导致的砂砾岩蚀变行为与岩石微观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更是难点。通过对采集于莫高窟崖体的砂砾岩块进行矿物自动定量分析(TIMA)、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 盐害引起的硅酸盐质文化遗产劣化是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尤其水盐侵蚀作用导致的砂砾岩蚀变行为与岩石微观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更是难点。通过对采集于莫高窟崖体的砂砾岩块进行矿物自动定量分析(TIMA)、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表征,发现试验岩块在含盐水溶液中进行冻融循环后,岩块中的钠、钾长石类组分发生了向高岭石类物相蚀变的行为,同时伴随着岩块本身碎裂。离子盐溶和水环境引发的交代作用是水盐冻融循环过程中砂砾岩矿物组分发生蚀变的主要原因。方解石、白云石和绿泥石等矿物的蚀变表现为晶相溶蚀和重构,石英发生部分晶格畸变。这种砂砾岩矿物组分受外界环境变化引发自身晶相转变、重构的行为使岩体微观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崖体在力学性能上产生劣化,引发崖体裂隙扩大、失稳等,也是遗址基体底部掏蚀,坍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晶相蚀变 水盐运移 盐害 石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采出液分析及其对调驱增产的机理
17
作者 王燕 鄢长灏 +4 位作者 陈佳俊 王骏 易萍 马波 梁晓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2-1337,共6页
为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对采出液的影响,加深聚合物微球调驱增产机理的认识,开展长庆油田特低渗、超低渗、低渗等主力油藏典型区块的采出液分析以及调驱前后标准岩心物性变化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调驱前后采出液中原油族组成、采出水中K^(+)... 为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对采出液的影响,加深聚合物微球调驱增产机理的认识,开展长庆油田特低渗、超低渗、低渗等主力油藏典型区块的采出液分析以及调驱前后标准岩心物性变化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调驱前后采出液中原油族组成、采出水中K^(+)、Na^(+)、Ca^(2+)、Mg^(2+)、SO_(4)^(2-)和水含量变化,总结其中的变化规律。此外,通过润湿角测试及岩心驱替试验对聚合物微球调驱前后标准岩心的润湿性、渗透率及孔隙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典型区块注入聚合物微球后,原油中饱和烷烃含量均减小,非烃含量均增加,含水量均明显降低,采出水矿化度均有所增加。经聚合物微球调驱后,亲水岩心的接触角有所变大,向着中等极性方向转变;亲水岩心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均有所减小;不同渗透率的岩心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显著程度的顺序为:特低渗>超低渗>低渗。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聚合物微球在储层中主要发挥“堵”的作用,通过扩大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来动用剩余油,为长庆油田调驱增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4组分 采出水离子 聚合物微球 调驱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石的结构特征和应用性能对动物营养研究的意义
18
作者 王爱勤 卢予沈 +3 位作者 杨芳芳 惠爱平 康玉茹 牟斌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凹凸棒石是一种天然含水富镁铝硅酸盐矿物,具有一维纳米棒状形貌、规整纳米孔道、永久结构负电荷和表面活性基团。近年来,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实现了凹凸棒石从纳米材料到功能材料应用。作为功能性饲料原料,凹凸棒... 凹凸棒石是一种天然含水富镁铝硅酸盐矿物,具有一维纳米棒状形貌、规整纳米孔道、永久结构负电荷和表面活性基团。近年来,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实现了凹凸棒石从纳米材料到功能材料应用。作为功能性饲料原料,凹凸棒石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已取得长足进展。为深入挖掘凹凸棒石的矿物属性,加快新产品创新研制,文章针对我国畜牧业健康养殖的需求,重点介绍了凹凸棒石晶体结构和应用性能,阐述了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和改性的重要性,展望了凹凸棒石在饲料工业中的研究重点,从矿物材料化视角,以期促进凹凸棒石学科交叉研究和产业上下游应用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结构特征 理化性质 棒晶束解离 功能改性 健康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氧化物Y_(2)O_(3)增强Cu-Zn基自润滑材料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19
作者 张新运 耿楠 +4 位作者 赵迎香 杜姗 曹岩 孟军虎 郭俊德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3,共9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闪烧法制备了含稀土氧化物Y_(2)O_(3)和润滑相石墨的Cu-Zn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了稀土氧化物Y_(2)O_(3)和石墨对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3%石墨的Cu-Zn合金摩擦系数... 采用放电等离子闪烧法制备了含稀土氧化物Y_(2)O_(3)和润滑相石墨的Cu-Zn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了稀土氧化物Y_(2)O_(3)和石墨对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3%石墨的Cu-Zn合金摩擦系数比普通Cu-Zn合金降低63.6%;添加质量分数1%稀土氧化物Y_(2)O_(3)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呈现峰值效应,硬度提高41.5%,摩擦系数降低25%。稀土氧化物Y_(2)O_(3)在基体中产生弥散强化效应,细化晶粒,提高复合材料相对密度。摩擦过程中,润滑相富集在复合材料摩擦副表面,构成性能良好的润滑层,改善了Cu-Zn基滑动部件的摩擦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固体自润滑 稀土元素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体系脂肪酶催化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辛嘉英 宋琪 +3 位作者 徐景懿 张卫丹 贺姣 夏春谷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46-456,共11页
脂肪酶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水解酶之一,广泛应用于风味酯生产、功能性酯开发及油脂改性等多个领域。然而,传统的脂肪酶催化反应体系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一旦处理不当,有机溶剂散失到环境中将造成严重污染,有害物质的残留将直接影响食... 脂肪酶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水解酶之一,广泛应用于风味酯生产、功能性酯开发及油脂改性等多个领域。然而,传统的脂肪酶催化反应体系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一旦处理不当,有机溶剂散失到环境中将造成严重污染,有害物质的残留将直接影响食用者的健康而引发食品安全事件。无溶剂体系脂肪酶催化具有不使用有毒有害试剂、安全性高、反应速度快、转化率高和选择性好等诸多优势,引起了学术界和食品行业的高度关注。然而无溶剂反应体系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如:反应条件要求较高、某些反应难以进行、反应体系流动性差导致扩散困难等。由此,研究人员开发了机械、微波和超声等多种辅助强化手段优化反应。本文从无溶剂体系脂肪酶催化的反应类型、辅助强化手段及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展开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溶剂体系 脂肪酶催化反应 辅助强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