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冰川泥石流的一些特征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鸿琏 蔡祥兴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9,共9页
本文重点阐述中国近期冰川泥石流的区域分布、发育条件与类型特征。中国的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经102°以西、现代冰川急剧消退的10多座山系中,其中海洋型冰川区泥石流最发育,亚大陆型冰川区泥石流次之,极大陆型冰川区泥石流最弱... 本文重点阐述中国近期冰川泥石流的区域分布、发育条件与类型特征。中国的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经102°以西、现代冰川急剧消退的10多座山系中,其中海洋型冰川区泥石流最发育,亚大陆型冰川区泥石流次之,极大陆型冰川区泥石流最弱。按成因划分泥石流类型有冰雪消融型、冰雪融水与雨水混合型及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发生率与规模,也以海洋型冰川区泥石流为大,如西藏古乡泥石流1964年发生85次,最大流量2.86万立方米/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冰川 泥石流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冰川资源估算及其对河流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施雅风 杨针娘 《水文》 1982年第S1期6-12,共7页
一、中国冰川基本特征我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山岳冰川最多的国家之一。南起云南省玉龙雪山(27°N),北抵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49°lO′N),纵横数千公里的西部高山,据初步查明现代冰川面积近56500平方公里(见图1),占全球冰川复盖面... 一、中国冰川基本特征我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山岳冰川最多的国家之一。南起云南省玉龙雪山(27°N),北抵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49°lO′N),纵横数千公里的西部高山,据初步查明现代冰川面积近56500平方公里(见图1),占全球冰川复盖面积16200000平方公里的3.5‰,为亚洲中部山岳冰川面积的一半左右。其中以昆仑山冰川复盖面积为最大,其次为喜马拉雅山,最小为阿尔泰山。分布于内陆河的冰川面积为33,60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冰川面积的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内陆河 径流模数 径流量 阿尔泰山 径流率 冰川面积 冰川水文 冰川融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川冻土地区砂金矿形成机理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永平 《黄金科技动态》 1993年第2期15-16,共2页
简述了冻土区砂金矿形成的地球化学和生物学变化。
关键词 冰川冻土 砂金 地球化学
全文增补中
近百年中国年气温序列的建立 被引量:381
4
作者 王绍武 叶瑾琳 +2 位作者 龚道溢 朱锦红 姚檀栋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2-401,共10页
该文根据气温观测,并利用敦德及古里雅冰芯资料及有关史料、树木年轮资料,得到了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台湾、华中、西南、西北、新疆、西藏10个区1880~1996年的年平均气温序列.然后根据每个区的面积加权平均得到代表... 该文根据气温观测,并利用敦德及古里雅冰芯资料及有关史料、树木年轮资料,得到了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台湾、华中、西南、西北、新疆、西藏10个区1880~1996年的年平均气温序列.然后根据每个区的面积加权平均得到代表中国的气温序列.根据这个序列,1880~1996年增温为0.44℃/100a,显著高于过去对中国气候变暖的估计值0.09℃/100a.这主要是因为新计算的中国气温包括了我国西部地区,而那里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气温显著偏低.另外本世纪90年代的迅速增暖也加强了这个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序列 气候变化 气候变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兰州黄土记录中的粘土矿物及其环境意义探讨 被引量:35
5
作者 师育新 戴雪荣 +1 位作者 李节通 王家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7-94,共8页
本文研究了末次间冰期高分辨率兰州黄土(S1)21个样品中的粘土矿物,并与现代尘暴沉积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1三个古土壤层及其间所夹两个黄土层中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基本一致,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和高岭石及少量... 本文研究了末次间冰期高分辨率兰州黄土(S1)21个样品中的粘土矿物,并与现代尘暴沉积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1三个古土壤层及其间所夹两个黄土层中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基本一致,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和高岭石及少量伊/蒙间层矿物。粘土矿物的形成以碎屑成因为主,其总量在剖面上的变化具有指示气候变化的意义。古土壤层中伊利石结晶度较黄土层中低,反映在气候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粘土矿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粘土矿物总量及各种矿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和对伊利石结晶度的研究均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黄土 粘土矿物 伊利石结晶度 环境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风尘沉积的粒度分布模式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27
6
作者 戴雪荣 李吉均 +2 位作者 俞立中 师育新 王家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6-42,共7页
通过对兰州不同气候背景下形成的风尘沉积 1 80个样品详细的粒度分析 ,建立了该地区风尘沉积的粒度分布基本模式。发现研究区风尘沉积具有以下特征 :(1 )沉积物分选差 ,主要由粒径 >4Φ的颗粒组成 ,平均6 .4Φ ;(2 )粒级构成为极细砂... 通过对兰州不同气候背景下形成的风尘沉积 1 80个样品详细的粒度分析 ,建立了该地区风尘沉积的粒度分布基本模式。发现研究区风尘沉积具有以下特征 :(1 )沉积物分选差 ,主要由粒径 >4Φ的颗粒组成 ,平均6 .4Φ ;(2 )粒级构成为极细砂 2 .6 %、粉砂 77.8%、粘土 1 9.6 % ,属粉质重亚粘土或典型黄土 ;(3)频率曲线为单峰、极正偏类型 ,且具有粗头短促、中间宽大和细尾拉长的特点 ;(4)短期悬浮颗粒与长期悬浮颗粒大致呈对等配比。这些特征同时也为兰州现代尘暴沉积物所具备 ,因而可视为该地区风尘沉积的一个基本诊断模式搬运方式。颗粒粒径 <5 .5 0Φ的含量指标 (GSP1)和 4.5 0~ 6 .5 0Φ的含量指标 (GSP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尘沉积 诊断模式 粒度指标 古气候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气候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宁练 姚檀栋 +2 位作者 田立德 刘时银 段克勤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40,共7页
依据山地冰川规模对于气候变化平衡态响应的一种统计模型,探讨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在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平衡态规模大小,根据该冰川的历史变化并应用这一统计模型,对于乌鲁木齐河源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天山 冰川 气候敏感性 小冰期 乌鲁木齐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年来的中国泥石流研究 被引量:67
8
作者 杜榕桓 李鸿琏 +1 位作者 唐邦兴 章书成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64-73,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泥石流研究成果的总结,结合作者们工作的心得体会,就我国30年来的泥石流研究工作进行回顾与展望;并针对国情和灾情,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泥石流 中国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δ^(18)O记录的现代环境过程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侯书贵 秦大河 +1 位作者 李忠勤 皇翠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8-116,共9页
据乌鲁木齐河源地区一个完整年周期的大气降水样品、1号冰川连续雪坑样品及浅冰芯样品的实测δ18O资料,初步探讨冰芯δ18O记录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δ18O与气温之间的关系转变。结果表明本区大气降水中的δ18O与气温之间存在显... 据乌鲁木齐河源地区一个完整年周期的大气降水样品、1号冰川连续雪坑样品及浅冰芯样品的实测δ18O资料,初步探讨冰芯δ18O记录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δ18O与气温之间的关系转变。结果表明本区大气降水中的δ18O与气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由于冬季雪层内水汽运移作用和风力导致积雪的重新分布作用,以及夏季雪层中融水渗浸作用等积雪沉积后的影响,1号冰川冰芯的δ18O记录与实测气温记录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即研究区域的冰芯δ18O记录不再具有明显的温度指标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Δ^18O 环境过程 乌鲁木齐河源 冰川 冰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湖沼沉积中的有机质 被引量:9
10
作者 林清 王国尚 +1 位作者 耿安松 张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12期24-29,共6页
多年冻土作为一个特殊的负温沉积环境,其化学和生物化学速度相对缓慢。本文通过对多年冻土湖沼沉积物中有机质特征的研究,来了解这种环境中有机质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多年冻土湖沼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演化程度低,有机质的特征主要由所... 多年冻土作为一个特殊的负温沉积环境,其化学和生物化学速度相对缓慢。本文通过对多年冻土湖沼沉积物中有机质特征的研究,来了解这种环境中有机质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多年冻土湖沼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演化程度低,有机质的特征主要由所产生的环境决定,与沉积演化的关系不明显,这种特征的有机质是用以指示环境变化的理想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沉积物 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 湖泊 沼泽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川及其径流对气候变化响应过程的模拟模型——以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叶佰生 陈克恭 施雅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2-40,共9页
用冰川动力模型对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1号冰川东支在维持目前的气候变化水平下还将继续退缩到约1600m长度;若气温升高1℃,1号冰川将退缩为约只有300m长的悬冰川。随着冰川退缩,冰川冷却作用... 用冰川动力模型对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1号冰川东支在维持目前的气候变化水平下还将继续退缩到约1600m长度;若气温升高1℃,1号冰川将退缩为约只有300m长的悬冰川。随着冰川退缩,冰川冷却作用减弱,冰川区的升温将高于非冰川区。1号冰川目前的冰川径流是处在一个高值期(相对于它的稳定状态),若气候继续变暖,冰川径流还将继续增大,达到一峰值后将迅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径流 气候变化 乌鲁木齐河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δ^(18)O记录气候意义的再探讨 被引量:13
12
作者 侯书贵 秦大河 任贾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38-442,共5页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1 号冰川冰芯δ18 O 记录与大西沟气象站实测的气温资料, 进一步系统地探讨了所研究区域冰芯δ18 O 记录的气候意义。结果表明,冰芯δ18 O 记录与夏半年(5月~10 月)平均气温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1 号冰川冰芯δ18 O 记录与大西沟气象站实测的气温资料, 进一步系统地探讨了所研究区域冰芯δ18 O 记录的气候意义。结果表明,冰芯δ18 O 记录与夏半年(5月~10 月)平均气温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冬半年(11 月~次年4 月) 平均气温不存在稳定的相关性。该结果拓展了中、低纬主地区山地冰川冰芯δ18 O 记录作为温度指标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冰芯 Δ^18O记录 气候意义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压对冻土强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5
13
作者 马巍 吴紫汪 盛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11,共5页
在高围压条件下,对冻结兰州砂土进行了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围压的增大明显增强了冻土的塑性性能;同时,随围压的增大冻土的强度增加,但随围压的进一步增加,强度出现降低趋势。即围压的增加可以抑制冻土的膨胀软化效应,也... 在高围压条件下,对冻结兰州砂土进行了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围压的增大明显增强了冻土的塑性性能;同时,随围压的增大冻土的强度增加,但随围压的进一步增加,强度出现降低趋势。即围压的增加可以抑制冻土的膨胀软化效应,也可以诱导膨胀软化现象。随围压的增大,强度变化过程可分为三个区:强度增加区、强度缓慢降低区和强度急剧下降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冻结兰州砂土的融化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围压 强度 融化压力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极内陆地区和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表层雪内NO_3^-沉积后过程差异 被引量:5
14
作者 侯书贵 秦大河 +1 位作者 任贾文 效存德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1-87,共7页
酸性气体成分(如NO-3)的强挥发性导致其在雪面沉降后,具有沉积后气/雪交换作用,即其在表层雪内是“可逆”沉降的。通过比较东南极内陆雪坑的NO-3剖面和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表层雪内NO-3的浓度变化,认为沉积后气/雪... 酸性气体成分(如NO-3)的强挥发性导致其在雪面沉降后,具有沉积后气/雪交换作用,即其在表层雪内是“可逆”沉降的。通过比较东南极内陆雪坑的NO-3剖面和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表层雪内NO-3的浓度变化,认为沉积后气/雪交换作用在东南极内陆较显著,而在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则不然。表层雪内NO-3存在方式的不同和沉降机制的差异应是导致两地NO-3沉积后过程差异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雪 沉积后过程 东南极内陆 乌鲁木齐市 冰川 硝酸根 酸性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蠕变变形特征的细观分析 被引量:44
15
作者 吴紫汪 马巍 +1 位作者 蒲毅彬 常小晓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观测分析冻土单轴及三轴蠕变过程中细观结构的变化情况,发现蠕变过程中结构缺陷的增生与扩展制约着土结构的强化与弱化作用,控制着蠕变变形形态特征。易破坏区首先发生在样品的低密薄弱层面的薄弱区,对于单轴蠕变,在薄弱层面形... 通过观测分析冻土单轴及三轴蠕变过程中细观结构的变化情况,发现蠕变过程中结构缺陷的增生与扩展制约着土结构的强化与弱化作用,控制着蠕变变形形态特征。易破坏区首先发生在样品的低密薄弱层面的薄弱区,对于单轴蠕变,在薄弱层面形成一环状低密带,然后向外扩展,最终导致整体结构的破坏;而对于三轴蠕变,在样品薄弱段的表面形成拉伸裂缝,然后向内扩展,最终导致整体结构的破坏。在单轴蠕变过程中冻土的体积随时间的发展而持续增加;三轴蠕变过程中冻土的体积随时间的发展而持续减小,仅当进入第三蠕变阶段后其体积有相对增大的趋势,但仍小于起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蠕变 细观分析 动态监测 CT 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马兰山冰川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谢自楚 韩健康 +1 位作者 冯清华 王晓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83-88,共6页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马兰山共有冰川 4 2条 ,总面积 195km2 ,总储水量 2 2 2 3亿m3,平均年融水量 6 80万m3,属于极大陆型冰川 .近世纪来 ,冰川处于退缩状态 ,但幅度不大 ,下世纪对冰川径流的影响不大 .
关键词 冰川 资源 环境 青藏高原 可可西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冰川过程与全球环境气候演变 被引量:14
17
作者 秦大河 康世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85-94,共10页
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扼要阐述了现代冰川过程与全球变化之间的关系。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冰川物质平衡值目前还没有确切结论,虽然它与全球海平面的升降密切相关。山地冰川末端进退变化和冰川物质平衡与全球升温对应较好。极地冰... 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扼要阐述了现代冰川过程与全球变化之间的关系。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冰川物质平衡值目前还没有确切结论,虽然它与全球海平面的升降密切相关。山地冰川末端进退变化和冰川物质平衡与全球升温对应较好。极地冰盖现代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比率,主要阴、阳离子、生物有机酸、微粒、超痕量重金属元素、宇宙尘埃以及火山灰等杂质的含量,为认识地球现代环境气候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极地冰盖冰芯的分析结果为重建过去气候环境提供了大信息量,高保真度和高分辨率的资料为预测未来气候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其它任何载体无法取代的优越性。山地冰川的现代和过去气候环境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冰盖 冰川 气候环境记录 全球变化 环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冰川厚度及其储量计算 被引量:8
18
作者 苏珍 丁良福 刘潮海 《干旱区地理》 1984年第2期37-44,共8页
天山是我国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区之一。天山冰川的融水对天山南北广大的农田灌溉,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素有高山固体水库之称。为了估算这些固体水库的储量,必须了解冰川的厚度;选择不同类型的冰川,用雷达法和重力法进行冰川厚度的测定,并... 天山是我国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区之一。天山冰川的融水对天山南北广大的农田灌溉,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素有高山固体水库之称。为了估算这些固体水库的储量,必须了解冰川的厚度;选择不同类型的冰川,用雷达法和重力法进行冰川厚度的测定,并由此建立了推算天山冰川厚度的公式,对天山冰川的储水量进行计算,以便供大家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冰川 平均 天山冰川 冰川面积 谷地冰川 山岳冰川 冰川厚度 冰斗冰川 悬冰川 比利牛斯山型冰川 平顶冰川 冰川编目 储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淋溶作用对冰川雪层内主要阴、阳离子记录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侯书贵 秦大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36-542,共7页
利用乌鲁木齐河源1 号冰川初始消融季节的连续雪坑离子浓度剖面,初步探讨本区冰川雪层中离子淋溶作用的特征及其对雪冰化学记录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积雪内的大部分化学成分随融水向下渗浸,并富集在雪/ 冰界面处或附加冰内。当冰川... 利用乌鲁木齐河源1 号冰川初始消融季节的连续雪坑离子浓度剖面,初步探讨本区冰川雪层中离子淋溶作用的特征及其对雪冰化学记录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积雪内的大部分化学成分随融水向下渗浸,并富集在雪/ 冰界面处或附加冰内。当冰川消融进一步加剧、导致大部分离子成分随融水进入冰川径流,则会最终形成离子浓度很低的冰川冰,冰芯之定量记录将蜕变为定性结果。另有证据表明各离子间不仅存在淋溶择优性,而且各离子在不同淋溶阶段被淋滤的程度也具有较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源 冰川 积雪淋溶作用 阴离子 阳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频率对冻土破坏之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何平 张家懿 +1 位作者 朱元林 吴紫汪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8-81,共4页
饱和冻结粉土的单轴抗压振动试验结果表明,在恒定的动荷载(最大应力及最小应力恒定)作用下,冻土的破坏时间及破坏变形随振动频率的加快而减小。当频率小于8Hz时,频率的影响较大。频率大于8Hz时,影响较小。而冻土破坏振次与... 饱和冻结粉土的单轴抗压振动试验结果表明,在恒定的动荷载(最大应力及最小应力恒定)作用下,冻土的破坏时间及破坏变形随振动频率的加快而减小。当频率小于8Hz时,频率的影响较大。频率大于8Hz时,影响较小。而冻土破坏振次与频率的关系取决于冻土的温度。冻土在-2℃时,破坏振次随频率加快而存在最小值;在-1℃时,则存在最大值;在,-10℃时,随频率加快而增大且无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振动 频率 破坏应变 土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