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文光学相机性能检测技术研究
1
作者 邱鹏 邹思成 +3 位作者 张晓明 王建峰 林亲 姜晓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9-201,共13页
相机是光学望远镜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天文光学观测的精度和效能,开展了天文光学相机性能的检测技术研究。根据天文观测对光学相机的性能需求,给出了相机性能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实验和数据处理方法,检测项目包括增益... 相机是光学望远镜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天文光学观测的精度和效能,开展了天文光学相机性能的检测技术研究。根据天文观测对光学相机的性能需求,给出了相机性能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实验和数据处理方法,检测项目包括增益、读出噪声、满阱电荷、线性度、本底稳定性、像元响应不均匀性、暗电流等。基于这套方法,在实验室对sCMOS和CCD两款相机进行了实测,获得了相机的性能参数,结果显示,sCMOS 12-bit档位较CCD 1 MHz 4×档位,读出噪声低约1倍,暗电流高约17倍,动态范围低约3星等,像元响应不均匀性高约1倍,两款相机都具有较高的线性度和本底稳定性,该sCMOS具有辉光,不适合长时间曝光观测。该方法可以检测获得适用于天文光学观测的相机性能参数,便于开展天文实测工作,实现相同相机不同档位或不同相机之间的性能对比,定期对相机进行检测可以建立其全生命周期性能参数数据库,对相机的健康状态管理及观测系统故障诊断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 CMOS 性能检测 天文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droid平台的天文观测信息集成系统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硕 罗阿理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2期339-343,共5页
针对LAMOST(郭守敬望远镜)观测信息与结果分析的实时性需求,提出在Android移动平台实现观测信息集成系统的方案。瘦客户端模式被应用到系统的开发中,即在服务器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其结果在Android客户端中进行数据可视化。首... 针对LAMOST(郭守敬望远镜)观测信息与结果分析的实时性需求,提出在Android移动平台实现观测信息集成系统的方案。瘦客户端模式被应用到系统的开发中,即在服务器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其结果在Android客户端中进行数据可视化。首先介绍了Android的架构和望远镜的观测需求,然后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通过HTTP通信、多线程异步访问、HTML5技术、Achart Engine开源图表类库、JSON数据格式等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了Android上用于辅助望远镜观测的信息集成系统。最后在实际设备中通过典型操作实例测试分析了系统运行状态,验证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该系统目前已应用在天文观测的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id LAMOST 天文观测 瘦客户端 数据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定标卫星光学散射特性研究
3
作者 王建峰 姜晓军 +2 位作者 李陶然 张晓明 葛亮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5-162,共8页
对主体为铝球用于雷达定标的一批卫星进行了地基光学观测,验证了其光度变化和光谱特性简单,易于开展光度和光谱特性影响因素分析。实验室对铝球的仿真测量也证明了铝球具有各向同性好、反射特性和光谱特性平稳等特点。研究团队基于测量... 对主体为铝球用于雷达定标的一批卫星进行了地基光学观测,验证了其光度变化和光谱特性简单,易于开展光度和光谱特性影响因素分析。实验室对铝球的仿真测量也证明了铝球具有各向同性好、反射特性和光谱特性平稳等特点。研究团队基于测量结果构建了铝制球体卫星的光度计算模型,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利用铝制球体的材料特性和外形特征可最大程度的简化卫星光度计算模型,也证明了实测方法和光度计算模型构造方法的正确性,使得卫星光度可实时保精计算,可应用于天基和地基光电探测设备的动态能量定标和高速、变速运动状态下的探测能力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散射特性 雷达定标卫星 铝球 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U的小行星光学观测图像实时处理 被引量:4
4
作者 兀颖 葛亮 +3 位作者 卢晓猛 田健峰 王汇娟 姜晓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27-2534,共8页
小行星地基光学观测是小行星搜寻和性质研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小行星搜寻项目朝着大口径大视场的方向发展,探测能力提升的同时数据量也大大增长,为了提高小行星光学观测图像的处理速率,本文提出基于GPU的小行星光学观测图像实时处理... 小行星地基光学观测是小行星搜寻和性质研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小行星搜寻项目朝着大口径大视场的方向发展,探测能力提升的同时数据量也大大增长,为了提高小行星光学观测图像的处理速率,本文提出基于GPU的小行星光学观测图像实时处理方法。对Source Extractor算法进行研究,在满足提取精度的前提下,实现Source Extractor算法的简化和基于GPU的并行化;同时,采用Match匹配算法进行天文定位,并对Match匹配算法进行优化,提高算法适用性和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利用NVIDA GeForce GTX 2080Ti显卡搭建的实验平台实现简化和并行化后的算法,相比于CPU下的串行算法,提速比可达17(S/N阈值设置为3),且随着高性能显卡的进一步发展,提速比还有提升空间,此方法还适用于其他光学巡天观测图像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光学观测 目标提取 GPU 并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转动引起光纤光谱效率变化与改正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建军 白仲瑞 +3 位作者 李广伟 王淑清 罗阿理 赵永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9-1102,共4页
光纤的焦比退化(focal ratio degradation)是光纤光谱效率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光纤在安装和每次定位过程中,光纤的转动和扭曲会引起光纤焦比退化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光纤的传输效率,每根光纤由此造成的传输效率变化都会存在差异。而这样... 光纤的焦比退化(focal ratio degradation)是光纤光谱效率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光纤在安装和每次定位过程中,光纤的转动和扭曲会引起光纤焦比退化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光纤的传输效率,每根光纤由此造成的传输效率变化都会存在差异。而这样的效率差异无法用通常天文观测中使用的晨昏天光平场或者圆顶平场改正。减天光是光纤光谱数据处理中决定光谱质量的重要环节。减天光处理要求对不同光纤的传输效率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扣除不同光纤之间传输效率差异导致的天光背景测量的误差。对于与天光背景亮度接近乃至更暗的观测目标而言,光纤传输效率的改正精度决定了减天光的精度。测试了LAMOST望远镜光纤转动对光纤传输效率的影响情况。在检查了光谱中天光发射线强度与光纤传输效率的关系,和验证了光纤效率变化与波长变化相对独立的基础上,提出并且证实了通过测量各光纤中天光发射线强度作为光纤相对效率变化量来改正光纤效率差异的方法是可行的。这种方法已经被应用到LAMOST二维光谱处理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谱 焦比退化 传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兴隆观测基地50cm望远镜的幸运成像系统 被引量:4
6
作者 向娥 卢晓猛 姜晓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78-1283,共6页
大气湍流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地基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而幸运成像技术以较低的成本、简单的设备、易实现的算法可以有效修正大气湍流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地基望远镜开展天体成像和密集星场高精度测光观测的能力。基于兴隆观测基地50 cm望... 大气湍流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地基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而幸运成像技术以较低的成本、简单的设备、易实现的算法可以有效修正大气湍流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地基望远镜开展天体成像和密集星场高精度测光观测的能力。基于兴隆观测基地50 cm望远镜研制了幸运成像系统,该系统包括滤光片、望远镜增焦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和数据处理子系统。在视宁度良好的晴夜对月球、大行星、球状星团和双星进行了观测,成功获取了月球表面的清晰图像,恒星星像的半高全宽(FWHM)达到0.6″,好于2倍望远镜衍射极限。观测结果表明,该幸运成像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地基望远镜的空间分辨本领,为下一步的高分辨天文观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运成像 高分辨率成像 大气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聚类分析LAMOST恒星光谱与理论模型的差异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淑鑫 孙伟民 孔啸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51-1954,共4页
随着天文大数据时代计算科学的蓬勃发展,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天文界口径最大、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大视场望远镜LAMOST,已率先在国际上开拓并实现了同时观测几千个天体光谱的大规模巡天工作。自2011年巡天至2015年6月所获得的DR3光... 随着天文大数据时代计算科学的蓬勃发展,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天文界口径最大、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大视场望远镜LAMOST,已率先在国际上开拓并实现了同时观测几千个天体光谱的大规模巡天工作。自2011年巡天至2015年6月所获得的DR3光谱数据集目前已获取世界上最大的恒星参数星表。针对LAMOST第三期发布FGK恒星光谱的流量定标等相关数据,利用Kurucz模板光谱对应的参数空间划分网格,基于开源高效的数据处理R语言程序软件平台,设计了有监督的聚类中心,便于验证其理论参数网格的差异。处理LAMOST实测光谱经归一化后,选择距离量直接描述属性,采用欧氏距离分析判别光谱之间的相似度,选取相应的属性向量构造函数判断观测光谱和理论光谱差别的量级。实验表明:比对LAMOST实测FGK型恒星光谱数据与Kurucz理论模板库数据一致性以及参数测量的准确性,结果显示相同参数的光谱间特征谱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得出LAMOST光谱测量物理参数质量较高,具备极好的可靠性,为后续恒星大气模型的改进提供相应的论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Kurucz模型光谱 距离度量 LAM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6 m望远镜偏振光度计 被引量:2
8
作者 邱鹏 王国聪 +4 位作者 张晓明 张茗璇 赵勇 王建峰 姜晓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2-225,共14页
为了使2.16 m望远镜具备线偏振测光观测能力,开展了偏振光度计研制。该系统采用双通道分时偏振成像方案,具有偏振定标单元、偏振测量单元,可实现偏振定标、偏振测量和多色测光。完成系统研制后,将其安装在2.16 m望远镜上开展实测,依照... 为了使2.16 m望远镜具备线偏振测光观测能力,开展了偏振光度计研制。该系统采用双通道分时偏振成像方案,具有偏振定标单元、偏振测量单元,可实现偏振定标、偏振测量和多色测光。完成系统研制后,将其安装在2.16 m望远镜上开展实测,依照该偏振光度计偏振观测流程拍摄了一系列非偏振标准星、偏振标准星、流量标准星;按照偏振定标和偏振态解算数据处理方法,对获取图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该偏振光度计视场为4.63′×4.63′,像元比例尺为0.54(″)/pixel,偏振度测量精度优于0.01,60 s曝光时间可以拍摄到V波段信噪比约为141的15.3等星。该偏振光度计使2.16 m望远镜具备V波段线偏振测光和快速多色测光观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偏振测量 偏振测光 线偏振测光 天文测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OST恒星分类模板间相似性度量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淑鑫 孙伟民 孔啸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22-1925,共4页
随着获取和收集天文光谱大数据能力的与日俱增,合理利用计算科学技术正确地分析海量光谱的处理方法及结果统计。前述工作采用了欧氏距离分析判别LAMOST实测光谱与模板之间相似度的研究,研究恒星分类准确性取决于高质量的模板光谱,选取LA... 随着获取和收集天文光谱大数据能力的与日俱增,合理利用计算科学技术正确地分析海量光谱的处理方法及结果统计。前述工作采用了欧氏距离分析判别LAMOST实测光谱与模板之间相似度的研究,研究恒星分类准确性取决于高质量的模板光谱,选取LAMOST光谱在用的分类软件中183个恒星模板光谱,分别利用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方法得出A,F,G,K和M型恒星模板间的均值和最大值,完成每条谱线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找出相对距离较大的模板及形成原因。相似度度量可视化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模板之间具有一定的区分度,通过马氏距离分析模板间相似性能更进一步辨识出相近模板之间的细微差别,具备较优良的判别效果,证实了LAMOST现有分类的各模板间距离较均匀,且分类结果较为准确。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在用光谱分类模板,提升LAMOST恒星分类模板库的精确度和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性度量 欧氏距离 马氏距离 恒星光谱模板 LAM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距离度量LAMOST早型星光谱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淑鑫 孙伟民 宋轶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18-1622,共5页
随着天文大数据不断积累,我国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已完成6年的大规模巡天观测,获得DR5数据集已达到900多万条光谱,其中含有观测比例较低的早型恒星光谱,具备重要的研究价值。利用准确的恒星分类模板库可提升恒星的分类精... 随着天文大数据不断积累,我国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已完成6年的大规模巡天观测,获得DR5数据集已达到900多万条光谱,其中含有观测比例较低的早型恒星光谱,具备重要的研究价值。利用准确的恒星分类模板库可提升恒星的分类精度与可靠性,由于LAMOST第一年的巡天光谱中并没有完整覆盖B型恒星包含的所有子类型,造成后续观测数据分类的子类型范围受限。依据LAMOST已发布DR5数据中B型恒星光谱为研究对象,选取ELODIE发布的B型恒星实测光谱模板库来检测LAMOST在用的分类光谱。首先完成ELODIE发布37条B型光谱模板的相关性分析,去掉相关性弱的三条光谱后,筛选出ELODIE 34条B型恒星实测模板作为中心,通过计算LAMOST DR5发布的绝大多数被标记为B6型(7 662条)和B9型(3 969条)实测光谱的马氏距离,经有监督聚类LAMOST早型恒星光谱数据,标记13个子类型在涵盖B2—B9子类的34条ELODIE光谱模板中的分布。经线性分析判别每条谱线子类型的类内距离,确保波长覆盖范围和分辨率与LAMOST数据完全一致,去掉距离数值偏差较大的数据,计算相应子类的平均谱线,得到LAMOST源于DR5观测数据早型B型恒星的13条子类型光谱分类模板,为后期完善模板提供较好的参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距离 早型恒星 光谱模板 LAMOST ELODI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 BiN望远镜杂散光分析及控制方案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陶然 姜晓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615-3620,共6页
杂散光会影响星像信噪比,降低系统测光精度。为保证50 Bi N望远镜高精度测光观测的要求,对50 Bi N望远镜进行了详细的杂散光分析。在Trace Pro软件中建立精确的仿真模型,计算望远镜本身的点源透过率PST值。根据其特点设计了主镜遮光筒... 杂散光会影响星像信噪比,降低系统测光精度。为保证50 Bi N望远镜高精度测光观测的要求,对50 Bi N望远镜进行了详细的杂散光分析。在Trace Pro软件中建立精确的仿真模型,计算望远镜本身的点源透过率PST值。根据其特点设计了主镜遮光筒内的挡光环。由于杂散光的不均匀性对“较差测光”系统影响很大,因此着重分析后,结合MATLAB软件验证了挡光环效果。结果表明:添加挡光环后,CCD像面的杂散光辐照度标准差得到明显改善。在离轴角大于30°时,PST值均在10-10量级,相比无挡光环的情况下降了3-4个数量级。由此说明,添加挡光环可以有效提高望远镜消杂散光的能力。该挡光环可应用于其他天文望远镜,可以在50 Bi N观测网络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散光 50 BiN望远镜 点源透过率 挡光环 杂散光辐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邻域晕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熙龙 赵景昆 +1 位作者 陈玉琴 赵刚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5-189,共15页
来自银河系晕的恒星星流在流经太阳邻域时有可能被探测到,它们仍然保留着其诞生时的某些信息。研究太阳邻域的晕流对于理解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简要回顾了太阳邻域晕流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晕流探测及其成员星证认方法;... 来自银河系晕的恒星星流在流经太阳邻域时有可能被探测到,它们仍然保留着其诞生时的某些信息。研究太阳邻域的晕流对于理解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简要回顾了太阳邻域晕流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晕流探测及其成员星证认方法;总结了近年来晕流成员星观测及其起源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数值模拟和化学丰度分析太阳邻域晕流的起源;最后讨论了LAMOST和GAIA在晕流研究方面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星流 晕流 元素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河系演化早期的锂丰度研究进展
13
作者 崔子嘉 朱宗宏 赵刚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5-441,共17页
贫金属星一般指形成于宇宙早期的年老恒星,近几年观测发现的几颗极贫金属星,推测其年龄与银河系年龄相近。通过研究它们的锂丰度可以为银河系及早期恒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提供观测限制。对金属丰度较低,且Te?>5700 K的主序星进行研究... 贫金属星一般指形成于宇宙早期的年老恒星,近几年观测发现的几颗极贫金属星,推测其年龄与银河系年龄相近。通过研究它们的锂丰度可以为银河系及早期恒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提供观测限制。对金属丰度较低,且Te?>5700 K的主序星进行研究发现,其锂丰度与金属丰度和有效温度无关,这种现象被称为"锂丰度平台"。随着样本数的增加,一些研究发现锂丰度与金属丰度和有效温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对贫金属星的样本分析结果显示,锂丰度平台在贫金属端的恒定性被破坏,具体表现为锂丰度随金属丰度的降低而急剧下降,并且伴随更大的弥散。对此有两种的解释:(1)不同的研究手段或分析方法给出不同的锂丰度值,使得样本呈现出锂平台被破坏的现象;(2)有相应的物理机制使得样本中的锂被消耗。诞生于宇宙早期的贫金属星,其锂丰度接近于宇宙早期的锂丰度值,而原初锂丰度与宇宙学模型参数中的重子数密度有关,因此可以用贫金属星的锂丰度值来限制宇宙学模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学 元素丰度 贫金属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活动星系核寄主星系的光谱合成分析
14
作者 汪梦欣 罗阿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0-293,共4页
星系并合会产生不同尺度距离的星系对甚至双活动星系核,同时在过程中会触发星暴以及超大质量黑洞的活动。在光谱上,当两个星系并合到kpc尺度时,其两个核的相互绕转在总光谱上会表现出窄线双峰谱线轮廓。以这个观测特性为起点,从郭守敬... 星系并合会产生不同尺度距离的星系对甚至双活动星系核,同时在过程中会触发星暴以及超大质量黑洞的活动。在光谱上,当两个星系并合到kpc尺度时,其两个核的相互绕转在总光谱上会表现出窄线双峰谱线轮廓。以这个观测特性为起点,从郭守敬望远镜巡天的第四次释放数据(LAMOST DR4)中系统的搜寻带有窄发射线双峰特征的双AGN候选体。AGN的发射线光谱轮廓由发射线的若干种不同的动力学成分构成,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窄线成分(Hβ,[OⅢ], Hαand [NⅡ]),[OⅢ]的线翼、以及宽的Balmer发射线。基于LAMOST DR4河外光谱数据,应用了一套搜寻流程,在初始筛选(涉及到发射线的信噪比、等值宽度和红移)及目视检查挑选之后,通过建立的多高斯拟合模型挑选出在发射线的流量、半高全宽、窄线双峰之间速度分离程度等一系列参数上符合我们限制要求的样本,并借助于Baldwin-Phillips-Terlevich (BPT)图来鉴别每个成分的来源,确定出了28个双AGN候选体。为了获取更准确的星族成分并发现这类双AGN候选体样本的共有特性,对28个双AGN候选体的光谱流量用一个低阶多项式重新进行了修正并采用传统的统一插值和中值方法对其进行合并得到一条高信噪比光谱,并以目前已有的来源于LAMOST星系光谱数据的Ⅱ型AGN(单AGN)的复合光谱作为对照样本,采用STARLIGHT软件分别拟合了合并的双AGN和对照的单AGN的光学光谱中的吸收线和连续谱。通过研究它们的星族特性及两者间的异同,发现与单AGN复合谱相比,双AGN候选体样本的合并谱具有更多中等年龄及老年星族的贡献,反映出更剧烈的中心黑洞。在金属丰度方面,单AGN的主导星族为太阳金属丰度的星族Z_⊙,而双AGN候选体合并谱中贡献较多的星族为亚太阳金属丰度星族0.2 Z_⊙和富金属丰度星族2.5 Z_⊙,表现出了差异性特征,也预示着这类样本中恒星形成历史更加复杂,呈现出了多样化。在幂律谱成分贡献方面在单、双AGN中老年星族都贡献了其大部分质量,但单AGN复合谱中幂律成分占比为8.2%,明显高于双AGN候选体合并谱中幂律成分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OST 双活动星系核 光谱合成 星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河系吸积和并合历史的研究
15
作者 张子键 赵刚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6-534,共29页
冷暗物质模型预言银河系是由许多小的矮星系吸积和并合形成的,矮星系吸积和并合的过程会在银河系留下星流等子结构,通过对这些子结构进行探测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还原银河系形成历史。简要回顾关于银河系吸积和并合起源的研究历史,总结... 冷暗物质模型预言银河系是由许多小的矮星系吸积和并合形成的,矮星系吸积和并合的过程会在银河系留下星流等子结构,通过对这些子结构进行探测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还原银河系形成历史。简要回顾关于银河系吸积和并合起源的研究历史,总结了星流早期、中期、晚期在位置空间、运动学空间和化学空间的不同特点和分布;详细介绍了从这三个不同相空间探测和研究星流等子结构的方法。介绍了对两个典型子结构的研究结果,对这两个星流的详细研究有助于研究银河系的结构及其吸积和并合起源;此外给出了目前探测到的星流等子结构的列表。最后结合Gaia,对LAMOST Ⅱ期工程、CSST以及Subaru/PFS等光谱巡天项目开展银河系吸积和并合历史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河系演化 吸积 并合 星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