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循环对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江风 宋耀楠 +8 位作者 潘长钊 李福洪 张海洋 张震 马英 罗必得 戴巍 罗二仓 高波 《真空与低温》 2021年第5期449-456,共8页
低温,尤其是低于24.5561 K(氖三相点)温区,常用的三种标准电阻温度计是铂、铑铁和铂钴电阻温度计。铂钴电阻温度计在20 K以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与铑铁电阻温度计相近,可作为精密测温的标准器使用,越来越受到低温界的重视。本文研究了自... 低温,尤其是低于24.5561 K(氖三相点)温区,常用的三种标准电阻温度计是铂、铑铁和铂钴电阻温度计。铂钴电阻温度计在20 K以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与铑铁电阻温度计相近,可作为精密测温的标准器使用,越来越受到低温界的重视。本文研究了自研的铂金壳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低温温循后的短期稳定性,介绍了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低温温循考核流程、水三相点标定装置和用于温度计液氮温循的装置,完成了4支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在室温至液氮温区的温循考核测试。经过20次温循后,水三相点的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最优的铂钴温度计稳定性为0.3 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 水三相点 低温温循 稳定性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百次低温温循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宋耀楠 刘思琦 +3 位作者 张海洋 高波 李福洪 PITRE Laure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42,共10页
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是0.65~24.5561 K(氖三相点)温区重要的测温器件,特别是高稳定的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有潜力作为温度标定和温度国际比对的数据载体。为筛选出高稳定的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建立以制冷机为冷源的温度... 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是0.65~24.5561 K(氖三相点)温区重要的测温器件,特别是高稳定的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有潜力作为温度标定和温度国际比对的数据载体。为筛选出高稳定的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建立以制冷机为冷源的温度计低温考核装置,5 K控温稳定性达13μK,24.5561 K控温稳定性达27μK,优于当前同类考核装置公开报道的控温稳定性结果。基于此,在5~24.5561 K温区开展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百次低温温循研究,获得5支高稳定的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其中,4支50Ω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的稳定性均优于0.2 mK@24.5561 K,1支100Ω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的稳定性优于0.5 mK@24.5561 K,为当前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低温稳定性国际最好结果。未来本文筛选的高稳定性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将用于低温温度标定和低温温度国际比对等相关应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考核装置 控温稳定性 标准铂钴电阻温度计 低温稳定性 低温温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箱直线压缩机运行不稳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邹慧明 李灿 +1 位作者 唐明生 田长青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5,共6页
本文进行了直线压缩机冰箱系统的制冷实验,分析了直线压缩机运行的不稳定特性。结果表明:冰箱制冷过程中直线压缩机定频运行,会出现三种不同的不稳定状态:启动调节不稳定、外部扰动不稳定和电磁阀调节不稳定。启动过程中,供电参数的调... 本文进行了直线压缩机冰箱系统的制冷实验,分析了直线压缩机运行的不稳定特性。结果表明:冰箱制冷过程中直线压缩机定频运行,会出现三种不同的不稳定状态:启动调节不稳定、外部扰动不稳定和电磁阀调节不稳定。启动过程中,供电参数的调节以及吸排气压力的变化引起的不稳定状态,随着电参数保持不变和吸排气压力趋于稳定,启动过程的不稳定现象也逐渐消失。当供电参数和制冷工况保持稳定时,制冷系统的随机扰动也会使直线压缩机产生一定的不稳定振荡,行程最大振幅约0.3 mm,电流和输入功的最大波动约为平均值的10%,直线压缩机对外部扰动具有自修复性。电磁阀调节过程对直线压缩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行程最大振幅约2.2 mm,压缩机存在极大的撞缸可能性。因此非常有必要结合制冷系统的运行工况,进行直线压缩机本体结构和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保证直线压缩机在冰箱调节过程中安全可靠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压缩机 控制 稳定性 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及其在低温速冻冷藏方面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公茂琼 郭浩 +1 位作者 刘加永 吴剑峰 《制冷与空调》 2015年第12期62-66,51,共6页
储存温度及速冻速率是高端食材、医药及生物制品等的高品质储存的2个关键参数,其核心是深冷制冷技术。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采用不同沸点组元构成的多元混合物作为制冷剂,适用于液氮温度(-196℃)至单级蒸气压缩循环制冷温度下限(-40℃)... 储存温度及速冻速率是高端食材、医药及生物制品等的高品质储存的2个关键参数,其核心是深冷制冷技术。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采用不同沸点组元构成的多元混合物作为制冷剂,适用于液氮温度(-196℃)至单级蒸气压缩循环制冷温度下限(-40℃)的广阔温区的制冷应用。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可采用普冷领域成熟的油润滑单级压缩机及各类普冷领域的货架产品构建,在成本、可靠性及规模应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生物医学、能源、材料甚至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需求。本文简要介绍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进展,特别介绍利用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实现低温冰箱、低温快速冷冻箱、便携式低温储存箱以及微小型液氮机方面的应用研究,其可适用于高端食材、医药及生物制品等深冷下的速冻冷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 低温冰箱 低温速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热器热功转换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瑞东 吴张华 +1 位作者 戴巍 罗二仓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71-2176,共6页
搭建一个实验测试平台,对回热器热声转换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系统由分别充当压缩机和发电机的多台直线电机及被测的回热器、换热器、热缓冲管等组成。实验对不同加热温度与声场条件下回热器的热声转换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在平均压力... 搭建一个实验测试平台,对回热器热声转换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系统由分别充当压缩机和发电机的多台直线电机及被测的回热器、换热器、热缓冲管等组成。实验对不同加热温度与声场条件下回热器的热声转换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在平均压力为4 MPa时,实验获得的最大净输出声功为688 W,最大热声效率为34.2%。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回热器加热温度越高,其输出声功越大,同时热声转换效率越高;回热器工作存在最优的声场条件,使其净输出声功与热声效率分别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热器 热声转换 加热温度 声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推进剂交叉输送管路流场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浩 容易 +5 位作者 季伟 崔晨 王夕 陈士强 陈六彪 王俊杰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2,共6页
为分析在双隔离阀关阀过程中不同管路布置对芯级侧隔离阀后的流场产生的波动问题,利用Flow simulation软件模拟分析了阀门间距、阀门口径以及阀门压差对介质为液氧的交叉输送管路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双蝶阀的输送管路的阀门... 为分析在双隔离阀关阀过程中不同管路布置对芯级侧隔离阀后的流场产生的波动问题,利用Flow simulation软件模拟分析了阀门间距、阀门口径以及阀门压差对介质为液氧的交叉输送管路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双蝶阀的输送管路的阀门间距对芯级侧管路基本没有影响,并且其关阀角度较小时的调节能力要强于其在较大关阀角度的调节能力;当其他条件相同,随着阀门口径的增大,芯级侧隔离阀后流量变化有显著差异;此外,在给定交叉输送管路几何尺寸大小的情况下,压差变化时,管路流场参数的控制策略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推进剂 交叉输送 流场特性 阀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推进剂交叉输送管路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浩 容易 +5 位作者 季伟 崔晨 王夕 陈士强 陈六彪 王俊杰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低温推进剂交叉输送(CPCF)技术是实现低温火箭动力冗余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实现芯级和助推级推进剂的合理利用。该技术的核心部件是芯级和助推级之间的交叉输送管路,主要包括用于切断推进剂流动的隔离阀和管路连接分离装置。为了梳... 低温推进剂交叉输送(CPCF)技术是实现低温火箭动力冗余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实现芯级和助推级推进剂的合理利用。该技术的核心部件是芯级和助推级之间的交叉输送管路,主要包括用于切断推进剂流动的隔离阀和管路连接分离装置。为了梳理CPCF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首先对CPCF技术的基本运行原理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阐述;其次对交叉输送管路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涉及管路的低温密封、低温推进剂管理以及管路连接分离;最后借鉴相近领域的技术为CPCF技术的研制提供参考。本文对将来CPCF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输送 推进剂系统 管路连接分离 低温推进剂管理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压缩机电声转换特性的实验
8
作者 李林玉 吴张华 +2 位作者 余国瑶 戴巍 罗二仓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29-1536,共8页
针对声学RC负载法研究直线压缩机电声转换特性时存在的阻抗调节范围小、阻抗调节困难等问题,提出电机负载的方法.该方法是采用一台直线电机作为被测压缩机的负载,通过改变该直线电机的外接电阻和等效电感实现不同的负载阻抗,可以方便地... 针对声学RC负载法研究直线压缩机电声转换特性时存在的阻抗调节范围小、阻抗调节困难等问题,提出电机负载的方法.该方法是采用一台直线电机作为被测压缩机的负载,通过改变该直线电机的外接电阻和等效电感实现不同的负载阻抗,可以方便地对直线压缩机的电声转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压力为6 MPa,工作频率为60Hz,压缩机阻抗幅值为2.06×107 Pa·s/m3,阻抗相角为-17°时,压缩机效率可达84.5%.结果还表明,改变膨胀电机的外接电阻或等效电感时,压缩机不仅都能达到较广的阻抗范围,而且电声转换效率都能在某一阻抗幅值和相角值时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压缩机 电声转换 电机负载 阻抗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发电机实验研究
9
作者 李林玉 吴张华 +3 位作者 余国瑶 毕天骄 戴巍 罗二仓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80-987,共8页
针对具体的直线发电机通常需要通过实验获得其声电转换特性及阻抗特性,该文搭建1个直线发电机测试平台,分别考察外接电阻、等效电感和频率等运行参数对上述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在平均压力为6 MPa,工作频率为60 Hz时,直线发电机在... 针对具体的直线发电机通常需要通过实验获得其声电转换特性及阻抗特性,该文搭建1个直线发电机测试平台,分别考察外接电阻、等效电感和频率等运行参数对上述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在平均压力为6 MPa,工作频率为60 Hz时,直线发电机在阻抗幅值为1.75×10^7Pa·s/m^3,阻抗相角为4°时,效率可达77%。实验还表明,电路谐振时可提高直线发电机的效率,但频率对效率无影响,且发电机效率在高阻值时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声发电 直线发电机 声电转换特性 阻抗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声系统基础实验台模拟
10
作者 赵瑞东 吴张华 +1 位作者 罗二仓 戴巍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8-313,共6页
为了方便地研究回热器等热声关键部件在不同声场下的工作性能,寻找部件最优的结构参数及工作条件,提出一种热声基础实验平台.引入双电机实现系统中声场的可控调节,通过理论及数值计算分析系统内部声场的主要调节方式及特性,并对该方案... 为了方便地研究回热器等热声关键部件在不同声场下的工作性能,寻找部件最优的结构参数及工作条件,提出一种热声基础实验平台.引入双电机实现系统中声场的可控调节,通过理论及数值计算分析系统内部声场的主要调节方式及特性,并对该方案进行初步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负载电机动质量与外接电阻是调节系统声场的主要方式,之后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负载电机动质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大于外接电阻.通过数值优化,系统获得的最大净输出声功及热声效率分别为361W与39.1%.最后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实验方案可行,与数值计算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声系统 直线电机 回热器 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5 K深低温区交流电桥高稳定控温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宋耀楠 孔祥杰 +3 位作者 张海洋 高波 罗二仓 PITRE Laurent 《真空与低温》 2023年第4期356-363,共8页
控温稳定性是影响深低温区热力学温度测量不确定度、热力学温度国际比对可靠性以及温度标定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究影响深低温区高稳定性温度控制的影响因素,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本文设计了温度计引线电阻和标准电阻控温实验方案,并在... 控温稳定性是影响深低温区热力学温度测量不确定度、热力学温度国际比对可靠性以及温度标定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究影响深低温区高稳定性温度控制的影响因素,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本文设计了温度计引线电阻和标准电阻控温实验方案,并在5 K和25 K开展了相关控温实验,定量评估了温度计引线电阻和标准电阻对深低温区温度测量平均值和控温稳定性的扰动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测量平均值几乎不受引线电阻和标准电阻的影响;控温稳定性会随引线电阻和标准电阻而变化,引线电阻越低深低温区控温稳定性越高,并存在一个最佳匹配的标准电阻。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构建深低温区高稳定性的低温工作环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温稳定性 交流电桥 标准铑铁电阻温度计 引线电阻 标准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ETP等温压缩系数原位实验测量研究
12
作者 杨添通 宋耀楠 +3 位作者 孔祥杰 张海洋 高波 PITRE Laurent 《真空与低温》 2023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电解精炼韧铜(Cu-ETP)通常用于制作基准级温度计中的核心部件微波谐振腔,其等温压缩系数对高准确度的热力学温度测量至关重要。但由于缺乏Cu-ETP在低温下的相关物性数据,常用高导无氧铜(OFHC)的等温压缩系数来近似Cu-ETP的等温压缩系数... 电解精炼韧铜(Cu-ETP)通常用于制作基准级温度计中的核心部件微波谐振腔,其等温压缩系数对高准确度的热力学温度测量至关重要。但由于缺乏Cu-ETP在低温下的相关物性数据,常用高导无氧铜(OFHC)的等温压缩系数来近似Cu-ETP的等温压缩系数。为了获得Cu-ETP等温压缩系数的原位实验测量结果,在定压气体折射率基准级温度计实验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多模式微波谐振法测得了氖三相点(24.5561 K)处Cu-ETP的等温压缩系数,并计算了其不确定度。最终结果与通过间接计算得到的同温度下OFHC等温压缩系数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不确定度水平相当。参考氖三相点处Cu-ETP等温压缩系数的测量结果,获得了5~24 K温区内Cu-ETP等温压缩系数外推值。极低温区Cu-ETP等温压缩系数原位测量结果和外推计算结果可为热力学温度测量、气体基本热物性测量等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级温度计 Cu-ETP 等温压缩系数 准球形谐振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双压氢液化流程性能优化研究
13
作者 杨少柒 潘薇 +4 位作者 谢秀娟 吴加盛 周刚 刘立强 龚领会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4期375-381,共7页
由于液氢具有储氢密度高等显著优势,因此氢液化技术是实现氢大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构建了双压Claude循环的氢膨胀制冷氢液化循环流程,调用Refprop软件物性库确保物性数据的准确性,利用遗传算法以总比功耗为优化目标,开展了氢液... 由于液氢具有储氢密度高等显著优势,因此氢液化技术是实现氢大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构建了双压Claude循环的氢膨胀制冷氢液化循环流程,调用Refprop软件物性库确保物性数据的准确性,利用遗传算法以总比功耗为优化目标,开展了氢液化流程热力参数设计与优化。优化后流程氢液化率达到6.5 t/d,液氢产品仲氢含量95%,总比功耗为10.53 kW·h/kg,流程(火用)效率为35.72%。给出了低温各部件(除却压缩机和水冷器部分)的(火用)损失分布和各部件(火用)损失占比;可为大型工业级氢液化装置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液化 总比功耗 (火用)效率 流程分析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式空气循环热泵干燥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战斌飞 王智超 +4 位作者 孙郁 徐策 邵双全 徐昭炜 杨英霞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8,共8页
为解决能源使用效率低、HCFC/HFC等非环保制冷剂使用等问题,提出了不同于传统干燥技术的以空气为工质的空气循环热泵干燥(ACHPD)系统新技术。建立了数学仿真模型,通过所构建实验台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干燥速率误差在±0.01%以内,系... 为解决能源使用效率低、HCFC/HFC等非环保制冷剂使用等问题,提出了不同于传统干燥技术的以空气为工质的空气循环热泵干燥(ACHPD)系统新技术。建立了数学仿真模型,通过所构建实验台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干燥速率误差在±0.01%以内,系统功率误差在±7%以内。与传统的电加热器干燥(EHD)系统相比,当水质量蒸发率从0.75 kg/h增至3.45 kg/h时,ACHPD系统的节能率达到15%~27%。进气温度由10℃增至40℃和相对湿度由30%增至80%分别使单位除湿能效比(MER)降低约7%和21%。膨胀机效率由0.55增至0.8和压缩机效率由0.4增至0.9会使系统的能效分别降低17%和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循环 空气循环 热泵 干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孔型泡沫金属用于换热器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15
作者 侯晨雨 邵雪 张珊珊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9-176,共8页
考虑到通孔型泡沫金属具有流通性强、导热性好、可塑性强,以及良好的吸音性、支撑性、轻量性等特性,将泡沫材料填充于换热单元和热源之间空隙的做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换热设备。为了充分研究和深入开发利用通孔型泡沫金属在换热器中的潜... 考虑到通孔型泡沫金属具有流通性强、导热性好、可塑性强,以及良好的吸音性、支撑性、轻量性等特性,将泡沫材料填充于换热单元和热源之间空隙的做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换热设备。为了充分研究和深入开发利用通孔型泡沫金属在换热器中的潜在价值,对国内、外应用泡沫金属在换热器中的理论研究、数值研究及实验研究进行概述;鉴于固体导热性、流体传热性以及流体流动性是换热器中必须考虑且兼顾的3个特性,系统地梳理了胞体模型参数、介质流速、介质压降、对流换热系数等关键参数的协同关系;分析了泡沫金属胞体建模以及填充于换热器中的布置形式;用综合性能指标评价了泡沫金属传热与压降的关系式;提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孔型泡沫金属 胞体模型 流动特性 传热特性 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中心自然冷却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6
作者 张海南 邵双全 田长青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57,共12页
数据中心的能耗增长日益受到关注,其能耗的很大部分是用于机房冷却。采用节能冷却方法是节能减排的迫切要求,自然冷却技术是其中的有效方法之一。自然冷却技术的实施有三种主要方式:空气侧自然冷却、水侧自然冷却和热管自然冷却。空气... 数据中心的能耗增长日益受到关注,其能耗的很大部分是用于机房冷却。采用节能冷却方法是节能减排的迫切要求,自然冷却技术是其中的有效方法之一。自然冷却技术的实施有三种主要方式:空气侧自然冷却、水侧自然冷却和热管自然冷却。空气侧自然冷却简便易行且节能效果好,但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和湿度。水侧自然冷却可以在原有的空调机组上改造实现,但由于增加了中间传热过程其节能效果有限。热管自然冷却避免了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且同时利用相变传热节能效果较好。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这三种自然冷却技术的最新进展,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 空调 数据中心 自然冷却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在缩放喷管中非平衡自发凝结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皖 牛璐 +2 位作者 赖天伟 刘立强 侯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0-133,148,共5页
针对氮气在收缩型喷管中自发凝结的两相流动,采用经典成核理论来计算气液两相间的质量传递,选用Standard Redlich Kwong气体状态方程,忽略了气液相之间的速度滑移,利用商业软件CFX中的非平衡凝结模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通过对成核率... 针对氮气在收缩型喷管中自发凝结的两相流动,采用经典成核理论来计算气液两相间的质量传递,选用Standard Redlich Kwong气体状态方程,忽略了气液相之间的速度滑移,利用商业软件CFX中的非平衡凝结模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通过对成核率的量级、压力和带液量变化趋势及开始凝结的位置等模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模型和数值计算的有效性。进一步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于无凝结的绝热膨胀过程,相变释放潜热及气液之间的导热会加热气体,使得气流压力升高、马赫数降低。平衡凝结模型及非平衡凝结模型的对比显示,非平衡数值模型能够更好地揭示低温下氮气自发凝结的两相膨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凝结 非平衡 喷管 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库制冷剂管路检漏与定位实时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杜娟丽 田绅 +1 位作者 邵双全 田长青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48,共6页
本文将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于长管道输送系统中的检测管道泄漏的实时模型法应用于液态氨制冷剂管路泄漏研究。并以R22制冷剂来模拟氨系统循环管路,根据动态及泄露实验研究特性,建立检漏、定位的实时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可以实现... 本文将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于长管道输送系统中的检测管道泄漏的实时模型法应用于液态氨制冷剂管路泄漏研究。并以R22制冷剂来模拟氨系统循环管路,根据动态及泄露实验研究特性,建立检漏、定位的实时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可以实现高效快速的检漏效果及确定漏点位置,检漏精度可达到3.0%,但定位精度及稳定性与漏点位置有关。这为冷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效措施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系统 冷库 制冷剂 管路泄漏 实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氢温区单级高频多路旁通型脉冲管制冷机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六彪 周强 +3 位作者 金海 王俊杰 周远 朱文秀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共4页
为了确保制冷机的工作温度降到液氢温区且具有稳定性,开展了仅采用长颈管,不使用双向进气进行调相的单级高频多路旁通型脉冲管制冷机的实验研究。首先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获得了多路旁通开度是否最佳的判据,然后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研制... 为了确保制冷机的工作温度降到液氢温区且具有稳定性,开展了仅采用长颈管,不使用双向进气进行调相的单级高频多路旁通型脉冲管制冷机的实验研究。首先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获得了多路旁通开度是否最佳的判据,然后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研制出的制冷机在充气压力1.73MPa,输入电功220W时,无负荷最低制冷温度能够降到23.6K,为目前所报道的在没有双向进气时单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获得的最低温度。在达到稳定状态后,制冷机性能稳定,温度波动幅值小于0.1K。在220W输入电功下,能够在29.2K获得0.516W,34.3K获得1.0W的制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管制冷机 实验研究 多路旁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717在小管径水平光管内流动沸腾换热及压降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玉平 邵双全 +1 位作者 司春强 田长青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2,共5页
氨制冷剂存在可燃性和毒性,因此减少其在制冷系统中的充注量极为重要。小管径换热管通常可以提供更高的表面传热系数,这可以作为提升换热器紧凑性同时减少系统中充注量的有效方法。本文搭建了氨制冷剂管内流动沸腾换热及压降测试实验装... 氨制冷剂存在可燃性和毒性,因此减少其在制冷系统中的充注量极为重要。小管径换热管通常可以提供更高的表面传热系数,这可以作为提升换热器紧凑性同时减少系统中充注量的有效方法。本文搭建了氨制冷剂管内流动沸腾换热及压降测试实验装置,测试了氨制冷剂在4 mm水平光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及压降,并分析了干度、质量流速及热流密度对换热及压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动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随着干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质量流速和热流密度越高,流动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越大。此外,氨制冷剂在管内的两相摩擦压降也随着干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固定干度下,质量流速的升高导致压降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制冷剂 小管径 流动沸腾换热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