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籽粕的活性成分、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秦小霞 甘海清 +4 位作者 佘高进 刘勇 黄兴国 陈丽蓉 杨玲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70-2081,共12页
油茶籽粕作为油茶籽提取茶油后的副产物,富含蛋白、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及皂苷类、黄酮类、蛋白酶、多糖和多酚等生物活性成分。这些功能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抑菌、免疫调节、脂质代谢调节、降血糖和抗癌等功能。将油茶籽粕... 油茶籽粕作为油茶籽提取茶油后的副产物,富含蛋白、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及皂苷类、黄酮类、蛋白酶、多糖和多酚等生物活性成分。这些功能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抑菌、免疫调节、脂质代谢调节、降血糖和抗癌等功能。将油茶籽粕添加到畜禽饲料中,显示出提高畜禽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力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巨大潜力。本文系统综述了油茶籽粕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学功能,并深入探讨了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为油茶籽粕在畜禽生产中广泛应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活性成分 生物学功能 畜禽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水温室气体时空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崔玉 张辉 +6 位作者 邓正苗 张赐成 谢永宏 李峰 邹业爱 刘泽麟 段丽洁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河流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其时空分异机制亟待阐明。本研究基于资水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样数据,采用薄边界层模型解析CO_(2)、CH_(4)、N_(2)O排放通量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时间特征方面,丰水期的CH_(4)和N_(2)O排放通量... 河流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其时空分异机制亟待阐明。本研究基于资水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样数据,采用薄边界层模型解析CO_(2)、CH_(4)、N_(2)O排放通量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时间特征方面,丰水期的CH_(4)和N_(2)O排放通量(分别为364.48、12.41μmol·m^(-2)·d^(-1))显著高于枯水期(分别为185.59、2.74μmol·m^(-2)·d^(-1)),而丰水期与枯水期的CO_(2)排放通量(分别为18.46、23.63 mmol·m^(-2)·d^(-1))无显著差异。环境因子分析显示,丰水期CH_(4)和N_(2)O排放通量主要受水温、总磷含量和电导率的影响,而溶解性无机碳含量是影响CO_(2)排放通量的主要因素。空间特征方面,中下游温室气体通量沿程递增,与人工地表和耕地扩张引起的水体碳、氮、磷及叶绿素a含量升高密切相关。就干流和支流的差异而言,丰水期干流的N_(2)O排放通量显著高于支流,主要受总氮含量的影响,而CO_(2)和CH_(4)的排放通量在支流与干流间无显著差异。河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与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显著关联,特别是中下游城市周边区域。建议未来重点解析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机制,建立精准的排放估算模型,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界面通量 时空特征 土地利用 影响因子 资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添加量对地表流人工湿地污水脱氮效果影响
3
作者 黄鑫 谭佩阳 +3 位作者 侯志勇 谢永宏 于晓英 李阳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为强化人工湿地的脱氮效能,本研究以地表流人工湿地系统作为对象,试验选取南荻、美人蕉和玉米芯作为外加碳源脱氮材料,探讨在相同进水浓度下各碳源材料为1、1.5、2 g/L时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三组脱氮材料实验组去除NO3... 为强化人工湿地的脱氮效能,本研究以地表流人工湿地系统作为对象,试验选取南荻、美人蕉和玉米芯作为外加碳源脱氮材料,探讨在相同进水浓度下各碳源材料为1、1.5、2 g/L时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三组脱氮材料实验组去除NO3--N的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系统运行前期实验组NO_(3)^(-)-N平均去除率高达99.5%;实验组系统出水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氮的各浓度均低于其进水浓度,并没有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且在平稳期实验组总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三种植物可以作为外加碳源脱氮材料;1、1、1.5 g/L分别为南荻、美人蕉、玉米芯的最适添加量,污水中TN浓度分别降到(4.50±0.10)、(3.75±0.29)、(2.28±0.27)mg/L,TN去除率分别可达到64.0%、70.0%、81.8%,适量添加湿地植物碳源,有利于提高地表流人工湿地脱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流人工湿地 外加碳源 碳源添加量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氨酸法测定猪回肠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铁军 印遇龙 +1 位作者 黄瑞林 范明哲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12,共6页
综述了利用赖氨酸侧链胍基化处理生成高精氨酸的步骤,以及如何利用胍基化日粮配制试验日粮并测定内源性赖氨酸排泄量的方法,并对高精氨酸测定技术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内源性氨基酸 排泄量 赖氨酸 试验日粮 日粮配制 测定技术 利用 精氨酸 回肠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围山高山湿地植物多样性与区系组成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阳 侯志勇 +7 位作者 陈薇 于晓英 谢永宏 黄鑫 谭佩阳 李继承 黎尚林 杨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3-650,共8页
高山湿地在水源涵养、固碳、碳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湖南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高山湿地资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目前关于大围山高山湿地的相关研究还鲜有报道。通过实地调查... 高山湿地在水源涵养、固碳、碳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湖南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高山湿地资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目前关于大围山高山湿地的相关研究还鲜有报道。通过实地调查,对大围山高山湿地植物的多样性和区系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围山高山湿地植物共有59科103属126种,其中被子植物共计51科94属115种,优势科为禾本科、菊科、蓼科、蔷薇科、莎草科。(2)植物群落共计24个,Simpson多样性指数(D)值为0.331-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值为0-1.25,Pielou均匀度指数(E)值为0-0.998,物种丰富度(R)指数为1-6。(3)湿地植物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呈单峰分布格局,即植物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4)大围山高山湿地植物在科、属的区系组成上存在差异。从科的总体结构上看,世界广布类型具有26科,占总科数的49.1%;温带成分共计12科,占总科数的22.6%。从属的总体结构上看,世界广布共计24属,占总属数的24.7%;温带成分共计47属,占总属数的48.5%。总的来说,大围山高山湿地资源丰富,但由于人类活动干扰,如旅游活动等,部分湿地未得到有效保护,导致湿地部分旱化,面积萎缩等现象的出现。研究结果可为大围山高山湿地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湿地 植物多样性 区系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碳源的养分释放及其对人工湿地水体氮素的影响数据集
6
作者 谭佩阳 黄鑫 +3 位作者 侯志勇 谢永宏 李阳 梅金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3期414-425,共12页
添加碳源是实现人工湿地完全反硝化最有效的脱氮方法,传统的碳源存在成本高、工艺复杂的缺点,本研究选取常见的湿地植物(香蒲、美人蕉、莲、菹草、南荻、短尖薹草)和农业废弃物(玉米芯、稻草秸秆)为碳源材料,契合“就地取材,原位处理”... 添加碳源是实现人工湿地完全反硝化最有效的脱氮方法,传统的碳源存在成本高、工艺复杂的缺点,本研究选取常见的湿地植物(香蒲、美人蕉、莲、菹草、南荻、短尖薹草)和农业废弃物(玉米芯、稻草秸秆)为碳源材料,契合“就地取材,原位处理”的废物利用原则。通过植物碳源释放试验观测8种不同植物碳源养分(有机碳、总氮)释放能力数据,综合筛选出释碳能力较优及释氮能力较弱的植物材料南荻、美人蕉和玉米芯继续人工湿地进行反硝化试验观测。本数据集整理了:(1)不同植物碳源释放试验数据集,主要包含8种植物碳源不同时间所释放的有机碳浓度、总氮浓度等;(2)不同植物碳源人工湿地反硝化试验数据集,主要包含3种植物碳源不同时间影响水体的总氮浓度、有机碳浓度、铵态氮浓度、硝态氮浓度等。通过专家对湿地植物释碳能力及其对人工湿地脱氮效果数据及结果进行审核评估,由本数据集形成的研究论文已发表,数据可靠。本数据集可为湿地植物释碳动态的研究及其利用提供参考,为提高湿地脱氮效果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 人工湿地 碳源 湿地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鸡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玲媛 杨丹丹 +1 位作者 陈永丰 吴信 《饲料博览》 2011年第5期11-15,共5页
二氢杨梅素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血脂、血糖,保肝护肝,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以其天然性、无残留、无抗药性及无污染等优势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文章就二氢杨梅素的生物学... 二氢杨梅素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血脂、血糖,保肝护肝,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以其天然性、无残留、无抗药性及无污染等优势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文章就二氢杨梅素的生物学功能和目前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生物学功能 养鸡生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提取物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8
作者 吴信 燕富永 +4 位作者 孔祥峰 李铁军 黄瑞林 陈立祥 印遇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97-301,共5页
为了研究刺五加提取物(ASE)替代抗生素降低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刺五加提取物多糖、黄酮和有机酸含量分别为2.94,0.19和1.04%;试验选用96头体重相近的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3个处理,... 为了研究刺五加提取物(ASE)替代抗生素降低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刺五加提取物多糖、黄酮和有机酸含量分别为2.94,0.19和1.04%;试验选用96头体重相近的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ASE日粮(1g/kg)和添加抗生素日粮(0.04%杆菌肽锌+0.03%咔吧氧)。试验期为14d,观察仔猪生长性能,测定7和14d血清抗氧化指标等的变化。与基础日粮组相比,ASE和抗生素分别提高了仔猪日增重(ADG)16.81(P>0.05)和24.66%(P<0.05),均显著降低了料肉比(F/G)(P<0.05);与抗生素组差异不显著。ASE和抗生素均可提高血清SOD水平;但是,在抗生素组中,第14d仔猪血清SOD有降低的趋势(从147.96±15.88U/mL降低至125.68±14.26U/mL)。ASE有提高断奶后第7和14d血清GSH含量的趋势(P=0.235和0.211),并极显著降低了7和14d血清MDA水平(P<0.05)。结果表明,ASE可促进仔猪生长,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提取物 抗氧化能力 生长性能 断奶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湿地洪水期甲烷扩散和气泡排放通量估算及水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任艺洁 邓正苗 +6 位作者 谢永宏 朱莲莲 陈晓蓉 张称意 陈心胜 李峰 邹业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75-1087,共13页
水体甲烷(CH4)主要通过气泡和扩散传输排放到大气,这两种途径在CH4总排放中的相对贡献及环境影响因子目前关注较少.本文以洞庭湖湿地3种生境类型(光滩、苔草、芦苇)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箱法和扩散模型法估算洪水期CH4总排放通量、扩散... 水体甲烷(CH4)主要通过气泡和扩散传输排放到大气,这两种途径在CH4总排放中的相对贡献及环境影响因子目前关注较少.本文以洞庭湖湿地3种生境类型(光滩、苔草、芦苇)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箱法和扩散模型法估算洪水期CH4总排放通量、扩散排放通量和气泡排放通量,并分析其水体环境因子影响.结果表明:苔草地CH4总排放量最高,为6.49±3.12 mg (C)/(m^2·h).在3个生境中,CH4扩散排放占总排放通量的1.34%~3.91%,气泡排放占96.09%~98.66%.扩散排放通量受水体pH、电导率和水温的影响,而CH4的总排放和气泡排放主要受水温的影响.当水温低于11.7℃时,水体CH4以扩散排放为主,但当水温高于11.7℃时,水体CH4主要通过气泡排放.但这一温度阈值是否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湿地还需要更多实验验证.本研究对于揭示中低纬度内陆湖泊水体CH4排放过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通量 气泡传输 扩散传输 水温 洞庭湖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固体碳源养分释放动态及其对人工湿地水体脱氮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谭佩阳 侯志勇 +4 位作者 谢永宏 李峰 杨扬 陈薇 李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62-1569,共8页
污水低碳氮比(C/N)是影响人工湿地氮去除效果限制因素,传统的碳源添加及利用存在成本较高、补充困难的局限性.本研究契合“就地取材,原位处理”的废物利用原则,选择人工湿地常见的水生植物和农业废弃物(玉米芯、稻草)作为对照,对比了挺... 污水低碳氮比(C/N)是影响人工湿地氮去除效果限制因素,传统的碳源添加及利用存在成本较高、补充困难的局限性.本研究契合“就地取材,原位处理”的废物利用原则,选择人工湿地常见的水生植物和农业废弃物(玉米芯、稻草)作为对照,对比了挺水植物(香蒲、美人蕉)、浮叶植物(莲)、沉水植物(菹草)、湿生植物(南荻、短尖苔草)的释碳能力,初步确定了以香蒲、美人蕉、南荻为代表的植物具有较好的释放碳能力,在中国湿地中分布广泛,且均对水体二次污染较小.以南荻、美人蕉、玉米芯作为碳源添加的模拟人工湿地实验验证表明,在低碳氮比的模拟表流人工湿地投入植物碳源,能有效提高系统的脱氮效率,对照组、南荻组、美人蕉组和玉米芯组的出水总氮浓度分别为(5.24±0.07)、(4.50±0.10)、(3.75±0.17)和(2.97±0.18) mg/L,对应的去除率分别为58%、64%、70%和76%,确定南荻和美人蕉植物残体以及改性材料均残体和改性材料适合作为人工湿地中原位利用的外加碳源.本研究探索了通过湿地植物配置解决人工湿地水体低C/N比的问题,为提高湿地脱氮效果提供了有意义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碳源利用 湿地植物 污水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