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养微生物同化CO_2的分子生态研究及同化碳在土壤中的转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吴小红 简燕 +5 位作者 陈晓娟 李宝珍 袁红朝 葛体达 邹冬生 吴金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1-709,共9页
大气中CO2浓度持续升高和全球气候变暖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自养微生物在环境中广泛分布,能直接参与CO2的同化,因此研究自养微生物同化CO2的分子生态学机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以往对自养微生物的研究多针对基因组DNA,从DNA水平... 大气中CO2浓度持续升高和全球气候变暖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自养微生物在环境中广泛分布,能直接参与CO2的同化,因此研究自养微生物同化CO2的分子生态学机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以往对自养微生物的研究多针对基因组DNA,从DNA水平揭示了不同生态系统中碳同化自养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多样性,但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功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转录组学研究技术和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SIP)的发展,自养微生物同化CO2的生态机理研究不断深入,这些研究明确揭示了碳同化自养微生物是河流、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中CO2固定作用的驱动者,并新发现了一些具有CO2同化功能的微生物群落。基于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从DNA和RNA水平上对自养微生物同化CO2的分子机理以及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SIP)在碳同化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初步展望了RNA-SIP技术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同化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前景。同时,探讨了陆地生态系统同化碳的转化和稳定性机理,以期为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同化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 加氧酶 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 同化碳 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对山羊生长性能、胃肠道发酵模式和菌群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颜琼娴 陈文勋 +4 位作者 惠浩阳 彭灿 汤少勋 周小玲 谭支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9-1123,共15页
旨在探究添加不同剂量玉米赤霉烯酮(ZEA)对湘东黑山羊生长性能、胃肠道发酵模式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24头体重相近((12.82±2.03)kg)的雌性湘东黑山羊,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含0、100和500μg·kg^(-1)DM的ZEA的日粮。试... 旨在探究添加不同剂量玉米赤霉烯酮(ZEA)对湘东黑山羊生长性能、胃肠道发酵模式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24头体重相近((12.82±2.03)kg)的雌性湘东黑山羊,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含0、100和500μg·kg^(-1)DM的ZEA的日粮。试验预饲期1周,正式期4周,试验期结束时所有试验动物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和结肠内容物,应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微生物发酵产物检测。同时提取微生物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NovaSeq测序技术分析瘤胃和结肠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ZEA添加量为100和500μg·kg^(-1)DM时,对山羊的终体重、总增重、日增重以及干物质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500μg·kg^(-1)DM ZEA的添加显著降低结肠食糜中戊酸的摩尔百分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ZEA的添加显著降低瘤胃细菌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P<0.05),高剂量ZEA的添加则显著降低瘤胃细菌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P<0.05)。在瘤胃,高剂量ZEA的添加使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显著下降(P=0.04)。在结肠,低剂量ZEA添加显著降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丰度(P=0.04),高剂量ZEA处理则显著降低螺旋菌门(Spirochaetota)的丰度(P=0.04)。综上,日粮中添加100和500μg·kg^(-1)DM ZEA对山羊的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参数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降低瘤胃细菌的α多样性和均匀度;低剂量ZEA添加显著影响结肠优势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细菌的丰度,高剂量ZEA添加显著影响瘤胃优势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结肠螺旋菌门(Spirochaetota)细菌的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山羊 生长性能 挥发性脂肪酸 16S扩增子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添加高比例过瘤胃脂肪对生长肉用绵羊采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常馨丹 胡帆 +5 位作者 伍志武 叶炳森 刘铁海 林杰 贺志雄 谭支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7-1084,共8页
旨在研究高比例过瘤胃脂肪日粮对生长期呼伦贝尔羊采食量和采食行为的影响。试验选取12只平均体重为(20±1.9)kg的呼伦贝尔羊随机分配到对照组(CON)和高脂组(23.65%过瘤胃高脂日粮,HF),每组6只,并用摄像头连续记录各试验呼伦贝尔羊... 旨在研究高比例过瘤胃脂肪日粮对生长期呼伦贝尔羊采食量和采食行为的影响。试验选取12只平均体重为(20±1.9)kg的呼伦贝尔羊随机分配到对照组(CON)和高脂组(23.65%过瘤胃高脂日粮,HF),每组6只,并用摄像头连续记录各试验呼伦贝尔羊的行为活动。连续观察并记录试验羊正试期第83和84天的行为,包括:采食、反刍、饮水、站立、卧倒行为,计算每个行为活动在24 h内的总分钟数,并通过干物质、脂肪、粗蛋白采食量来计算每千克日粮采食时间、采食次数、干物质采食速度、脂肪采食速度、粗蛋白采食速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日粮添加高比例过瘤胃脂肪显著降低生长呼伦贝尔羊精料采食量、干物质采食量和粗蛋白的采食量及采食速度(P<0.05),降低呼伦贝尔羊的采食次数、每日反刍时间、每千克日粮的反刍时间和饮水时间(P<0.05),增加粗脂肪采食量和采食速度(P<0.01)。综上表明,日粮添加高比例过瘤胃脂肪可能通过影响生长肉羊采食次数来降低精料采食量,并减少其饮水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行为学 高比例过瘤胃脂肪 采食量 呼伦贝尔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3 PUFAs对脂质代谢和炎症-免疫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14
4
作者 段叶辉 印遇龙 +3 位作者 李丽立 李凤娜 杨焕胜 孙效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4,共7页
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其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可作为一种基因表达的调控物直接和独立地调控基因表达,并广泛地影响着动物体内有关代谢及生理病理现象。主要从调节机制方面对n-3 PUFAs对机体脂质代谢和炎症-... 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其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可作为一种基因表达的调控物直接和独立地调控基因表达,并广泛地影响着动物体内有关代谢及生理病理现象。主要从调节机制方面对n-3 PUFAs对机体脂质代谢和炎症-免疫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 PUFAS 脂质代谢 炎症-免疫 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制度对双季稻氮吸收、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卫 谢小立 +1 位作者 谢永宏 陈惟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2-757,共6页
利用稻田长期施肥制度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有机物还田能显著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有效穗数和叶面积指数。只施用NPK,在分蘖后早稻叶片氮含量急剧下降,与早稻相比,而晚稻的穗肥促进了后... 利用稻田长期施肥制度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有机物还田能显著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有效穗数和叶面积指数。只施用NPK,在分蘖后早稻叶片氮含量急剧下降,与早稻相比,而晚稻的穗肥促进了后期的氮吸收。在CK和施加NPK的基础上秸秆还田明显改善水稻中后期的氮吸收,但对晚稻的效应明显低于对早稻的效应。各处理的叶片以及稻穗氮含量晚稻明显低于早稻。叶片氮含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成显著(早稻r=0.664*)或极显著正相关(晚稻r=0.704**),这说明叶片氮含量缺乏降低了叶片光合能力。有机物还田增产效果显著,在中等施肥水平时,有机物还田可以代替1/3以上的NPK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氮吸收 净光合速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群密度效应对成年东方田鼠内脏器官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韩群花 张美文 +5 位作者 郭聪 沈果 周训军 王勇 李波 徐正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5-872,共8页
为了研究种群密度对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内脏器官(心、肺、肝、脾、肾、肾上腺)的影响,随机选取稳定的同性别饲养群的成年东方田鼠258只,雌雄各半,分A组30笼:2只/笼,B组15笼:4只/笼,C组11笼:6只/笼和D组9笼:8只/笼共4个密度组,饲... 为了研究种群密度对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内脏器官(心、肺、肝、脾、肾、肾上腺)的影响,随机选取稳定的同性别饲养群的成年东方田鼠258只,雌雄各半,分A组30笼:2只/笼,B组15笼:4只/笼,C组11笼:6只/笼和D组9笼:8只/笼共4个密度组,饲养90d后解剖,取内脏器官,称重以及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内,除B组孕鼠的肝脏重较未孕鼠有极显著差异外,其它各组(A、C、D)怀孕鼠和未孕鼠的各内脏器官重均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密度间,怀孕鼠的肝脏重有极显著差异,孕鼠与未孕鼠的其余各内脏器官均无显著差异;雄鼠的肺重、脾脏重和雌鼠的脾脏重、肾上腺重差异显著,其余各器官重在不同密度间虽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均具有随着密度增加而器官重量逐渐增大的趋势。各个密度组中的雄性个体血浆皮质醇浓度分别显著高于雌性,且差异显著;同一性别比较,不同密度间的雌性个体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异不显著,而雄性个体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异则显著,随密度增大而明显增加。可见高密度压力导致内脏器官重量上有所调节,但不同脏器受密度因素影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内脏器官 密度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水分对长沙市丘陵马尾松林红壤N_2O排放的影响——一个室内培养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苏王娟 李勇 +2 位作者 石辉 付晓青 沈健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2-158,共7页
气候变暖是当今人类面临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氧化亚氮(N20)是仅次于CO2和CH4的第三大温室气体,以100年计,单位质量N20增温效应是CO2的298倍。
关键词 N2O排放量 温度 水分 马尾松林土壤 室内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