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放养密度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水质评估及经济效益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胡译然 杜林森 +2 位作者 李奎 李峰 王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8-928,共11页
【目的】比较不同放养密度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与传统水稻单作模式的水体环境质量及经济效益,探索洞庭湖区稻虾种养的科学模式。【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共设置3个处理:放养密度为300 kg·hm^(−2)的低密度稻虾处理、放养密度为375 ... 【目的】比较不同放养密度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与传统水稻单作模式的水体环境质量及经济效益,探索洞庭湖区稻虾种养的科学模式。【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共设置3个处理:放养密度为300 kg·hm^(−2)的低密度稻虾处理、放养密度为375 kg·hm^(−2)的高密度稻虾处理和水稻单作处理。分别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进行水样采集和理化性质分析,采用综合水质指数评价法对3种模式进行水体质量评价,同时比较不同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溶解性总固体含量、pH、NH_(4)^(+)−N含量、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含量这5项水体理化指标是田间水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成熟期,相较于低密度稻虾处理虾沟水体,高密度稻虾处理虾沟水体总N含量显著提升10.5%(P<0.05),总P含量上升3.6%,化学需氧量显著提升26.2%(P<0.05)。在水稻成熟期,低密度稻虾处理水体质量指数达到0.72,显著高于高密度稻虾处理(P<0.05)。成本和收益计算结果显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较水稻单作模式提升6~9倍,且低密度稻虾处理的经济效益是高密度稻虾处理的1.47倍。【结论】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中选择合适的虾养殖密度,可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潜力。以上研究结果为洞庭湖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综合种养 放养密度 产量 水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