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万兆凯 宋庆臣 +3 位作者 万普强 郭明明 张兴义 刘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4-463,共10页
[目的]直观把握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推进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CNKI与Web of Siencec数据库中245篇相关文献为对象,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使用CiteSacep软件绘制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知识图谱。[结果]结果表明:... [目的]直观把握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推进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CNKI与Web of Siencec数据库中245篇相关文献为对象,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使用CiteSacep软件绘制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知识图谱。[结果]结果表明:(1)黑土区沟蚀研究起步较晚,近十年发文量显著增加,但国际期刊发表成果较少,仅占26%。(2)该领域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其中水利部松辽流域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机构贡献突出、影响较大;张树文是该领域中文发文量最多的学者,刘宝元和伍永秋是英文发文量最多的学者。(3)关键词共现表明,目前对东北黑土区沟蚀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侵蚀沟发育特征、影响因素和沟蚀防治措施等方面。[结论]东北黑土区沟蚀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框架和全面的认识,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注重东北黑土区沟蚀形成和发育过程及机理研究,并深入分析地质、地形、水文、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沟蚀 热点 文献计量学 CiteSac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中部海伦地区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归属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邹文秀 陆欣春 +1 位作者 韩晓增 张晓丽 《土壤与作物》 201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为了实现大豆不同栽培区域间的科学引种,以13个分属于MG(maturity group)000-I的北美大豆生育期标准品种的生育期表现为参考,在海伦试验站,通过4年的对比试验,对14份的东北黑土区中部海伦市的主栽品种和新近选育品种的生育期组进行鉴定... 为了实现大豆不同栽培区域间的科学引种,以13个分属于MG(maturity group)000-I的北美大豆生育期标准品种的生育期表现为参考,在海伦试验站,通过4年的对比试验,对14份的东北黑土区中部海伦市的主栽品种和新近选育品种的生育期组进行鉴定和划分。结果表明:除了PI548596在2011年未能正常成熟以外,其余12个北美标准品种和所有的13个北美标准品种在2011-2014年均能够正常成熟。参试的14份大豆品种的生育期组介于MG00-MGI之间,其中主栽品种和新选育的品种有84%属于MGI组,而国家及省级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绥农14在2011和2013年属于MG0组,而在2012和2014年则属于MGI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伦市 大豆 生育期组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大豆生长、结瘤及产量对氮、磷的响应 被引量:24
3
作者 严君 韩晓增 +1 位作者 丁娇 王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8-325,共8页
氮肥和磷肥显著影响大豆的结瘤和产量。然而在土壤肥力较高、速效养分有效性差的东北地区,有关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对大豆结瘤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少。本试验采用裂区田间试验,设置3个氮(N)水平(0、20和50kg/hm2)和3个磷(P)水平(0、20和40 k... 氮肥和磷肥显著影响大豆的结瘤和产量。然而在土壤肥力较高、速效养分有效性差的东北地区,有关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对大豆结瘤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少。本试验采用裂区田间试验,设置3个氮(N)水平(0、20和50kg/hm2)和3个磷(P)水平(0、20和40 kg/hm2),研究氮、磷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豆生长发育、结瘤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肥大豆生物量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根瘤数量、干重、大小和结瘤指数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单施磷肥促进大豆生物量、产量、根瘤数量、干重、大小和结瘤指数的增加,但其增幅低于施氮处理下的增幅。氮×磷对大豆生长和产量促进作用高于单施氮和单施磷处理,但差异不显著;氮×磷处理下的根瘤数量、干重、大小和结瘤指数低于单施磷处理;氮×磷处理下N2(N 50 kg/hm2)处理下的大豆根瘤数量、干重、大小和结瘤指数高于N1处理(N 20 kg/hm2)下的,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大豆根瘤数量、干重、大小和结瘤指数增加,施磷能够抵消氮对大豆根瘤产生和形成的抑制。氮、磷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豆根瘤的影响都是直接的,并且不是通过促进大豆生长间接促进的。因此氮和磷均是限制东北地区大豆结瘤和产量的因素,但氮是主导因素。若要获得大豆高产,氮肥施用量需要控制在50 kg/hm2,磷肥在40 kg/hm2;但若想最大的发挥大豆的结瘤固氮功能,那么应该不施或者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到20 kg/hm2,磷肥仍在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大豆 根瘤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有机质组分与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4
作者 梁尧 韩晓增 丁雪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8-897,共10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对于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碳截获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土壤有机质的循环特征及其稳定性与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有机质含量呈显著下...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对于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碳截获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土壤有机质的循环特征及其稳定性与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有机质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造成黑土肥力和质量的严重退化。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总结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黑土土壤有机质的消长动态、组分变化以及结构特征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开垦和耕作导致土壤有机质总量、活性组分以及腐殖物质含量的显著降低,而平衡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是维持和提升土壤有机质数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长期有机无机配施使土壤有机质结构趋于简单化,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黑土有机质组分化学结构变化的驱动机制是值得人们长期探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有机质 消长 组分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黑土区农田土壤肥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付微 李勇 +4 位作者 李向越 杜书立 赵军 谢叶伟 孟凯 《土壤与作物》 CSCD 2012年第3期166-174,共9页
通过对松嫩平原农田土壤采样和调查、化验分析得到土壤养分各项指标,综合区域实际情况采用特尔斐模型确定10项评价指标。在Model Builder建模平台上综合运用模糊数学法、层次分析法、加法模型,结合Python脚本建立了土壤肥力评价模型,实... 通过对松嫩平原农田土壤采样和调查、化验分析得到土壤养分各项指标,综合区域实际情况采用特尔斐模型确定10项评价指标。在Model Builder建模平台上综合运用模糊数学法、层次分析法、加法模型,结合Python脚本建立了土壤肥力评价模型,实现了土壤肥力评价的定量化、自动化、模型化。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介于0.57~0.84之间,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西南低东北高的条带状分布特征,哈尔滨周边地区高而双城市较低的主要分布趋势,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开展松嫩平原黑土农田土壤肥力评价可以为指导该区域农业生产及制定有效的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Model BUILDER 综合评价法 AHP 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施氮量提高东北黑土非共生固氮速率和固氮菌丰度
6
作者 黄丹丹 高越 +5 位作者 陈文博 刘志华 陈学文 张延 张旸 梁爱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58-2266,共9页
【目的】非共生固氮是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探明非共生固氮速率、固氮微生物丰度及其群落结构对施肥量的响应,为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施肥参考。【方法】试验地点位于东北黑土区,该地块自2012年起一直实行免耕及秸秆还... 【目的】非共生固氮是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探明非共生固氮速率、固氮微生物丰度及其群落结构对施肥量的响应,为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施肥参考。【方法】试验地点位于东北黑土区,该地块自2012年起一直实行免耕及秸秆还田。田间试验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0、120、150、180、210、240 kg/hm^(2),分别记作N0、N120、N150、N180、N210、N240。玉米收获后,采集0—5、5—2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和速效氮、磷、钾含量;采用乙炔还原法、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非共生固氮速率、固氮微生物丰度、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不同施氮量下,土壤非共生固氮速率为C_(2)H_(4)0.26~0.63 nmol/(g·d),N150处理0—5和5—20 cm土层土壤非共生固氮速率均最高,分别为C_(2)H_(4) 0.53和0.63 nmol/(g·d);固氮酶基因nifH丰度范围为5.34×10^(6)~15.64×10^(6) copies/g,0—5和5—20 cm土层土壤nifH基因丰度的最大值也为N150处理,分别为15.64×10^(6)和8.74×10^(6) copies/g。主成分分析(PCoA)结果显示,不同施氮量之间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各施氮量处理土壤固氮菌群属水平以unclassified_o_Burkholderiales、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Skermanella、Methylocystis为优势菌属。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非共生固氮速率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nifH基因拷贝数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施氮量呈负相关。冗余分析显示,nifH群落结构与土壤pH及NH_(4)^(+)-N、NO_(3)^(-)-N、有机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显著相关。【结论】在长期免耕和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施用N150 kg/hm^(2)有利于增加土壤非共生固氮速率和固氮微生物丰度,丰富群落结构多样性,是该地区较为适宜的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施肥量 非共生固氮速率 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 NIF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氨基糖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旭 韩晓增 严君 《土壤与作物》 2018年第1期71-78,共8页
氨基糖作为土壤微生物来源物质的定量指标和重要标识物,经过微生物周而复始的生长-代谢-死亡的循环过程,不断地在土壤中积累,对评价土壤有机质转化和积累的微生物作用过程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重点阐述了氨基糖在我国东北黑土中... 氨基糖作为土壤微生物来源物质的定量指标和重要标识物,经过微生物周而复始的生长-代谢-死亡的循环过程,不断地在土壤中积累,对评价土壤有机质转化和积累的微生物作用过程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重点阐述了氨基糖在我国东北黑土中的稳定机制、对养分管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分析了土壤氨基糖研究技术的优缺点,建议未来应侧重结合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以期为指导黑土农田质量恢复,深入认识农田黑土碳氮转化过程和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有机质 氨基糖 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10年来研究进展回顾及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光华 金剑 刘晓冰 《土壤与作物》 2018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是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从事农业生态研究的单元之一。值此东北地理所建所60周年之际,本文回顾了该学科组近10年来的研究工作,对结果进行梳理总结,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激励鞭策我们更好地做好科研工作... 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是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从事农业生态研究的单元之一。值此东北地理所建所60周年之际,本文回顾了该学科组近10年来的研究工作,对结果进行梳理总结,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激励鞭策我们更好地做好科研工作,继续为黑土区农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微生物 内生菌 噬菌体 根际 光合碳 土地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坦黑土区田间尺度剖面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变异性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邹文秀 杨春葆 +3 位作者 江恒 韩晓增 郝翔翔 李猛 《土壤与作物》 2013年第3期127-131,共5页
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性是土壤的重要性质之一。在平坦区黑土田块尺度上利用环刀取样测定20 cm^140 cm土层土壤的密度、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利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土壤物质性质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土壤密度、孔隙度、... 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性是土壤的重要性质之一。在平坦区黑土田块尺度上利用环刀取样测定20 cm^140 cm土层土壤的密度、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利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土壤物质性质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土壤密度、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属于弱度变异。除了20 cm^40 cm田间持水量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异系数属于中度变异以外,密度、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在黑土剖面20 cm^140 cm内的水平方向上的变异均属于弱度变异。因此,在平坦黑土区的田块尺度上剖面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比较大的稳定性,可以为做空间变异研究分析的采样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 田块尺度 空间变异 农田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黑土带玉米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地理分布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逄梦璇 刘红文 +6 位作者 韩旭 张梦亭 刘萍 高燕 张淼 张士秀 梁爱珍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探究东北黑土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对于有效和可持续地管理这一宝贵的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以东北典型黑土带玉米农田的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来自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24个样点72个土壤样... 探究东北黑土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对于有效和可持续地管理这一宝贵的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以东北典型黑土带玉米农田的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来自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24个样点72个土壤样本。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fattyacid,PLFA)技术定量描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运用随机森林和层次分割分析等机械学习算法深入解析环境因子对微生物地理分布的相对贡献。研究发现,典型黑土带玉米农田土壤总微生物和各微生物类群的生物量呈现随纬度自南向北增加的空间分布格局;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全氮(TN)不仅是驱动微生物生物量纬度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最重要的因素。SOC和TN还与其他环境因子,特别是与土壤粘粒含量(CC)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共同影响东北黑土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理 典型黑土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层次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邱琛 韩晓增 +3 位作者 陆欣春 严君 陈旭 邹文秀 《土壤与作物》 2020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黑土开垦以来,由于高强度利用和不合理耕作出现了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粮食安全保障...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黑土开垦以来,由于高强度利用和不合理耕作出现了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粮食安全保障的潜在威胁。秸秆还田是一项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提高微生物活性的农业管理措施,但是也有研究发现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本文综述了东北黑土区进行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微生物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域内秸秆还田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质 土壤理化性质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地区土壤有机质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盛明 韩晓增 +1 位作者 龙静泓 李娜 《土壤与作物》 2019年第3期320-330,共11页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也能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土壤有机质是陆地生态系统表层最大和最活跃的碳库,其微小波动会影响全球碳库的源汇效应。中国幅员辽阔,碳储量巨大,其在全球碳汇...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也能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土壤有机质是陆地生态系统表层最大和最活跃的碳库,其微小波动会影响全球碳库的源汇效应。中国幅员辽阔,碳储量巨大,其在全球碳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我国土壤有机质的数量、组分和结构特征对于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东北、华北、西北、东南、西南和中部地区的土壤有机质数量、组分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和总结,阐述各个地区土壤有机质的特征,解析气候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地区间差异的影响,期望通过对我国主要地区土壤有机质特征论述,为未来各个地区的有机质研究和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策略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碳库 有机质组分 化学结构 区域差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农地集水区次降雨径流与输沙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伟 翟星雨 +2 位作者 李浩 乔宝玲 张兴义 《土壤与作物》 2019年第4期405-414,共10页
水力侵蚀是诱发黑土区侵蚀发生发展的首要因素,研究次降雨条件下产流、产沙特征对水力侵蚀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实地监测,分析农地集水区次降雨径流与输沙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有径流记录的降雨事件为12次,降雨等级主... 水力侵蚀是诱发黑土区侵蚀发生发展的首要因素,研究次降雨条件下产流、产沙特征对水力侵蚀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实地监测,分析农地集水区次降雨径流与输沙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有径流记录的降雨事件为12次,降雨等级主要为中雨、大雨和暴雨。初始产流时间随降雨等级表现不同,中雨时初始产流时间大多出现在降雨后期,而大雨和暴雨时,初始产流时间大多出现在降雨过程中的初始期和中期。不同降雨等级下累积径流深、径流系数和累积输沙量表现不同,累积径流深和径流系数表现为:大雨>暴雨>中雨,累积输沙量表现为:大雨>中雨>暴雨。集水区内大部分泥沙由6场降雨事件产生,对总径流量和总输沙量的贡献分别为90.6%和87.0%。基于12次有径流的降雨事件,不同降雨等级对径流的贡献表现为:大雨>暴雨>中雨,对输沙量的贡献表现为:大雨>中雨>暴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显示,径流相关变量最大径流率Q max是对总径流量和总输沙量贡献最大的因子,变量权重系数VIP值分别达1.490和1.6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降雨 降雨等级 径流 输沙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4
作者 崔晓 徐艳霞 +2 位作者 刘俊杰 郭兆奎 王光华 《土壤与作物》 2019年第1期32-42,共11页
芽孢杆菌是一类好氧或兼性厌氧,能产生抗逆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种类多,遗传稳定性强,耐高温和抗逆性强等特性。芽孢杆菌是一类重要的资源微生物,包含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菌株,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溶解土壤中难溶的含磷化合物... 芽孢杆菌是一类好氧或兼性厌氧,能产生抗逆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种类多,遗传稳定性强,耐高温和抗逆性强等特性。芽孢杆菌是一类重要的资源微生物,包含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菌株,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溶解土壤中难溶的含磷化合物等,在工业、农业及医学等科学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芽孢杆菌的主要种类、作用机制和不同芽孢杆菌的功能,分析了目前芽孢杆菌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生 溶菌 生态位竞争 解磷 芽孢杆菌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农田涝渍成因和治理研究概况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兵 朱广石 +3 位作者 王平 金剑 王光华 刘晓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6-278,共3页
阐述了涝渍耕地的概念和现状,综述了东北黑土耕地涝渍灾害的成因和涝渍治理研究的概况,指出了今后在涝渍治理过程中应该提高治理工程的设计标准,加大涝渍治理的科研力度和理论研究,并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 黑土耕地 涝渍 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黑土区侵蚀沟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以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为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杜书立 李浩 +4 位作者 陈强 王禹辰 刘利春 窦家刚 张兴义 《土壤与作物》 2013年第4期177-182,共6页
黑土区沟状侵蚀分布广泛,已经严重损毁农田并影响商品粮基地的大型机械化生产作业。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结合地形地貌数据、野外侵蚀沟调查数据,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和讨论了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侵蚀沟数量、毁地面积、分布规律... 黑土区沟状侵蚀分布广泛,已经严重损毁农田并影响商品粮基地的大型机械化生产作业。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结合地形地貌数据、野外侵蚀沟调查数据,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和讨论了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侵蚀沟数量、毁地面积、分布规律、以及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农地内,单位面积内的侵蚀沟数量、沟壑密度和毁地面积均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多,沟壑密度和毁地面积在分别到达峰值0.19 km·km-2和0.09 hm2·km-2后开始下降;阴坡的沟蚀大于阳坡;自1985年,耕地面积增加达6 000 hm2,增加了26.9%,均来自于草地和林地开垦,分别为3 200 hm2和2 700 hm2,占1985年草地总面积和林地总面积的20%以上。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为耕地的过程中,草地开垦更易发生土壤侵蚀形成侵蚀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侵蚀沟 GIS 引龙河农场 土地利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李秀军 田春杰 +1 位作者 徐尚起 罗莎莎 《土壤与作物》 2018年第3期267-275,共9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安全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耕地被占用,耕地用养失调及化肥和农药等化工产品过量使用,导致农田面积减少,耕层土壤变薄,土壤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安全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耕地被占用,耕地用养失调及化肥和农药等化工产品过量使用,导致农田面积减少,耕层土壤变薄,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养分不均衡,水土流失加剧,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酸化加重,土壤退化和污染加速,农田生态环境质量呈恶化趋势,威胁我国农产品安全和人民健康。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田生态环境质量的不均衡。本文评述了我国农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成因,分析了我国农田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趋势,为尽快实现我国农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从6个方面提出了应采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环境 土壤有机质 土壤污染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气候条件下梯度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纤维素酶和β-葡糖苷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一民 徐欣 +4 位作者 侯萌 张锦源 周珂 焦晓光 隋跃宇 《土壤与作物》 2019年第3期273-279,共7页
利用空间移位的方法将5种有机质含量的农田黑土置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MAT4.5)和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MAT1.5)条件下,探究了气候-有机质-施肥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和β-葡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AT4.5条件下农田黑土中纤维素... 利用空间移位的方法将5种有机质含量的农田黑土置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MAT4.5)和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MAT1.5)条件下,探究了气候-有机质-施肥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和β-葡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AT4.5条件下农田黑土中纤维素酶活性要高于MAT1.5;随有机质含量升高,纤维素酶活性在MAT4.5条件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施肥能明显提高纤维素酶活性,且在MAT4.5条件下增加幅度较大,而在MAT1.5条件下却呈现出“U”型变化趋势。MAT4.5条件下β-葡糖苷酶活性略高于MAT1.5条件下的活性,其活性均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而增强;施肥能提高各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中β-葡糖苷酶活性,在MAT1.5条件下提升幅度较大。方差分析表明气候-有机质-施肥的主效应对土壤纤维素酶与β-葡糖苷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但是交互作用只对纤维素酶整体活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黑土 气候 有机质含量 纤维素酶 Β-葡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不同轮作方式下大豆产量对施钾的响应 被引量:11
19
作者 韩晓增 胡国华 邹文秀 《土壤与作物》 2014年第4期157-161,共5页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大豆主产区之一,因其大豆的商品率高,在保障我国粮油供应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轮作试验为依托,分析了钾肥投入量和降水格局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大豆主产区之一,因其大豆的商品率高,在保障我国粮油供应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轮作试验为依托,分析了钾肥投入量和降水格局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大豆产量取决于轮作方式、钾肥投入量及降水格局的共同调控作用。大豆连作显著降低了大豆的产量,与大豆-玉米轮作和大豆-玉米-小麦轮作相比分别降低了5.5%和29.6%;钾肥的施用能够显著缓解大豆连作对大豆产量的限制,并随着钾肥投入量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但是在大豆-玉米-小麦轮作条件下,当钾肥投入量增加到149.0 kg·hm-2后,大豆产量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增加趋势,说明在延长大豆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周期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减少钾肥施用量。与此同时,钾肥还能够缓解研究区域内湿润年份大气降水过多对大豆籽粒产量的限制作用。因此,在研究区域内钾肥的施用能够显著增加大豆连作对大豆产量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轮作 钾肥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甜菜新品种间块根产量与含糖率差异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向明 韩秉进 +1 位作者 张秋英 王华忠 《土壤与作物》 CSCD 2012年第2期126-128,共3页
以品种KWS3418为对照,对24个甜菜新品种进行了对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共有12个品种块根平均产量达到50t·hm-2,其中10个品种对比照品种增产显著,增产幅度达20%以上;有8个品种产糖量达到8.5t·hm-2以上,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综合... 以品种KWS3418为对照,对24个甜菜新品种进行了对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共有12个品种块根平均产量达到50t·hm-2,其中10个品种对比照品种增产显著,增产幅度达20%以上;有8个品种产糖量达到8.5t·hm-2以上,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综合块根产量、产糖量、抗病性等因素,在品种选用上建议黑土区优先考虑处理ST21116、SD14631、ST21115、SD12826、HI0474、瑞玛和阿麦斯。图1,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品种 块根产量 块根含糖率 产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