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部科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秦燕 王跃华 +1 位作者 孙卫邦 陈高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7-500,共14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百部科4属30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叶表皮细胞形状仅有无规则形和多边形2种,垂周壁式样有深波状、浅波状和平直-弓形3种;表皮角质层纹饰微形态多样化,绝大多数物种的叶...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百部科4属30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叶表皮细胞形状仅有无规则形和多边形2种,垂周壁式样有深波状、浅波状和平直-弓形3种;表皮角质层纹饰微形态多样化,绝大多数物种的叶片表面不具有毛被,仅少数植物叶片表面具单细胞毛;气孔器主要分布在下表皮,仅Stemona prostrata I.R.H.Telford、S.cochinchinensis Gagnep、S.rupestris Inthachub、S.pierrei Gagnep和S.involuta Inthachub 5个种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器;气孔形状均为椭圆形,而气孔器类型均为无规则型。百部科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属间有一定差异,但在属内各种间没有明确规律,表明该类群应该是一个自然的单系类群。由于百部科植物采样困难,在缺乏系统进化树数据的情况下,这些微形态特征可为探讨百部科不同种类的分类学、生物地理及其生态适应性提供部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表皮 气孔器 百部科 微形态 分类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香料植物贯叶马兜铃的根及叶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食用风险解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高 葛佳 +1 位作者 秦燕 孙卫邦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27,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动态吸附法收集的贯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delavayi Franch.)干燥叶和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进行了定量。从贯叶马兜铃叶中分离出19个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动态吸附法收集的贯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delavayi Franch.)干燥叶和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进行了定量。从贯叶马兜铃叶中分离出19个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8%,其中反式-2-葵烯醛(79.79%)、3-十二烯醛(4.26%)、辛醛(2.49%)、反式-2-己烯醛(2.09%)和葵醛(1.80%)为主要成分。从该植物根中分离出16个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8.2%。其中乙酸龙脑酯(37.08%)、尼泊金丙酯(22.29%)、1,3,8-p-孟三烯(19.93%)、莰烯(6.39%)和β-蒎烯(2.21%)为主要成分。该研究结合当地居民的食用习惯,具体阐明了自然条件下贯叶马兜铃的叶及根的辛香味成分及组成,同时结合该植物不同部分的马兜铃酸的含量,讨论了食用该植物可能存在的健康安全风险。该研究结果能为今后科学食用及保护该濒危物种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贯叶马兜铃 达摩麝凤蝶 动态吸附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叶马兜铃叶挥发性成分的地理变化及其潜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于玉龙 耿宇鹏 +1 位作者 常娜 陈高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51-1258,共8页
为探究贯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delavayi)在不同地理居群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该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来自五个不同地理区域的贯叶马兜铃叶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进行了定量。结果表明:... 为探究贯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delavayi)在不同地理居群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该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来自五个不同地理区域的贯叶马兜铃叶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进行了定量。结果表明:四个贯叶马兜铃居群植株叶挥发性主成分均为癸烯醛,且占有较高比例。香格里拉三坝乡、丽江大具、楚雄铁锁乡和禄劝则黑乡四个居群植株叶中挥发性成分癸烯醛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检出总量的63.5%、79.3%、69.9%、79.6%,其中大具和禄劝两居群含量相对较高并且稳定性较好。分布在鹤庆黄坪的居群,检测出其挥发性主成分为乙酸龙脑酯(30.1%),但癸烯醛含量仅占4.5%,该结果与其他居群有明显差异。通过对该物种不同居群植株叶片挥发性癸烯醛含量的分析,确定了质量更好的种源,同时结合该植物所含马兜铃酸的情况,提出了健康安全的食用方式。该研究结果为合理开发贯叶马兜铃的经济价值及保护该濒危物种提供了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叶马兜铃 挥发性成分 癸烯醛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ehmeria nivea var. strigosa (Urticaceae), a new variety from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1
4
作者 ZHAO Ying Richard I.MILNE +2 位作者 LI Zhipeng Amos KIPKOECH WU Zengyuan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17-1624,I0001-I0006,共14页
Boehmeria nivea var.strigosa Zeng Y.Wu&Y.Zhao,a new variety of B.nivea(Urticaceae)from Southwest China,is here described based on evidence from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phylogeny.This new variety is mainly charact... Boehmeria nivea var.strigosa Zeng Y.Wu&Y.Zhao,a new variety of B.nivea(Urticaceae)from Southwest China,is here described based on evidence from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phylogeny.This new variety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its green abaxial leaf blade,partly connate stipules,and densely patent strigose hairs on stems and potioles.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rbc L,nrDNA and rbc L+nrDNA datasets,revealed that all individuals of B.nivea var.strigosa formed a monophyletic group.The conservation status of B.nivea var.strigosa is assessed as“Near Threatened”(NT)according to IUCN evaluation criteria.The discovery of this new variety is not only crucial for the taxonomy of ramie,bu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ami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ehmeria nivea MORPHOLOGY molecular phylogeny new variety Southwest China YUNN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魔芋花器官草酸钙晶体对隐翅虫的潜在防御能力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保国 唐荣 +1 位作者 陈高 李新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97,共6页
选取金沙江干热河谷特有植物白魔芋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花序不同部位(雌蕊、雄蕊、不育区、附属物及佛焰苞)草酸钙的数量变化,并用花序各部位的甲醇提取物触杀昆虫隐翅虫(Atheta sp.),分析其对白魔芋传粉昆虫隐翅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 选取金沙江干热河谷特有植物白魔芋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花序不同部位(雌蕊、雄蕊、不育区、附属物及佛焰苞)草酸钙的数量变化,并用花序各部位的甲醇提取物触杀昆虫隐翅虫(Atheta sp.),分析其对白魔芋传粉昆虫隐翅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白魔芋雌蕊中草酸钙晶体的含量最高,平均每1 250μm^2视野中含草酸钙晶体188.4个,推测高含量是为了保护其胚珠,花序中草酸钙晶体含量最低的部位是不育区(退化雄蕊),平均仅11.9个;用花序不同部位的甲醇提取物触杀隐翅虫,仅雌蕊提取物能够迅速杀死隐翅虫(<14.5 s),其余部位的提取物在60 s以内不能杀死隐翅虫。因此,高浓度的草酸钙晶体或其他共存物质对隐翅虫具有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南星科 白魔芋 草酸钙 化学防御 隐翅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Phou Khao Khoauy国家公园树木分布特征(英文)
6
作者 Manichanh Satdichanh Jerome Millet +2 位作者 Andreas Heinimann Khamseng Nanthavong Rhett D. Harrison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94-99,共6页
本研究在老挝Phou Khao Khoauy国家公园(在万象东北方向40 km)的两种森林类型取样,以此研究决定树种分布的因素。本研究在海拔为300—450 m地区共设置了11个50 mx50 m样地,并测量了所有胸径大于10cm的树木。调查样地按森林类型(混... 本研究在老挝Phou Khao Khoauy国家公园(在万象东北方向40 km)的两种森林类型取样,以此研究决定树种分布的因素。本研究在海拔为300—450 m地区共设置了11个50 mx50 m样地,并测量了所有胸径大于10cm的树木。调查样地按森林类型(混合落叶林,以山毛榉科为主,干常绿林)分层随机选取,共鉴定47个科,70个属,123个种。在每个样地的两个位置收集土壤样品,每个样品在两个深度分别为0~10 cm和10~20 em处采集,并进行基本土壤参数分析(pH值,有机质OM,氮N和磷P,氧化钾K2O,颗粒大小以及质地)。通过聚类分析对植物群落进行标识,使用NMDS分类法及非参数检验法研究土壤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揭示了老挝Phou Khao Khoauy国家公园内树种组成与土壤条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分布 老挝 土壤 植物群落 物种组成 热带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