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古林箐喀斯特森林大样地木本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群 陈文红 +4 位作者 黄红 杨冲 范长丽 张金国 税玉民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47-1960,共14页
该文以云南古林箐25 hm^(2)喀斯特森林大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标本采集及鉴定、植物区系分析、Jaccard相似性系数和主成分分析(PCA)等方式开展工作,目的是探究云南古林箐大样地的区系特征及地位以及与云南补蚌和广西弄岗大样... 该文以云南古林箐25 hm^(2)喀斯特森林大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标本采集及鉴定、植物区系分析、Jaccard相似性系数和主成分分析(PCA)等方式开展工作,目的是探究云南古林箐大样地的区系特征及地位以及与云南补蚌和广西弄岗大样地之间的地理联系。结果表明:(1)DBH≥1 cm的木本植物约有78科238属406种(含种下单位且不包括木质藤本)。(2)该大样地科以含2~5种和含1种的科占优势,分别占总科数的37.18%和34.62%,属以含2~4种和含1种的属占优势,分别占总属数的30.25%和65.13%。(3)通过对科和属分布区类型进行分析,发现科的分布区类型有9种类型和7种变型,其中“泛热带分布”的类型占比最大,占50.77%,热带区系成分与温带区系成分的比值(R/T)为4.42;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1种,以“热带亚洲成分”为主,“泛热带成分”和“旧世界热带成分”次之,分别占33.47%、18.22%、13.98%,R/T为10.25。(4)云南古林箐、云南补蚌和广西弄岗大样地科和属组成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比较显示古林箐和补蚌具有最高的科和属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674和0.395),补蚌和弄岗的科和属的相似性系数最低(分别为0.575和0.297)。(5)属的植物区系谱PCA分析与属的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类似,但是科的PCA分析结果与科的相似性分析结果不同,科PCA分析结果显示古林箐和弄岗具有更多的地理联系。综上认为,该样地科属组成丰富、热带性质显著、区系起源古老、过渡地位明显、区系联系广泛。物种组成和植物区系谱比较不能得出上述3个地区一致的地理联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谱 植物区系地理 古林箐 滇东南 热带喀斯特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2年云南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日气象数据集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维暐 李金 +4 位作者 范中玉 杨开业 明升平 许琨 高连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21-31,共11页
气象因子是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网络(CNERN)、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等野外定位研究站观测的重要环境要素之一。通过长期定位观测并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可以提升对生态系统过程、生... 气象因子是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网络(CNERN)、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等野外定位研究站观测的重要环境要素之一。通过长期定位观测并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可以提升对生态系统过程、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的科学认知,为区域及国家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资源安全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云南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2021年获批入选建设的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站之一,其气象监测数据按照CERN气象观测规范,自建站起已持续观测12年。数据参数详实,数据结构完整,数据采集规范,为开展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的动态变化,生物多样性形成演化和维持机制,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重点野生保护物种多样性监测、评估与保护,以及重要特色生物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本气象数据集包括了2013年至2022年3652个记录39个字段的日气象数据,涵盖大气要素(空气温湿度、大气压、风速风向、降水、辐射要素)和土壤要素(分层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两部分。数据集的发布对相关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完备的基础性气象数据资料,并对局域以及更大尺度联网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站 气象监测 森林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观测 玉龙雪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柄醉鱼草与大叶醉鱼草的遗传多样性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诺 陈高 +1 位作者 申仕康 葛佳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8,共13页
无柄醉鱼草(Buddleja sessilifolia)是狭域分布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PSESP),大叶醉鱼草(B.davidii)则是广布种,二者亲缘关系较近,且同为四倍体。通过比较濒危物种与近缘广布种的遗传多样... 无柄醉鱼草(Buddleja sessilifolia)是狭域分布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PSESP),大叶醉鱼草(B.davidii)则是广布种,二者亲缘关系较近,且同为四倍体。通过比较濒危物种与近缘广布种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了解濒危物种的演化历史,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分子标记对无柄醉鱼草5个居群(126个个体)和大叶醉鱼草14个居群(206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解析,并提出对无柄醉鱼草的保护建议。结果表明,无柄醉鱼草和大叶醉鱼草各居群的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分别为0.606、0.775,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1.162、1.729,两个物种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广布种大叶醉鱼草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狭域种无柄醉鱼草;无柄醉鱼草和大叶醉鱼草遗传分化系数(F ST)分别为0.043和0.024,两个物种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均较低。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无柄醉鱼草5个居群可划分为2个集群,居群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不存在相关性;大叶醉鱼草14个居群可划分为3个集群,居群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相关。结合野外居群现状,建议对无柄醉鱼草划分保护单元,重点对丹珠居群和独龙江隧道口居群开展就地保护,同时采取种质资源收集、人工繁育等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濒危物种 无柄醉鱼草 大叶醉鱼草 保护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植物两个新纪录属——蓝子木属和槽裂木属
4
作者 吕凌 刘群 +3 位作者 税玉民 李龙周 罗柏青 陈文红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5期143-148,共6页
滇东南热带山地森林定位观测研究站调查团队分别于2022年7月23日和8月4日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古林箐乡博甲村木材检测站滇东南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偏北方距站点约600 m处(海拔530~613 m,经纬度为104°15′E,22°... 滇东南热带山地森林定位观测研究站调查团队分别于2022年7月23日和8月4日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古林箐乡博甲村木材检测站滇东南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偏北方距站点约600 m处(海拔530~613 m,经纬度为104°15′E,22°36′N)动态样地内发现两个新记录种,经鉴定,即为叶下珠科(Phyllanthaceae)蓝子木属(Margaritaria Linn.f.)蓝子木(Margaritaria indica Airy Shaw)和茜草科(Rubiaceae)槽裂木属(Pertusadina Ridsd)海南槽裂木[Pertusadina metcalfii(Merr.ex H.L.Li)Y.F.Deng&C.M.Hu]。经查阅相关文献,确定蓝子木和海南槽裂木为云南省植物区系新纪录种,其所属的蓝子木属和槽裂木属为云南新记录属。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纪录属 新纪录种 蓝子木 海南槽裂木 云南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柿树科植物一新记录种——长柱柿(英文) 被引量:7
5
作者 田祥宇 陈文红 +2 位作者 税玉民 喻智勇 朱欣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3,共3页
报道中国柿科(Ebenaceae)柿属植物一新记录种——长柱柿(Diospyros brandisiana Kurz),并描述了该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和生境分布。该种为该属中国分布的唯一具老茎生花的种类。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
关键词 中国 长柱柿 柿树科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海岛常绿阔叶林特征及其主要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彭华 杨湘云 +1 位作者 李晓明 蔡燕红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6-582,共7页
我国东海的浙江沿海分布有星罗棋布的岛屿,其中较大的岛屿上分布有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如:樟木林、青冈林、石栎林和特殊的亮叶猴耳环林或以落叶成分占优的其他森林),他们是标志性的植被类型或演替阶段,我们对这些植被类型中的优势植物... 我国东海的浙江沿海分布有星罗棋布的岛屿,其中较大的岛屿上分布有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如:樟木林、青冈林、石栎林和特殊的亮叶猴耳环林或以落叶成分占优的其他森林),他们是标志性的植被类型或演替阶段,我们对这些植被类型中的优势植物种类进行了区系研究。结果显示,浙江海岛常绿阔叶林或类似森林中的优势和常见维管植物共有139种,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东亚成分中的中国-日本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贯穿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4大类中;进一步对15个木本中国特有种分析表明,其区系成分属亚热带性质,真正的温带性质不显著。在海岛这些植被出现的地段,还存在一些原生植被破坏后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落叶阔叶林,其类型和面积都超过了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说明海岛除个别岛屿外曾经历了完全的破坏。目前,浙江海岛相应的演替阶段还不明确,它是研究特殊生境次生演替和恢复生态学的重要场所,这些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中富含重要的中国-日本海滨森林种类,对研究我国不同层次的常绿阔叶林具有重要的保护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植物区系特征 保护生物学 浙江海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立碗藓FTR1基因家族进化分析及铁胁迫下的功能研究
7
作者 许尧 王洽 +2 位作者 王双华 夏海滨 关艳龙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0-659,共10页
高亲和性铁通透酶(Fe transporter 1,high-affinity iron permease,FTR1)是能够将Fe3+转运到细胞内的重要铁转运蛋白。本文对早期陆生植物小立碗藓(Physcomitrium patens(Hedw.)Mitt)开展了FTR1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序列分析、亚细胞定位... 高亲和性铁通透酶(Fe transporter 1,high-affinity iron permease,FTR1)是能够将Fe3+转运到细胞内的重要铁转运蛋白。本文对早期陆生植物小立碗藓(Physcomitrium patens(Hedw.)Mitt)开展了FTR1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序列分析、亚细胞定位及铁胁迫响应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PpFTR1基因家族共3个成员(PpFTR1-1、PpFTR1-2及PpFTR1-3),分别位于15、21和22号染色体上,三者所编码蛋白均包含保守的REXXE铁离子结合基序,但PpFTR1-3蛋白的第2个REXXE基序发生了变异。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PpFTR1为跨膜蛋白,且均定位于细胞膜,蛋白亚细胞定位实验也证实了该预测。此外,PpFTR1-1和PpFTR1-2基因在缺铁以及过量铁处理下均有明显上调,而PpFTR1-3基因则无明显变化。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FTR1家族在植物界主要分布在绿藻、轮藻及早期陆生植物中,但在种子植物中全部丢失。且相比陆生植物的祖先——轮藻,早期陆生植物与真菌FTR1家族的系统关系更近,推测早期陆生植物FTR1的起源可能与真菌互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立碗藓 FTR1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铁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种子植物名录数据集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家辉 邓涛 +7 位作者 张代贵 乐霁培 周卓 孙露 李彦波 李文庆 史鸣明 孙航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8年第1期18-26,共9页
生物物种名录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或行政区域的生物区系本底性的基础资料,是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前提。然而各类分类学文献所采用的观点和分类系统可能并不一致,并且随着植物分类学和系统学等研究的深入、新类群的不断发表... 生物物种名录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或行政区域的生物区系本底性的基础资料,是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前提。然而各类分类学文献所采用的观点和分类系统可能并不一致,并且随着植物分类学和系统学等研究的深入、新类群的不断发表以及新记录类群的不断发现导致分类学处理差异。因此,生物物种名录的编目是一个需要及时更新的动态过程。本数据集在整理《云南植物志》《云南种子植物名录》《中国植物志》等各类志书、专著、报告、标本馆和野外考察成果等分类学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数据处理和专家审核,按照最新的分类系统,并结合最新的研究结果,完成了云南种子植物(2016版)编目。本数据集包括云南省种子植物253科2392属16064种(含种下等级,不含种下等级的物种数为14538种)。其中,云南省裸子植物9科25属113种(含种下等级,不含种下等级的物种数为105种);被子植物244科2367属15951种(含种下等级,不含种下等级的物种数为14433种)。数据集的每个名称包括拉丁科名、中文科名、学名、中文名4个字段。云南省种子植物名录(2016版)数据集是迄今为止云南省最权威、最准确的种子植物名录,为开展云南省种子植物的科学研究、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保护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种子植物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龙重楼,重楼属(黑药花科)植物一新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恒 雷立公 杨宇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对黑药花科重楼属的新种云龙重楼进行描述和绘图。该种发现于云南省云龙县关坪乡的云南松+旱冬瓜混交林中,属于侧膜亚属蚤休组。与同组的毛重楼近似,但花瓣常缺如或少于萼片,药隔凸出部分长1~1.5cm。与同组的长药隔重楼的区别在于花瓣... 对黑药花科重楼属的新种云龙重楼进行描述和绘图。该种发现于云南省云龙县关坪乡的云南松+旱冬瓜混交林中,属于侧膜亚属蚤休组。与同组的毛重楼近似,但花瓣常缺如或少于萼片,药隔凸出部分长1~1.5cm。与同组的长药隔重楼的区别在于花瓣缺如或少于萼片,花瓣和雄蕊为淡紫色或紫色,叶脉仅2~3对,弧曲,远离。与同亚属黑籽组的同样有长药隔凸出的黑籽重楼的区别在于:种子红色且无假种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龙重楼 新种 黑药花科 云龙县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候情景下四子柳的亚洲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变化预测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李文庆 徐洲锋 +1 位作者 史鸣明 陈家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224-3234,共11页
四子柳(Salix tetrasperma Roxb.)为杨柳科柳属为数不多的分布区扩展到热带的物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华南和东南亚地区,但其生境破碎化较为严重。该物种具有较高的园林绿化价值和生态价值,预测不同气候情景下该物种的地理分布将为四子柳的... 四子柳(Salix tetrasperma Roxb.)为杨柳科柳属为数不多的分布区扩展到热带的物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华南和东南亚地区,但其生境破碎化较为严重。该物种具有较高的园林绿化价值和生态价值,预测不同气候情景下该物种的地理分布将为四子柳的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乃至柳属的起源和分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利用四子柳全面且精确的分布信息和高分辨率环境数据,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构建其末次间冰期、末次盛冰期、当代以及未来(2050,2070)的潜在空间分布格局,评价环境因子对分布模型的重要性,定量确定未来受到威胁的适宜生境区域和面积。结果表明,四子柳目前的适宜生境面积为234.65×10~4 km^2,主要位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热带地区,气温年较差和年均降水量是限制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总体而言,从冰期至未来,四子柳的分布中心有南北往返迁移的趋势。四子柳在末次盛冰期时向西北方向扩张并开始出现于热带地区,表明该物种开始适应热带气候,进入全新世中期以后种群收缩并退缩到云贵高原的河谷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的平原区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路径下2050年和2070年四子柳的潜在适生境有可能破碎化增加,建议对缅甸东部及中部成片减少的边缘群体进行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四子柳 气候变化 适宜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红菇属新记录种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雯珺 乔鹏 +2 位作者 万山平 巩合德 于富强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7-140,共4页
基于传统的真菌分类学研究方法,将形态描述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对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发现的新记录种——氯味地红菇的形态、显微特征和生境进行描述,并基于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其子实体宽2.23-2.75cm,近黄褐色,球形,表... 基于传统的真菌分类学研究方法,将形态描述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对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发现的新记录种——氯味地红菇的形态、显微特征和生境进行描述,并基于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其子实体宽2.23-2.75cm,近黄褐色,球形,表面有疣突;孢子8.4-9.7μm×6.7-7.6μm,球形至近球形,纹饰类淀粉状,有棘刺状疣突,高约0.8-1.0μm;生境为夏秋季散生于针阔混交林中;共生树种可能为云杉;世界分布为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北美俄勒冈州北美俄勒冈州柯里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味地红菇 中国新记录种 形态 ITS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蕨类植物区系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良 和兆荣 +1 位作者 梁振龙 李恒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A02期105-111,共7页
位于中缅交接的高黎贡山是全球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本研究首次结合蕨类植物PPG I系统、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和近期与蕨类植物相关的系统学研究结果对高黎贡山的蕨类植物开展了区系分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高黎贡山有蕨类植物34科107... 位于中缅交接的高黎贡山是全球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本研究首次结合蕨类植物PPG I系统、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和近期与蕨类植物相关的系统学研究结果对高黎贡山的蕨类植物开展了区系分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高黎贡山有蕨类植物34科107属496种、变型和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和蹄盖蕨科,分别包含103种、89种和68种;这3个科所包含的种类占本区种总数的52.4%.优势属为鳞毛蕨属、耳蕨属和蹄盖蕨属,分别包含49种、40种和33种;这3个属所包含的种类占本区总种数的24.6%.科、属的地理成分分别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优势类型.种的地理成分兼具温带和热带性质,以东亚分布为优势类型.特有成分是高黎贡山蕨类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特有种类的数量仅次于东亚分布的种数,包含113种,占本区种总数的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区系分析 特有分布 高黎贡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中的红疣柄牛肝菌分类修订中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中的红疣柄牛肝菌分类修订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揆 吴刚 杨祝良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2-100,共9页
分布于我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中的红疣柄牛肝菌(Leccinum rubrum)形态特异,具有潜在的食用价值。目前其物种界定仍不清晰,系统位置也未得到分子证据的支持。结合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观察,表明红疣柄牛肝菌应归属黄肉牛肝菌属。因此,... 分布于我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中的红疣柄牛肝菌(Leccinum rubrum)形态特异,具有潜在的食用价值。目前其物种界定仍不清晰,系统位置也未得到分子证据的支持。结合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观察,表明红疣柄牛肝菌应归属黄肉牛肝菌属。因此,笔者提出了一个物种新组合:红黄肉牛肝菌Butyriboletus rubrus。另外经形态比对研究发现,日本研究者曾经发表的Boletus kermesinus其实为红黄肉牛肝菌的一个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肝菌科 多基因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形态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县域种子植物名录数据集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文庆 尹昭吉 +1 位作者 陈凯云 陈家辉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3期257-262,共6页
滇西北处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横断山的南端,植物多样性丰富,然而植物空间分布数据仍较为欠缺,没有县域分布数据。通过整合涉及滇西北的植物志书、野外科考报告、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专著、国内外分类学学术期刊发表的新类群和新... 滇西北处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横断山的南端,植物多样性丰富,然而植物空间分布数据仍较为欠缺,没有县域分布数据。通过整合涉及滇西北的植物志书、野外科考报告、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专著、国内外分类学学术期刊发表的新类群和新记录、各大标本馆及公共数据库等资料,参照最新的分子系统学和分类学成果,构建滇西北县域种子植物名录数据集。本数据集由滇西北16个县的县域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物种名录组成,包含拉丁目名、中文目名、拉丁科名、中文科名、学名、中文名、县名7个类型字段信息,共5866种(含种下等级)。本名录可以为滇西北丰富的种子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种子植物 县域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南段海拔梯度森林乔木层时空动态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亚皇 马梁梁 +6 位作者 高连明 王兴杰 赵玮 杨兴亮 马绍宾 施晓春 刘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3-805,共13页
研究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动态对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以及预测全球变化情景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山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海拔梯度的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如何随着时间尺度的变化仍不清楚... 研究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动态对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以及预测全球变化情景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山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海拔梯度的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如何随着时间尺度的变化仍不清楚。该研究以高黎贡山南段东、西坡海拔梯度(960~2878 m)森林群落固定监测样带的17个样方为研究对象,基于2004、2008和2013年乔木层(DBH≥5 cm)重调查数据,分析样方内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沿着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呈现单峰分布格局,系统发育多样性呈现上升的趋势,系统发育结构呈现聚集到离散或者随机的结构。(2)在时间尺度上,森林乔木层在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上并未发生显著性变化。然而,系统发育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更加聚集的趋势。(3)在海拔梯度上,东坡低海拔区域(960~1381 m)的森林群落样方呈现显著的物种丧失,其植被完全被耕地所替代。其中,诃子(Terminalia chebul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ifolia)、枳椇(Hovenia acerba)和假香冬青(Ilex wattii)等为主要的丧失物种。相反,物种获得主要集中在西坡低海拔的样方,群落中丰富度显著增加的物种主要为曼青冈(Cyclobalanopsis oxyodon)、华山矾(Symplocos chinensis)和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等。据此,我们推测高黎贡山海拔梯度森林乔木层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在中高海拔受群落演替和气候变化的制约,而在低海拔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加深了对高黎贡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认识,也有助于该地区精准保护策略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动态 海拔梯度 高黎贡山 物种多样性 系统发育多样性 时空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文山薄竹山山顶苔藓矮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
16
作者 黄红 税玉民 +5 位作者 张志明 罗家旺 何德明 杨冲 王伟 陈文红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752,共15页
为了补充和完善我国西南地区山顶苔藓矮林的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基于1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采用CTFS标准调查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从1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选取10个(总计0.6 hm^(2),每个样方为2... 为了补充和完善我国西南地区山顶苔藓矮林的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基于1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采用CTFS标准调查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从1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选取10个(总计0.6 hm^(2),每个样方为20 m×30 m)标准植被样方,采用植物群落清查方法对样方内所有维管植物进行调查和统计;从物种组成特征、数量特征、主要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等角度入手,分析样地内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主要结果:(1)在1 hm^(2)动态样地中,DBH≥1 cm的木本植物共计20科32属42种3614株个体;在0.6 hm^(2)群落样地中,维管植物共计42科67属103种,其中树高≥3 m的乔木共计24种1536株个体。(2)厚叶杜鹃(Rhododendron sinofalconeri)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重要值比次优势物种的重要值大3~4倍。(3)整个群落年龄结构呈“L”型,但厚叶杜鹃以成年个体为优势而不同于其他优势种。(4)该群落由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组成,命名为厚叶杜鹃-大花云南桤叶树-文山八角山顶苔藓矮林(Rhododendron sinofalconeri,Clethra delavayi var.yuiana,Illicium tsaii summit mossy dwarf forests)。云南文山薄竹山山顶苔藓矮林群落物种丰富、组成稳定、优势显著,更新状况良好。群落林冠外貌平整,处于成熟林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径级分布 厚叶杜鹃 物种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栎属麻栎亚组与冬青栎组的质体捕获历史研究
17
作者 俞树良 李志敏 +1 位作者 马祥光 孙文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1-1731,共11页
栎属(Quercus)麻栎亚组(subsect.Campylolepides)包括麻栎(Q.acutissima)、栓皮栎(Q.variabilis)及小叶栎(Q.chenii)3个物种,是栎属土耳其栎组(section Cerris)的东亚分支,前人已经对麻栎亚组或组内物种的物种形成和谱系地理做过深入研... 栎属(Quercus)麻栎亚组(subsect.Campylolepides)包括麻栎(Q.acutissima)、栓皮栎(Q.variabilis)及小叶栎(Q.chenii)3个物种,是栎属土耳其栎组(section Cerris)的东亚分支,前人已经对麻栎亚组或组内物种的物种形成和谱系地理做过深入研究,也发现了土耳其栎组(section Cerris)曾与冬青栎组(section Ilex)发生过古基因渐渗并导致质体捕获,但目前麻栎亚组与冬青栎组质体的具体进化历史仍不清楚。该研究对15个冬青栎组的样品进行了基因组浅层测序,并整合先前发表的麻栎亚组及其近缘类群共计325个重测序数据,其中麻栎亚组3物种19居群276个体,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质体基因组组装和分析。结果表明:(1)麻栎亚组3个物种间存在共享单倍型,但整个麻栎亚组的质体单倍型基本构成一个单系分支,嵌套在华中至四川凉山州一带冬青栎组物种组成的分支中。(2)麻栎亚组物种中一个来自辽东半岛的孑遗麻栎单倍型与冬青栎组物种万山栎(Q.pseudosetulosa)聚为一个进化枝。(3)两次质体捕获事件均发生在中新世中期,在此之后麻栎亚组与冬青栎组未发生过质体捕获,推测麻栎亚组跟冬青栎组物种目前已经形成近乎完全的生殖隔离。该研究表明冬青栎组和麻栎亚组在质体基因组的演化历史中经历了古老的质体捕获事件,并最终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演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属 麻栎亚组 土耳其栎组 冬青栎组 质体捕获 质体基因组渐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ehmeria nivea var. strigosa (Urticaceae), a new variety from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1
18
作者 ZHAO Ying Richard I.MILNE +2 位作者 LI Zhipeng Amos KIPKOECH WU Zengyuan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17-1624,I0001-I0006,共14页
Boehmeria nivea var.strigosa Zeng Y.Wu&Y.Zhao,a new variety of B.nivea(Urticaceae)from Southwest China,is here described based on evidence from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phylogeny.This new variety is mainly charact... Boehmeria nivea var.strigosa Zeng Y.Wu&Y.Zhao,a new variety of B.nivea(Urticaceae)from Southwest China,is here described based on evidence from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phylogeny.This new variety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its green abaxial leaf blade,partly connate stipules,and densely patent strigose hairs on stems and potioles.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rbc L,nrDNA and rbc L+nrDNA datasets,revealed that all individuals of B.nivea var.strigosa formed a monophyletic group.The conservation status of B.nivea var.strigosa is assessed as“Near Threatened”(NT)according to IUCN evaluation criteria.The discovery of this new variety is not only crucial for the taxonomy of ramie,bu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ami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ehmeria nivea MORPHOLOGY molecular phylogeny new variety Southwest China YUNN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柱秋海棠——越南北部喀斯特地区秋海棠科盾叶一新种
19
作者 陈文红 李景秀 +5 位作者 NGUYEN Quang-Hieu NGUYEN Sinh-Khang PHAM Van-The 范长丽 向建英 税玉民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1-527,共7页
描述了采自越南北部喀斯特地区秋海棠科(Begoniaceae)盾叶一新种,即合柱秋海棠(Begonia holostyla)。该新种在盾形叶和具黑色斑点的果实特征上相似于肿柄秋海棠(B.pulvinifera),但是在合生到一半的花柱和新月形的柱头方面则不同,后者花... 描述了采自越南北部喀斯特地区秋海棠科(Begoniaceae)盾叶一新种,即合柱秋海棠(Begonia holostyla)。该新种在盾形叶和具黑色斑点的果实特征上相似于肿柄秋海棠(B.pulvinifera),但是在合生到一半的花柱和新月形的柱头方面则不同,后者花柱基部合生,柱头2次分裂成1个螺旋状的带。此外,讨论了与近缘种肿柄秋海棠的形态差异和地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膜组 合生花柱 喀斯特地区 盾叶 越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姜科一新记录属——大苞姜属
20
作者 蔡磊 喻智勇 +1 位作者 梁宗利 孙卫邦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48-49,共2页
报道了云南姜科一新记录属——大苞姜属(Caulokaempferia K.Larsen)。该属在中国仅分布有黄花大苞姜Caulokaempferia coenobialis(Hance)K.Larsen一种,其原记录为华南特有种,分布在广东和广西。该属(种)在云南的新分布,对深入研究其植... 报道了云南姜科一新记录属——大苞姜属(Caulokaempferia K.Larsen)。该属在中国仅分布有黄花大苞姜Caulokaempferia coenobialis(Hance)K.Larsen一种,其原记录为华南特有种,分布在广东和广西。该属(种)在云南的新分布,对深入研究其植物区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大苞姜 大苞姜属 姜科 新记录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