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肉碱的生理功能、生物学制备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月英 黄娇芳 +2 位作者 顾金杰 史吉平 王红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5-211,共7页
L-肉碱即左旋肉碱,又叫维生素B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以及部分微生物体内的活性异构体,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脂肪酸的代谢。近年来,L-肉碱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新型的功能食品和降血脂新药的开发,因此,其生产方法和检测都面临更高的技术... L-肉碱即左旋肉碱,又叫维生素B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以及部分微生物体内的活性异构体,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脂肪酸的代谢。近年来,L-肉碱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新型的功能食品和降血脂新药的开发,因此,其生产方法和检测都面临更高的技术要求。文章重点综述了L-肉碱的生理功能、生物法制备以及检测方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肉碱 脂肪酸代谢 生物合成法 活性异构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法生产L-丝氨酸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岩 王慧 +2 位作者 史吉平 赵志军 丛丽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4-49,共6页
L-丝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为甘氨酸等多种氨基酸、核苷酸、胆碱、磷脂的合成前体,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L-丝氨酸的生产方法有蛋白质水解提取法、化学合成法、转化法及微生物发酵法,其中微生物发... L-丝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为甘氨酸等多种氨基酸、核苷酸、胆碱、磷脂的合成前体,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L-丝氨酸的生产方法有蛋白质水解提取法、化学合成法、转化法及微生物发酵法,其中微生物发酵法具有原料廉价、环境污染小、产物纯度高等优点。系统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丝氨酸所涉及的代谢工程策略,包括微生物合成L-丝氨酸的各种代谢调控机制及相应采取的改造措施和效果,并探讨了L-丝氨酸育种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丝氨酸 代谢工程 微生物发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耐酸热普鲁兰酶生产菌种的分子构建及发酵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超 刘校函 +3 位作者 俞峰 纪明华 史吉平 孙俊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14-219,共6页
将长野芽胞杆菌的普鲁兰酶基因经密码子优化后,组建了人工合成的二联启动子Pga2,并将它克隆到枯草芽胞杆菌穿梭质粒p MK4-BPB以及自杀质粒p GE-BPB中;经转化和筛选获得了中性蛋白酶基因npr E被敲除的普鲁兰酶生产菌株CH-1;该重组菌在基... 将长野芽胞杆菌的普鲁兰酶基因经密码子优化后,组建了人工合成的二联启动子Pga2,并将它克隆到枯草芽胞杆菌穿梭质粒p MK4-BPB以及自杀质粒p GE-BPB中;经转化和筛选获得了中性蛋白酶基因npr E被敲除的普鲁兰酶生产菌株CH-1;该重组菌在基础培养基中所产普鲁兰酶的酶活达到30.3 U/m L;经过对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培养温度、起始p H,起始接种量等)进行优化,确定了发酵的最适碳源为45 g/L的蔗糖,氮源为60 g/L的麸皮+豆粕时,设定初始培养基的p H为6.2,在培养温度为32℃时进行发酵,CH-1发酵产重组普鲁兰酶酶活高达268 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兰酶 枯草芽胞杆菌 基因合成 串联启动子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d重组系统的阴沟肠杆菌基因重组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忠喜 顾金杰 +3 位作者 林汉标 廖鲜艳 史吉平 郝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34-140,151,共8页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Red重组系统的E.cloacae基因重组技术。方法:将Red重组酶基因连接于表达载体形成pSC-MSC-red,将Flp重组酶基因连接于表达载体形成pSC-MSC-flp。以budA基因(编码乙酰乳酸脱羧酶)为例,构建了不同长度同源臂的抗性盒。将...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Red重组系统的E.cloacae基因重组技术。方法:将Red重组酶基因连接于表达载体形成pSC-MSC-red,将Flp重组酶基因连接于表达载体形成pSC-MSC-flp。以budA基因(编码乙酰乳酸脱羧酶)为例,构建了不同长度同源臂的抗性盒。将这些DNA片段分别转化入携带p SC-MSC-red质粒的E.cloacae进行基因重组。结果:使用同源臂长度为39和100 bp的抗性盒不能得到重组子;同源臂长度为200 bp的抗性盒可以获得重组子E.cloacaeΔbudA-773,重组效率为6.1 CFU/μg DNA;同源臂长度为500 bp时,重组效率提高到131.5 CFU/μg DNA。将表达Flp重组酶的质粒pSC-MSC-flp转化入重组菌株中传代培养成功消除了抗性标记。对重组菌株E.cloacae ΔbudA进行发酵培养实验,菌株丧失了合成乙偶姻和2,3-丁二醇的能力,表明budA基因被成功敲除。结论:本文建立了一种适用于E.cloacae的基因重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重组系统 阴沟肠杆菌 Α-乙酰乳酸脱羧酶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