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维管植物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
作者 汪远 李惠茹 +1 位作者 葛斌杰 马金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4-859,848,共7页
该文总结《上海植物志》出版以来的维管植物区系资料,分析整理存疑种、订正了错误鉴定,并发表上海植物新记录4种。据此确认上海目前有原生维管植物126科440属818种(包括7亚种、49变种、2变型),外来逸生植物86科234属367种(包括2亚种、1... 该文总结《上海植物志》出版以来的维管植物区系资料,分析整理存疑种、订正了错误鉴定,并发表上海植物新记录4种。据此确认上海目前有原生维管植物126科440属818种(包括7亚种、49变种、2变型),外来逸生植物86科234属367种(包括2亚种、18变种)。结果表明上海植物区系受人为干扰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植物 新记录 学名校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辰山植物园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枝叶大小关系的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商侃侃 张希金 宋坤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1-647,共7页
植物枝叶生长普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决定了植物构型塑造和生物量分配。以上海辰山植物园149种木本植物为对象,通过测定顶枝上70 cm长枝条的直径、叶面积及其生物量,比较相同生境条件下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的枝叶大小关系。结果表明,... 植物枝叶生长普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决定了植物构型塑造和生物量分配。以上海辰山植物园149种木本植物为对象,通过测定顶枝上70 cm长枝条的直径、叶面积及其生物量,比较相同生境条件下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的枝叶大小关系。结果表明,枝条截面积与总叶面积间呈异速生长关系(a=1.1486,CI=1.0006~1.3023),枝条干重与叶干重间呈等速生长关系(a=1.0542,CI=0.9213~1.2056),不同生活型均具有相同的斜率系数a。不同生活型的异速生长常量b(y轴截距)存在显著差异,相同枝条截面积下落叶乔木比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具有更大的叶面积,相同枝条干重下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比常绿灌木具有更大的叶干重。这可能与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水分竞争效率和叶建成成本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叶关系 生物量分配 叶面积 权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辰山植物园生态驳岸的水生植被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商侃侃 张国威 《园林》 2017年第10期20-23,共4页
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推动了中国城市雨水系统的低影响开发、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城市水景驳岸是城市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渡场所,传统的驳... 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推动了中国城市雨水系统的低影响开发、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城市水景驳岸是城市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渡场所,传统的驳岸,要么顺其自然,不加任何辅助措施,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要么采用混凝土浇筑的形式,过分强调防洪安全和施工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驳岸 水生植被 植物园 城市雨洪 应用 上海 城市洪涝灾害 生态系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ⅩⅣ.卷柏科 被引量:1
4
作者 夏漪 戴锡玲 +2 位作者 严岳鸿 曹建国 王全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95-1604,共10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卷柏科25种植物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卷柏科植物大孢子为球状四面体,辐射对称;具三裂缝,裂缝为孢子半径的1/2~3/4;极面观一般为三角圆形或近圆形,赤道面观为近圆形、近扇形或近椭圆形;极轴长...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卷柏科25种植物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卷柏科植物大孢子为球状四面体,辐射对称;具三裂缝,裂缝为孢子半径的1/2~3/4;极面观一般为三角圆形或近圆形,赤道面观为近圆形、近扇形或近椭圆形;极轴长为158~548 μm,赤道轴长为196~675 μm。(2)小孢子为球状四面体,辐射对称;具三裂缝,裂缝为孢子半径的1/2~3/4或几达赤道线;极面观一般为近圆形或三角圆形,赤道面观为近圆形或近扇形;极轴长为10~40 μm,赤道轴长为17~63 μm。(3)孢子表面具颗粒状、瘤状、疣状、刺状、棒状、网状、片状、疣块状和脑状纹饰。研究认为,孢子形态特征可以作为该科亚属及种的分类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柏科 大孢子 小孢子 孢子形态 蕨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ⅩⅢ.叉蕨科 被引量:1
5
作者 季艳秋 严岳鸿 +2 位作者 戴锡玲 曹建国 王全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3-711,共9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叉蕨科7属34种植物孢子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叉蕨科植物孢子为左右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超半圆形或豆形;极轴长为18~38μm,赤道轴长为23~57μm;单裂缝,裂缝长度为孢子全长的1/2~2/3;孢子具脊状...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叉蕨科7属34种植物孢子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叉蕨科植物孢子为左右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超半圆形或豆形;极轴长为18~38μm,赤道轴长为23~57μm;单裂缝,裂缝长度为孢子全长的1/2~2/3;孢子具脊状、翅状、刺状和耳状4种纹饰,孢子表面有时具细刺、颗粒或孔。通过孢粉学分析,叉蕨科依据孢子形态特征和依据孢子体形态特征的分类结果并不一致,孢粉纹饰类型呈现一定程度的属间交叉;支持将叉蕨科和鳞毛蕨科进行重新划分的MAARTEN J.M的新分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蕨科 孢子形态 蕨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植物区系新资料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惠茹 汪远 +3 位作者 闫小玲 王樟华 严靖 马金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报道了上海新记录植物8种2变种,隶属9科10属,其中外来植物新记录5种2变种:蓝花子Raphanus sativus var.raphanistroides(Makino)Makino、三裂叶绿豆Vigna radiata var.sublobata(Roxb.)Verdc.、大花酢浆草Oxalis bowiei Aiton ex G.Don... 报道了上海新记录植物8种2变种,隶属9科10属,其中外来植物新记录5种2变种:蓝花子Raphanus sativus var.raphanistroides(Makino)Makino、三裂叶绿豆Vigna radiata var.sublobata(Roxb.)Verdc.、大花酢浆草Oxalis bowiei Aiton ex G.Don、小马泡Cucumis bisexualis A.M.Lu&G.C.Wang、细果草龙Ludwigia leptocarpa(Nutt.)H.Hara、美丽月见草Oenothera speciosa Nutt.和疏花黑麦草Lolium remotum Schrank,其中三裂叶绿豆V/gna radiata var.sublobata(Roxb.)Verdc是中国大陆外来植物新记录;原生植物新记录3种:千金藤Stephania japonica(Thunb.)Miers、北水苦荬Veronica anagallis-aquatica L.和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L.)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入侵植物 原生植物 新记录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与中国植物标本馆概况简介 被引量:10
7
作者 葛斌杰 严靖 +1 位作者 杜诚 马金双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8-292,共5页
简介了《世界植物标本馆索引》的现状,并对《世界植物标本馆索引》中收录的中国信息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植物标本馆 中国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菊科一新归化植物——白花金钮扣(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樟华 严靖 +2 位作者 闫小玲 李惠茹 马金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3-646,共4页
报道了中国菊科一新归化植物——白花金钮扣[Acmella radicans var.debilis(Kunth)R.K.Jansen],并提供了该变种详细的特征描述和彩色照片。该变种原产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最近在我国安徽黟县发现一归化居群。野外调查发现,该植物在黟县... 报道了中国菊科一新归化植物——白花金钮扣[Acmella radicans var.debilis(Kunth)R.K.Jansen],并提供了该变种详细的特征描述和彩色照片。该变种原产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最近在我国安徽黟县发现一归化居群。野外调查发现,该植物在黟县生长旺盛,成熟时种子结实量大,表现出一定的入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金钮扣 外来植物 中国 归化种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植物扇脉杓兰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钱鑫 李全健 +2 位作者 连静静 王彩霞 田敏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0-545,共6页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扇脉杓兰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状茎的薄壁细胞中含丰富的淀粉粒,维管柱中分布着排列紧凑的周木维管束;根的皮层发达,有的皮层细胞中存在真菌菌丝团,木质部与韧皮部呈辐射状相间排列,根和根状茎...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扇脉杓兰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状茎的薄壁细胞中含丰富的淀粉粒,维管柱中分布着排列紧凑的周木维管束;根的皮层发达,有的皮层细胞中存在真菌菌丝团,木质部与韧皮部呈辐射状相间排列,根和根状茎的内皮层细胞都形成马蹄形加厚结构。茎的表面分布气孔,皮层面积较小,皮层内部的基本组织发达,外韧维管束散生分布其中,茎和叶上都附有非腺性毛;叶为等面叶,叶肉细胞排列疏松,气孔主要分布于远轴面,略外凸,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缘处的叶肉组织中含有气腔结构。扇脉杓兰营养器官的这些特征与其荫蔽湿润的生境是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脉杓兰 营养器官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濒危植物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惠茹 汪远 马金双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6-345,共10页
通过实地网格化调查、标本查阅及历史资料搜集对上海濒危植物现状及保护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共有国家重点保护和濒危野生植物23科27属28种,建议上海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54科82属101种。上海原生植物减少、外来植物增多、生物... 通过实地网格化调查、标本查阅及历史资料搜集对上海濒危植物现状及保护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共有国家重点保护和濒危野生植物23科27属28种,建议上海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54科82属101种。上海原生植物减少、外来植物增多、生物多样性降低等是上海一些原生植物变为濒危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建立上海濒危植物保护体系,重点保护上海的植物多样性中心,并尽快立法公布上海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加强植物多样性保护宣传,保护上海的野生植物资源并防范外来植物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保护对策 植物多样性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晓凤 沈慧 +4 位作者 金冬梅 赵国华 刘保东 凌铁军 严岳鸿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蕨类植物的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的孢子繁殖技术还不够成熟,已成为其市场扩大的制约因素。本研究对4种有代表性的资源型蕨类植物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假鞭叶铁线蕨(Adiantum ... 蕨类植物的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的孢子繁殖技术还不够成熟,已成为其市场扩大的制约因素。本研究对4种有代表性的资源型蕨类植物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假鞭叶铁线蕨(Adiantum malesianum)和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进行了孢子繁殖研究,详细观察并记录了繁殖过程中配子体发育各阶段出现的特征和时间。其中以水蕨的发育周期最短,从播种到形成幼孢子体约33天;假鞭叶铁线蕨发育周期最长,约73天;乌毛蕨和荚果蕨的发育周期介于二者之间。结合过去已发表的相关观察资料,对4种蕨类的孢子萌发、原叶体、性器官以及幼孢子体形成等四个生长关键点所出现时间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光照时间越长,孢子萌发天数越短;(2)光照强度越大,原叶体发育天数越长;(3)配子体发育速率在20~25℃范围内与温度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究蕨类植物适宜的繁殖技术体系和开发蕨类资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孢子繁殖 资源开发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组植物的分布和栽培格局及其促成栽培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2
作者 沈春宇 田代科 曾宋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07,共8页
通过对芍药属(Paeonia L.)芍药组(Sect.Paeonia DC.)植物在世界和中国的自然分布状况及栽培区和地理气候因子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影响芍药生长发育的气候因子,并据此划分出芍药的适宜栽培区和可栽培区;在对芍药主栽品种和促成栽培研究现... 通过对芍药属(Paeonia L.)芍药组(Sect.Paeonia DC.)植物在世界和中国的自然分布状况及栽培区和地理气候因子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影响芍药生长发育的气候因子,并据此划分出芍药的适宜栽培区和可栽培区;在对芍药主栽品种和促成栽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芍药的研究目标及产业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分析结果表明:芍药是典型的温带植物,适宜在温带气候条件下生长,但忌湿热;适宜栽培区位于N 30°至N 40°之间;露天栽培需要足够的冬季自然低温积累才能完成春化过程和打破休眠。在中国,华北、华中、华东等大部分地区是芍药的适宜栽培区,但南岭山脉以南则不宜露天栽培。全世界的芍药栽培品种较多,但各国的主栽品种不同。目前芍药的促成栽培研究已有一些进展;影响芍药生长及成花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和光照,除此之外,内源激素水平等因子也对芍药花期有一定影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芍药产业化发展及研究较为滞后,建议从研究栽培控制因子、改善园艺设施、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适度发展现代栽培技术、开展鲜切花品种筛选及规模化生产以及提高人们对芍药的重视程度6个方面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组 分布 气候因子 适宜栽培区 促成栽培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产1种中国大陆新记录归化植物 被引量:4
13
作者 曾宪锋 邱贺媛 +1 位作者 黄洁芬 马金双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15-1916,共2页
报道了采自福建省厦门市的1种中国大陆新记录归化植物——匍根大戟(Euphorbia serpens H.B.K.),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
关键词 福建 归化植物 匍根大戟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种中国原产鼠尾草属植物耐热性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冯时 刘群录 +3 位作者 魏宇昆 金冬梅 李桂彬 黄艳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6期3088-3092,共5页
以上海辰山植物园引种驯化的8种中国原产鼠尾草属(Salvia L.)植物为材料,测定了其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APD值),比较这8种植物的耐热性差异,从而对其在引种地的高温适应性做出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8种鼠尾草属植物的L... 以上海辰山植物园引种驯化的8种中国原产鼠尾草属(Salvia L.)植物为材料,测定了其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APD值),比较这8种植物的耐热性差异,从而对其在引种地的高温适应性做出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8种鼠尾草属植物的LT50值在50~57℃,且均呈"S"型曲线上升。8种植物的耐热性从强到弱依次排序为:贵州鼠尾草(Salvia cavaleriei Lévl.)>红根草(S.prionitis Hance)>南川鼠尾草(S.nanchuanensis H.T.Sun)>血盆草(S.cavaleriei Lévl.var.simplicifolia Stib.)>云南鼠尾草(S.yunnanensis C.H.Wright)>美丽鼠尾草(S.meiliensis S.W.Su)>南丹参(S.bowleyana Dunn)>佛光草(S.substolonifera E.Peter)。利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植物的LT50值与SAPD值大小排序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评价鼠尾草属植物耐热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属 耐热性 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 叶绿素相对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2种归化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3
15
作者 严靖 汪远 马金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1-544,共4页
报道了发现于辽宁省的2种中国归化植物新记录:白毛马鞭草(Verbena stricta Vent.)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白毛马鞭草穗状花序粗壮而紧凑,单生枝顶或呈简单的聚伞状或圆锥状排列,且花序轴在果期显著延长,叶卵圆形,无柄,与中国... 报道了发现于辽宁省的2种中国归化植物新记录:白毛马鞭草(Verbena stricta Vent.)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白毛马鞭草穗状花序粗壮而紧凑,单生枝顶或呈简单的聚伞状或圆锥状排列,且花序轴在果期显著延长,叶卵圆形,无柄,与中国有报道的本属其他物种区别明显。该种原产美国西部至中部地区,近来在辽宁省铁岭市发现有归化。向日葵原产于北美地区,被发现广泛归化于辽宁省大连市,营口市鲅鱼圈也有发现。归化种群形态特征与该地区栽培类型完全不同,其花序极多分枝,头状花序直径较小,瘦果极小,表面纹饰多样性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毛马鞭草 向日葵 新归化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外来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惠茹 汪远 马金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59,共7页
报道了上海外来植物新记录共9科10属10种,分别是刺酸模(Rumex maritimus L.)、尖头叶藜(Chenopodium acuminatum Willd.)、匙叶南庭荠(Aubrieta deltoidea(L.)DC.)、扭花车轴草(Trifolium resupinatum L.)、圆叶锦葵(Malva pusilla Sm.... 报道了上海外来植物新记录共9科10属10种,分别是刺酸模(Rumex maritimus L.)、尖头叶藜(Chenopodium acuminatum Willd.)、匙叶南庭荠(Aubrieta deltoidea(L.)DC.)、扭花车轴草(Trifolium resupinatum L.)、圆叶锦葵(Malva pusilla Sm.)、琉璃繁缕(Anagallis arvensis L.)、柳叶马鞭草(Verbena bonariensis L.)、大花益母草(Leonurus macranthus Maxim.)、田野水苏(Stachys arvensis L.)和稷(Panicum miliaceum L.),其中匙叶南庭荠、扭花车轴草为中国外来植物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新记录 入侵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轴含羞草——中国大陆新归化入侵植物(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宪锋 邱贺媛 马金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73,F0003,共3页
报道了1种中国大陆新记录归化入侵植物--刺轴含羞草Mimosa pigra L.。标本采自海南省海口市南渡江河岸湿地。刺轴含羞草在世界热带地区已经泛滥成灾,极有可能在我国成为入侵植物而造成危害。提供了刺轴含羞草在中国大陆的分布信息,并进... 报道了1种中国大陆新记录归化入侵植物--刺轴含羞草Mimosa pigra L.。标本采自海南省海口市南渡江河岸湿地。刺轴含羞草在世界热带地区已经泛滥成灾,极有可能在我国成为入侵植物而造成危害。提供了刺轴含羞草在中国大陆的分布信息,并进行了相关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植物 归化植物 入侵植物 刺轴含羞草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3种水韭叶舌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国华 严岳鸿 刘保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0-736,共7页
以中国产3种水韭的成熟叶片基部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详细观察3种水韭的叶舌结构,建立各自叶舌的立体模型,探讨3种水韭间的亲缘关系,并比较了中国特产水韭与中亚及北美水韭的演化关系。结果显示:(1)3种水韭叶舌结构主要分为舌片... 以中国产3种水韭的成熟叶片基部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详细观察3种水韭的叶舌结构,建立各自叶舌的立体模型,探讨3种水韭间的亲缘关系,并比较了中国特产水韭与中亚及北美水韭的演化关系。结果显示:(1)3种水韭叶舌结构主要分为舌片、舌足和横带三部分。(2)中华水韭与东方水韭舌片均为三叉型,有主侧舌片之分,足角均为卵圆形,舌足与叶轴平行,而云贵水韭长鼻形,无主侧舌片之分,足角为三角形,舌足与叶轴有一定的角度。(3)中华水韭与云贵水韭的舌足侧面观为长椭圆形,东方水韭舌足侧面观为肾形。研究认为,中华水韭与东方水韭的亲缘关系较近,二者与云贵水韭亲缘关系较远;叶舌是水韭类的溯祖形态,其结构复杂,特征稳定,种间差异明显,应该作为水韭分类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韭 叶舌 三维结构 系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植物中蔗糖转化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连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4期8108-8111,共4页
蔗糖是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之一,也是糖类在植物中运输的主要方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蔗糖转化酶(Sucrose invertase,INV)可以不可逆地催化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对于蔗糖的利用和运输起重要的作用。很多研... 蔗糖是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之一,也是糖类在植物中运输的主要方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蔗糖转化酶(Sucrose invertase,INV)可以不可逆地催化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对于蔗糖的利用和运输起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在植物组织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蔗糖转化酶的同工酶。蔗糖转化酶基因在环境压力和进化过程中不断进化,最终形成人们现在看到的蔗糖转化酶基因家族。蔗糖转化酶的调控主要体现在mRNA水平的调控和抑制蛋白在翻译后的调控2个方面。抑制蛋白在翻译后的调控中有一类小20 kD的蔗糖转化酶抑制蛋白(Sucrose invertase inhibitor,INVINH),可以通过抑制蔗糖转化酶活性,起到调节植物生理活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转化酶 基因进化 mRNA调控 转化酶抑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壳斗科淀粉资源植物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舒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4-327,共4页
壳斗科植物资源富含淀粉,是重要的淀粉资源植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对我国壳斗科淀粉资源植物的分布概况、经济价值进行阐述,总结并分析了该科植物资源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 壳斗科 橡实 淀粉资源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