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烧结技术在ZnO基压敏陶瓷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
作者 李蕾 贾雨萱 +2 位作者 李国荣 满振勇 郑嘹赢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8-56,共9页
ZnO基压敏陶瓷因其优异的非线性电流-电压特性、快的响应速度及强瞬态能量吸收能力等优势而具有过电压保护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然而商用ZnO-Bi_(2)O_(3)系压敏陶瓷烧结温度高,存在第二相挥发偏离设计组成、晶粒尺寸均匀性差、... ZnO基压敏陶瓷因其优异的非线性电流-电压特性、快的响应速度及强瞬态能量吸收能力等优势而具有过电压保护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然而商用ZnO-Bi_(2)O_(3)系压敏陶瓷烧结温度高,存在第二相挥发偏离设计组成、晶粒尺寸均匀性差、能耗大等一系列问题,不满足高端应用和国家节能环保的战略需求。近年来提出的冷烧结技术(Cold sintering process, CSP)在中间液相、单轴压力和温度的协同作用下,不超过350℃即可实现陶瓷材料致密化。目前,已实现四元掺杂的ZnO基压敏陶瓷及ZnO-有机复合压敏陶瓷的冷烧结制备。本文综述了冷烧结工艺及其致密化机理、制备条件对致密化的影响,并对冷烧结在ZnO基压敏陶瓷中的应用进行了分类概述,最终展望了冷烧结技术在压敏器件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烧结技术 ZnO基压敏陶瓷 溶解度 无机-有机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热释电材料及其在红外探测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林华 罗豪甦 +5 位作者 吴啸 赵祥永 方家熊 李言瑾 邵秀梅 景为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7-785,共9页
以(1-x)Pb(Mg1/3Nb2/3)O3-xPbTiO3{PMNT[(1-x)/x]}为代表的大尺寸、高质量弛豫铁电单晶具有非常高的热释电系数、探测优值和较低的热扩散系数,其综合热释电性能远优于传统的热释电材料。概述了PMNT[(1-x)/x]单晶、掺锰PMNT(74/26)单晶和... 以(1-x)Pb(Mg1/3Nb2/3)O3-xPbTiO3{PMNT[(1-x)/x]}为代表的大尺寸、高质量弛豫铁电单晶具有非常高的热释电系数、探测优值和较低的热扩散系数,其综合热释电性能远优于传统的热释电材料。概述了PMNT[(1-x)/x]单晶、掺锰PMNT(74/26)单晶和0.42Pb(In1/2Nb1/2)O3-0.3Pb(Mg1/3Nb2/3)O3-0.28PbTiO3[PIMNT(42/30/28)]单晶的介电性能、铁电性能和热释电性能。掺杂后PMNT(74/26)单晶的介电损耗降低到0.000 5,探测优值提高到40.2×10-5 Pa-1/2,是目前所有三方四方相变温度(TRT)高于90°C的本征热释电材料中最高的。高居里温度PIMNT(42/30/28)单晶的TRT达到152°C,且具有较高的探测优值(10.2×10-5 Pa-1/2),将在更宽温度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制作了基于掺锰PMNT(74/26)单晶的单元探头,其比探测率D*达到1.07×109 cmHz1/2W-1,是目前商用LiTaO3探测器的两倍,器件性能满足实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弛豫铁电单晶 热释电 红外探测器 Pb(Mg1/3Nb2/3)O3-PbTi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B_2O_3玻璃助烧的零膨胀系数β-锂霞石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姚晓刚 任海深 +3 位作者 姜少虎 张奕 顾忠元 林慧兴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5-389,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CaO-B_2O_3玻璃(简称"CB"玻璃)助烧的零膨胀系数β-锂霞石陶瓷。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手段分别对CB玻璃的热学特性和助烧后的β-锂霞石陶瓷样品的物相与显微形貌进...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CaO-B_2O_3玻璃(简称"CB"玻璃)助烧的零膨胀系数β-锂霞石陶瓷。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手段分别对CB玻璃的热学特性和助烧后的β-锂霞石陶瓷样品的物相与显微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B玻璃具有良好的助烧效果,可以显著降低β-锂霞石陶瓷的烧结温度(从1300℃降至1150℃),并大幅提高陶瓷的相对密度(从93.3%提高到97.4%)。加入CB玻璃助烧剂,β-锂霞石陶瓷致密性显著提高,内部无微裂纹存在。加入4wt%和6wt%CB玻璃的β-锂霞石陶瓷在室温~200℃范围内具有零膨胀系数,分别为0.02×10^(–6)/K和0.4×10^(–6)/K。然而,加入8wt%CB玻璃的β-锂霞石陶瓷样品中产生了具有高正膨胀系数的新物相LiAlO_2,使样品的热膨胀系数提高至3.46×10^(–6)/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锂霞石 CaO-B2O3玻璃 微裂纹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网状结构钛酸锶钡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曾涛 白杨 +3 位作者 李浩 毛朝梁 董显林 桂书祥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34-1338,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pH值条件下制备了纳米钛酸锶钡(BST)粉体。在pH值为4和2.4条件下合成的BST粉体都是单相并结晶良好。透射电镜结果显示,BST纳米粉体颗粒尺寸大约为100nm,当pH值为4时BST纳米颗粒开始通过相互连接形成纳米网状结构...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pH值条件下制备了纳米钛酸锶钡(BST)粉体。在pH值为4和2.4条件下合成的BST粉体都是单相并结晶良好。透射电镜结果显示,BST纳米粉体颗粒尺寸大约为100nm,当pH值为4时BST纳米颗粒开始通过相互连接形成纳米网状结构。经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研究发现,在pH值为4条件下制备的纳米BST粉体表现出更高的光催化活性。这可能是因为在pH值为4时纳米网状结构的BST形成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迁移率,从而提高了纳米BST在有机物降解过程中光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 Sr)TiO3 网状纳米结构 光催化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ttling效应:一种影响微波介质陶瓷谐振频率温度系数的新机制
5
作者 唐莹 李洁 +4 位作者 相怀成 方维双 林慧兴 杨俊峰 方亮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6-666,共11页
微波介质陶瓷是5G/6G通信技术中关键的基础材料,具有高品质因数(Q×f)、低介电常数(εr)以及近零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_(f))的材料逐渐成为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然而,绝大多数低εr材料往往具有较负的τ_(f)。本研究首先系统概述了影响... 微波介质陶瓷是5G/6G通信技术中关键的基础材料,具有高品质因数(Q×f)、低介电常数(εr)以及近零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_(f))的材料逐渐成为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然而,绝大多数低εr材料往往具有较负的τ_(f)。本研究首先系统概述了影响τ_(f)的经典机制,包括离子极化率稀释机制、相变机制、晶胞体积机制、氧多面体畸变度、键能与键性以及键价等结构因素。随后,详细介绍了本团队近期在无相变立方正反石榴石体系中观察到的τ_(f)异常变化现象,提出“Rattling”效应是一种影响微波介质陶瓷τ_(f)的新机制。具有高配位数且弱化学键合的“Rattling”阳离子是影响材料整体微波介电极化和损耗的主要因素,它不仅增大离子极化率和εr,还导致τ_(f)正向偏移,同时降低Q×f。该机制在不同材料体系中得到验证与应用。本研究引入了总离子极化偏差的加权函数新概念,用于评估整个分子“Rattling”和“Compressed”效应对εr的影响,并提出了离子极化率温度系数(ταm)新概念,通过定量化计算从而将影响介电常数温度系数(τε)正负和大小的因素简化为εr、ταm和线膨胀系数αL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介质陶瓷 Rattling效应 谐振频率温度系数 离子极化率温度系数 影响机制 总离子极化偏差的加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w Temperature Sintering of ZnAl_(2)O_(4) Ceramics with CuO-TiO_(2)-Nb_(2)O_(5) Composite Oxide Sintering Aid
6
作者 YANG Yan ZHANG Faqiang +3 位作者 MA Mingsheng WANG Yongzhe OUYANG Qi LIU Zhifu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1-718,I0009-I0011,共11页
ZnAl_(2)O_(4) and ZnAl_(2)O_(4)-based ceramic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due to their good microwave dielectric,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In this work,the influence of 5%(in mass)CuO-TiO_(... ZnAl_(2)O_(4) and ZnAl_(2)O_(4)-based ceramic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due to their good microwave dielectric,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In this work,the influence of 5%(in mass)CuO-TiO_(2)-Nb_(2)O_(5)(CTN)ternary composite oxide additives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 ratios on sintering behavior and properties of ZnAl_(2)O_(4) microwave dielectric ceramics was investigated.When the molar fraction ranges of Cu,Ti and Nb elements in 5%CTN additives are 0.625-0.875,0-0.250 and 0.125-0.625,respectively,sintering temperature of ZnAl_(2)O_(4) ceramics can be reduced from above 1400℃to below 1000℃.The sintering additives CN(Cu:Nb=1:1,molar ratio)and CTN(Cu:Ti:Nb=4:1:3,molar ratio)can reduce sintering temperature of ZnAl_(2)O_(4) ceramics to 975 and 1000℃,respectively,while maintaining good dielectric properties(dielectric constantε_(r)=11.36,quality factor Q׃=8245 GHz andε_(r)=9.52,Q׃=22249 GHz)and flexural strengths(200 and 161 MPa),which are expected to be applied in prepar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LTCC)materials with copper electrodes.Low-temperature sintering of the ZnAl_(2)O_(4)+CTN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as activated sintering.Nanometer-level amorphous interfacial films containing Cu,Ti,and Nb elements are observed at the grain boundaries,which may provide fast diffusion pathways for mass transportation during the sintering process.Valence changes of Ti and Cu ions,along with changes of oxygen vacancies,are confirmed,which provides a potential mechanism for reduced sintering temperature of ZnAl_(2)O_(4) ceramics.In addition,a series of reactions occurring at the grain boundaries can activate these boundaries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sintering densification process.These results suggest a promising way to design a novel LTCC material with excellent properties based on the low temperature sintering of ceramics with the sintering aid of CuO-TiO_(2)-Nb_(2)O_(5) composite ox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Al_(2)O_(4) CuO-TiO_(2)-Nb_(2)O_(5) low-temperature sintering microwave dielectric ceramic 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tering Behaviour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MnCO_(3)-doped MgO-based Ceramics
7
作者 WANG Zhixiang CHEN Ying +2 位作者 PANG Qingyang LI Xin WANG Genshui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3,共7页
Ceramic dielectric materials with high dielectric strength and mechanisms of their internal factors affec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are significantly valuable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especially for selection of suita... Ceramic dielectric materials with high dielectric strength and mechanisms of their internal factors affec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are significantly valuable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especially for selection of suitable dielectric materials for high-power microwave transmission devices and reliable power transmission.Pure magnesium oxide(MgO),a kind of ceramic dielectric material,possesses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high-power microwave transmission devices due to its high theoretical dielectric strength,low dielectric constant,and low dielectric loss properties,but its application is limited by high sintering temperature during preparation.This work presented the preparation of a new type of multiphase ceramics based on MgO,which was MgO-1%ZrO_(2)-1%CaCO_(3-x)%MnCO_(3)(MZCM_(x),x=0,0.25,0.50,1.00,1.50,in molar),and their phase structures,morphological features,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inclusion of ZrO_(2) and CaCO_(3) effectively inhibited excessive growth of MgO grains by formation of second phase,while addition of MnCO_(3) promoted the grain boundary diffusion process during the sintering process and reduced activation energy for the grain growth,resulting in a lower ceramic sintering temperature.Excellent performance,including high dielectric strength(Eb=92.3 kV/mm)and quality factor(Q×f=216642 GHz),simultaneously accompanying low dielectric loss(<0.03%),low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dielectric constant(20.3×10^(–6)℃^(–1),85℃)and resonance frequency(–12.54×10^(–6)℃^(–1)),was achieved in MZCM1.00 ceramics under a relatively low sintering temperature of 1350℃.This work offers an effective solution for selecting dielectric materials for high-power microwave transmission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 ceramic dielectric strength sintering temperature growth activation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ZST陶瓷衬底上La0.7Sr0.3MnO3薄膜生长及其磁性能和电输运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肖玲 陈莹 +3 位作者 刘振 王根水 温志渝 董显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6-330,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PLZST陶瓷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厚度的LSMO薄膜,并对其微结构、磁性能及电输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SMO薄膜具有单一钙钛矿结构,晶粒均匀,表面平整,其中20 nm厚LSMO薄膜粗糙度仅为2.93 nm。在10~300 K温度范围内,LSM...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PLZST陶瓷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厚度的LSMO薄膜,并对其微结构、磁性能及电输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SMO薄膜具有单一钙钛矿结构,晶粒均匀,表面平整,其中20 nm厚LSMO薄膜粗糙度仅为2.93 nm。在10~300 K温度范围内,LSMO薄膜均具有大的磁电阻效应,20 nm厚的LSMO薄膜磁电阻温度稳定性优异。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薄膜的居里温度、金属绝缘体转变温度、磁化强度和导电性能降低。这可能是由于Pb、Sn、Zr等离子扩散进入LSMO薄膜中,导致MnO 6八面体畸变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MO薄膜 PLZST陶瓷 磁电阻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TiO_(3)基无铅陶瓷介电温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小明 王玺领 +1 位作者 李雪莹 李国荣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24,共7页
通过固相合成法制备了xBi(Zn,Zr)O_(3)-(1-x)(Ba,Ca)(Ti,Zr)O_(3)(BCTZ-xBZZ,x=0,0.005,0.02,0.04,0.06)无铅陶瓷体系,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介电等表征,探讨了Bi(Zn,Zr)O_(3)陶瓷体系对(Ba,Ca)(Ti,Zr)O_(3)陶瓷的晶相、... 通过固相合成法制备了xBi(Zn,Zr)O_(3)-(1-x)(Ba,Ca)(Ti,Zr)O_(3)(BCTZ-xBZZ,x=0,0.005,0.02,0.04,0.06)无铅陶瓷体系,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介电等表征,探讨了Bi(Zn,Zr)O_(3)陶瓷体系对(Ba,Ca)(Ti,Zr)O_(3)陶瓷的晶相、微结构、介电以及其温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预烧温度高于850℃时BCTZ-xBZZ合成粉体已基本形成单一的钙钛矿结构。在较低的烧结温度(1200~1300℃)下BCTZ-xBZZ陶瓷可以很好地烧结。所有BCTZ-xBZZ陶瓷都具有纯钙钛矿相,与此同时,陶瓷体系晶相经历了从四方晶相向伪立方相过渡。Bi(Zn_(0.5)Zr_(0.5))O_(3)显著影响了(Ba,Ca)(Ti,Zr)O_(3)陶瓷体系相变温度:铁电相-铁电相(T_(FE)),铁电相-顺电相(T_(c))。并且陶瓷体系存在弛豫行为,在高温范围内,修正的居里外斯定律1/ε_(r)-1/ε_(r,m)=C(T-T_(m))^(α)可以很好地用来解释Bi(Zn_(0.5)Zr_(0.5))O_(3)-(Ba_(0.98)Ca_(0.02))(Ti_(0.95)Zr_(0.05))O_(3)陶瓷体系的介电弛豫性。这归因于在A位和B位中无序性离子的共同作用。此外,陶瓷体系0.96(Ba_(0.98)Ca_(0.02))(Ti_(0.95)Zr_(0.05))O_(3)-0.04Bi(Zn_(0.5)Zr_(0.5))O_(3)在-25~135℃温度范围中,具有较稳定的电容温度系数(大约在±15%)和低的介电损耗(<0.1)。这表明该陶瓷在电容器中具有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_(3) 无铅陶瓷 制备 结构 温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铋层状化合物相竞争关系的第一性原理热力学研究
10
作者 邱锐浩 李永祥 张文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56-1160,共5页
铋层状材料纯相的合成存在着很多困难,阻碍了此类材料的广泛应用。本工作利用第一性原理热力学方法研究了三个经典同源铋层状化合物系列CaBi2Nb2O9-nNaNbO3、Bi4Ti3O12-nSr TiO3和Bi4Ti3O12-nCaTiO3的不同层数相之间的竞争关系,试图揭... 铋层状材料纯相的合成存在着很多困难,阻碍了此类材料的广泛应用。本工作利用第一性原理热力学方法研究了三个经典同源铋层状化合物系列CaBi2Nb2O9-nNaNbO3、Bi4Ti3O12-nSr TiO3和Bi4Ti3O12-nCaTiO3的不同层数相之间的竞争关系,试图揭示其相稳定性的热力学机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建立了相对Gibbs能量与钙钛矿化学势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依此来分析不同层数相之间的竞争。分析表明,随着化学势升高,这三个体系中除了两个相外,其他相都能够在某一特定范围内达到最稳定,可以解释实验上观察到的某些样品中的相混合和无序等现象。相竞争演化的温度依赖关系被分成构型熵和振动熵两部分贡献,前者改变了相竞争的关系,而后者仅仅增加低层相的稳定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层状氧化物 第一性原理热力学 相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波段光窗玻璃及微晶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玮 杨志勇 +2 位作者 刘存明 唐高 罗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65-2271,共7页
研究了GeSe2-Ga2Se3-MX(M=Cs,K,X=I,Br,Cl)系玻璃的形成和性能。研究表明,这些系统均具有较大的玻璃形成区,其中,GeSe2-Ga2Se3-CsI系统的成玻能力和热稳定性最佳。随碱金属卤化物含量的增加,GeSe2-Ga2Se3-MX玻璃的短波吸收限逐渐蓝移... 研究了GeSe2-Ga2Se3-MX(M=Cs,K,X=I,Br,Cl)系玻璃的形成和性能。研究表明,这些系统均具有较大的玻璃形成区,其中,GeSe2-Ga2Se3-CsI系统的成玻能力和热稳定性最佳。随碱金属卤化物含量的增加,GeSe2-Ga2Se3-MX玻璃的短波吸收限逐渐蓝移至可见光区(可至550 nm以下),长波截止边无明显变化,部分玻璃在0.6~16μm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透过率。玻璃的转变温度Tg、显微硬度Hv、断裂韧性K1c和弹性模量E随卤化物的含量增加而减小,而膨胀系数α增大。研究发现,该系统玻璃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首先发生滴状分相,随后在滴状分相区内产生析晶。通过采取合适的热处理制度,研制获得了具有较好的K1c和红外透光性的微晶玻璃。研究结果表明,GeSe2-Ga2Se3-MX硫卤玻璃和玻璃陶瓷是一种具有应用前途的全波段透射和红外透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卤玻璃 微晶玻璃 红外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介质在固态脉冲形成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依琳 杨群保 +4 位作者 吴文骏 李永祥 赖青贵 王华岑 龙继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05-2008,共4页
开展了固态脉冲形成线相关材料的研究,基于脉冲形成线的特性参数与材料介电性能之间的关联性,可实现固态脉冲形成线材料的筛选和评估。对不同类型材料介电性能的比较和固态脉冲形成线性能的分析表明:介电常数可调的微波陶瓷是制备固态... 开展了固态脉冲形成线相关材料的研究,基于脉冲形成线的特性参数与材料介电性能之间的关联性,可实现固态脉冲形成线材料的筛选和评估。对不同类型材料介电性能的比较和固态脉冲形成线性能的分析表明:介电常数可调的微波陶瓷是制备固态脉冲形成线较为理想的材料。以Ba-Nb-Ti微波陶瓷制备的固态脉冲形成线可获得高压脉冲前沿5~6 ns,脉宽为13 ns,脉冲平顶为5~6 ns,击穿场强超过17.5 kV/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介质陶瓷 固态脉冲形成线 介电常数 脉冲功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Al)共掺BaTiO_3陶瓷的巨介电及介电弛豫现象(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栋 吴颖 +2 位作者 苗纪远 刘志甫 李永祥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9-224,共6页
(Nb,Al)共掺的BaTiO_3陶瓷(BaTi_(0.98)(Nb_(0.5)Al_(0.5))_(0.02)O_3)表现出巨介电现象,介电常数可以达到3×105,介电损耗为0.2。在10^(-1)~10~7 Hz范围内,观察到三种介电弛豫现象,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分析。低频段(10^(-1)~10 Hz)和... (Nb,Al)共掺的BaTiO_3陶瓷(BaTi_(0.98)(Nb_(0.5)Al_(0.5))_(0.02)O_3)表现出巨介电现象,介电常数可以达到3×105,介电损耗为0.2。在10^(-1)~10~7 Hz范围内,观察到三种介电弛豫现象,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分析。低频段(10^(-1)~10 Hz)和中频段(10~3~10~5 Hz)属于非德拜弛豫,分别是由于Maxwell-Wagner电极界面极化和晶界层电容器效应引起的;相反,高频段(10~5~10~7 Hz)属于德拜弛豫,通过阿伦尼乌斯公式的拟合,得到其激活能E=15 meV和频率因子f_0=7×10~6Hz。较小的激活能和频率因子表明其弛豫过程可能来源于复杂缺陷团簇中的电子的局域运动,被称为钉扎电子–缺陷偶极子效应。本研究显示钉扎电子–缺陷偶极子效应可以作为设计新型巨介电钙钛矿材料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 Al)共掺 钙钛矿 巨介电常数 钉扎电子–缺陷偶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铋层状共生结构铁电体Bi_7Ti_4NbO_(21)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峰 陆毅青 李永祥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2,共5页
铋层状共生结构铁电体Bi7Ti4NbO21具有天然的超晶格结构。采用基于密度泛函(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Bi7Ti4NbO21及其相关化合物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Bi7Ti4NbO21的生成焓为-56.21 eV,带隙为0.796 eV,而对于组成单元Bi3TiNbO9和Bi4Ti3O12... 铋层状共生结构铁电体Bi7Ti4NbO21具有天然的超晶格结构。采用基于密度泛函(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Bi7Ti4NbO21及其相关化合物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Bi7Ti4NbO21的生成焓为-56.21 eV,带隙为0.796 eV,而对于组成单元Bi3TiNbO9和Bi4Ti3O12,生成焓分别为-30.72和-43.32 eV,带隙分别为2.535和2.436 eV。分析表明,共生结构Bi7Ti4NbO21相对于同组分的组成单元处于热力学亚稳态,其钙钛矿层是电子电导的主要影响因素,带隙相对于组成单元减小也是源于钙钛矿层的导带底的下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7Ti4NbO21 共生结构铁电体 第一性原理 生成焓 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AlO_(3)掺杂PZT陶瓷的高压电性能和低电场应变滞后
15
作者 刘鼎伟 曾江涛 +4 位作者 郑嘹赢 满振勇 阮学政 时雪 李国荣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65-1370,共6页
铅基压电陶瓷因其优异的压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压电器件。其中,压电驱动器要求压电陶瓷具有较高压电性能并且在电场下具有较高的电致应变和较小的应变滞后。本研究通过施主-受主共掺,得到高压电性能和低电场应变滞后的PZT陶瓷。采用传... 铅基压电陶瓷因其优异的压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压电器件。其中,压电驱动器要求压电陶瓷具有较高压电性能并且在电场下具有较高的电致应变和较小的应变滞后。本研究通过施主-受主共掺,得到高压电性能和低电场应变滞后的PZT陶瓷。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1-x)(Pb_(0.95)Sr_(0.05))(Zr_(53)Ti_(47))O_(3)-x BiAlO_(3)+0.2%MnO_(2)陶瓷(掺杂量为质量百分数),并对其微观结构和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iAlO_(3)掺杂量较少时,陶瓷中缺陷偶极子的“钉扎”效应使得陶瓷畴壁转动困难,陶瓷压电性能较弱,应变滞后也较小。随BiAlO_(3)掺杂量增加,缺陷偶极子“钉扎”效应减弱,陶瓷的压电性能和应变滞后随之提高。本实验得到的性能最优组分为x=1.75%,该组份陶瓷的压电系数d_(33)=504 p C/N,机电耦合系数k_(p)=0.71,机械品质因数Q_(m)=281,居里温度T_(C)=312℃,在10k V/cm电场下的应变滞后仅为15%,并且还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压电驱动器用压电陶瓷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性能 低应变滞后 温度稳定性 PZT BiAlO_(3)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2+)-Mn^(2+)共掺杂Gd_(2)O_(3)-Al_(2)O_(3)-SiO_(2)玻璃光致发光性能与能量传递
16
作者 华哲浩 唐高 +6 位作者 魏钦华 秦来顺 蔡培庆 林慧兴 周真真 钱森 王志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1-701,共11页
通过传统的高温熔融淬火技术制备了Sn^(2+)-Mn^(2+)共掺杂的Gd_(2)O_(3)-Al_(2)O_(3)-SiO_(2)(GAS∶0.5Sn^(2+),yMn^(2+))玻璃。研究了玻璃的光致发光特性和Sn^(2+)-Mn^(2+)能量传递过程。在365 nm激发下,随着Mn^(2+)浓度的增加(1.0%,1.... 通过传统的高温熔融淬火技术制备了Sn^(2+)-Mn^(2+)共掺杂的Gd_(2)O_(3)-Al_(2)O_(3)-SiO_(2)(GAS∶0.5Sn^(2+),yMn^(2+))玻璃。研究了玻璃的光致发光特性和Sn^(2+)-Mn^(2+)能量传递过程。在365 nm激发下,随着Mn^(2+)浓度的增加(1.0%,1.5%,2.0%,2.5%,3.0%,3.5%,4.0%),玻璃中Sn^(2+)的发光强度逐渐降低,而Mn^(2+)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大。Sn^(2+)的衰减时间随着Mn^(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玻璃中产生了Sn^(2+)到Mn^(2+)离子的能量传递。GAS∶0.5Sn^(2+),yMn^(2+)玻璃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随着Mn^(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其最大值为25.48%。玻璃中Mn^(2+)离子浓度达到4.0%时,其发光属于准白光发射,色坐标为(0.323,0.273)。另外,本文还研究了Sn^(2+)-Mn^(2+)共掺杂玻璃的发光热猝灭现象,Sn^(2+)发光中心电子跃迁所需克服的热激活能约为0.23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酸盐玻璃 Sn^(2+)-Mn^(2+)共掺 能量传递 白光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