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有用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瑞丽 金勇丰 +2 位作者 吴玉澄 张耀洲 吴祥甫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就家蚕 / Bm NPV表达系统的原理及生产流程、外源基因在该系统中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药物开发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介绍了利用家蚕大量生产有用蛋白的技术开发状况 。
关键词 家蚕 BmNPV表达系统 生物反应器 蛋白质 技术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类基因调控蛋白──生物无机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发展的新领域 被引量:17
2
作者 黄仲贤 顾伟强 胡红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8-213,共6页
生命必需元素锌,除了以锌酶的形式,参与生物体的各类代谢过程外,近年来发现,锌还以各种锌蛋白的结构方式,包括锌指、锌纽、锌带和锌簇等,参与生物体的基因转录、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等各种基因调节和控制过程.联想到金属硫蛋白在... 生命必需元素锌,除了以锌酶的形式,参与生物体的各类代谢过程外,近年来发现,锌还以各种锌蛋白的结构方式,包括锌指、锌纽、锌带和锌簇等,参与生物体的基因转录、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等各种基因调节和控制过程.联想到金属硫蛋白在锌的体内平衡中所扮演的角色,很有可能锌是通过金属硫蛋白和锌指类蛋白的逐级调控,成为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调控中心.癌基因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许多调节蛋白也具有锌指类结构,这给癌症和爱滋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 基因调控 生物无机化学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粘连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玲 王振义 戚正武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纤维粘连蛋白是一双链结构、由多个功能区构成的大分子糖蛋白.多肽链分子由三种形式的结构模型重复出现所构成,相邻的几个重复结构组成一个功能区。体内仅一条FN基因,经选择剪切产生多种形式的FN多肽,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三个可... 纤维粘连蛋白是一双链结构、由多个功能区构成的大分子糖蛋白.多肽链分子由三种形式的结构模型重复出现所构成,相邻的几个重复结构组成一个功能区。体内仅一条FN基因,经选择剪切产生多种形式的FN多肽,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三个可变区氨基酸残基的不同。纤维粘连蛋白参与广泛的病理及生理过程,其功能区结构及基因结构的深入研究,有利于阐明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连接素 分子生物学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花粉中三个同工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建忠 王克夷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6期727-732,共6页
运用阴离子交换层析从亲和纯的天花粉凝集囊中分离得到三个同工形式的凝集素,它们都具有结合半乳糖的能力,都能与天花粉凝集大的抗血清形成免疫沉淀线,并且其它各方面的性质如疏水结合能力也相仿。对它们生物学性质的检测,发现它们... 运用阴离子交换层析从亲和纯的天花粉凝集囊中分离得到三个同工形式的凝集素,它们都具有结合半乳糖的能力,都能与天花粉凝集大的抗血清形成免疫沉淀线,并且其它各方面的性质如疏水结合能力也相仿。对它们生物学性质的检测,发现它们都能杀伤黑色素瘤细胞,但缺乏抑制无细胞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能力。另外,对植物中同工形式凝集大的存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 同功凝集素 生物学性质 凝集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ACTH(4-10)与GDNF融合蛋白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5
作者 陈哲宇 张勇 +2 位作者 何成 路长林 吴祥甫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71,共5页
通过PCR方法构建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 10 (ACTH (4 10 ) )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的融合基因 ,并将它重组克隆到表达载体 pET 2 8a (+ )中 ,构建表达质粒pET ACTH (4 10 ) GDNF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经IPTG诱导可... 通过PCR方法构建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 10 (ACTH (4 10 ) )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的融合基因 ,并将它重组克隆到表达载体 pET 2 8a (+ )中 ,构建表达质粒pET ACTH (4 10 ) GDNF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经IPTG诱导可高效表达ACTH (4 10 ) GDNF融合蛋白 .用Ni2 + NTA树脂一步法纯化目的蛋白 ,纯度达 85 %以上 .纯化和复性的ACTH (4 10 ) GDNF融合蛋白能显著促进脊髓神经元存活 ,作用强于ACTH (4 10 )及GDNF蛋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4-10 胶质细胞源性营养因子 融合蛋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PSP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6
作者 陈哲宇 郑兴东 +3 位作者 何志勇 黄爱军 路长林 吴祥甫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626-630,共5页
为了获得人重组 persephin( PSP)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 ,从人胎脑组织中提取总 RNA,以RT- PCR方法获取编码人 PSP成熟蛋白 c DNA.将人 PSP c DNA插入含 T7启动子的质粒 p ET-2 8a( + ) ,构建表达质粒 p ET- PSP,转化大肠杆菌 BL 2 1 ( DE3... 为了获得人重组 persephin( PSP)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 ,从人胎脑组织中提取总 RNA,以RT- PCR方法获取编码人 PSP成熟蛋白 c DNA.将人 PSP c DNA插入含 T7启动子的质粒 p ET-2 8a( + ) ,构建表达质粒 p ET- PSP,转化大肠杆菌 BL 2 1 ( DE3)获得表达菌株 BLPSP,经 IPTG诱导表达的 PSP形成包含体 .凝胶自动扫描分析表明 ,PSP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 2 0 %以上 .用Ni2 + - NTA树脂一步法纯化目的蛋白 ,纯度达 85%以上 .纯化和复性的 PSP蛋白能显著促进脊髓神经元的存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PSP 脊髓神经元 神经营养因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研究的一些新进展——RNA生物功能的多样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望夷 王德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11,共10页
近几年发现某些RNA具有酶(Ribozyme)的催化功能。这不仅改变了酶都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而且认为在远古时期RNA可能就具有自我复制的活力,因而RNA是先于DNA和蛋白质的最早出现的生物大分子。真核细胞mRNA的剪接机制比较复杂,至今还远没... 近几年发现某些RNA具有酶(Ribozyme)的催化功能。这不仅改变了酶都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而且认为在远古时期RNA可能就具有自我复制的活力,因而RNA是先于DNA和蛋白质的最早出现的生物大分子。真核细胞mRNA的剪接机制比较复杂,至今还远没有搞清楚。现在知道,必须通过一个由2′地,5′磷酸二酯键形成的“套环”结构,另外还有一类核蛋白体(snRNP)参与反应。反义RNA通过其碱基序列与相关的mRNA形成互补碱基对的方式影响mRNA的翻译。tRNA是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必不可少的一类RNA。此外,它还有其它重要的生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生物功能 RNA 性功能
全文增补中
转基因小鼠肝癌细胞株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8
作者 吴震宇 陈诗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87-489,共3页
目的:将细胞因子基因尽快应用于临床基因治疗。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将小鼠γ干扰素基因(mIFNγ)导入小鼠肝癌细胞株,建立了转基因的肝癌细胞株H22mIFNγ,对该细胞株的生长、形态结构、DNA 含... 目的:将细胞因子基因尽快应用于临床基因治疗。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将小鼠γ干扰素基因(mIFNγ)导入小鼠肝癌细胞株,建立了转基因的肝癌细胞株H22mIFNγ,对该细胞株的生长、形态结构、DNA 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变化、γ干扰素的分泌、细胞的免疫原性及致瘤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株细胞的生长、形态结构、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均无明显改变,细胞能分泌一定活性的γ干扰素,MHCII类抗原的表达量增加,细胞致瘤性明显下降。结论:为进一步开展异体乃至自体瘤苗进行基因治疗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 肝癌细胞 MHCⅡ类抗原 致瘤性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肝病毒融合抗原基因NS_3-C定点整合入衣藻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中林 山松 +4 位作者 陈曦 苏宁 吴祥甫 钱凯先 沈桂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6,共6页
用PCR 方法从丙型肝炎病毒(HCV) cDNA 文库中克隆了两段DNA 片段,即HCV 基因组非结构NS3区抗原基因(约0.7 kb)和核心抗原C区抗原基因(约0.6 kb)的cDNA 片段。在两段cDNA 间加入连接肽S... 用PCR 方法从丙型肝炎病毒(HCV) cDNA 文库中克隆了两段DNA 片段,即HCV 基因组非结构NS3区抗原基因(约0.7 kb)和核心抗原C区抗原基因(约0.6 kb)的cDNA 片段。在两段cDNA 间加入连接肽Ser- Pro- Gly- Ser 的密码子序列,构建成融合抗原基因NS3- C。将该融合基因与衣藻叶绿体基因atpA 的启动子和rbcL 基因的3′末端连接,得到丙肝病毒融合抗原基因NS3- C表达盒,再将该表达盒与选择标记基因aadA 表达盒和衣藻叶绿体基因组同源片段连接,构建成衣藻叶绿体转化载体pSS6。基因枪法转化衣藻叶绿体,经壮观霉素筛选获得转化再生的单藻落,对转基因衣藻的PCR 和Southern 杂交分析表明,融合抗原基因NS3- C已整合到衣藻叶绿体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融合 叶绿体转化 aadA基因 衣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陈世益 李云霞 +3 位作者 马昕 陈劲松 周国瑛 龚祖埙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目的 :研究局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Insulin-likeGrowthFactor-2 ,IGF -2 )对骨骼肌钝性打击伤后愈合速度、质量和对内源性IGF -1、IGF -2的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大鼠右下肢腓肠肌内侧面中段实施钝性打击伤 ,分别于损伤... 目的 :研究局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Insulin-likeGrowthFactor-2 ,IGF -2 )对骨骼肌钝性打击伤后愈合速度、质量和对内源性IGF -1、IGF -2的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大鼠右下肢腓肠肌内侧面中段实施钝性打击伤 ,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外源性IGF -2 (实验组 )及生理盐水(对照组) ,观察骨骼肌损伤修复情况。结果 :伤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更早形成基底板层保护膜 ,更早更多地激活成肌细胞、生成肌丝、形成肌管、融合成肌纤维 ,愈合质量也较好。实验组的IGF -1mRNA含量在伤后 1、2、3、4天升高 ,IGF -2的mRNA含量在伤后 1、2、3、4、6、9、1 4天均升高 ;对照组的IGF -1mRNA含量在伤后 2、3、4、6、9、1 4天升高 ,IGF -2的mRNA含量在伤后 3、4、6、9天升高。结论 :局部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可以使内源性的IGFmRNA表达提早 ;可以刺激成肌细胞增生 ,促进肌管形成 ,加速肌管融合成肌纤维 ,加速骨骼肌创伤后修复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骨骼肌损伤 修复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卟啉-蛋白的敏化荧光研究──癌发光物质的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连少辉 杨士珍 +1 位作者 江寿平 钮经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3-36,共4页
本文研究了卟啉与蛋白复合物的荧光特性,讨论了这一特性与目前临床诊断中所选择癌固有荧光特征峰的关系。
关键词 卟啉 敏化荧光 发光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肝病毒融合抗原基因导入烟草叶绿体及转化株同质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山松 张中林 +1 位作者 吴祥甫 沈桂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基因工程领域的一个新生长点。本实验用 PCR方法 ,从丙型肝炎病毒 c DNA文库中克隆了非结构 NS3区基因片段及核心抗原 C区基因片段 ,并在两段基因间加入连接肽 SPGS的密码子序列 ,构建成融合抗原基因 NS3... 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基因工程领域的一个新生长点。本实验用 PCR方法 ,从丙型肝炎病毒 c DNA文库中克隆了非结构 NS3区基因片段及核心抗原 C区基因片段 ,并在两段基因间加入连接肽 SPGS的密码子序列 ,构建成融合抗原基因 NS3- C。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烟草叶绿体转化及表达载体中 ,通过基因枪转化法得到转基因植株。对 NS3- C融合基因转化植株进行 PCR及 Southern杂交试验分析 ,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叶绿体基因组中 ;对转化植株的 Southern杂交试验还表明 ,通过不断地分化筛选培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融合抗原基因 烟草 叶绿体表达体系 同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丛枝病及其与褐皮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慕容 杨绍华 +2 位作者 郑冠标 陈作义 沈菊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65-73,共9页
丛枝病在橡胶树小苗、幼树及开割的实生树或芽接树上均有发生,苗圃小苗和开割树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32%和0.96%。植株罹病后出现丛枝,病枝末端呈不规则的弯曲等畸形症状。病枝经常过早干枯。芽接传病试验结果,橡胶丛枝病潜育期为21个月... 丛枝病在橡胶树小苗、幼树及开割的实生树或芽接树上均有发生,苗圃小苗和开割树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32%和0.96%。植株罹病后出现丛枝,病枝末端呈不规则的弯曲等畸形症状。病枝经常过早干枯。芽接传病试验结果,橡胶丛枝病潜育期为21个月,芽接传病发病率为22%左右。芽接丛枝病树(4龄)开割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褐皮病干皮。用四环素、青霉素及保01等农药处理离体病枝或药液浸泡芽条,对橡胶树丛枝病的病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电镜下,可以观察到橡胶丛枝病嫩枝小叶柄的韧皮部筛管细胞中有典型的类菌原体(MLO)及球形,椭圆形的类立克次氏体(RLO)。MLO大小为78~720nm,RLO大小为390~920nm,限界膜厚度约为20nm。未发现健树上有上述菌体存在。血清学的试验结果表明,橡胶树丛枝病与橡胶树褐皮病有亲缘关系。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树丛枝病是由MLO和RLO混合侵染引起的传染性病害,而用丛枝病芽片嫁接健康苗木又能引起丛枝病和褐皮病。因此,增殖苗圃丛枝病芽条是大田褐皮病的重要初侵染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丛枝病 褐皮病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专一性表达自杀基因治疗人结肠癌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蒋琼 戈凯 +2 位作者 许德华 郑仲承 刘新垣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6-378,共3页
构建了以癌胚抗原(CEA)基因启动子控制的HSV-TK和ECCD的表达质粒PCEA-TK和pCEA-CD.将它们分别与pSV2-neo共转染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G418筛选得到细胞克隆Lo... 构建了以癌胚抗原(CEA)基因启动子控制的HSV-TK和ECCD的表达质粒PCEA-TK和pCEA-CD.将它们分别与pSV2-neo共转染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G418筛选得到细胞克隆LoVo/CEA-TK、toVo/CEA-CD、HeLa/CEA-TK和HeLa/CEA-CD.与野生型LoVo细胞相比,LoVo/CEA-TK和LoVo/CEA-CD形态无明显改变,生长曲线也相似,但对GCV或5-FC的细胞毒的敏感性分别提高了2000倍或700信而HeLa/CEA-TK(或HeLa/CEA-CD)仍对低浓度GCV(或5-FC)不敏感.以上结果显示了应用组织专一性表达的自杀基因治疗人结肠癌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自然基因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编码抱雌沟蛋白保守区cDNA核酸疫苗的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朱建国 林矫矫 +3 位作者 冯新港 吴祥甫 周元聪 蔡幼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 为研究血吸虫性别特异性表达基因的核酸免疫特性。方法 本研究将所克隆的编码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抱雌沟蛋白基因保守区cDNA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中 ,得到的重组质粒直接免疫昆明系小鼠 ,感染血吸虫尾蚴 ,7周后剖杀小... 目的 为研究血吸虫性别特异性表达基因的核酸免疫特性。方法 本研究将所克隆的编码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抱雌沟蛋白基因保守区cDNA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中 ,得到的重组质粒直接免疫昆明系小鼠 ,感染血吸虫尾蚴 ,7周后剖杀小鼠冲虫 ,进行成虫和虫卵计数。结果 其减虫率为 32 4 % ,肝脏减卵率为 4 6 9%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抱雌沟蛋白 保守区编码 cDNA核酸疫苗 免疫保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病毒的分离、诊断、侵染途径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潘迎捷 陈明杰 +5 位作者 汪昭月 龚胜萍 沈学仁 龚祖埙 沈菊英 陈作义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7-11,共5页
本文系统描述了香菇病毒病在菌丝体阶段和子实体阶段的各种症状。从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香菇菌丝体中分离出两种带毒菌株SLV-1和SLV-2的纯培养,并从这些菌丝体中纯化出一种34~35nm的球状病毒颗粒。测定结果表明,带毒菌株的纤维素酶、... 本文系统描述了香菇病毒病在菌丝体阶段和子实体阶段的各种症状。从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香菇菌丝体中分离出两种带毒菌株SLV-1和SLV-2的纯培养,并从这些菌丝体中纯化出一种34~35nm的球状病毒颗粒。测定结果表明,带毒菌株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活性和对木屑培养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能力比其正常菌株明显下降。在用单双核杂交研究香菇病毒的侵染途径中,证实了性亲和性因子是控制香菇病毒传播的一个主要遗传因子,并讨论了病毒感染是香菇菌种退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病毒 病毒病 病毒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皮壳聚糖的制备及其用作酶固定化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邰宁文 吉鑫松 +1 位作者 袁中一 庄大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7年第2期48-52,共5页
利用换碱洗脱法,可以从蚕蛹皮中提取到较高分子量的白色养壳聚糖,脱乙酰度送91%以上;经H2O2降解,可制备从4.31*10^4-1.32*10^6间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可以制成相 的适宜载体用于酶的... 利用换碱洗脱法,可以从蚕蛹皮中提取到较高分子量的白色养壳聚糖,脱乙酰度送91%以上;经H2O2降解,可制备从4.31*10^4-1.32*10^6间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可以制成相 的适宜载体用于酶的固定化,所得固定化酶具有较高的活力和国产好的操作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 壳聚糖 酶固定化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 RNA5′端不同位置的二级结构对原核生物翻译起始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夏宇蕾 陈农安 陆长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4,共6页
一个 2 1 bp的序列插入 B50中的人 PCNA- Lac Z′融合蛋白 m RNA的 SD序列的上游 1 1 bpH ind 切点处 ,构成正、反向插入的两个重组质粒 B50 il、B50 i2 .通过计算机程序对 m RNA二级结构的模拟分析 ,B50 il的插入序列在翻译起始区 (TIR... 一个 2 1 bp的序列插入 B50中的人 PCNA- Lac Z′融合蛋白 m RNA的 SD序列的上游 1 1 bpH ind 切点处 ,构成正、反向插入的两个重组质粒 B50 il、B50 i2 .通过计算机程序对 m RNA二级结构的模拟分析 ,B50 il的插入序列在翻译起始区 (TIR)前形成一个发夹结构 ,但不影响 TIR的二级结构 ;B50 i2的插入序列在 TIR 5′端形成一个二级结构 ;而另一克隆 D1 3与 B50因 SD前后的 6个和 7个碱基序列的不同 ;使翻译起始区 TIR的 SD到 AUG附近的二级结构不相同 .实验测定的四者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与计算机计算的解开 m RNA TIR的二级结构所需能量ΔE进行比较 ,其结果说明 m RNA TIR前面的二级结构对翻译起始无影响 ,而位于 TIR的 5′端的二级结构对翻译起始效率是有影响的 .不过 ,它与 m RNA TIR的 SD到 AUG的附近的二级结构对翻译起始效率的影响相比 ,TIR5′端二级结构的影响比较小 .同时 ,PCNA- Lac Z和 PCNA- Lac Z′两种融合蛋白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也进行了比较 ,酶活性有差别 ,但不同质粒酶活性的比值仍相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起始 二级结构 翻译起始区 MRNA 原核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力运动增加糖尿病大鼠血清瘦素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莉敏 吴毅 +2 位作者 胡永善 李益明 朱尚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耐力运动与体重调节密切相关的血清瘦素水平的关系 ,观察耐力运动对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体重、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成 4组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正常耐力运动组、糖尿病组、糖尿病耐力运动... 目的 :探讨耐力运动与体重调节密切相关的血清瘦素水平的关系 ,观察耐力运动对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体重、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成 4组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正常耐力运动组、糖尿病组、糖尿病耐力运动组。所有运动组按Ploug方法进行游泳训练。 结果 :正常耐力运动组大鼠 8周游泳训练后的血清瘦素浓度较运动前显著降低。糖尿病耐力运动组大鼠 8周游泳训练后的血糖浓度较运动前降低 35 % ,血清胰岛素浓度较运动前升高 38% ,血清瘦素浓度较运动前升高 40 % ,8周期间每周体重增加数明显回升。结论 :正常生理状态耐力运动能降低血清瘦素水平 ,这是机体为维持自身体重稳定和能量平衡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而在STZ糖尿病状态下 ,瘦素似乎与胰岛素关系更密切 ,耐力运动在降低血糖、改善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 ,似乎也改善了对瘦素的敏感性 ,耐力运动可增加糖尿病大鼠血清瘦素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运动 糖尿病 大鼠 血清瘦素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6kD GST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金明 林矫矫 +4 位作者 杨冠珍 傅志强 石耀军 蔡幼民 吴祥甫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59-763,共5页
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6k D GST基因 (Sj2 6)并观察表达产物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 .将 Sj2 6基因亚克隆至 p ET2 8b(+)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Sj2 6/ p ET,转化大肠杆菌 BL 2 1 (DE3) .Sj2 6在诱导条件下及未诱导条件下... 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6k D GST基因 (Sj2 6)并观察表达产物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 .将 Sj2 6基因亚克隆至 p ET2 8b(+)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Sj2 6/ p ET,转化大肠杆菌 BL 2 1 (DE3) .Sj2 6在诱导条件下及未诱导条件下均获得高效表达 .表达产物 (r Sj2 6GST)以包含体形式表达 ,分子量为 2 8k D左右 ,能用 6× His亲和层析柱纯化 ,纯化产量为 55~ 60 mg/ L大肠杆菌培养物 .免疫印迹及 ELSA实验证实 r Sj2 6GST具有良好抗原性 .用 r Sj2 6GST不加佐剂直接背部皮下免疫昆明系小鼠 ,获得了 1 9.6% (P<0 .0 5)的减虫率及 31 .9% (P<0 .0 5)的成熟虫体减虫率 ;且免疫组检获的虫体中未成熟虫体的比例为 32 % (66/ 2 0 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 9.6% (56/2 85) (P<0 .0 1 ) ,说明 r Sj2 6GST免疫不仅可诱导抗日本血吸虫的部分攻击感染作用 ,而且能抑制部分虫体的发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基因表达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