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薯不同生育期种薯萌芽性及耐储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中良 郑建利 +4 位作者 杨俊 田昌庚 赵丰玲 张鹏 刘桂玲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37-39,共3页
以食用型甘薯品种泰中6号为研究材料,对不同生育期(158天,T1;127天,T2;104天,T3)种薯萌芽性及耐贮性进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总苗数以T3处理最多,为262个,苗高变幅为31.0~37.6 cm。3个处理种薯的平均芽粗无差异。 T3处理... 以食用型甘薯品种泰中6号为研究材料,对不同生育期(158天,T1;127天,T2;104天,T3)种薯萌芽性及耐贮性进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总苗数以T3处理最多,为262个,苗高变幅为31.0~37.6 cm。3个处理种薯的平均芽粗无差异。 T3处理的单苗均重和总重均最大,分别为11.61 g/株和2898.84 g。总重相近的种薯,大薯(>200 g)个数以T2处理最多为66个,其次是T1,T3最少,为1个;而中等薯块(50~200 g)和小薯(<50 g)个数以T3处理最多,分别为118个和92个。从耐储性来看,T1处理种薯感病率最大,为6.25%,主要是软腐病和干腐病,耐储性最差;T3处理种薯感病率最小,耐储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栽插时期 萌芽性 耐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热酚法快速提取棉花不同组织RNA 被引量:5
2
作者 司爱君 阮孟斌 谢宗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6期8830-8832,共3页
[目的]以改良热酚法快速提取棉花不同组织的RNA。[方法]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新陆早26为材料,在冷酚法的基础上对RNA的提取方法进行改进。[结果]利用改良热酚法获得的RNA不仅完整性极好、浓度高且无多糖多酚污染,可用于cDNA... [目的]以改良热酚法快速提取棉花不同组织的RNA。[方法]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新陆早26为材料,在冷酚法的基础上对RNA的提取方法进行改进。[结果]利用改良热酚法获得的RNA不仅完整性极好、浓度高且无多糖多酚污染,可用于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Northern Bloting、基因芯片分析及转录组分析等研究。[结论]该方法不但适用于提取棉花叶片总RNA,而且在根、花冠、花药、发育的纤维中均能获得高质量的RNA,同时节约成本,操作简便,对环境污染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棉花 多糖多酚 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紫薯全粉糊化特性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中良 郑建利 +4 位作者 刘桂玲 杨俊 田长庚 赵丰玲 张鹏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48-50,55,共4页
以11个紫薯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品种间全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加与不加硝酸银各紫薯品种间全粉的RVA谱特征值均有显著差异。不加硝酸银全粉的峰值黏度范围为113.50—1129.00RVU;谷值黏度以渝紫7号最大,为674.50RVU;烟0747和徐2... 以11个紫薯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品种间全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加与不加硝酸银各紫薯品种间全粉的RVA谱特征值均有显著差异。不加硝酸银全粉的峰值黏度范围为113.50—1129.00RVU;谷值黏度以渝紫7号最大,为674.50RVU;烟0747和徐2001谷值黏度最小,同为56.50RVU;徐8008崩解值最小,为54.50RVU;渝紫7号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大,分别为945.00、270.50RVu,烟0747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小,分别为71.50RVU和15.00RVU。加入硝酸银后,各紫薯品种全粉的RVA谱特征值均相应地增大。渝紫7号峰值粘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大,而烟0747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小;峰值时间较不加硝酸银平均增加了0.89min;糊化温度较不加硝酸银降低了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 全粉 RVA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对木薯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尹彩霞 乔爱民 +1 位作者 张鹏 张继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709-15710,共2页
以3个有代表性的木薯品种TMS60444、SC124和GR911为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对木薯胚状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对木薯胚状体诱导的影响较大,在同样的胚状体诱导培养基MS+CuSO40.5mg/L+2,4-D8.0mg/L上,TMS60444的诱导率高达58.90%... 以3个有代表性的木薯品种TMS60444、SC124和GR911为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对木薯胚状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对木薯胚状体诱导的影响较大,在同样的胚状体诱导培养基MS+CuSO40.5mg/L+2,4-D8.0mg/L上,TMS60444的诱导率高达58.90%,而SC124和GR911的诱导率分别为5.56%和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木薯 胚状体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桂玲 柳新明 +2 位作者 郑建利 田昌庚 张鹏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6期120-120,123,共2页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是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作,2004年以徐薯18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该品种参加了2007年-2008年山东省组织的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6个点两年平...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是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作,2004年以徐薯18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该品种参加了2007年-2008年山东省组织的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6个点两年平均鲜薯产量2299.69kg/667m2,比对照"徐薯18"增产337.71kg/667m2,增产幅度为17.21%;薯干产量701.39kg/667m2,比对照增产99.64kg/667m2,增产幅度为16.56%;2009年参加山东省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鲜薯产量2108.93kg/667m2,比对照徐薯18增产323.65kg/667m2,增产幅度为18.13%,薯干产量730.34kg/667m2,比对照增产87.68kg/667m2,增产幅度为13.66%;增产淀粉19.06kg/667m2。三年试验的平均烘干率为32.27%,淀粉率为21.74%,属于高产、高干、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可作为能源型的甘薯新种质。2010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泰中9号 新品种 能源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