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疾病模型小鼠的标准化维持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戚春婷 张瑞忠 +3 位作者 徐平 施美莲 施恩 金玫蕾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研究人类疾病模型小鼠的可遗传生物学特性,建立品系的标准化维持方法。方法选用FVB TgN、MRL Mpj和SAMP1Ka三个疾病模型小鼠品系作为代表性实验对象,通过测定生长曲线、RAPD同工、酶电泳、行为学试验等方法,找出三个品系相对于各自... 目的研究人类疾病模型小鼠的可遗传生物学特性,建立品系的标准化维持方法。方法选用FVB TgN、MRL Mpj和SAMP1Ka三个疾病模型小鼠品系作为代表性实验对象,通过测定生长曲线、RAPD同工、酶电泳、行为学试验等方法,找出三个品系相对于各自对照品系的不同特征,并建立了标准化检测指标作为维持方法的依据。结果MRL Mpj的生长曲线相对于对照品系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FVB TgN、MRL Mpj、SAMP1Ka等三个品系的RAPD图谱在阳性引物及扩增出的条带方面均不一致;同工酶电泳的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的个体之间表型不完全相同;行为学试验更从多方面直观地显示了各品系的不同特征。结论人类疾病模型小鼠除了用常规检测方法外,还应建立各品系在生长曲线、RAPD、同工酶电泳、行为学试验等方面的特殊检测方法,及时检测模型小鼠品系的独特性状并作为保种依据,以避免遗传漂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 标准化 人类 同工酶电泳 生长曲线 RAPD图谱 小鼠品系 检测方法 生物学特性 MRL 行为学 实验对象 检测指标 检测模型 遗传漂变 代表性 试验 统计学 特征 对照 保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抑制促炎因子生成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 被引量:4
2
作者 汪锡金 颜志强 +2 位作者 谷胜利 叶民 刘振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炎症介导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脂多糖处理中脑原代神经元/胶质细胞培养体系建立S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炎症机制模型,于脂多糖处理该培养体系前或后加入米诺环素,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酪氨酸...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炎症介导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脂多糖处理中脑原代神经元/胶质细胞培养体系建立S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炎症机制模型,于脂多糖处理该培养体系前或后加入米诺环素,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液闪测定法测定多巴胺摄取力,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ELISA法)、白介素-1β(IL-1β)(ELISA法)、一氧化氮(NO)(Griess法)和超氧阴离子(细胞色素C还原法)等促炎因子的变化。结果米诺环素(2~10μmol/L)前处理对脂多糖(1~100 ng/mL)诱导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米诺环素(10μmol/L)后处理对脂多糖(10 ng/mL)诱导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也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米诺环素显著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1β、NO和超氧阴离子的生成。结论米诺环素在脂多糖处理的中脑神经元/胶质细胞培养体系中可能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生成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米诺环素 多巴胺能神经元 促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白内障基因突变方式、分布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6
3
作者 赵丽亚 鲍世民 +4 位作者 赵国际 梁银明 李凯 周宇荀 肖君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62-66,共5页
哺乳动物发育相关的功能基因的鉴定多来源于自发或诱发突变的小鼠。小鼠白内障作为较易鉴定的性状,目前业已明确的突变多达140余个。自发突变的小鼠主要来源于大规模饲养,诱发突变主要通过X射线与ENU处理获得,基因敲除与转基因小鼠亦可... 哺乳动物发育相关的功能基因的鉴定多来源于自发或诱发突变的小鼠。小鼠白内障作为较易鉴定的性状,目前业已明确的突变多达140余个。自发突变的小鼠主要来源于大规模饲养,诱发突变主要通过X射线与ENU处理获得,基因敲除与转基因小鼠亦可获得白内障性状。已知的白内障相关基因分布于小鼠20条染色体,其中以1号染色体最多,并常于小鼠胚胎时期起始表达。小鼠白内障表型多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突变的确定主要通过F2代家系全基因组扫描、精细定位、单倍型分型与测序验证等程序。本文从小鼠白内障基因突变来源、基因分布、基因定位与基因表达等角度较为全面的阐述了小鼠先天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小鼠 基因突变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玻璃化胚胎冷冻方法对不同品系小鼠胚胎冷冻效果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俊风 李淼 +5 位作者 张艺宝 郁丽丽 魏勤 刘丽均 施美莲 徐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EFS和DAP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对不同品系小鼠胚胎冷冻的效果。方法 6个品系小鼠(KM、ICR、BALB/c、C57BL/6J、OB/OB、LAP/rtTA0F59)的2-cell胚胎分别用EFS和DAP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进行冷冻和复苏,比较两种冷冻方法的胚胎复苏率... 目的探讨EFS和DAP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对不同品系小鼠胚胎冷冻的效果。方法 6个品系小鼠(KM、ICR、BALB/c、C57BL/6J、OB/OB、LAP/rtTA0F59)的2-cell胚胎分别用EFS和DAP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进行冷冻和复苏,比较两种冷冻方法的胚胎复苏率和着床率。结果 6个品系小鼠冷冻胚胎EFS方法的平均复苏率为69.97%(47.9%~83.6%),DAP方法的平均复苏率47.23%(26.3%~76.7%),EFS方法明显优于DAP方法。其中KM、ICR和BALB/c小鼠EFS方法的冷冻复苏率显著高于DAP方法(P<0.01);冻融胚胎移植后EFS方法的平均着床率27.23%(1.75%~45.0%),DAP方法的平均着床率31.43%(7.0%~46.3%)。除KM、ICR小鼠外,其他4个品系小鼠的着床率DAP方法高于EFS方法。结论 KM和ICR远交群小鼠胚胎适合用EFS方法冷冻保存;C57BL/6J、OB/OB、LAP/rtTA0F59三个品系小鼠DAP方法优于EFS方法,但差异不大;BALB/c小鼠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的冻融胚胎着床率均较低,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玻璃化冷冻 复苏率 着床率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在KM小鼠体内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徐艺玫 燕顺生 +4 位作者 侯岩岩 陈欣如 顾为望 徐平 麦丽开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658-66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并建立KM小鼠胚胎的可视化研究平台。方法采用GFP雄鼠附睾尾部精子与KM雌鼠的卵母细胞在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胚胎。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雄鼠的精子没有绿色荧光表达,当让其与KM雌鼠进行体... 目的探讨并建立KM小鼠胚胎的可视化研究平台。方法采用GFP雄鼠附睾尾部精子与KM雌鼠的卵母细胞在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胚胎。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雄鼠的精子没有绿色荧光表达,当让其与KM雌鼠进行体外受精后,得到的受精卵有绿色荧光表达,并且荧光的表达有强有弱。结论绿色荧光表达的强弱可以作为小鼠胚胎生活力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P雄鼠 KM雌鼠 体外受精 胚胎 绿色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