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L-丙交酯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葛海雄 隋峥嵘 +2 位作者 潘孝春 崔照云 姜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1-254,共4页
对聚丙交酯的合成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单体重结晶次数、辛酸亚锡浓度、聚合时间等条件均是影响聚合物特性粘数的重要因素。热稳定剂对聚丙交酯的分子量几乎没有影响。优化聚合条件可以获得粘均分子量大于 2 0 0 0 0 0的聚丙交酯材料 ... 对聚丙交酯的合成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单体重结晶次数、辛酸亚锡浓度、聚合时间等条件均是影响聚合物特性粘数的重要因素。热稳定剂对聚丙交酯的分子量几乎没有影响。优化聚合条件可以获得粘均分子量大于 2 0 0 0 0 0的聚丙交酯材料 ,聚合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实验表明在高于聚合物熔点温度以上 ,聚丙交酯表现出热不稳定性。热稳定剂ULTRONOX 6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丙交脂 可生物降解 特性粘数 热稳定性 高分子材料 L-乳酸 制备 粘均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8萃取镓、铟、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兴芝 宋玉林 龙海燕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8-29,41,共3页
初步研究了P538从硫酸溶液中萃取镓、铟、铊的性能,其萃取率均随硫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其萃取能力的顺序为:TI^(3+)>In^(3+)>Ga^(3+)。此外,还研究了P538萃取稀散金属与伴生元素的分离等问题。
关键词 P538 萃取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产灵菌红素家族红色色素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色素性质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春燕 牟希 +7 位作者 张媛 陈瑶 杨大成 郑鹄志 郑波 周佳海 蒋勇军 谢建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对分离自重庆酉阳喀斯特槽谷石漠化地区土壤的1株产红色色素的细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鉴定,进一步对该色素的溶解性、抑菌性和稳定性行进了研究,测定了其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同时,采用硅胶色谱柱对色素进行了纯化,... 对分离自重庆酉阳喀斯特槽谷石漠化地区土壤的1株产红色色素的细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鉴定,进一步对该色素的溶解性、抑菌性和稳定性行进了研究,测定了其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同时,采用硅胶色谱柱对色素进行了纯化,通过薄层层析、质谱和光谱扫描对色素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菌在30℃培养时,色素产量较高。该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性优于其他有机溶剂,在530 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峰;该红色素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及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无抑菌作用;对极端pH值较敏感,尤其是强碱性pH值。且其光和热稳定性良好,耐氧化能力较强,耐还原能力较弱;金属离子对该色素有不同程度的消色作用,Cu^(2+)的消色作用最明显。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与多株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16S rRNA序列一致。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该色素的分子质量为324.2,与灵菌红素的分子质量非常接近,但光谱扫描结果与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菌红素 粘质沙雷氏菌 色素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空气作绿色氧化剂合成苯并咪唑的新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焱 赵娜 +1 位作者 王玉炉 王瑾晔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94,共3页
报道了一种利用空气作为氧化剂由邻苯二胺和醛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的新方法.该方法以DMF为溶剂,等物质的量的邻苯二胺和醛反应一锅合成目标产物,产率较好(64%~90%),且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关键词 苯并咪唑 邻苯二胺 缩合 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PEN扩链反应共混的研究 Ⅱ.特性粘度及无规度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海华 马敬红 +2 位作者 陈大俊 梁伯润 余亦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4-197,共4页
对 PET/ PEN共混体系中共混条件对体系特性粘度的影响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扩链剂的添加 ,混合温度和时间对 [η]有明显影响 ,1H- NMR对共混物无规度的表征表明 ,体系首先形成嵌段共聚物 ,随酯交换的进行逐渐向无规共聚物过渡。
关键词 PET/PEN扩链反应 共混 研究 特性粘度 无规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击反应改善叠氮推进剂/丁羟衬层界面粘接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邱磊 潘鹤斌 +2 位作者 詹国柱 盛红亮 于长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34-1640,共7页
针对极性差异较大的叠氮推进剂和丁羟衬层界面粘接体系,采用红外光谱及二维相关光谱分析、凝胶含量、粘接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三种炔基化合物的引入对其界面粘接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丁羟衬层中引入三种不同分子结构的炔基化合... 针对极性差异较大的叠氮推进剂和丁羟衬层界面粘接体系,采用红外光谱及二维相关光谱分析、凝胶含量、粘接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三种炔基化合物的引入对其界面粘接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丁羟衬层中引入三种不同分子结构的炔基化合物AC-1,AC-2和AC-3均可提高叠氮推进剂/丁羟衬层的界面粘接强度,当AC-1,AC-2和AC-3的炔基参数RA分别为0.097~0.127、0.051和0.097~0.141时,叠氮推进剂/丁羟衬层界面粘接的剥离强度可分别提高约80%,40%和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推进剂 丁羟衬层 界面粘接 炔基化合物 点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流向和社会效益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87年第4期55-56,共2页
衡量研究生教育的成效,不仅要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更重要的还要看研究生毕业后能否有效地充实到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各个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收到较大的社会效益。“六五”期间,我国已毕业硕士生38000多名,毕业博士生350名。但是,从近几... 衡量研究生教育的成效,不仅要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更重要的还要看研究生毕业后能否有效地充实到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各个部门,并充分发挥作用,收到较大的社会效益。“六五”期间,我国已毕业硕士生38000多名,毕业博士生350名。但是,从近几年研究生毕业后的分配工作来看,极大部份毕业生分配在高校和研究所,还有相当数量在国内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留学,而分配到人才非常缺乏的产业部门、工矿企业者为数甚少。据上海高教局统计,上海地区“六五”期间共毕业硕士生5813名,留培养单位或分配至高校、科研单位的共占82%,在国内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占10.9%(其中出国留学占2.7%),分配至工矿企业的仅占4.2%。而143名博士毕业生,则全部分配在高校和科研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研究生 培养单位 科研单位 研究生教育 发挥作用 出国留学 培养质量 毕业生分配 高校 硕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锐意改革 稳步前进
8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85年第2期17-18,共2页
有机所是一个有三十五年历史的老所,现有职工一千三百一十七人,其中科技人员七百三十二人。所的主要学科领域是天然有机化学、元素有机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三十多年来。
关键词 合同制 攻关课题 锐意改革 自负盈亏 大锅饭 铁饭碗 物理有机化学 天然有机化学 科技人员 元素有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