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子力显微镜单分子力谱技术在G四链体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文静 孙彤 +3 位作者 张萍 李琳 吕军鸿 李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07-1114,共8页
端粒在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端粒末端有一段富含鸟嘌呤(G)的单链DNA重复序列,该序列在单价金属离子如Na+或K+作用下可以折叠形成G-四链体结构,这一结构不能被端粒酶延长,从而抑制了端粒酶的活性,因此成为了潜在的... 端粒在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端粒末端有一段富含鸟嘌呤(G)的单链DNA重复序列,该序列在单价金属离子如Na+或K+作用下可以折叠形成G-四链体结构,这一结构不能被端粒酶延长,从而抑制了端粒酶的活性,因此成为了潜在的抗癌药物作用靶点。目前,寻找能够稳定DNA G-四联体结构形成的小分子配体成为了许多抗癌药物设计的新思路。研究这些小分子配体与G-四链体的作用强度对高效抗癌药物的筛选尤为重要。单分子力谱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小分子配体与G-四链体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原子力显微镜单分子力谱技术在G-四链体及其与小分子配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单分子力谱技术在G-四链体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四链体 端粒 单分子力谱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林 魏余辉 +4 位作者 刘文静 孙彤 王凯喆 汪颖 李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1-937,共7页
快速原子力显微镜在不损失高分辨率的情况下,其扫描速度与检测精度达到了完美结合,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实现了对生物体系动态过程的实时表征。这种超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结合,以及与其它先进技术的联用,为细胞生物学等生命科学领... 快速原子力显微镜在不损失高分辨率的情况下,其扫描速度与检测精度达到了完美结合,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实现了对生物体系动态过程的实时表征。这种超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结合,以及与其它先进技术的联用,为细胞生物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展现了诱人的前景。本文对快速原子力显微镜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环境因素对DNA构象的影响、DNA与蛋白质结合的过程、膜蛋白结构域的变化、肌球蛋白的运动、活细胞表面结构的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原子力显微镜 细胞生物学 动态变化 DNA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灸法研究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50
3
作者 吴焕淦 马晓芃 +9 位作者 刘慧荣 余曙光 吴璐一 孙艳红 田甜 施茵 张建斌 赵百孝 胡玲 常小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3期355-360,共6页
在中医针灸学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灸法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灸法作用机理研究已成为针灸医学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该文在总结前期灸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灸法下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思考和展望,认为亟需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 在中医针灸学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灸法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灸法作用机理研究已成为针灸医学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该文在总结前期灸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灸法下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思考和展望,认为亟需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阐明灸法的内源性调节机制,揭示艾灸得气、灸温、灸材等因素的作用特点、规律和机制,明确艾灸热、光、烟与灸效的关系,并确证艾灸与针刺作用的异同,以推动灸法研究新一轮的发展和创新;并展望灸法在"治未病"及防治疾病中的作用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疗效 机理 关键因素 思考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折纸在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建华 张萍 +6 位作者 夏青林 魏余辉 陈文勇 王静 李鹏程 李宾 周星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0-964,共5页
DNA纳米技术是一种人工设计并自组装形成复杂核酸结构的技术,DNA折纸技术的出现使构建具有不同尺度二维和三维复杂纳米结构简便易行,是结构DNA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由于DNA折纸具有结构可控、可精确寻址、易于化学修饰和生物相容... DNA纳米技术是一种人工设计并自组装形成复杂核酸结构的技术,DNA折纸技术的出现使构建具有不同尺度二维和三维复杂纳米结构简便易行,是结构DNA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由于DNA折纸具有结构可控、可精确寻址、易于化学修饰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近年来在纳米生物医学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并取得巨大进展。本文对DNA折纸在以下3个方面的应用做了简述: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介绍了癌细胞识别、单分子水平直读检测和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在靶向给药方面介绍了红霉素体内运输和纳米机器人药物运输;最后,在生物材料方面主要介绍了折纸作为抗凝剂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产生、折纸金属化以及折纸纳米片药物的合成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折纸 可寻址性 生物传感 药物运输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污界面构建及其电化学生物传感应用进展
5
作者 黎振华 诸颖 +1 位作者 陈静 宋世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6-748,共13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便携性好、响应快速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在临床检测方面有很大应用潜力,并在可穿戴健康监测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实际临床生物样本检测中,非靶标生物物质会在电极表面产生非特异性吸附(即生物污染),影...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便携性好、响应快速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在临床检测方面有很大应用潜力,并在可穿戴健康监测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实际临床生物样本检测中,非靶标生物物质会在电极表面产生非特异性吸附(即生物污染),影响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因此,构建具有防污染能力的传感界面(抗污界面),防止非靶标物质吸附到电极表面,对于扩大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范围,实现在复杂生物样本中的检测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抗污电极界面的构建及其在临床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际应用性能的提升提供技术参考,并通过对界面抗污原理和存在问题的探讨,对抗污界面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污界面 电化学生物传感 生物样本 临床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胆固醇-DNA的活细胞膜修饰研究
6
作者 刘江波 王丽华 左小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9-974,969,共6页
目的·探讨连接胆固醇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对活细胞膜的修饰作用。方法·以悬浮细胞L1210和贴壁细胞PC-12为研究对象,将每种细胞分为实验组(胆固醇-DNA孵育)和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处理)。通过共聚焦显微... 目的·探讨连接胆固醇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对活细胞膜的修饰作用。方法·以悬浮细胞L1210和贴壁细胞PC-12为研究对象,将每种细胞分为实验组(胆固醇-DNA孵育)和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处理)。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获得2组细胞的荧光强度,并对实验组细胞进行三维重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实验组细胞的形态。采用荧光漂白恢复实验检测胆固醇-DNA修饰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悬浮细胞和贴壁细胞获得了一致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表面的荧光强度有所加强(均P=0.000)。共聚焦显微镜的三维重构显示,实验组细胞的荧光分布在整个细胞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的形态经胆固醇-DNA修饰后并未改变。经荧光漂白处理后,实验组L1210细胞的相对荧光强度下降至0.090,且在110s内恢复至0.860。结论·胆固醇-DNA能够对整个活细胞膜进行修饰,且修饰后的细胞膜仍具有流动性。该方法不仅能够用于悬浮细胞,还可应用于贴壁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脱氧核糖核酸 细胞膜 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聚合体电流信号放大多通道电化学免疫传感体系及蛋白肿瘤标志物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邓王平 窦艳枝 +3 位作者 苏静 郝林 宋世平 樊春海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4,共6页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酶聚合体信号放大的多通道电化学免疫传感体系,并用于肝癌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的定量检测.该传感体系由固定了抗AFP鼠单克隆抗体的多通道丝网印刷电极组成,可捕获肿瘤标记物抗原AFP,进而与抗AFP兔多抗特异...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酶聚合体信号放大的多通道电化学免疫传感体系,并用于肝癌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的定量检测.该传感体系由固定了抗AFP鼠单克隆抗体的多通道丝网印刷电极组成,可捕获肿瘤标记物抗原AFP,进而与抗AFP兔多抗特异性结合形成夹心免疫复合物,然后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聚合体偶联的羊抗兔二抗(IgG-polyHRP)与三明治夹心免疫复合物结合,实现电流信号放大.该体系结合多通道丝网印刷电极及自主研发的多通道电化学检测仪,可同时满足多通道电流信号的检测.在最优化条件下,该传感体系检测AFP浓度的动态范围为64pg·mL^-1~250ng·mL^-1,最低检测下限为56pg·mL^-1,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以及仪器便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丝网印刷电极 电化学免疫传感体系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对细胞自噬水平的调控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林承列 田甜 +5 位作者 吴焕淦 周宜 孙艳红 王丽华 胡钧 樊春海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566-2570,共5页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老年痴呆、亨廷顿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症状。然而,针灸作用的分子机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明确的阐释。近年来,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提高细胞自噬水平而促进异常积聚蛋...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老年痴呆、亨廷顿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症状。然而,针灸作用的分子机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明确的阐释。近年来,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提高细胞自噬水平而促进异常积聚蛋白的清除,从而达到治疗和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目的。自噬是细胞清除受损细胞器及细胞内错误折叠或异常聚集蛋白质的过程,对细胞稳态的维持和细胞内物质能量的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帕金森病、老年痴呆、亨廷顿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与基础水平自噬下降有关。文章综述了针灸对自噬效应的调控及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针灸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自噬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折纸的DNA复制的单分子检测和表征
9
作者 王奇 樊友杰 李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35-1240,共6页
目的探索DNA复制的单分子检测和表征途径。方法单链DNA模板链的两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固定在DNA折纸纳米结构上,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在单个DNA分子水平上对复制过程中的DNA分子的不同阶段进行检测和表征,其中包括:复制前后的形貌,复制... 目的探索DNA复制的单分子检测和表征途径。方法单链DNA模板链的两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固定在DNA折纸纳米结构上,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在单个DNA分子水平上对复制过程中的DNA分子的不同阶段进行检测和表征,其中包括:复制前后的形貌,复制过程中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Klenow Fragment片段(KF)的分布,以及复制后Biotin-Streptavidin(BA)分子识别反应在单个DNA链上所引起的进一步形貌变化。同时,采用常规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分析DNA复制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1)DNA模板链成功连结在三角折纸的特定位点,连接效率达到50%以上;(2)DNA复制过程中,KF结合在DNA模板链上,复制后KF从DNA链脱离;(3)复制前后DNA链高度变化明显,DNA链高度增加了约0.7 nm;(4)复制后,当加入Streptavidin时,其结合于含有Biotin标记的新合成DNA链位置处,形成BA复合物,平均高度达到约4.9 nm;(5)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也显示单链DNA变为双链,以及双链DNA分子上结合的BA复合物。结论通过将AFM与DNA折纸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单分子水平上的DNA复制的检测和表征,此方法将有助于研究DNA聚合酶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因素对DNA复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DNA折纸 DNA复制 单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